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王朱见溢——因怨恨母亲强娶小姨,母亲死后,杀狗代其母祭奠:代祭奠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泾阳王朱见溢——因怨恨母亲强娶小姨代祭奠,母亲死后,杀狗代其母祭奠
大明正统年间,泾阳王朱祁铣的妃子张氏的葬礼即将举行,却不见了她的宝贝儿子代祭奠。
泾阳王的妃子还十分年轻,不到四十岁,是突然离世的代祭奠。而且这个妃子人品还不错,对待下人非常宽容,因此王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哀嚎声不绝于耳。
但是,泾阳王妃子葬礼上,唯独不见了不可或缺的人物——王妃的儿子朱见溢代祭奠。
老爸泾阳王朱祁铣心急如焚,动员全府的家丁到处寻找,却始终不见儿子的踪影代祭奠。王子朱见溢到底去了哪里?府里男女老少惴惴不安。
就在此时,忽然从后花园传来一阵哭号声,大家闻声赶快向后花园跑去代祭奠。
来到这里,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穿着一身孝服,跪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代祭奠。
他的眼前,是一个小土堆,一堆刚堆起来的小土堆,土堆前面放着一个供桌,供桌上摆放着各种水果和牛羊肉代祭奠。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妃的儿子朱见溢。
众人急忙上前问道:“王子为何在这里哭泣?”这么一问代祭奠,朱见溢更难过了,哽咽着说:“我家阿黄死了,我怎么能不伤心难过?”
众人一听一脸蒙圈代祭奠,“阿黄”是府上的一条狗,王子该不是疯了吧,为何对一只狗如此动感情,对自己母亲的死无动于衷?
别说是在说究忠孝节义的王爷家,即使在肚里没有什么文化的老百姓家,发生这样的事都匪夷所思,难以置信代祭奠。
不过这一幕不是戏说,也不是添枝加叶,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代祭奠。
《明孝宗实录卷九十八》,白纸黑字写着:“憾母妃张氏节制之不获逞代祭奠。母薨,乃杀一犬。殓以布衾,埋之后圃,祭以牲醴,盖以比其母。”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苦出身,经过多年奋斗才打下江山,深知江山来之不易,非常重视后代的教育,投入很多资源,聘请名儒当皇子皇孙的老师,争取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治理国家奠定基础代祭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哪个朝代,刚打下江山的时候都励精图治,时间久了就堕落了,用句俗话说,“黄鼠狼下老鼠,一窝不如一窝”代祭奠。朱家后来的皇帝,不是重用宦官,就是让奶妈专权,就是玩物丧志,勤政的皇帝屈指可数。
虽然如此,连父母都不孝顺的皇子、皇孙却非常少见代祭奠。因此,对于朱见溢的所作所为,人们难以理解,说究孝道是中国人的传统,为天下表率的皇族,怎么会出现了如此之败类?
这要从家庭教育说起代祭奠。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父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首先是朱见溢的父亲没有给儿子做出表率,甚至说他的爷爷就没有做出什么好榜样代祭奠。
朱见溢的祖父叫朱瞻埈,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的孙子,其长子朱高炽的次子代祭奠。而且他还不是嫡出的,是李贤妃所生。
在封建社会,出生时间非常重要,投胎到谁的肚子里同样重要代祭奠。长子和次子虽然有时候只差一年甚至十个月,但是命运却大相径庭。
身为嫡长子,是接班人的首选,有可能定位太子继承皇位,将来君临天下,为所欲为,掌握生杀予夺大权代祭奠。
如果是次子,就要活在长子的阴影下,活得没有尊严,活得提心吊胆,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代祭奠。
如果是嫡次子,长子夭折或者犯错误的话,还有做替补的机会,可是如果是庶出的,就永远没有机会,除非嫡出的皇子都死绝了,皇帝别无选择了,才会轮到你代祭奠。
朱见溢的祖父朱瞻埈就是这样,哥哥被册封为皇太子,成为大明帝国的接班人,被宠爱被栽培,风光无限代祭奠。而作为次子的朱瞻埈却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用今天的话说,地位相当于是充话费赠送的。
不光是朱瞻埈被边缘化,受到朱棣的冷遇,也波及了儿子,朱瞻基作为嫡长孙,备受宠爱,像大熊猫一样保护,其他孙子就像大街上捡来的那样,无人问津代祭奠。
比如长孙朱瞻基出生没有多久就被封王,其他孙子在位二十多年连个爵位都不给,朱瞻埈就是在爷爷朱棣的歧视和冷漠中长大的代祭奠。
朱高炽继承皇位之后,立马将自己的儿子全部都封王,而朱瞻埈的儿子却只能当看客,眼巴巴看着人家耀武扬威代祭奠。
朱瞻埈自觉一直遭遇不公的待遇,心里不高兴,还不能表露出来,因为那样的话就很难生存下去代祭奠。所以他必须要装,装作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很明事理的样子。
比如朱瞻埈被封为郑王之后,只当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驾崩,作为皇位合法继承人的皇太子朱瞻基当时还远在南京,而朱棣的另外两个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蠢蠢欲动,对皇位虎视眈眈,一场内战随时都会爆发代祭奠。
为了让儿子顺利登基,仁宗之妻、朱瞻基的生母张皇后在儿子回北京后,让仁宗次子朱瞻埈和自己另一个儿子朱瞻墡一起监国代祭奠。
这时候,作为朱瞻基最年长的弟弟,朱瞻埈表现很好,并没有乘人之危,而是和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瞻墡携手稳定了京城局势代祭奠。
在这段短短的监国时光中,朱瞻埈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了自己的才华,把监国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使得京城没有出现权力真空代祭奠。不仅如此,在大哥朱瞻墡日夜兼程到达北京后,他最先向大哥提出建议,要他尽快登基稳定人心。
朱瞻基登基之后,按照规矩,应该去南京孝陵祭拜一下曾祖父明太祖朱元璋,他刚刚登基,汉王朱高煦心里不服,打算兴风作浪;此外晋王、汝南王等不少旁系宗室也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主代祭奠。
总之,当时政权不稳,作为皇帝的朱瞻基不宜离开北京代祭奠。于是郑王朱瞻埈自告奋勇,作为全权代表,南下拜谒孝陵。
洪熙元年8月18日,郑王朱瞻埈和丰城侯李贤和兵部尚书李庆一道前往南京,完成了这一光荣使命,为明宣宗解了燃眉之急代祭奠。
宣德元年八月初一,汉王朱高煦在其封国山东乐安州终于起兵谋反代祭奠。汉王想复制老爸朱棣的成功经验,打着“清君侧”的口号,想再上演一次靖难之役。
鉴于当年建文帝朱允炆守在南京寸步不离的失败教训,宣宗朱瞻基果断下决心御驾亲征代祭奠。如此一来,需要有人巩固后方,绝对不能后院起火,必须是最可靠的人。
关键时刻,郑王朱瞻峻和弟弟襄王朱瞻墡再次临危受命,二次监国代祭奠。宣宗出马一个顶俩,果然摆平了叔叔朱高煦。凯旋之前,宣宗又让二王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总而言之,朱瞻埈这段时间表现不错,经得起考验,顾全大局,为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代祭奠。
但是后来的朱瞻埈,就像变了一个人,彻底堕落代祭奠。
宣德四年,他被封到凤翔居住代祭奠。朱瞻埈仗着自己有功,做了三件事。
第一是向宣宗讨要故安惠王所留下的竹园代祭奠。宣宗很痛快就答应了:老弟为我立下汗马功劳,这不是个事儿。
第二是得寸进尺,向宣宗讨要原秦王府护卫屯田代祭奠。
对此,宣宗还是同意了,天下这么大,朕也不差这点土地代祭奠。
两个心愿顺利实现,朱瞻埈欲壑难填,向宣宗提出第三个要求:“擅取官军退闲屯田”——把军队留下的土地给我吧代祭奠。
当时明朝军队都是和平时种地,战时打仗,即卫所制度代祭奠。
这时候皇上不答应了:军队的田,是属于国家的,不能随便动代祭奠。
“我要答应你,诸王都提出这样的要求我怎么办?如果不答应你吧,显得朕不够意思代祭奠。以后老弟你还是尽量自觉点,不要给朕出难题”。
“虽是闲田,非无主者代祭奠。贤弟此后宜谨礼法,不得踰分。 若宗室诸王皆仿效来求,朝廷何以应之?不应则失亲亲,应之则失公道,处之甚难。 吾弟宜体兄心,毋蹈前过。”—《明宣宗实录卷九十五》
如此一来,朱瞻埈心里不爽,开始纵容手下作威作福,目无国法代祭奠。
凤翔府知府韩福,因为捉拿其府中作威作福的下人,受到郑王朱瞻埈的打击报复,最后迫使吏部将韩福调离代祭奠。
正统五年,朱瞻埈变本加厉,,多次杖死府中下人,激起民愤,舆论一片哗然代祭奠。
这时候,宣宗已经驾崩,当政的明英宗朱祁镇对这个皇叔忍无可忍,派河南道监察御史周瑮出任郑府右长史代祭奠。
同时写信给郑王敲警钟,如果继续为所欲为,朕就不客气了(“致肘腋之患”)代祭奠。此后郑王才不得不有所收敛,当守法公民。
上行下效,朱瞻埈不是好鸟,其子孙也好不到哪里去代祭奠。朱瞻埈一共有四个儿子,皇帝对他们比较客气。
身为嫡长子的朱祁锳为世子继承王位,其余三个儿子则被封为郡王,其中第三子朱祁铣被封为泾阳王代祭奠。
朱瞻埈自己不注意修养,朱祁铣和他的大哥朱祁锳也品行不端,兄弟俩臭味相投代祭奠。朱瞻埈病重的时候,朱祁铣兄弟不管重病在床的父亲,到外面泡妞。
皇上得知后,觉得太不像话,就让已经快到而立之年的这哥俩到北京接受再教育代祭奠。子不教父之过,这也充分说明,朱瞻埈对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或者根本没有对他们进行教育,或者说自己不注意言行,让孩子变坏。
弘治元年(1488年),55岁的朱祁铣去世,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溢承袭了父亲的王位代祭奠。
因为他是独子,朱祁铣也把儿子娇惯得不像样子,再加上父亲行为不端,儿子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长成一个怪胎代祭奠。史书上给他的评语是:“荒淫已著”,跟父亲相比,毫不逊色。
父亲泾阳王朱祁铣听之任之,泾阳王妃不希望儿子走向深渊,她对儿子严加管教,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好人代祭奠。
然而朱见溢基因坏了,积重难返,无法回头代祭奠。不仅把母亲的谆谆教诲,当成耳边风,还因此怀恨在心,产生了报复的想法。
泾阳王妃去世,本来应该悲痛欲绝的儿子朱见溢不但没有哀伤,还缺席葬礼,高兴万分,甚至在后花园杀了一只狗,埋在花园里,然后摆上供品像模像样地祭祀代祭奠。
母亲死后,朱见溢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荒淫无耻代祭奠。
家里妻妾成群,他还不知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上青楼快活,丢尽了皇家的人代祭奠。
朱见溢的妻子、新任泾阳王妃看不下去了:母亲去世,做儿子的按规定不能跟妻子生育,然而你却到外面乱搞,太不像话了,赶紧改改吧,太丢人了代祭奠。
朱见溢非但不听,反而疯狂报复,把王妃的首饰衣服拿出去送给青楼女子代祭奠。
然后他对王妃家暴,还拖出去打到了大街上代祭奠。不仅如此,他还杀了王妃身边的仆人。更有甚者,他还不让王妃吃饭,想饿死妻子。
“居丧数召娼妓淫于丧次,夺其妃郭氏服饰予之,妃跪而泣谏代祭奠。见溢怒,捽之扑于宫门。频绝其饮食,又笞杀其从婢。”
朱见溢在自己的独立王国,可以为所欲为,也没有人,所以胆子越来越肥,不把王法当回事代祭奠。
1487年,明宪宗皇帝去世,朱见溢又犯下原则性错误代祭奠。皇帝驾崩,属于国丧,要全国哀悼,办丧事期间停止屠宰,要为皇帝积德。
可是朱见溢根本不吃这一套,母亲去世他还不在乎,何况外人?因此他不但没有一点悲伤地表示,反而跟过节一样,大吃二喝,还带着手下去打猎,来个火烤全羊代祭奠。
嘴上不能受委屈,更不能禁欲,古人有云“食色性也”代祭奠。
这家伙为了寻求刺激,把母亲的妹妹,自己的小姨弄到了王府,将自己对母亲的满腔仇恨转嫁到小姨身上,将其纳为妾室代祭奠。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朱见溢犯下这么多罪行,竟然啥事没有代祭奠。
这要在清朝,恐怕早就掀起轩然大波代祭奠。因为清朝的王爷一般不能离开北京,整天在皇帝眼皮底下,乱纪的事瞒不过皇上。
而明朝的王爷都在自己封地,天高皇帝远,无论干什么坏事,皇帝很难发觉代祭奠。
可是最终朱见溢的事还是让皇帝知道了,起因竟然是因为一个厨子代祭奠。
原来朱见溢不但荒淫无度,还是个吝啬鬼,自己吃东西不付钱,让厨子到菜市场和商店采购东西的时候赊账代祭奠。赊账多了,朱见溢也不还,反而把催他还账的厨子打死。
那些赊账的人是冲着厨子是王府的工作人员才赊账的,厨子一死,大家自然把矛头对准了朱见溢代祭奠。
因为债主太多,他们到京城反映情况,把事闹大了,被皇帝知晓,之前所有的坏事也都代祭奠。
明孝宗是个心软的皇帝,他手下留情,只是给了朱见溢剥夺爵位的处分代祭奠。“姑从轻革爵,令戴头巾闲住。”
失去的才知道珍惜,从挥金如土的王爷变成一贫如洗的平民,他度日如年,于是厚着脸皮去求已经当了郑王的侄子朱祐枔,希望他去皇帝那儿求情代祭奠。
朱祐枔是个好人,不然看到叔叔悲惨的样子,还真去求情了代祭奠。但是孝宗没有答应,认为自己没杀朱见溢已经是手下留情,不能再恢复他的爵位。
最终,朱见溢在凄凄惨惨戚戚中与世长辞,结束了自己混账的一生代祭奠。
他虽然到处寻花问柳,但是生育能力不行,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他与世长辞后,泾阳王一系等于断根了代祭奠。
按照他的祖父和父亲的表现来看,朱见溢没有后代未必是一件坏事代祭奠。因为这样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好不到哪里去,对大明王朝来说也是个祸害。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855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