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秋游漫记:屯溪篇(三):歙县免费祠堂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秋游屯溪第三站是潜口民宅歙县免费祠堂。

△明园入口处

从屯溪向黄山方向进发,行30多公里处,出现了明清古建筑群歙县免费祠堂。一堵堵翘角的白墙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那就是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清园正门前广场

据介绍,潜口民宅地域原为清代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毁于战火歙县免费祠堂。

当地为集中保护古建筑,从1982年起,先后将分散在歙县和徽州的10余处较为典型而又不宜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拆迁复原,移建此处,建起了潜口民宅博物馆歙县免费祠堂。后又将一批祠堂、民宅、路亭、牌坊移建于此。建成后的潜口民宅,分为明园和秋园两部分。

两园的建筑群占地约70 余亩,地形高差25 米,民居、祠堂、牌坊、路亭、石桥等不同类型的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歙县免费祠堂。按照徽州明、清时期山庄形态总体布局。每幢建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中间铺筑石板路,房前屋后铺有石板,周围栽植传统花卉

刘女士觉得,古城扬州,徽派建筑很多,汪氏小苑、长乐客栈、吴道台府、汪鲁门故居等,都是青砖黛瓦马头墙,特别是吴道台府,马头墙保存最为完好、构造最为繁复歙县免费祠堂。吴道台的祖籍就是安徽歙县。走进文化底蕴深厚的明清徽派建筑群,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觉…

△畊礼堂

各种造型的马头墙、雕刻、宏楼、绮院让我们领略到徽文化深厚的底蕴歙县免费祠堂。

△刘女士跟随地接导游走进清园…

清代山庄是按照徽州古街道的形式进行布局的,将分散在徽州各地的典型清代民居组成了清园歙县免费祠堂。

徽商住宅诚仁堂,为三进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房屋大门为石库门,具有防火、防潮等功效歙县免费祠堂。宅第以大门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两侧山墙为高低跌宕的马头墙。

诚仁堂附近还有古戏台、私塾“汪顺昌宅”、官宦之家“畊礼堂”、地主住宅“程培本堂”歙县免费祠堂。

谷懿堂,也是徽商的住宅,建于清道光年间,由门屋、大厅和居室组合而成歙县免费祠堂。大门居中,上设砖雕门罩,进门为一披水门廊,左右为一步架挑廊。窗扇及栏杆等雕刻精美,是典型的清代徽派民居。

谷懿堂内有当地艺人和工匠设摊,出售文房四宝歙县免费祠堂。

谷懿堂旁是万盛记,是清代古店堂建筑歙县免费祠堂。前店后宅,前进为三合院落两层楼房,原店堂设在楼下,后进院为两个单幢三间带楼廊的四合院,两者被一面高大的门墙隔开。

谷仓建筑,主要用于收租和仓储用,也称“收租房”歙县免费祠堂。

汪顺昌宅(私塾先生的住宅)

从清园通向明园的石板路

出清园向西的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歙县免费祠堂。

过桥循道登山,路有一亭,四角高翘,名"善化亭",供路人歇脚休息之用歙县免费祠堂。亭为方形,石柱瓦顶,有飞檐翘角。

向山丘望去,一宗祠牌坊映入眼帘歙县免费祠堂。宗祠坊为白麻石雕琢砌成,通体遍饰高浮雕,额枋的图案均镂空。

顺山势北转,即见"乐善堂",二进3开间,无楼歙县免费祠堂。

北面毗连着"曹门厅",9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8根献柱整齐划列歙县免费祠堂。入门有四廊,与明堂正厅连接。

穿过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二进明厅式,中间天并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歙县免费祠堂。

山庄北侧为一组宅第分别为吴建化宅、方观田宅、方文泰宅、苏雪痕

乐善堂顶部对联

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明代徽派民宅风貌,颇具匠心歙县免费祠堂。

从建筑类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桥、路亭、牌坊歙县免费祠堂。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从宅主看,有商人的是捐建的"善化亭",老人议事娱乐的"乐善堂",大家旺族的众厅。

其次,雕饰精美歙县免费祠堂。能体现徽雕技艺的"方文泰宅",有江南现存明代最早砖本结构建筑之一的"司谏第",亦有保留了元代营造手法的"吴建华宅"。这里,可以见到明宅起居方便,简易而富有实用价值的营造法,从天井设水池去体验聚水如聚财的哲理。

再次,潜口民宅有统一的艺术风格歙县免费祠堂。移入的建筑,参照了徽州古村落的固有特点,内部陈设以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展现了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潜口民宅作为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及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的珍贵实例歙县免费祠堂。

(摄影:扬州刘女士)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493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