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家乡“祠堂桌”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上期乡音《挽鹅毛》羊城派二维码

□林伦伦

前几年,因为老家汕头澄海区莲下镇南湾乡的林氏祖祠重新修缮,我才知道这座在我小时候就只剩下残垣断壁的祠堂,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日军民的驻地,曾遭日本鬼子烧毁祠堂。今年正月初,同宗族的三房祠堂“林氏辟祖祠”也在进行修缮,因帮他们做了一些有关对联牌匾的事情,春节后便应邀过去看看面貌焕然一新的“林氏辟祖祠”。恰好隔邻的海后村林氏宗祠的理事们也来访,学明兄便在祠堂里摆起了四桌乡村菜“祠堂桌”宴客。菜式虽然简单,但浓浓的家乡味,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

卤鹅肉是“祠堂桌”上管够的“硬菜”,吃完一盘再上一盘祠堂。当地人都会养鹅,我外婆是养鹅能手,一只鹅能养到十多斤。印象中,我六七岁的时候,就跟小伙伴们一起牧鹅了,几只器宇轩昂的大鹅大摇大摆地在前面走,比大鹅高不了多少的我手里拿着牧鹅棍,跟在后面走。而“澄海卤鹅”如今已成了澄海的名片,是当地农业经济主打品牌产品之一。苏南的“唝咕(音同贡固)鹅肉”曾被汕头市前副市长、诗人张华云写诗赞道:“名标唝咕出莲阳,敢与烤鸭论短长;下酒最宜头脚翅,助餐尤喜咸烂香。”大概是说苏南一带的卤鹅,都是以“咸烂香”著名的,这种味道本地口语中叫“咸芳”(音同攀)。

苏南,当地人叫“南洋”,雅化后写成“莲阳”,是现在莲上镇、莲下镇一带的旧名称祠堂。莲阳地方不算大,名气却不小,出产的名牌特产也不少,除了“唝咕鹅肉”,还有“苏南朥饼”“苏南朥糕”“苏南云片糕”“苏南麻薄”等饼食闻名遐迩。“唝咕”本来的意思是“几个人暗地里悄悄地商量着要干个什么事”,前辈们为什么用这个方言词给卤鹅取名,现在已不可考证了。但“唝咕”这俩字实在太生僻,“唝咕鹅肉”后来就简写作“苏南鹅肉”,卖到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后,又变成“澄海卤鹅”了。

“祠堂桌”上还有南湾乡著名的卤猪头肉,其实就是带肉的猪头皮,本地人雅称为“猪首面”祠堂。秘制的卤汁也是以“咸芳”为特色的,煮熟后挂起来晾干,吃时切成半肥半瘦带皮儿的片儿,口感爽脆,味道咸香,通常连吃五六片都不过瘾,米饭倒成了猪头肉的“配菜”。

好吃的还有木炭烘焙的“香腐”(豆干)祠堂。豆干架在烧红的木炭上烘焙,并不断用铁筷子为它翻身,直到豆香味与炭焙香味融为一体,香得让人流口水,性急的拿起来用手撕开就往嘴里塞,真是口口香浓。香腐素吃最能保持原汁原味,但将其与爆炒过的五花肉、香菇做成“煲”,再添几圈小红辣椒,配酒下饭是最佳。

蔬菜类的我最爱“大菜羹”祠堂。南湾乡盛产蔬菜,20世纪末的90年代到21世纪初,其蔬菜都远销深圳、广州等地,就近在汕头、潮州各地农贸市场也是热销。大菜(卷心大芥菜)是“今冬明春”的主打菜种,南湾的大菜个大肉厚,一个就有好几斤,所以也叫“大菜雷”。“大菜雷”除了用来腌制著名的潮汕咸菜、贡菜(切片腌制)之外,还可以用来做菜肴。大菜羹是著名的潮汕农家菜。用炒过的五花肉加香菇、虾米一炒,菜心嫩、菜叶软,而且略带点苦中有甘的味道,很开胃。酒店里的大厨师们在烹饪方法上加以改善升级,加五花肉、火腿、虾米一起蒸熟,食用时再用调羹分开,更能保持大菜原味。粤菜现在也有一道源于此做法的叫作“煲淋大芥菜”。

“祠堂桌”让我吃出了浓浓乡愁祠堂。乡愁,是童年牧鹅时记忆硬盘里刻录下来的油菜花盛开的小路;乡愁,是牧鹅少年脱光身子在里面“狗爬”的那条清亮亮的河溪;乡愁,是小时候觉得很宽很宽、现在看起来很窄很窄的街巷门闾;乡愁,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居住过的那座叫作“四点金”或“下山虎”的祖屋。

乡愁,让我们记住了回家的路,那条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祠堂

《乡音》栏目欢迎投稿祠堂。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并请提供详细个人信息。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angzijinci.com/post/30671.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祠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