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中国人喜欢修家谱,家谱也叫族谱、宗谱,那么古代皇帝的家谱叫啥

家谱,就是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宗谱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说、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皇帝的家谱则称玉牒宗谱

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宗谱。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

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宗谱。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姓”。

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宗谱。至于更早以前的结绳家谱和口头家谱,缺乏实物佐证。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与正史、地方志并列的三大文史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宗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

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宗谱。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周朝时,国家的重要官职为少数贵族、卿大夫所垄断宗谱。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士族(即读书人)在各国间往来奔走,士族成为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在隋文帝推出科举制以前,虽然有商鞅变法,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无不是想打破这种由古时贵族、世卿、士族这些名门望族垄断国家官职的努力,但是最后这些制度都成了这些世家的工具。以至于陈胜、吴广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普通的庶族(即中小地主、平民人等,也称寒门)别说求取官职,甚至与那些名门大家坐不能同席,亦不能通婚实现阶级跃升宗谱。这个现象可以参考一下近邻印度,虽然有十四亿人口,但是言语刻薄一些的会说只有1亿人,其余不是人。

汉时期社会上出现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继而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宗谱。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遴选官员与门第休戚相关,因而,那时的家谱是由官府组织编修宗谱。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普通的读书人可以通过勤奋读书求取功名,从而逐步打破了政府官职为门阀世家所垄断的格局。此时的家谱已经不具备用于选官的唯一依据,但是,追本溯源,尊崇祖先,修谱之风反而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修家谱,成为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使原来记载士族门第高下的谱牒都化为灰烬,而在战乱中崛起的新贵往往因为自己原来的门第并不高,也不愿提及自己的先祖,重修谱牒宗谱

宋朝时,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不再过问修谱之事宗谱。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宋代家谱基本上都采用“小宗之法”,但是到了明清,随着经年累月人口的增加,家谱越修越大,且大多采用“大宗之法”,追溯世系动辄几十世,往往将历史上本姓的名人将相一网打尽宗谱

人们都有虚荣心,常常以通谱、联宗甚至冒认名门望族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宗谱。于是,社会上自然就出现了以伪造谱牒为职业的一群文人。这个恶俗一直流传到现代,很多修家谱的不把祖先追溯到一位皇帝誓不罢休。

人们常说孔家不乱辈,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宗谱。但是,可以说是历史第一名门的孔家,其家谱依然不能免俗。孔氏族谱以孔子为孔姓始祖无可厚非,但是偏要再往上追溯50世。

孔氏族谱

请看: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到了第30世祖时,成为了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之后一串的商王,历经15代商王后突然就不当王了,完美地避开了残暴的商纣王宗谱。后面的历史人们都很清楚,冒认周文王、周武王的话风险很大,孔家从朝歌一代代地就来到了鲁国,然后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

孔家如此,就连伟大的李世民也不能免俗,为了把李家的祖先高攀到李耳,不惜动用皇帝的权力立道教为国教宗谱

因而,看家谱的话,宋以后的世系没什么问题,宋以前的,就呵呵了宗谱

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是记载历朝历代的帝王以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的宗谱。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这一习惯延续到明清。

玉牒在清代是分为满、汉两种文本的,是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一共编写了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宗谱。虽然历朝历代都编修过玉牒,但是到如今唯一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的皇家族谱就只有清代的玉牒了。清代的玉牒分帝系,支系,现存有1070册,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清代玉牒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称为宗室,入于黄册;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称为觉罗,入于红册宗谱

宗室(直系)玉碟

宗室(旁系)玉碟

通过清代的玉牒可知,顺治皇帝有8子6女,其中8岁前死亡的皇子有4人,皇女5人,皇子寿命最长的当数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享年69岁,皇女中只有第二女活到成年,也仅活了33岁宗谱

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他共有皇子35人,皇女20人,但真正活18岁成年者只有皇子20人,皇女8人;5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已成年者也多数死于40多岁的中年期宗谱。 寿命在70岁以上者只有皇十二子允祹(79岁)、皇十六子允禄(73岁)、皇二十三子允祁(73岁)。皇女中寿命最长的是第六女格靖固伦公主,也只活到57岁。

帝王家都如此,何况平民百姓乎!可见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很低宗谱。不过,皇族成员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纵欲过度,服用仙药,作息不规律等,也是造成皇族寿命不高的原因之一。这一点从明代皇帝平均寿命42岁,而普通百姓平均寿命45岁,可见一斑。

编纂家谱,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关注亲亲之道宗谱。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宗谱。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婚姻状况。

家谱把千万个同姓家庭联系起来,是一个家族的历史,由此聚合成我们的中华大家庭宗谱。家谱不仅是人文重要的资料,更是国家的基石。家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angzijinci.com/post/3062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宗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