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舞了”300年!增城派潭这个村点亮渔灯祈盼“年年有余”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如祭祖宗族祠堂

近日,一场欢腾热闹的舞渔灯活动在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上演如祭祖宗族祠堂。随着锣鼓声欢快奏起,以2只凤鸡为首,小村民手持渔灯在祠堂前有韵律地舞动,凤鸡在急促的锣鼓声中,灵活地啄食鱼类和虾类。整个表演紧凑而有趣,五彩斑斓的渔灯起起落落,光彩熠熠,预示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展现了非遗传承的魅力,传递了美好祝愿,赢得现场群众阵阵掌声。

舞渔灯、闹新春,是派潭镇双合寮村肖氏宗族迁居派潭后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的重要民俗活动,寓意“年年有余”“富足有余”,渔灯成为了村民心中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如祭祖宗族祠堂。每年的新春初十,双合寮村家家户户都会自制渔灯跟随锣鼓声来到村场游行,祈盼新的一年幸福美满。

舞渔灯源于旱灾求雨

双合寮村乌石冚、马口圳社族人从梅州市平远县迁入,继承了祖先留传的民间技艺舞渔灯习俗,至今已经有300年历史如祭祖宗族祠堂。相传某年萧姓村庄发生严重旱灾,鱼塘干枯,庄稼失收,且瘟疫流行,村民们用竹篾编制渔灯,巡游到当地龙王庙祭拜,龙王显灵,天降大雨,瘟疫解除,村民得救。自此之后,每年新春初十,制作渔灯祭拜龙王庙后在村中巡游成为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

造型精美如祭祖宗族祠堂,技艺精湛

传统的渔灯是用竹编织的,而现在的渔灯是用铁艺和绸布制作,手艺精湛,造型栩栩如生,有凤鸡、虾、鲤鱼、鲢鱼、青鱼、黑鱼等造型,红、青、黄、黑……色彩纷呈如祭祖宗族祠堂

舞动时,随着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响起,舞者手持渔灯,时而盘旋起舞,时而腾挪跳跃,其舞姿粗犷、灵动,渔灯随着腹内灯盏点亮,变得晶莹剔透,活灵活现如祭祖宗族祠堂。整个节目表演气氛热闹、欢乐,展现了农村节日喜庆、祥和的新春气象。

创新不断如祭祖宗族祠堂,传承不止

最初留传下来的渔灯只有较简单的几种鱼类和两只公鸡道具,上世纪九十年代,肖永富、肖宪委等人从前辈处接手主持舞渔灯活动后,为渔灯的复兴倾注了大量心血,改良了渔灯的编织道具、舞蹈步法、节目编排,在制作上加大渔灯形体,增添凤鸟禽类形象及数量,以现代灯具取代蜡烛,增强其表演性,加上锣鼓等器乐营造气氛,在保留祭祀求福功能上演化出年节的欢庆表演活动如祭祖宗族祠堂。目前,双合寮村的舞渔灯从艺术和形象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舞渔灯活动也越来越受到群众喜爱。

2017年,双合寮村的舞渔灯民俗表演入选为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在派潭镇七境小学建设了区级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将舞渔灯这项非遗技艺学习纳入到教学课程中,让青少年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如祭祖宗族祠堂。此外,派潭镇党委、政府也积极为非遗文化传承搭建舞台,让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上台展示和交流,让群众近距离领略非遗项目的风采,进而喜爱非遗、传承非遗。

渔灯飞舞,欢乐新年,不仅传承文化,寓意吉祥,更是团结人心,凝聚力量如祭祖宗族祠堂

【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

【通讯员】增城融媒

【作者】 李鹏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angzijinci.com/post/2961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