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斷捨離看小詩與截句一由东南亚到两岸诗的跨域与互动/(台湾) 白灵:子乔的含义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從斷捨離看小詩與截句
一一由东南亚到两岸诗的跨域与互动
(台湾) 白灵
摘要
近幾年東南亞華及兩岸華文新詩的交流互動,因著網路上彼此訊息的交換、大陸及東南亞各國經濟的向上躍升,可說走到了一個高峰,各種研討會議的召開和詩歌活動的頻繁往還、對新詩未來的發展必定產生重要的影響子乔的含义。在詩形式的議題中,以小詩和近兩年截句的跨地域發展最引人注目,而且也最值得持續關注。本文先就二十世紀小詩的困境、新世紀以來尤其近幾年東南亞小詩到兩岸截句風潮的發展作一掃描及探究,再從「斷捨離精神」指出「寫情而不急於抒情,寫一生卻以小事小物出手,寫自己而不及於自身」與過往小詩講究「以小寓大、以明喻喑、以有限呈示無限」的關聯,由此去看小詩和截句形式的可能存在原因,期提供未來新詩創作者努力的方向作一參照。
關鍵詞:小詩、截句、跨域、斷捨離
一、 引言:小詩的困境
在二十世紀小詩的發展一直是隱藏的、伏流似的,甚至連地下河都不算,比較像散落的幾口井,彼此連系度不足,只偶然被汲水人提及,在二十世紀中後期、乃至新世紀前十年從來沒有大規模發展過,甚至不入眾多詩人眼裡,更別說有主流詩人將之納入創作主軸子乔的含义。即使五零年代洛夫的《石室之死亡》均以十行形式呈現,也未嘗視之為小詩作品,因此若說「百年寂寥一小詩」,並不為過。
在臺灣羅青標舉「小詩」一詞時已來到七零年代末,離大陸冰心二零年代的小詩時期已約半世紀,中間少有人討論到小詩的形式和重要子乔的含义。即使羅青也以十六行為小詩的上限,此與冰心的小詩形式相距甚遠。而小詩的重要性卻仍要再隔二、三十年後的二十一世紀,才在東南亞華文詩壇及兩岸陸續因相互影響而日益受到重視。一起初想燃熱小詩的羅青編《小詩三百首(一)(二)》(1979,爾雅)時雖曾說:
我們看七律五律、七絕五絕在古典詩中的地位,便可明白「小詩」的創作是如何的重要子乔的含义。把白話「小詩」的層次,提升到律詩或絕句的地位,對有經驗的詩人說來,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所以我認為,無論初學也好,老手也罷,都不應忽略小詩的創作。
羅青編此書時野心不小,上文中提出小詩欲與古典詩絕句、律詩並比的企圖,但幾十年來卻從未實現;又說初學或老手均不應忽略小詩的創作,但觀察後來羅青自身的創作,能符合他自訂十六行內的小詩創作,其實甚少子乔的含义。如此連提倡者面對小詩的挑戰也未必能終身付諸實踐,何況其他詩人。即使如此,臺灣的小詩選仍絡繹不絕地出版,如1980-1984年的《一頁一小詩》六輯(分別由撫萱閣主、風信子、康原、羊子喬等主編,水芙蓉) ,1982的《365一日一小詩》二輯(沙靈編,金文),1987的《小詩選讀》(張默編,爾雅),1996《小詩瑰寶》(張朗編,絲路),1997《可愛小詩選》(向明、白靈編,爾雅),1997《葡萄園小詩》(金築主編,詩藝文),2003《小詩森林》、2007《小詩星河》(陳幸蕙編,幼獅),2006《曖‧情詩:情趣小詩選》(向明主編,聯經),2007《小詩‧床頭書》(張默編,爾雅)。若再加上個人的小詩集,如向陽《十行集》(1984,九歌)、陳黎《小宇宙—現代俳句一百首》(1993,皇冠)、岩上《岩上八行詩》(1997,派色文化)、林建隆《林建隆俳句集》(1997,前衛)及《生活俳句》(1998,探索文化)、洛夫《洛夫小詩選》(1998,小報文化)、周慶華《七行詩》(2001,文史哲),如另再加上以小詩創作為大宗的非馬與蕭蕭的大量小詩(至少500首以上),小詩在1979年羅青登高一呼的號召下,多年來其實已有不錯的成績。但離成為創作風潮仍甚遙遠。
況且在小詩傳統的繼承上也卻略顯小心過度,因1987年之前,臺灣仍在戒嚴時期,仍有所謂的政治忌諱,很多詩人名字仍需隱藏或避諱,因此所選的冰心(1900-1999)五首詩均冠以其原名「謝婉瑩」,聞一多(1899-1946)的四首詩均冠以其本名「聞家驊」,而卞之琳(1910-2000)的六首詩甚至還改了他的筆名「季陵」為「紀陵」,乃至艾青(1910-1996)的四首詩既不用其原名「蔣正涵」,或號「海澄」,或曾用過的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而是將其號「海澄」直接改為「海頓」,令一般讀者不明所以子乔的含义。其他則都去其姓,如「雪峯」(馮雪峯) 、「克家」(臧克家)、「其芳」(何其芳)、「廣田」(李廣田) 等均是。其後1981年4月林明德、李豐楙、呂正惠、何寄澎等合編《中國新詩選》(長安出版社)時,「紀陵」(代表卞之琳)、「海頓」(代表艾青)等的名號也均隨從之。由此可知,那時的詩人和學者在傳播1949年前大陸詩人的作品時,一直冒著一定程度的政治風險,卻深深明白,前人的作品對後來新詩發展的重要性。
從上述出版物的多寡和集中度來看,1997及1998年可說是臺灣小詩選集及詩集出版品的一個高峰子乔的含义。也正是在1997年,筆者在主編《臺灣詩學季刊》時,特地在第18期集稿了一期「小詩運動專輯」,該專輯中除了小詩作品外,並有白家華、林志彬、非馬、張健、鄒建軍、鄭慧如、謝輝煌、羅門、楊平等詩人學者談論小詩。此後網路詩壇發展快速,年輕詩人全上網另闢疆土,小詩的聲音再度隱沒,平面媒介的詩刊再一次陷入困境。比如到後來筆者即使於主編《2007臺灣詩選》、《2012臺灣詩選》時,將詩選劃分為「小詩」(十行內或百字內)、「短詩」(十一至三十行) 、「散文詩」、「組詩」、「中長型詩」(三十一行以上)等五輯,且故意將「小詩」放在第一輯,結果其他四位詩人陳義芝、蕭蕭、焦桐、向陽卻均未在其輪值主編「年度詩選」時將此分輯方式「作為參考」,可見得即使到今日在推行詩形式的劃分時仍遇極大困境。本文先就二十世紀小詩的困境、新世紀以來尤其近幾年東南亞小詩到兩岸截句風潮的發展作一掃描及探究,再從日人山下英子「斷捨離精神」去與過往小詩講究「以小寓大、以明喻喑、以有限呈示無限」作一關聯性的探索,並以之探討小詩和截句形式可能存在的原因。
二、東南亞小詩到兩岸截句風潮
小詩在二十世紀及新世紀前十年未能釀成主流華文詩人創作的主軸或形成詩壇普遍的風氣,始終是事實子乔的含义。但小詩的「互動力」卻已隱然形成,比如臺灣在小詩的推動就引發了海峽對岸對小詩的注視,「七八十年代以來,臺灣現代詩界又助動過一次時間較長的小詩運動」、「大陸詩界隨之續接了這一小詩熱潮。詩人粥樣選編了《九行以內》,楊景龍編印了一本《短章小詩百首》。2006年,山東一家出版社印行了詩人、詩評家沈奇編選的《現代小詩 300首》」,其可能原因是:
自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小詩運動的風潮過後,多年來小詩「便未再舉盛事,更乏善討論」(沈奇語)也是事實子乔的含义。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先行遭遇大眾消費文化「洗劫」的臺灣詩歌界,面對現代詩的「消費」空缺,開始關注和提倡小詩創作,以求親近讀者而改善現代詩的「生存危機」。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大陸詩歌界,急劇先鋒導致急劇自我邊緣,是以近年來,大陸詩學界也出現小詩創作的提倡者,主張以古典詩歌的「簡約性、喻示性」等,先對現代詩歌的外在形式進行約束,使其既直擊人心又親和可近。
上文是說臺灣挑起小詩運動是為改善「現代詩的『消費』空缺」和拉近讀者以免有「生存危機」,這只達到羅青當年編選《小詩三百首》最大目的的一半:「一是為了引起讀者對小詩的興趣,然後再從小詩走入更深廣的白話詩世界之中;二是為喚起詩人對小詩的重視,然後再從小詩出發去建立一個更豐富的白話詩傳統」,如今看來,事隔三十餘年至少第二個目的仍未達成子乔的含义。比如1997年筆者在《臺灣詩學季刊》第18期集稿「小詩運動專輯」的〈前言〉中 提到「將來有必要辦個『小詩研討會』(此處先註冊一下),更深入談這個論題」,迄今這樣專門的研討會才在2017年於大陸南京首次召開。即使文中還提到「小詩重要,而且非常重要,文字氾濫,詩有必要領先『逆遊』,尤其在網路文化國際化、智慧化的時代,各大報主辦文學獎者不能不重視小詩未來的發展」。此文中對「小詩獎」的呼籲後來只略略在公車詩捷運詩等有空間限制處偶而被觸及,但臺灣迄自有新詩征獎以來,到2013年為止,從未有正式徵求過十行以內的小詩獎。臺灣徵求詩創作獎是從早年徵求千行詩、一路「降行」到征四百行、兩百行、到六十行、五十行、四十、三十行,可說如瀑布直泄,一直要到明道文藝徵求國中(初中)新詩獎以二十行為度,已是極限了。只有回過頭仍要等到《臺灣詩學季刊》2014年徵求十行以下及百字內的小詩獎,還是詩獎徵文有史以來的頭一遭。足見大多數詩人對「小詩」的抗拒,最多也只願偶一為之。
然而大陸人口眾多,主流詩人不見得有意於主攻小詩,但藉助于網路的發達微型詩、小詩的流行仍然有其廣大的讀者和市場子乔的含义。比如1995年雁翼就出版了《雁翼超短型詩選》,1996年重慶《微型詩》刊的誕生,把微型詩(1-3行,50字或30字內)從小詩中分離出來,2004年5月《網路微型詩論壇》把微型詩推向網路媒體集中進行創作和宣傳,2004年11月《中國微型詩網站》誕生和2005年1月《中國微型詩》(詩刊)創刊。其後陸續有《微型詩》刊共出版了70期(1996-2007);《中國微型詩》(詩刊)共出版13期(2005-2008);《微型詩潮叢書》個人微型詩集30冊(1997-2002)、《華文微型詩叢》個人微型詩集4冊(2004)、《微型詩存》(一、二、三卷)(2001、2005、2007)、《微型詩500首點評》(穆仁主編,1999,重慶出版社出版)、《微型詩精品百首》(郭密林主編,2007,香港天馬出版)、《中國微型詩300首》(蒼山一畫編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國微型詩萃》(第一卷、華心主編,2006,香港天馬出版)及個人微型詩集9冊(1998-2008)、《微型詩話》(穆仁編、2004,香港天馬出版)、《滴水藏海——當代微型詩探索與欣賞》(寒山石,2006,中國圖書出版社出版)、《微型詩論探》(寒山石,2009,現代出版社)等等,可說熱鬧非常。呂進在主編《中國現代詩體論》(2007,重慶出版社出版)時,還在第四章花了約5萬字專章論述微型詩,包括「微型詩的產生和發展」、「微型詩的文本特徵」、「微型詩的創作和鑒賞」等三節,將之視作一種獨立的詩體,
可見得大陸在微型詩體的建構繳出了一定的成績子乔的含义,但仍有其不足:
微型詩作為「增多詩體」的一支力量,功不可沒子乔的含义。但真正要作為一個獨立的詩體存在,關鍵還在於大量精品為支撐。微型詩雖然作品數量空前,但缺乏具有強烈社會反響的力作,其原因大概就在於「詩外功夫」了。
可見得好詩的存在與否,仍是一種詩體能否發揚光大的主因子乔的含义。
此外,2009年10「中國小詩網」開壇,由俞小明創建,乃大陸第一個專注於小詩創作和研究的展示平臺,迄今,也擁有小詩會員一萬余人子乔的含义。同時《中國小詩》期刊由中國小詩網主辦,是中國小詩協會的會刊,每季一期,由中國人文科技出版社出版,期刊大16開本,64頁,迄2014年11月已出版11期,且2015年8月在鎮江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小詩年會,其成果仍在觀察中,然而這些行動卻均是走在前面的臺灣詩壇迄今仍未能凝聚出的小詩力量。
2013年12月初在泰國曼谷召開的東南亞華文詩人會議上,筆者曾發表了〈小詩風潮之路——從七本《小詩磨坊》談起〉一文,回到臺灣後,感觸良多,尤其是《乾坤》詩刊總編輯林煥彰兄自2003年起在他主編泰國《世界日報》副刊時期,於刊頭上總計推動了三年的「六行小詩寫作」計畫,讓東南亞華人在刊頭發表了大量的六行詩子乔的含义。他在六行小詩上的堅持和努力,與泰華詩人長年密切的合作和用心經營,讓「小詩磨坊」此一「跨地區」的組合(共11人)逐漸在東南亞各國僑界發光發熱,迄今已出版了《小詩磨坊》泰華卷十二冊、以及新華卷、馬華卷、蘭陽卷各一冊,著實令人感佩。加上當時會議上有中國大陸《華文文學》、《名作欣賞》、《詩歌月刊》三刊物的主編均相當認同,擬將「小詩磨坊」在泰、新、馬、菲、印尼等國僑界的活動和影響,有意於2014年在大陸聯合刊出專輯推介並推動小詩。筆者當時即反應予煥彰兄,既是煥彰兄,理應由其回台後在臺灣大力推廣才是,但林煥彰兄非常客氣,希望好事大家一起來。於是回台後再次與其聯繫請益,且徵求個人參與的臺灣詩學季刊蕭蕭社長同意,即聯合了臺灣的《創世紀》、《乾坤》、《臺灣詩學》、《衛生紙》、《風球》包括老中青三代詩人的五大詩刊及《文訊》雜誌等共六個刊物,於2013年12月15日即聯合發起「2014鼓動小詩風潮」運動,各單位分別發佈「聯合訊息」,且「決定在今年度中各自規劃並陸續接棒推出風貌不同及特色多元的『小詩專輯』,且配合小詩創作獎的徵求、與其他藝術形式如書法、音樂、繪畫、影像等多媒體的跨領域活動,分進合擊,期將小詩形式推向高峰」。這是臺灣自有詩刊發行以來,從未有過的「大集合」和「聯合行動」。
臺灣詩壇由於前行代眾多詩人多年的努力和強烈光環,對東南亞各國乃至兩岸四地的華文詩壇始終有不可抹滅的重要影響子乔的含义。如今「鼓動小詩風潮」的發起除了繼踵前賢、布種薪傳,也意識到小詩之重要,卻始終未能形成主流和風潮,此回即是林煥彰先生與泰國「小詩磨坊」和他們帶起的刺激開的端、引的火。可見得一地之詩壇風氣對他地詩壇之無形影響終究有逆流、回饋的可能,這是「跨地 區」、「跨時空」的推波助瀾,其效力常非自己所能預知。
只是很可惜,大陸方面只有做為主流刊物的《詩歌月刊》在7月至10月號分別刊岀了「東南亞小詩大展印尼專輯」(刊岀蔔汝亮/蓮心/葉竹/北雁/沙萍/符慧平等的作品)、「東南亞小詩大展新加坡專輯」(刊出林錦/周德成/郭永秀/曦林作品)、「東南亞小詩大展之泰國專輯」(刊出曾心/嶺南人/楊玲/博夫/苦覺作品)、「 東南亞小詩大展泰國小詩磨坊特輯」(刊出蛋蛋/曉雲/晶瑩/林太深/莫凡作品)子乔的含义。在2014年的《華文文學》上則只見到六行內泰國曾心寫的〈新詩體“創格”的嘗試——以泰華“小詩磨坊”的詩為例〉(2月,頁114)、沈 玲〈詩與思——菲華著名詩人雲鶴詩歌研究〉(3月,頁83)、沈奇〈瞬目苔色小詩風——《磨坊小詩》2014序〉(4月,頁50)。而《名作欣賞》更僅見到〈《名作欣賞》《華文文學》《詩歌月刊》三家聯手舉辦東南亞小詩大展〉(2014年10期)及吳昊 及孫基林〈現世情懷與彼岸梵音——論泰華小詩 〉(2014年22期)二文,期盼中大規模的「東南亞小詩大展」並未見到。
而泰華曾心等人堅持「小詩磨坊」(2006~)十一年來所帶動出的小詩風潮,恐再非當年臺灣詩人林煥彰2003年主編泰國世界日報副刊時起心動念帶頭的六行詩(70字內),只是欲藉報刊發行、在泰華一地一區宣導那樣單純而已子乔的含义。如今在臺灣在大陸在菲律賓乃至東南亞華文世界,從小詩「變形金剛」出的微型詩(三行)、閃小詩(六行)、截句(四行以下)正被不少詩人慢慢地納入創作的視野,這比起上世紀二0年代乍現冰心小詩、七八0年代臺灣開始宣導小詩運動的清淡狀態已不知要好上幾百倍,此種改變,顯然與泰華「小詩磨坊」諸君成立有詩史以來唯一的小詩團體,且能堅定立場和力行大量創作,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未來華文新詩史上,不能不將泰華「小詩磨坊」好好記上一筆,因為也只有這個團體,曾創造出這種跨地區跨時空、具有驚人力道的小詩風潮。
若再加上菲律賓王勇命名的「閃小詩」(六行50字內)、大陸網路的「微型詩」(三行以下)、臺灣詩學季刊聯合六刊物推動的「2014鼓動小詩風潮」,最後再加上北京小說家蔣一談2015年底提出四行以下的「截句」一詞及2016年6月一口氣主編出版的十九本「截句詩叢」(包括於堅、西川、歐陽江河、臧棣……等),以及2017年年初臺灣詩學季刊在fb臉書上開設《facebook詩論壇》,長期徵求截句詩作,並已與聯合報副刊在網路及平媒合作舉辦了兩次「截句限時徵稿」,參與者眾,之後仍將持續,並擬於2017年年底出版15冊截句詩集,看來台灣大規模地提倡有詩題的截句創作已略見成效子乔的含义。2017年4月23日由南京市東南大學人文學院主辦的國際小詩暨小詩磨坊作品研討會,在東南大學舉行。泰華小詩磨坊的位重要詩人曾心、林煥彰、博夫參加了會議,發表論文三十餘篇,這是小詩研究進入學界及受到普遍注目的重要一步。所有以上各項,可說已陸續為「走向小詩天下」的可能性備好了舞臺,雖然離這樣的目標仍極遙遠。而近百年間華文詩壇的此等由小詩而截句的年代變革,可由下圖(图略)的關係圖大致見出這種互動的流程。
三、 斷捨離看小詩形式
日本的一位女性山下英子(1954-),2009年起即以「斷捨離」的日常行動精神,教人如何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從而整理自己的人生,此系列出版了三十幾本書,總銷售量破三百萬本,使得「斷捨離」成了「減法概念」的整理術和流行語,也是具體可行的步驟子乔的含义。如以「斷捨離」三字對照好的小詩作品以及「小詩磨坊」諸君六行(或四行五行)小詩的極致,或可得出「寫情而不急於抒情,寫一生卻以小事小物出手,寫自己而不及於自身」的方向,看似極度冷、知、淡,其實背後是熱、感、濃,是一種沖淡、清和、自在的反面顯示。
「不急於抒情」看似「切斷」抒情,乍看「絕情」,卻蘊情於含蓄中,實則並「不絕情」,可說「絕即不絕」子乔的含义。「小事小物出手」,且只點到為止,看似「捨棄」大視野,集中在「少」數事物上,卻是「少即是多」,隱藏了以有限表現無限的企圖。「不及於自身」看似「離開」自身、推「遠」自身,但「遠即是近」,不說自己反而容易涉及自己。若整理之,則如下三個面向,均指向詩宜短宜小宜大膽地「斷捨離」過去長篇大論的詩寫形式:
斷是絕、是切斷子乔的含义,但似絕卻不絕
捨是少、是捨棄子乔的含义,但雖少即是多
離是遠、是離開子乔的含义,但推遠即是近
如此書寫模式並不易為,一開始要常常勒住自己準備滔滔不絕的衝動,接著要從情理事物中抽離自身,以較高視野審度自己所曾經,最後只能擇一枝一葉放大顯微,所謂見微知著,明一則明一切子乔的含义。那像是不斷推開自身,遠角度觀察包含自己在內的一切,將自己與眾多事物同一。久而久之,這更像削減自身多餘的承載,雕刻自己成一輕盈之羽之毛之微粒之灰之塵,最後很像是藉助語言的一種內在修行方式。
泰華「小詩磨坊」成員中輩份最高的嶺南人子乔的含义,曾有一首五行詩〈流浪的藤杖〉:
篤、篤子乔的含义,穿過山間小徑
回到生它的山林
山上的樹不認識它
樹上的鳥子乔的含义,噗噗飛走
落下幾粒冷冷的鳥聲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一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子乔的含义。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寫的是自身回鄉景物人事全非的尷尬處境,由「鄉音」不變、「鬢毛」已衰白入手,仍是以人寫情、貼著自身感懷來寫。嶺南人的詩不然,寫的卻是一根微不足道的「流浪的藤杖」,藉藤杖寫人而不及於人,只以「篤、篤」聲顯示有執杖之人,且正「穿過山間小徑/回到生它的山林」,既顯示了藤杖也彰顯了持杖人出身的野性和寒微。只可惜「山上的樹不認識它」,新生的鳥「噗噗飛走」、只「落下幾粒冷冷的鳥聲」,用「粒」字有如子彈粒粒都會擊中人,藉聲音的輕脆嘲諷被對待的空曠淒清。如此落寞景象在詩中並不直指人,而人自在其中。「不直指,而自在其中」的表現,很像印度瑜伽中的「斷、捨、離」行徑,即斷行(切斷欲望)、捨行(捨棄執著)、離行(學會放下),儘量抽離想過度表達自身的修行方式。
這種手法也很像菲華詩人王勇堅持「以戒為師」的小詩手法,或如他說的:「極簡生活的表達特徵是:多用名詞、動詞,少用形容詞、副詞子乔的含义。其實,這也即是『閃小詩』的絕殺之技」,而「少用形容詞、副詞」就有上述「不直指,而自在其中」的表現效果。又說:「用六行內的『閃小詩』記錄生活瞬息萬變的時空狀變與生命感悟,用了五手絕招:靈光閃現、借題發揮、哲思禪悟、興詩問道、舉一反三」。
上述「五手絕招」中他最在意「借題發揮」一法子乔的含义,也是他閃小詩的極大特色,他說:
我對閃小詩最看重,也是最具特色的不是靈光閃現或哲思禪性,而是「借題發揮」,順勢而為子乔的含义。……詩題出現的文字會儘量不再詩中重複出現,除非有特別作用或不可避免。而我的閃小詩又以擬人化的詠物為主,做到把生活中、身邊的大小物品皆可提煉成為詩的題材,聯想出完全出乎詩題的內容與寓意。
這也才是平凡題材百書不厭的秘訣子乔的含义。
比如他寫〈手電筒〉一詩:「革命的槍聲響自/天邊,一道道閃電/穿過夜色冒雨奔襲//你卻在黎明到來前/慷慨就義」,就「聯想出完全出乎詩題的內容與寓意」,而且具有描寫異議份子或革命者抵抗黑暗時代、效法小小手電筒精神、在黎明前身先士卒、奮身慷慷慨就義,詩內容借「閃電」的光、「黎明」前的暗黑與手電筒聯想,又有引伸的歧義,詩意乃更飽滿而豐富子乔的含义。又如〈煙斗〉一詩則寓意甚深,像在記敘一個故事:
雲霧中
那人的嘴角
總蕩漾著櫓聲
千帆閱盡
夜色裡子乔的含义,遠方
有人又在點火
不寫「嘴角」抽煙鬥咕嚕著口水聲,而是「總蕩漾著櫓聲」,就完全出乎詩題的內容,而有了其他的寓意,彷佛若有所思狀子乔的含义。「千帆閱盡」四字使得櫓聲有了故事性,宛如經歷滄桑波折,此刻正感歎回憶,閱盡千帆也僅櫓聲最近、最聽得明白,其餘盡是過眼雲煙。末兩句「夜色裡,遠方/有人又在點火」的「點火」本是點煙斗,此處或指:雖知滄桑波折後並無所獲,卻仍有新人要點火開船才要上路。有一代新人換舊人,世界依然如故旋轉之寓意。他的手法正符應了「寫情而不急於抒情,寫一生卻以小事小物出手,寫自己而不及於自身」的「斷捨離精神」。
四、由斷捨離看截句
上世紀八0年代末即與臺灣詩壇來往互動頻繁的大陸「小詩的極力鼓吹者」詩人詩評家沈奇,曾精心編選過《現代小詩三百首》(2006)行世,2010年時他在〈肉身的迷途與靈魂的倒影——讀法蒂哈的詩〉一文中對阿拉伯語系的摩洛哥女詩人法蒂哈寫作大量的十行以下的小詩大表讚賞,對法蒂哈主張的 「我喜歡簡短但含義深刻的詩體比如俳句,我反對詩歌的臃腫現象子乔的含义。也許和我的職業有關。科學的職業訓練讓我崇尚簡潔和精確。」一說極度認同,並對大陸詩壇「當下漢語詩歌在『口語』和『敘事』風潮的鼓促下,越寫越臃腫越囉嗦越寡淡的狀況」甚有微詞,他自己則在此文中對小詩有一套甚是精闢的說詞:
寫詩,就是說出我們在日常生命形態和語言形態中「未被說出的」那一部分!而作為生命的底部和語言出發地的這「一部分」的存在,本是不可說也不容易說清楚的,所謂「言不盡意」,「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這是作為詩人的言說不得不說時,首先要明白和遵從的法則子乔的含义。詩要簡約——不僅是對語言的高度濃縮形式,也是對生命體驗的高度濃縮形式,是以要以少勝多,知繁守簡,以閃電式的穿透,來呈現無邊際的暗涵——如何以最少的語詞和最簡約的形式來說出最不可說的生命底蘊與靈魂密語,實在是所有的詩人在其寫作中時刻要面臨並予以解決的問題。
既然詩要「說出最不可說的生命底蘊與靈魂密語」,則「以少勝多,知繁守簡」的「簡約守則」是可能的,但「本是不可說也不容易說清楚的」詩,又如何做到法蒂哈說的「簡潔和精確」中的「精確」呢?必然有其難度,如改為馬克吐溫(MarkTwin, 1835-1910)所說:「貼切的字和差不多貼切的字的差別,就如同閃電和螢火蟲之間的差別一樣」,「貼切」比「精確」更含蓄且貼近事實子乔的含义。因此或如筆者所曾強調的:「就詩而言,『貼切』二字應不僅是『字』的精准問題,應該還包括形式的問題(按:指詩的行數多寡);就算是『字』,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多的意思,該是古今中外的詩最不易變的原則吧?詩應與『精緻』二字相當,像閃電短而有力,像螢火蟲小而晶瑩,詩之大宗豈非應以此為度?」筆者所說的「精緻」或如洛夫所主張小詩「下字貴響,造語貴圓」,一方面指「字的貼切」,一方面更指「行的貼切」。只因詩本身:
它是實與幻相擊之物,黑與白交合出的黎明或黃昏,是當下與永恆斜眼的對峙,是夢向現實低吼的咒語子乔的含义。它當然可能精神分裂似地無所節制或停歇,但最可能的表現是「一擊」、「一吼」、或交錯瞬間的「明」或「昏」,它是動態的、隨機的、偶然的、乍現的、隕落或上升的、幅射或收斂的、爆裂的因此也註定將幻現而熄滅。
筆者「『一擊』、『一吼』、或交錯瞬間的『明』或『昏』」」一說,也等於呼應沈奇上述「以閃電式的穿透,來呈現無邊際的暗涵」的說法,有誰能「精確」地或大費周章地去描繪閃電迅急的姿勢呢?「字的貼切」與「行的貼切」才有可能子乔的含义。由此可以知悉何以大陸詩人呂剛會說:「作為詩作者,幾乎人人皆知長詩之難為與可不為。作為讀者,人人也知長詩之難讀與可不讀」、「詩人以寫長詩為能,暗中較勁,完全不顧詩的體征與讀者的耐受力」、「我也贊同美國人愛倫·坡的說法,一首詩是由於它以靈魂的昇華作為刺激,一切刺激都是短暫的(他甚至否認長詩的存在)」(見其在詩生活微博上的〈詩的小與大〉一文)。呂剛這樣對長詩的撻伐並非無的放矢,那是多數詩人仍未徹底地體悟「在詩之前,我相信,讀者才是真正的主人」,也未體悟到沈奇所謂詩「不僅是對語言的高度濃縮形式,也是對生命體驗的高度濃縮形式」一說的「高度濃縮」一詞的真義,其實到最終,是未能理解到詩的形式與宇宙現象相互應的關係:
詩是宇宙之花,因此隱涵著宇宙自身乍現乍滅的縮影,既是「花」,因此不可能「大」或「重」子乔的含义。它是質能混沌中短暫的的成、住、壞、空,是宇宙能量無止境的變身和輪轉中必然的精神卻也是偶合的形式,因此短或暫是常態,長或久是變態。包括對它的認識,也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逐步認識的,它的出現是氣泡式的,難以捕捉或重現,它「現」的背後是更龐大永無以明示的「不現」。因此所有的「現」皆是一粒米,背後是無以計數的倉廩,是逗點、破折號或短瞬喘口氣似的休止符,從來無法句點。
筆者所說「詩是宇宙之花」,目前當然無法證明,但宇宙中不可能只有一顆地球,自然不可能只有地球人才寫詩,像春天中不可能只有一朵花,這樣的道理其實是不證自明的子乔的含义。而說既然是「花」就不大可能「大」或「重」,且「短或暫是常態,長或久是變態」,是世上所有花的事實,也應是宇宙所有美的現象皆乍呈乍滅的真正寓意。而說所有的「現」皆僅是「一粒米般的呈現,背後是無以計數的倉廩」,更是如今宇宙間暗能量暗物質才是主角、占95%以上,只是還觀測不到的宇宙事實。這樣的說法皆再度與沈奇「以閃電式的穿透,來呈現無邊際的暗涵」一語暗相呼應。因此以小寓大、以明喻喑、以有限呈示無限,說的正是筆者所強調過的未來仍然「畢競是小詩天下」,或洛夫所說「小詩才是詩的第一義」的真正意涵。以上說詞,越看越與「寫情而不急於抒情,寫一生卻以小事小物出手,寫自己而不及於自身」的「斷捨離精神」貼近啊!
截句由於行數及用字更省,更與小詩強調的斷捨離呼應,而此一形式在臺灣的出現和發揚,其實與近幾年個人對東南亞地區華文小詩的發展賦予極大的關注有關子乔的含义。2014年的「鼓動小詩風潮」只是個契機,那一年臺灣有八個刊物出版了小詩專輯,舉辦了大致承認十行以內的詩作為小詩的公約數。但「小詩」一詞似乎在彼岸大陸施不上力,甚至不太使用「小詩」一詞。一直到2015年底大陸小說家蔣一談橫空標出「截句」一詞,將一行至四行小詩全涵蓋其中,並在2016年邀得十餘位檯面上叫得出名號的中堅詩人的認同,多數截取舊作之佳句,出版一系列截句詩叢,唯其一方面並未標注出處或附上原作,一方面也未標識詩題,如此所出截句詩集乃成了片語斷章,較為隨興,或有供讀者隨意翻閱之便,卻難知創作之原委。
而截句一詞其實自古有之,與絕句一詞相當,今既增其一至四行的彈性、及可截舊作的模式,又欲繼古來傳承,則當有一首詩的模樣,因此詩題(編號也算)及完整度即成了臺灣提倡截句時的基本要求子乔的含义。比如下列蕭蕭的兩首截句:
〈假裝是俳句〉
五音節跳躍
七言句緊緊跟隨
昨夜的簷滴
〈流汗的不 慣說汗液〉
避開唾液子乔的含义,我們使用親吻
絕口不提精液、炒飯或者做愛
專心沿著溪
沿著熏衣草的黃昏
此二詩或跳脫或曖昧,詩意濃郁,完整度足,正是「寫情而不急於抒情,寫一生卻以小事小物出手,寫自己而不及於自身」的「斷 捨離精神」展現子乔的含义。
可以說,未來新詩形式如果走向小詩的趨勢不變,則它的身高、體重、服飾、髮型、帽子要怎麼訂定、要給什麼名稱、起了多少稱號,並無妨,而且名稱越響亮、越醒人耳目越好,王勇的閃小詩及蔣一談的截句二稱呼,短截有力,大概是近年最富新意的小詩名號和旗幟,使小詩在未來進入主流詩人視域的機率大增,功勞不可小覷子乔的含义。最主要的還在於兩人均能身體力行、呼朋引伴共同實踐,透過大量創作的發表引發注目和討論,如此打鐵趁熱、炒高小詩的聚集漩渦,正是擴張小詩運動影響力的極佳策略。當然若能配合小詩短小精悍,易與繪畫、音樂、動漫、網路、書法、茶具、門聯、屏風、床枕、衣飾、家用器具….. 等結合的特點,戮力舉辦小詩跨領域文創展、小詩攝影展、微電影小詩展、小詩書法展、小詩篆刻展、小詩繪畫展、小詩造形藝術展、小詩歌曲展……等等一系列有益小詩能見度、與尋常庶民易生互動的各色競賽、展覽和演示,若再能加上各種小詩獎的舉辦和擴大徵稿、小詩學術研討會的加持等等,則「小詩主流化」之事可成矣。至於這些活動的前頭要冠上「閃小詩」或「截句」、乃至「俳句」或「微型詩」的 名稱,均是美事一樁,也均應樂觀其成。
五、結語
小詩在二十世紀中後期、乃至新世紀前十年從來沒有大規模發展過,甚至不入眾多詩人眼裡,更別說有主流詩人將之納入創作主軸,其原因之一或與小詩從未有專門的詩社以之為社團的創作主軸有關;原因之二或是因除了小詩、俳句、微型詩等詞外未有更響亮的名號足以引人注目、號召人心;原因之三是小詩的發展過去僅限一地一區單獨發展,少見跨域性的互動和相互影響;原因之四過去新詩的交流多限於刊物詩集的紙本出版互通和詩人友誼聯絡、未有互聯網的行動裝置出現過;原因之五在2017之前的近百年中未見舉辦過詩人學者參與的專門小詩研討會子乔的含义。而由前面幾節的探討可看出,以上五個原因正逐步化解或朝正面發展當中。而小詩和近兩年截句的跨地域發展正對應了「斷捨離精神」,使得其形式正朝「寫情而不急於抒情,寫一生卻以小事小物出手,寫自己而不及於自身」的方向前進之中,此與過往小詩乃至古典詩講究「 以小寓大、以明喻喑、以有限呈示無限」有了一些聯繫,也可提供未來新詩創作者努力的方向作一參照。
(本文为作者于二零一七年九月一曰至三日出席新加坡《第九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宣读论文,并收入东南亚诗歌评论集《一方风土一方诗一一南洋新诗学的建构》一书子乔的含义。)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04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