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历没背景的官儿,苏州万民请愿不放他走,为什么?:靖安县免费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没学历没背景的官儿靖安县免费祠堂,苏州万民请愿不放他走,为什么?
话说在明朝正统七年的十二月,这一天,时任的苏州知府病死在家中,百姓们听说这个消息,纷纷赶来祭奠,苏州府内百姓哭声震天靖安县免费祠堂。
第二年春天,苏州知府的灵柩被送回老家靖安,苏州府的百姓们几乎倾城出送,甚至有人一路护送着灵柩一直到苏州城外靖安县免费祠堂。
看得出来靖安县免费祠堂,能得到百姓这样的爱戴,这位知府生前一定是个兢兢业业、爱民如子的好官,那么这个知府到底是谁?又为百姓做了什么呢?
工作送眼前 父亲不乐意
明朝洪武十六年,咱们故事的主人公况钟出生在江西靖安县的龙冈洲,由于从小家里就穷,他小时候的日子并不好过靖安县免费祠堂。但小况聪明好学,待人处事非常机敏。
除了读书十分在行,还从小就对书法感兴趣,经过自己的刻苦练习,小小年纪的他已经能把楷书、隶书和行书都写得很好了靖安县免费祠堂。
家里有这么一个刻苦上进的好孩子,父母的期望自然不用说,肯定是希望他能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步入仕途靖安县免费祠堂。
然而没想到,在况钟二十四岁那年,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况钟的人生道路:这一年,靖安县的县令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书吏,县令和况钟的父亲曾经有些故交,自然也就看中了勤勉机警的况钟,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他能来县衙当礼曹书吏靖安县免费祠堂。
听到这个消息,况钟的父亲却不太乐意靖安县免费祠堂。哎等等,县太爷亲自提供工作机会,怎么还有不愿意的?
我给您解释一下您就明白了,县令提供的这个岗位属于“官吏”中的“吏”,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刀笔小吏靖安县免费祠堂。
在明朝初年,朝廷选拔人才采取的是“三途并用”的方式,“三途”指的就是科举、荐举和吏员,虽然三种途径都能步入仕途,但在社会舆论上,大家普遍认为还是科举考试才是正道,像什么荐举、书吏这些都属于偏门,挑选出来的也不一定就是什么有本事的人靖安县免费祠堂。
再加上自古以来,刀笔吏这个职业的整体名声都不太好,在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文人士子眼中,刀笔吏简直不入流,就连朱棣本人都对刀笔吏有很大意见靖安县免费祠堂。
他曾经说过:“若刀笔吏,知利不知义,知刻薄不知大体,用之任风纪,使人轻视朝廷”靖安县免费祠堂。看得出来,在朱棣眼里,刀笔吏完完全全就是一群狡诈自私的小人。
由于朱棣本人不喜欢刀笔吏,所以刀笔吏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狭窄,大部分人知道自己晋升无望,一辈子就是个小吏了,自然就开始破罐子破摔靖安县免费祠堂。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提起刀笔吏,第一时间想起来的肯定是欺上瞒下、心术不正的小人形象。
这样一来靖安县免费祠堂,您就明白况钟的父亲的苦心了吧——我儿子明明有能力走科举的正途,干嘛要去当被人看不起的刀笔吏呢?
但是县太爷却不愿意放弃靖安县免费祠堂,他劝况钟父亲说:自古以来,从书吏出身最后成为大官的人也有很多,你想想汉代的萧何、曹参,不都是刀笔吏起家的吗?人家最后还不是当上宰相了?做书吏有什么不好?更何况,科举这事儿总有个万一,万一发挥不好,这不是耽误孩子好多年吗?
劝着劝着,老父亲终于被说动了,就这样,况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到县衙里担任了礼曹的吏员靖安县免费祠堂。
俗话说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没过多久人们就看出来了,县太爷的眼光果然没错!况钟廉洁奉公,头脑聪明,工作能力非常强,县令每次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意和他商量,对他十分器重靖安县免费祠堂。
能力超群 专治“疑难杂州”
永乐十二年,况钟已经担任了九年的书吏,按照规定应当来到京城,参加书吏的考核和甄选靖安县免费祠堂。
况钟
由于这几年里况钟的工作能力实在突出,靖安县县令虽然舍不得放他走,但也不愿意让这样的人才埋没在小小的书吏岗位上,他特意给老朋友礼部尚书写了封信,里面极力推荐况钟的才能靖安县免费祠堂。
礼部尚书吕震是举人出身,他非常看中属下的办事能力,收到老朋友的推荐信一看,对这个被夸出花儿来的年轻人也非常感兴趣,与况钟交谈之后,也对他的才学和能力十分欣赏,就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靖安县免费祠堂。
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况钟的才能就受到了上司和同僚们的认可,甚至还得到了被皇帝破格接见的机会靖安县免费祠堂。
咱们前面说了,朱棣对于刀笔吏这个群体有很大意见,可这次和况钟交谈之后,竟然直接把他任命为正六品仪制司主事靖安县免费祠堂。要知道,能在礼部做官,那基本上都是通过科举考出来的,可况钟既没参加科举考试,又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功名,仅仅凭借着在靖安县担任礼曹这几年的业绩,还有上司的赏识,就能被选拔成为京官,足以看得出来他的工作能力有多强。
朱棣
从此之后,况钟更加恪尽职守,很快就把朝廷的一系列礼仪制度熟记在心,不管是举办朝觐贡举之类的重大典礼,还是册立后妃、藩王,都没出过错靖安县免费祠堂。
据说朱棣为人十分严厉,不管是朝中大员还是身边的婢女侍卫,但凡出了一点差错,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偏偏况钟一次骂都没挨过,还得到过好几次嘉奖靖安县免费祠堂。从这里您也能看得出来,况钟的办事风格是多么严谨了。
永乐二十二年,况钟的九年任期满了,又一次参加考核靖安县免费祠堂。不用说,由于他处事干练、任劳任怨,而且勤奋严谨,再一次博得了一致好评,被提拔为礼部仪制司郎中,从六品升到了五品。
宣德五年,皇帝命令各个部院的长官推荐有能力的人才,空降到地方担任知府靖安县免费祠堂。
其实早在两年前,明宣宗就为了苏州知府的人选问题特意嘱咐过吏部,说苏州府是大郡,公务繁杂,要赶紧找到一个廉洁奉公、有才干的人出任知府才行,暴虐、残害百姓的人肯定不能任用靖安县免费祠堂。
之所以这么重视苏州府靖安县免费祠堂,是因为这里号称“天下第一剧繁难治”,而当时苏州府的人口和税粮在全国都是最多的,可以说,苏州府治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国家能不能安定,苏州府税粮的征收情况也会最直接地影响到朝廷的钱袋子,可当时苏州府什么情况呢?可以说是一团乱麻!
于是,在朝中几位官员的共同举荐之下,况钟最终被选为为苏州知府靖安县免费祠堂。那么他在苏州的表现有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
咱们先来看看,大家都说“苏州难治”,到底难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吏治问题靖安县免费祠堂。
要说朱棣不喜欢书吏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况钟那都是个例,大部分书吏的整体素质并不怎么高,他们常常徇私舞弊、鱼肉百姓,利用手中那丁点儿大的权力敲诈勒索,甚至还有地方书吏敢起来挟持官员、从中谋利!而苏州府书吏的狡诈程度可以说是声名在外,甚至连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都有所耳闻靖安县免费祠堂。
恩威并施 百姓都叫好
况钟本身就是靖安县的书吏出身靖安县免费祠堂,对于这些小官小吏的日常工作状态,自然都心知肚明,所以他刚一上任,就决定从吏治问题上入手,他有什么妙招呢?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苏州府的官员们却发现,这个新来的知府大人不太一样靖安县免费祠堂。他为人懦弱,平日里对政务也不怎么上手,一开始干活的时候,大家就围成一圈站在他周围,结果这个知府对于地方治理什么都不懂,哪个问题都要问,自己也没个想法,大家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这么一来二去,苏州府的官吏们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位新来的知府也没什么本事,肯定是个容易拿捏、可以任由他们瞒天过海,从中捞油水的上司靖安县免费祠堂。
没想到过了几天,况钟把大家都召集在一起,当众宣布说:先前有件事情该做,但你们不让我做,有件事情不该做,你们强迫我做靖安县免费祠堂。你们长期玩弄这种手段,就是为了欺上瞒下,给自己谋利,罪当死!
说完,况钟开始一一宣布他们的罪行,把其中几个行为尤为严重的当场处死,那些下属们眼看着这个场景,吓得大气都不敢喘靖安县免费祠堂。
之后况钟又趁热打铁,一连弹劾处理了十多名碌碌无为的庸官和犯罪的官员靖安县免费祠堂。经过况钟这一番整治,苏州府的吏治终于开始好转。
况钟虽然眼里不揉沙子,但他也不是一直都这么严格死板,对待下属也有宽容的一面靖安县免费祠堂。有一年苏州府衙不慎失火,所有的公文烧毁殆尽,造成失火的府吏感觉自己死罪难逃,心里十分害怕。没想到况钟只是把府吏打了一百杖,之后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最后况钟被罚扣掉薪俸,府吏却得以保全。
还有一次,况钟为了保护自己的下属甚至不惜与京城来的太监作对靖安县免费祠堂。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苏州地区的丝织业已经十分发达,朝廷为了得到优秀的丝织品,专门在苏州设立了一个织造局,特地派了宦官过来监管。这些宦官们到了苏州,往往横行霸道,使唤官员干这干那,稍有不顺心就敢肆意打骂。
有一次,宦官要求吴县的主簿为他办事,然而结果并不如意,这个宦官立刻就要把主簿拉下去打板子靖安县免费祠堂。况钟听说这件事后立刻赶了过来,怒斥宦官说,你怎么敢打我的主簿?难道县城里不需要办公干活,只给你一个人办事?这个欺软怕硬的宦官顿时害怕了,赶忙收手,还命人摆了一桌酒席,给主簿赔礼道歉。从此之后,再没有宦官敢在苏州府内横行霸道。
电视剧中的况钟形象
况钟不光能处理政务、整顿吏治,他断案也非常有本事靖安县免费祠堂。苏州府的百姓很喜欢打官司,经年累月案件越积越多,偏偏上一任知府办事拖沓,一件案子能判好几年。况钟上任之后,每天坐镇一个县,专门处理这些陈年旧案,还不到一年时间,他总共审理了一千五百二十多个案件。
积攒下来的案子处理完了,况钟又在各地选出比较正直公平的老人,让他们调解百姓们的纠纷靖安县免费祠堂。由于况钟处理案件公正不阿,效率又高,苏州府的百姓们纷纷称赞他是包龙图复生,还给了他“况青天”的称号。
顺带一提,况钟和大名鼎鼎的包拯、海瑞,被后人们并称为“古代三大青天”靖安县免费祠堂。
1983年靖安县免费祠堂,刘忠河在《十五贯》中饰况钟
有这么一位上司,大家自然也愿意跟着他干,没过多久,苏州府的吏治逐渐清明,原有的风气得到了扭转靖安县免费祠堂。吏治问题是解决了,可还有一个难题等着况钟,那就是赋税。
如果您对元末明初的这段历史比较了解那肯定知道,当初苏州府、松江府这一片都是张士诚的地盘,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张士诚就以此为根据地,和朱元璋展开过激烈的反抗战斗靖安县免费祠堂。
朱元璋攻下苏州府之后,把张士诚集团拥有的土地全部划分为官田,每亩征收的粮食是民田的十多倍靖安县免费祠堂。而且这样划分下来,苏州府大部分地方都是官田,民田仅仅占到了十五分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全国的税粮总数是三千石左右,而苏州府负担了将近十分之一靖安县免费祠堂。
两度请愿 三任知府
这样的后果也可想而知:百姓们交不起粮食,只好背井离乡,留下大片荒废的土地无人耕种靖安县免费祠堂。到了况钟上任的时候,苏州府已经连续四年交不上税粮了。
况钟上任之后,很快就意识到苏州府的治理必须先从赋税入手靖安县免费祠堂。经过亲自调查研究与核算,他提出应该给苏州府减去七十二万石的税粮,这个方案一提交上去,立刻就被户部驳回了,理由也很简单,你这个数额也太大了,对朝廷的财政支出产生影响怎么办?
况钟又把目光转向了昆山县,这里沿河沿海的田地已经被水淹没,还有很多已经荒废的无人耕种的土地,但每年的税粮仍然在累计,况钟也打报告请求豁免这两种土地总计十五万石的税粮,户部仍然没有给批准靖安县免费祠堂。
即使两次受挫,况钟也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到宣德七年,宣宗皇帝亲自问了问核减税粮的事情,况钟的请求才终于被通过,大大减轻了苏州府百姓们的负担靖安县免费祠堂。
宣德六年,由于母亲去世,况钟要回家守丧三年,服丧期满才能出来继续做官靖安县免费祠堂。但他在苏州知府的岗位上才工作了一年,百姓们眼看着自己的生活刚有了点起色,都舍不得让况钟走。
听说况钟要离开苏州府的消息后,两千多名百姓一起向巡按御史请愿,希望能让况钟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不用服满三年的期限,继续回来做苏州知府靖安县免费祠堂。百姓们还编了首歌谣:“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人们把这首歌谣抄在纸上,贴遍了苏州的大街小巷。
宣宗得知之后,对吏部的官员们说,既然是老百姓的请求,就满足他们吧,让况钟再次出任苏州府知府,直接上任就行了,不用再来京城报到靖安县免费祠堂。就这样,一年后,况钟第二次担任苏州知府。
况钟雕像
偏巧在这一年春天,苏州府连降暴雨,七千多顷良田被雨水淹没,大片房屋和堤岸倒塌靖安县免费祠堂。况钟一边组织各县官员救灾,一边把受灾情况上报朝廷,并要求朝廷派人对苏州地区的水利进行疏浚和修缮。
水灾过后,况钟又想出了一个居安思危、一举两得的方法靖安县免费祠堂。之前,百姓们交不起高昂的赋税,被逼无奈只能找富人家借高利贷,结果往往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况钟在苏州府设立了“济农仓”,用府衙的钱买来一百六十万石粮食放在仓里,每到青黄不接,百姓们要没粮食吃的时候就开仓借贷,每户能借两石粮食,等到秋收之后归还,还不收利息靖安县免费祠堂。要是遇上灾荒,济农仓里储存的粮食还能赈济灾民。
有一年,苏州府的下辖的七个县都遭到了蝗灾,地里几乎颗粒无收,况钟及时打开济农仓,给大家分发粮食,救活了十多万人靖安县免费祠堂。
况钟在苏州知府的岗位上工作了九年,按照惯例应该调回中央,然而这一次,足足有一万三千多名百姓联名给直隶巡抚按察使上书,恳请他转奏朝廷,让况钟能够继续连任苏州知府靖安县免费祠堂。和上次一样,皇帝答应了百姓们的请求,这是况钟第三次担任苏州知府。
第二年正月,皇帝还特别下令,给予况钟正三品按察使的工资和待遇,但仍然让他处理苏州府的大小事务,要知道,这可是明朝开国七十多年来都没出现过的规格和礼遇,看得出来,皇帝对于况钟的卓著政绩和为官风格也十分欣赏靖安县免费祠堂。
正统七年十二月,已经年过六旬的况钟在苏州府的住所去世靖安县免费祠堂。听闻这个消息,苏州百姓们沿路痛哭,灵柩从运河送回故乡的时候,十里苏堤上站满了祭奠的百姓。
况钟总共担任了十三年的苏州知府,经过他的精心治理,苏州府已经吏治清明、物阜民丰靖安县免费祠堂。况钟死后,苏州府各地都为他修建祠堂,有的百姓家里甚至会摆放况钟的牌位,四时供奉。
况钟墓
还是那句话,历史会证明一切:那些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好官,会越过历史时空的重重阻碍,永远被人们铭记靖安县免费祠堂。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758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