王子晋祠

杨氏宗谱赋(代序):华阴姓王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写在前面】:旬前返故,杨氏表亲令余为其代修宗谱作序华阴姓王。余自知笔力不逮,然表亲之命难违,斗胆作赋代序。余虽晓“赋者,古诗之流也”(即赋当有韵,见班固《两都赋》序)、“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即赋当在“铺采摛文”的艺术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完整的表述。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但毕竟疏于笔耕,功底尚浅。文稿初成,余亦惴惴。发此贴文,恳祈方家雅正。

  春风晚霞戊戍年孟冬月

  杨氏宗谱赋(代序)

  依《世本》[1]辑著,据《寻源》[2]诠章华阴姓王。寒庶无氏[3],乃至殷商。为彰臣能,为显国昌。指邑物[4]初赐姓氏兮,致草民始附族帮[5]。

  杨氏起源,幸多宏议[6]华阴姓王。先有姓氏源由五说[7]之别,次有授姓始祖三公[8]之异。读古今名著,查《左传》《史记》。研各地《家谱》,究《论文》[9]专辑。依史实力排众议兮,舍侨杼独奉杨肸。

  弘农杨氏[10],发源山西华阴姓王。六卿之乱[11],被迫迁徙。主流避难华山,余部失散东西。蛰伏两百多载,各地繁衍生息。从此史无可考,杨氏销声匿迹。杨章[12]复出,又有转机。称霸三秦,庇荫后裔。子孙枝繁叶茂兮,杨氏再固根基。

  六卿之乱,祁杨遭屠华阴姓王。多隐华阴,少潜巴蜀。渔樵躬耕,结草为廬。隐姓埋名,深居简出。不肯立说,不愿著书。只知氏杨,不知所出。虽无宗祠可考,倒有野史齿录。难索潜川始祖名讳兮,无奈世人谓之土著。

  纵观川史,八次填蜀华阴姓王。人涉百姓千家,地源四海五湖。康熙三十三年,玄烨敕诏填蜀[13]。吾支先祖秀勤,湖北恩施黔庶[14]。同胞弟兄五人,家业兴旺富裕。因违填川帝诏,而被奸佞讪黜。康熙三十九年,携弟从商川途[15]。置业遂宁栖凤,联宗潼南巴渝[16]。迄今三百一十八年兮,吾支子孙人才辈出。

  夫我族人,众若星辰华阴姓王。遍布环宇,尚武崇文。先祖杨震,一代名臣,暮夜不受馈金,留下“四知”美名。清白传家,言传躬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历代子孙,秉承良训:以“四知”为堂,以“四知”为荣。家风肃肃,名仕芸芸。秦汉魏晋,四世公卿(杨款、杨震、杨彪)。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公正廉明。文帝杨坚,一代名君。杨门贤相,唐人尊敬。杨业尚武,万里崇文。定国安邦,璀璨双星。三杨侍朝(明朝杨士奇,杨荣,杨溥),勤勉谨慎。……家风传承千载兮,后裔屡建奇勋。

  夫我族人,当知家训华阴姓王。首曰勤耕务读,次曰敦伦孝亲。三曰卑无犯上,四曰富莫骄贫。五曰居仁由义,六曰敬宗睦邻。七曰布衣菲食,八曰气忍家宁[17]。遵祖训当行大义兮,享安康世代温馨。

  夫我族人,任重道悠[18]华阴姓王。锦衣玉食,非唯所求:子若课徒,务必知丘[19]。授人礼义,说习《春秋》[20]。言传岂如身教,徒荣犹胜乐侑[21]。子若渔耕,淡茶麤粥[22]。倡勤戒奢,来轸方遒[23]。子若入仕,当恤民忧。切忌鱼肉百姓,切莫车前八驺[24]。秉承清廉家教,勿令祖辈蒙羞。……兴家业当尽人事兮,壮氏族必蒙天庥。

  谱牒之学,始于殷商华阴姓王。左丘司马[25],烹字成汤[26],辑录更替,颂扬国殇。醉翁老泉[27],拓土开疆[28],图明宗序,表述族纲[29]。惜哉:时人不习牒谱,五伦[30]四维难张[31]。子孙不知辈分,弟兄祸起萧墙。幸得民风返祖,谱学再度弘扬。续修杨氏宗谱,肃正[32]族规伦常。书谱赋长歌盛德兮,颂族人万世流芳。

  [1] 《世本》成书战国晚期,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姓氏源流的著作华阴姓王。原本已失传,现存《世本》是王谟等人根据各种史书文献中的大量援引辑录而成。王谟在其辑本序中说“欲稍知先古世系源流,舍《世本》更无考据。”

  [2] 《寻源》即《姓氏寻源》清代张澍撰,全书45卷,博采众书,考索诸氏起源,并注重改正历代姓氏书中的一些错误华阴姓王。

  [3] 寒庶无氏:寒庶:贫寒的平民华阴姓王。古代“姓”和“氏”分用。姓从母(“姓,女生也”《说文解字》),氏从父,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4] 邑物:邑城市,物借指非城市的其它东西,如国名、爵位、景物等华阴姓王。

  [5] 族帮:由同族人组成的集团华阴姓王。

  [6] 幸多宏议:幸多,犹言很多华阴姓王。《梁书•陈伯之传》:“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伺邻里稻熟,辄偷刈之。尝为田主所见,呵之云:‘ 楚 子莫动!’ 伯之 谓田主曰:‘君稻幸多,一担何苦?’”

  宏议即见解高深的言论华阴姓王。《后汉书•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 五帝 。”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岂布政未优,将罢民难业?登尔於朝,是属宏议,罔弗同心,以匡厥辟。”《盛世危言•海防上》附 剑华道人 《记日本议院论中国创设海军事》:“时值 中 法 和议既成之后, 中国 乃憬然有贼去关门之虑,为亡羊补牢之图,剏设海军衙门。宏议伟辞,纲目条举。”

  [7] ①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云华阴姓王。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②出自五胡十六国的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③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后改为单汉字[杨]氏。④出自[扬]姓,古时有[扬氏邑]是黄帝的直系后裔。⑤赐姓转姓。

  [8] 杨氏授姓始祖有以下三种说法:①授姓始祖是杨伯侨,根据是西汉杨雄《反离骚》中“灵宗初牒伯侨兮,流于末之杨侯华阴姓王。”但其子孙至羊舌肸均姓羊舌。②授姓始祖是杨肸(读熙),根据是《左传》鲁昭公五年,楚国人薳启强第一次将羊舌肸称为杨肸,以后其子孙皆以杨为姓。③授姓始祖是杨杼,其根据一些地方家谱的记载。但在宋以前的文献中查不到杨杼这个人。

  [9] 2011年5月6日至10日在河南信阳汤泉池举行了杨姓祖源研讨会华阴姓王。出席此次会议的有空军指挥学院原副政委杨少万,军事学院原副部长杨春长和地方代表100余人。与会者一致认为杨伯侨是先祖而不授姓始祖。对授姓始祖是杨杼还是杨肸,官派(以史书、史记为据力挺杨肸的一派)和民派(以地方宗谱为据力挺杨杼的一派)仍争论激烈,未达成一致。本次会议共征集论文多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升南,把这些关于杨氏起源的论文编辑为论文专辑《杨氏春秋》。

  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华阴姓王。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策源地,而弘农杨氏在天下杨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

  [10]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即是春秋羊舌氏后裔华阴姓王。《氏族略》的《杨氏》条说:“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据《史记•晋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书记载,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国大夫祁柔之孙祁盈的家臣祁胜和邬藏交换妻子,被祁盈发现,把他两个囚禁起来。有个大夫叫荀砾,因受了祁胜的贿赂,状告祁盈私自抓人,结果晋顷公逮捕了祁盈。杨食我是祁盈的好朋友,认为晋顷公处事不公,一气之下帮祁家杀死了祁胜和邬藏。晋顷公大怒,晋国的其他几家公卿正想削弱公族势力,于是乘机杀死祁盈和杨食我,并攻灭祁氏、羊舌氏两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作为这些公卿子孙的食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亦载:“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羊舌肸(叔向)的子孙逃到华山仙谷,居住在华阴(今陕西灵宝),称为杨氏,此即弘农杨氏由山西徙居华阴的历史过程,亦即弘农杨氏之由来。

  晋国灭了,“祈盈之难”无踪了,没有政治上的阻碍后,杨家发展壮大了华阴姓王。华阴杨氏文化研究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杨氏自杨章走出山林,重新进入政治舞台后,十余代皆为周室命官,或为大夫、司马,或为太傅、州牧。秦末,华阴杨硕率其八个儿子随刘邦征战,其第六子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官封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为将军,杨硕本人封为太史;杨喜第四代孙杨敞也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这个时候,弘农杨氏在朝廷位在列卿,爵为通侯,乘朱轮者十人,史称“西汉十轮”。东汉杨震50岁前穷究学典,设馆授徒,时称“关西孔子”,后入仕,官至司徒、太尉,为官刚正清廉,史称“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杨震遗风,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称为“东汉四世三公”。

  此后历朝历代,弘农杨氏也是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北魏政权中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隋开国皇帝杨坚;李唐时“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等等,其由东汉杨震肇始的 “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和杨家将“忠烈报国”的家门遗风,对后世历代影响深远华阴姓王。

  [11] 春秋末年,韩氏、赵氏、魏氏等晋国的外姓公卿势力强大,不断借机削弱公族势力,为日后夺权铺路华阴姓王。杨食我因其好友祁奚卷入这场权利斗争,祁、杨两氏因六卿联合诬陷被晋顷公满门抄斩。史称该事件为“六卿之乱”。

  [12] 杨章,秦惠王时期的左庶长,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华阴侯华阴姓王。

  [13] 《招民填川诏》: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华阴姓王。今幸四海同风,八荒底定,贡赋维周,适朕愿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辟,田野未治,荒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尚起江南、江西,助解应用。朕甚悯焉。今有温、卢二卿,具奏陈言:湖广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今特下诏,仰户部饬行川省、湖广等处文武官员知悉,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开垦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嘉奖。(康熙三十三年岁次甲戍正月初七日诏)

  [14] 黔庶:指黔首庶民即普通百姓华阴姓王。

  [15] 川途:亦指水路华阴姓王。

  [16] 见《全国杨氏家谱字辈排行》全书共15卷,卷2为四川省杨氏字辈排行华阴姓王。其中遂宁市/重庆市(始祖湖北)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世尚,应信永传万代民,本业克勤能享富,盛德悠久定华荣。”由于字辈排行相同,故曰联宗(或同宗)。

  [17] 见《慎修公家训》,慎修公即汉寿花园的明迁始祖杨昌敬华阴姓王。

  [18]任重道悠: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华阴姓王。同“任重道远”。出处:《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19] 知丘:《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名丘,作《春秋》,后世遂以"知丘"为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的典故华阴姓王。

  [20] 《春秋》:①儒家经典之一华阴姓王。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②古代史书的通称。

  [21] 乐侑:指天子﹑诸侯举食时所奏之乐华阴姓王。语本《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贾公彦疏:"案《论语•微子》云:亚饭,三飰,四饭。郑云:皆举食之乐。彼诸侯礼尚有举食之乐,明天子日食有举食之乐可知。"

  [22]麤粥:.糙米稀饭华阴姓王。

  [23]来轸方遒:轸:古代车后的横木,指称车子;方:正;遒:健,有力华阴姓王。相继而来的车子正在有力地行进。比喻人事的先后相继不断。

  [[24] 车前八驺:《南齐书.王融传》:"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华阴姓王。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后用"车前八驺"谓贵族高官外出时,有车马侍从,声威显赫。

  [25] 左丘即左丘明: 中国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华阴姓王。与孔子同时代或在其前。相传著有《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司马即司马迁: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26] 烹字成汤:即把文字烹制成汤华阴姓王。比喻写成的文章如同美味的心灵茶汤很有文采。

  [27] 醉翁即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华阴姓王。老泉即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28] 拓土开疆:原意指开拓领土和疆界,这里指对谱学的继承、拓展和创新华阴姓王。

  [29]北宋时,政府不再开设谱局,每个宗族都可自行修谱,政府不加干涉华阴姓王。为了继承修谱的传统,许多文人学士积极参与修谱活动,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洵等人。这使谱牒的质量大大提高,形式也有创新。对谱谍体例的创新以欧阳修和苏洵为代表。欧阳修十分重视谱牒,在主持编篡国史《新唐书》中设置了《宗室世系》、《宰相世系》,用以记录李姓皇族的世系和唐代369名宰相的世系。修定《新唐书》后,又编修自家的谱。他采用史书的体例和图表方式,将本家族的迁徙、婚嫁、官封、名谥等编成一部新型谱牒。不久苏洵也编成《苏氏族谱》。二人在修谱的体例上都使用“小宗之法”,即以五世祖作为家族始祖。这是由于五代十国以来,由于社会急剧变化,一般家庭很少能够世代富贵,假如上溯太远,必然会遇到贫贱的祖先,他们觉得这不光彩。因此,一般家族只好采用“小宗之法”。至于皇族,则可追溯数八代、十代甚至百代,也就是采用“大宗之法”来编修谱牒。欧、苏体例,重在图表的创新。具体地说,每图只记五世,五世以后,格尽另起。在形式上,欧体是横行的,每图五栏;苏体是上下直行的,每图也只列五世。自上而下五代世系条理清晰,依次为高祖之父、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右而左为同辈兄弟由大到小排例。五世排满一图后,则另起一图。但第五世必须同第一图衔接,即末一栏为第二图的第一栏。所以两图只列了九世。以此类推。苏体的区分世系原则大体与欧体相同,但更为严格。他详今略古,对始迁祖并不看重,也不标明,只详细地记载本支世系,如高祖姓讳、祖父仕与不仕、父娶某氏、享年若干、某日某时卒等。苏洵在谱例上还有一项贡献,即创“大宗谱法”。即记载不限于五世,数十世、百余世都可,纵横交错,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这就是所谓欧、苏之区别。欧、苏体例成为后世修谱的样板,但比较而言,人们运用欧体者较多。这是因为欧式以时代为经,以人物为纬,每人之下记载子孙姓名、生平事迹等。见于史传或其它谱牒的,附于图后。记事的繁简详略以远近亲疏为别,谱图简明实用,被后人广为采用,成为宋代以后新谱牒编篡方法的蓝本。元代已出现了由亲及疏、由远及近、一体共载的现象,不拘泥于欧、苏“小宗谱法”的限制。谱图也突破了五世为图的限制,出现了以大宗谱法做的大谱图。

  [30] 五伦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华阴姓王。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1]四维: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分为礼、义、廉、耻四个纲要;强调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四维”,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管子》认为“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华阴姓王。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 ,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32] :肃正:1.犹端正华阴姓王。 2.整饬,使端正。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angzijinci.com/post/1923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