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遭破坏事件调查报告————黄山迷雾(转载):黄山姓王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今年2月,大陆中央电视台惊报新闻:1990年12月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的黄山正在遭受破坏性开发建设黄山姓王。随后,大陆、香港甚至国外许多媒体纷纷转载此消息,或派记者实地考察,对黄山的保护和建设进行了更严厉的批评。但是不久,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 在南京全国旅游市场秩序整顿会议上提出:"我在这里要为黄山平反。新闻单位是在乱报道。"3月1日至5日,国家建设部派4人调查组赴黄山,对黄山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的结论,并称此前媒体的报道是"重大失实报道"。3月4日至7日,本刊特派记者赴黄山作实地考察,力图弄清这起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山事件"的真相。
火车4日晚到黄山市,刚出火车站,拉客住店的中年妇女一拥而上黄山姓王。我选择了离火车站最近的一家叫"万里红"的酒店,说是酒店,其实是个简陋的招待所,没有暖气、没有热水,洗手间只提供一条毛巾。酒店老板笑着说店名是"江 给取的",酒店大堂墙壁上有一幅画,画上写着江泽民去年5月18日视察黄山时赋的诗《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晚上去街边书报亭,问老板知不知道黄山被批评的事,他说知道黄山姓王。我又问:"黄山的报纸有过报道吗?"老板说:"这样的丑事我们的报纸怎么会写?不过听说山上在建的宾馆已经停工了。"
"梦笔生花"的扰龙松是
不是自然死亡黄山姓王?
最为国内外媒体口诛笔伐的是:黄山风景区著名的景点之一"梦笔生花"的一棵叫"扰龙松"的松树已经死掉,取而代之的是一棵塑料假树黄山姓王。黄山有关部门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扰龙松属于自然死亡,与景区开发无关。"
5日,我在黄山北海景区的散花坞观景台上看到,"梦笔生花"是座孤峰,海拔1600多米黄山姓王。由于孤峰的上部1/3处横裂,裂缝以上部分渐圆渐尖,形如蘸满浓墨的笔尖,而下部2/3的石柱恰似笔杆"笔尖"上长着一棵盘旋曲折的古松,就是扰龙松。与周围淡绿色的松树相比,墨绿色的扰龙松一看就是用塑料做的。
6日,我到了黄山标志性景点"迎客松",导游介绍说,"迎客松"的一个树枝也在20年前死掉黄山姓王。我看见迎客松旁逸斜出的一个比树干还要长的树枝也用铁丝、铁架牵拉着,岌岌可危。在同样是黄山著名景点、海拔1668米的"始信峰"上,有两棵松树已经死掉,枝干焦黑,树根用水泥浇灌使其能挺立在山头。导游说,这两棵树数年前就被雷电劈死。
6日下午,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一位副主任解释说:今年2月28日的《人民日报》已对扰龙松问题作了据实报道黄山姓王。这棵松树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枯死。当时,北京园林局专门研究古树名木的两位教授级高工曾对其下了"死亡结论"。为给慕名而来的游客一些心理上的安慰,黄山园林部门在征求有关园林专家的意见后,专门设计制作了塑料的扰龙松模型,并于1984年4月28日赶在"五一"节前让其"长"在原来的位置上。扰龙松是在1982年被发现"生病"的,黄山园林工人和科技工作者用几十根毛竹和四把长木梯接在一起,攀援到花岗岩柱顶端。据当时的实地考察,该松树主干一侧已枯死,主干内部由内向外、由下至上形成了巨大的蛀洞。松树的根系仅有1/4扎在岩缝中,其余3/4裸露在外。专家根据年轮得知,该树树龄在600年以上。他们的诊断结论是,该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自然衰老。扰龙松原树的主干部分仍留在景区博物馆内,可清晰地看到被虫蛀的痕迹。
管委会宣教科一位程姓副科长补充说: "梦笔生花"海拔达1600多米,且孤峰耸立,人迹难至,扰龙松的生存条件更为恶劣,完全还是靠天水涵养黄山姓王。她承认现在的扰龙松是塑料做的,并问我:"一个人不幸被炸掉右腿而亡,我们在他的遗体上装了个假肢,你说这是对死者的尊重还是欺骗?"
我提到迎客松为什么也有一个树枝死亡,并且为什么在树枝上绑满了铁丝时,管委会宣教科一位王姓科长说:"迎客松比扰龙松树龄还要长,估计有800多年黄山姓王。一个人都难免会生老病死,何况是树呢?在树枝上绑铁丝是为了起到保护作用,怕它断裂。"这位科长还透露,为保护迎客松,他们13年来派一个专人一天24小时看护,"这在世界风景区内是罕见的,可以说创了吉尼斯记录。"
我追问鉴定扰龙松自然死亡的"两位教授级高工"现在能不能联系上?管委会副主任说"年代很久,估计很难查得出来黄山姓王。"
应该说,黄山风景区在黄山地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为保护区内古木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黄山姓王。我在风景区内看到,所有古木下端都用木栅栏围住,禁止游人攀爬。而据介绍,黄山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专业防火队伍,防火期全天候值班戒备;游道沿途设置总容量达18万立方米的防火蓄水池;与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设计《计算机图像防火报警系统》,同时还划定风景区外围防火保护带,与景区周围乡村签订防火协议,实行联防共保。截至2001年底,黄山风景区已连续22年无森林火灾。为防止被称为松树"艾滋病"的松材线虫传入景区,黄山管委会成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指挥部,设立植物检疫站,杜绝一切松木及其制品进入景区。为了防止污染影响森林资源、植被覆盖,黄山自90年代始先后四次实行能源革命,改传统的烧柴为烧煤,再由煤改油、由油改气,最后改用电能。资料显示,黄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由80年代末的76%上升到现在的83%,植被覆盖率亦提升到92%以上。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期监测中,国际专家对黄山予以了高度评价。
但不管怎样,黄山两个最著名景点的两棵松树的悲惨命运确实值得黄山管理部门反思黄山姓王。黄山素有"华东动植物宝库"之称,有野生高等植物1450种,自然分布的原生植物145种。黄山的一草一木都是宝贵的世界自然遗产,如果不以此为鉴,采取更为科学、有力的措施,其他松树的前景也会令人担忧。
黄山的水到底用到哪里去了黄山姓王?
我到黄山的时候,黄山刚刚下了几天雨,雨过天晴,所以广被媒体指责的"干涸的桃花溪和人字瀑"已经水声潺潺黄山姓王。黄山是个缺水严重的地方,水是风景区内珍稀动植物的生命源泉,扰龙松和迎客松的死亡也与缺水有关。黄山管理部门斥巨资建设供水工程,但媒体反映,相当多的水被山上的宾馆以及娱乐设施所占用,导致了风景区内还是缺水。
黄山管委会宣教科科长说:"全球降雨量都在下降,黄山也不例外黄山姓王。近10年来,黄山风景区降雨量持续下降,连续无降水时间间隔长,频率显大。据气象部门统计,景区降水量1991年为3060毫米,2001年为1821毫米。"
据管委会提供的资料,为解决缺水问题,黄山风景区投资9750万元建设供水工程黄山姓王。《安徽旅游日报》说:"黄山风景区供水工程,由水源工程、提水工程、净水工程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三座水库工程,总库容量达51.97万立方米;两座净水厂,日制水能力各为2500立方米,与已建水厂形成1.22万吨的制水能力……整个工程年供水能力45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黄山风景区生态旅游、防火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尽管如此,我在风景区内看到,虽然刚下过雨,许多悬崖峭壁上只有白色的水流痕迹,并不见水黄山姓王。而有水的溪流旁密布大量水管,据我观察,有的水管的确通往山上的消防水池,但更多的水管接进了山上日益增多的宾馆、招待所。
据管委会人员说,黄山核心风景区有宾馆7家、招待所14家,近万张床位黄山姓王。去年接待游客已近130万人次,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名列前茅。黄山的日接待能力能够达到1天4到5万人,历史上最高峰的一天接近3万人。《安徽旅游日报》预测:"到2010年,全山日最大流动游客达5万多人,常住人口为7640多人(指的是山上的管理人员和家属等),最大日用水量将达10685立方米。"
风景区人满为患是困扰着全世界的问题,国外正在想方设法控制游客的数量黄山姓王。我国在接待游客数量上能与黄山相伯仲的只有武陵源与九寨沟。九寨沟现已开始控制每日游客的人数,武陵源也有此打算,黄山却仍在准备迎接更大客流量的挑战。可以想见,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这些楼堂馆所竞相提高居住和消遣娱乐服务的档次,所以水就不够用了。
山上的水本来就不够用,这么多的宾馆又每天在消耗大量的水,这种雪上加霜的景况估计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黄山姓王。黄山管委会的人也承认:"景区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本来就是很难协调的一对矛盾。黄山要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但也要提高接待水平,用水问题是个大问题。"
游客对宾馆用水的问题意见也很大黄山姓王。跟我同游的游客说,他们8个人住一个房间,整个房间供洗漱的只有两瓶开水,半桶冷水。而我住的西海饭店相对好点,房间类似学校宿舍,摆着两个双层木床,有足够的冷热水供应,但当天晚上整个宾馆包括我在内,只有两个住客,水资源白白占用。在宾馆的一楼,有可容纳20多人的洗脚屋,以及装修豪华的美容美发厅。因为没有客人,7、8个服务员无所事事地聊天、磕瓜子,有的自己在泡脚。
在西海饭店所在的半山腰,有一个大水库,饭店的水主要来自那里黄山姓王。而挨着水库的放水闸边,正在修建一个新的宾馆,两三个工人在粉刷墙壁,估计快要开张了。
黄山楼堂馆所的建造是否符合规定黄山姓王?
5日晚,我住在西海饭店,饭店对面就是倍受媒体批评的"西海山庄"改建工程工地黄山姓王。西海山庄工地位于丹霞峰山脚,丹霞峰山上已经有一家名为"排云亭"的宾馆。工地正热火朝天地开工,接近100名工人在施工,工地中间触目惊心地凿了两个大坑,被开挖的山体白花花一片。我正在拍照片时,一名保安气冲冲地过来询问:"你拍什么拍?有什么好拍的?"我反问他:"黄山这么好的景色,我为什么不能拍?你们这里有规定不能拍照吗?"保安语塞,只好站在一旁监视我的镜头。晚上6点工地开始放炮炸石头,持续了大约10分钟。晚上9点多,我刚刚睡着,工地上突然传来第二次的放炮声,这次大约持续了20分钟。
次日清晨5点钟,我来到黄山著名的看日出的景点"光明顶",发现这个海拔1840米的景点上也有一个大工地,不断有工人挑石头进用围栏围起来的工地黄山姓王。我问工人这是在建什么?回答说是建一个水池。
据黄山管委会提供的资料,黄山开发历史经历了几次高潮黄山姓王。
公元1606年和尚进山修建大小寺庙60余座,后因自然及人为因素所剩无几黄山姓王。这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建设高潮。1934年,黄山建设委员会成立,整修部分登山道路,新建了历史上第一批以旅游服务和休养为目的的建筑物。至建国初,黄山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随着旅游的兴起,游客数量急剧增加,黄山接待服务设施建设达到了高峰,山上的建筑面积达到7万多平方米。由于当时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风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随之遭受到严重破坏。第四次建设高潮是1987年地级黄山市成立以后,主要是拆除、整治、改造简易棚舍等旧建筑,加强了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据国务院1988年同意、建设部批准的《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按照安徽省人大1989年颁布的《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黄山的建设走上了正轨。据统计,全山现有接待床位共计3696张,其中山上宾馆床位数为1147张,远远低于《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至2000年接待床位数1.25万张的指标。
管委会特别强调指出:"有关建设专家曾经考察全山后,十分肯定地下了这样的结论:黄山风景区内没有任何一个项目建设违反了《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程序黄山姓王。"接受采访的一位工作人员肯定地说:"黄山风景区坚持按'质量用加法,建设用减法'的思路搞建设。不外延一寸土地,不破坏一草一木。"
我向他提到我所看到的西海山庄的建设工地,并问:"国内媒体称,目前黄山上这些正在开山炸石兴建的水库工程和楼堂馆所,国家建设部并不知情黄山姓王。是不是这样的呢?"
他解释说:"黄山曾有过大量的竹木房、简易活动房黄山姓王。1990年,联合国官员在考察黄山时就建议要拆除这些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为履行《世界遗产公约》,黄山风景区下决心对景区内的活动房与竹木房等建筑进行了拆除,对确需重建的,按规划要求报批后再建。目前正在施工改造的西海山庄最早建于80年代初,原先的简易竹木结构建筑算得上是历史上对黄山破坏的一处见证,而现在的改造就是要尽可能减少其原来对环境的破坏。按照设计,改造后的建筑面积要由原来的2190平方米下降至1428平方米,床位数由560张下降至160张。"他同时提出:"在建设施工中,难免会给景区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黄山的建设者们十分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山容地貌和森林植被的不利影响。1999年,黄山风景区从中国五个最优秀的风景区中脱颖而出,荣获联合国颁发的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奖,该奖项被业内人士誉为'风景区管理的诺贝尔奖',黄山是东亚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风景区。"
对于有些媒体批评的五里桥水库工程的建设国家没有批准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黄山管委会特意给了我一份资料,上说:"五里桥水库工程选址在山下外围非游览区、景区的票房以外,而绝非山上核心景区黄山姓王。五里桥水库其实是一项提水工程,对照规划,五里桥水库绝无逾规之处。该项目从立项、选址、管网走向到环境影响评价等都由黄山市人民政府提出,分别经安徽省计划、建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专家审查的基础上,评审批复。为减少对环境景观的影响,水库库容由原31万立方米减少到21万立方米,管线架设在架设栈道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减少对地被植物的影响。虽然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一定"视觉污染",但施工一完毕即可消除。而且,在施工中我注意珍惜一草一木,连噪音也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7日下午,我结束了对黄山3天的调查采访,在翻阅黄山管委会给我的资料时,我看到一篇题为《来自联合国官员的赞誉》的文章,里面用黑体字印刷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1996年对黄山的评价:"黄山,具有伟大的文化意义,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是最特别的世界遗产黄山姓王。"坐在返程车里回望夕阳里巍峨雄伟的黄山,我衷心希望,不管经历多少风雨,黄山永远能够处于世人须仰视才见的高度上。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1992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