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为何现今清朝皇室后裔不去清东陵和清西陵祭拜?皇室还有后人吗?: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虽然末代皇帝溥仪没有留下后人,他前面两位皇帝同治和光绪也没有生育后代,这难免会给人一种人口凋敝、家族不兴旺的感觉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但是实际上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几代人加起来的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在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是一个很小的宗族,只有努尔哈赤的祖辈、叔伯和他的22个儿子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爱新觉罗家族才开始兴起。到皇太极时期,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大概有一百多人。后来满清入关,攫取了关内更多的资源,使得其家族人口大幅度增加。

清朝为了统治数量庞大的汉人,必须生育更多的满人,所以他们非常重视皇亲宗室的赡养工作,以优厚的奖励政策来引导他们生孩子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皇帝的儿子,比较受宠的会被晋封为亲王,一般的则封为郡王或者贝勒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亲王年收入为1万两白银外加1万斛禄米,按照现在的物价来算,合500万元以上;郡王年收入是5千两白银加5千斛禄米,大概相当于200多万元;贝勒的年收入是2500两白银加2500斛禄米,约合100多万元。下面还有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等爵位,都有不菲的俸银和禄米可以拿。

爵位的承袭方式是降级袭爵,就是每传一代降一级,比如亲王,传到儿子变成郡王,到孙子变成贝勒,级别依次降低,但是有上限,就是最多降4级,也就是说亲王的子孙爵位到镇国公以后就不再降低了,一直是镇国公;郡王的后代最低到辅国公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如果表现特别优异,还能够获得朝廷特批的“世袭罔替”待遇,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其子孙后代将永远保持亲王爵位白银祭祖宗族祠堂。这样一来,皇室宗亲生孩子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皇帝自己也是以身作则,比如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就非常强大,他有35个儿子,所以到康熙时期爱新觉罗家族已经有将近五百人了白银祭祖宗族祠堂。而到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经达到一千人以上,到嘉庆时期更是达到四五千人。

同时那些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也有国家养着,不需要从事劳动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他们整天闲着没事干,只好白天溜鸟,晚上也溜鸟,不经意间竟也为满清大业添砖加瓦了。

1912年,隆裕太后以溥仪的名义发布退位诏书,清帝逊位、清朝灭亡,这时候爱新觉罗家族大概还有十万人左右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到了20世纪30年代,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共有近14万人。到了现在,经过这些年的繁衍生息开枝散叶,爱新觉罗的后裔估计至少已有30至40万人。

清朝灭亡时,满清与民国政府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例》,白纸黑字地规定了各种优待爱新觉罗皇族的政策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但是那些皇室后裔还是担心民国政府到时候拒绝履行这些政策,或是将来被翻旧账,所以纷纷改名换姓,改为“金”姓和“赵”姓的最多,因为“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的意思。

比如溥仪最小的妹妹本名爱新觉罗·溥欢,后来改名为金志坚,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爱新觉罗·显琦改名为金默玉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有些改姓为“王”“孙”“罗”或者“鄂”,当然还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一直维持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比如爱新觉罗·紫薇,她是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亲王奕誴的第4代孙女。还有演员爱新觉罗·启星和歌手爱新觉罗·启笛等。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保留帝号,继续住在紫禁城,一些宗室成员留在紫禁城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大部分王公贵族也跟随溥仪留在北京,继续享受醉生梦死的生活。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先是到醇亲王府投奔生父载沣,后来又在天津短暂居住。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到了东北出任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很多皇室宗亲不离不弃,也跟着过去了。

因为爱新觉罗家族的老家在东北,所以后来陆续又有很多宗室在北京混不下去了,选择回到关外白银祭祖宗族祠堂。现在辽宁抚顺有一个新宾满族自治县,这个地方的居民很多都是清朝灭亡后从北京迁回去的宗室成员。这些人选择回到新宾满族自治县就因为这里曾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城,这里埋葬着爱新觉罗氏的列祖列宗,所以他们回到新宾满族自治县也算是替祖宗守陵了。

也有一部分人在北京出生长大,居住生活已经习惯了,就留在了这里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载沣就没有随溥仪到伪满洲国“享福”,而是与小儿子溥杰留在北京守着祖产。后来手头拮据只好卖掉王府,又买了几间小房子以维持生计。载沣的几位子女也留在北京,后来都得到了新中国政府的厚待。

还有极少一部分宗室分散到国内其他地方,内心依然奢望着恢复大清王朝的旧制,于是在各个政府和军阀之间积极奔走号召复辟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有些为了躲避纷争选择移居海外。

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东北,距离位于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都不算远,现在交通这么发达,要去祭拜祖先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可是为什么没听说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去清西陵或清东陵祭祖呢?

首先,新中国成立后,清东陵和清西陵都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对游客开放的5A级旅游景区,这两个地方不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私人财产,而是属于国家的文化遗产,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去白银祭祖宗族祠堂。要知道,就算是在紫禁城长大的溥仪,从监狱里改造出来后再去故宫博物院还要买门票呢。

每年清东陵和清西陵景区管理运营机构会出面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表演,这是官方的宣传活动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但是如果游客私下进行个人或群体的祭奠活动,则是违反规定的,会被景区管理机构制止。所以那些皇族后裔即使想要祭拜祖先,也不能大张旗鼓地摆足阵势,只能小范围地以游客的装扮,简单地进去磕头鞠躬献花上香而已。

曾经有一位皇族后裔爱新觉罗·恒绍公开举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他是乾隆的七世孙,手里有爱新觉罗家族的家谱,以自身的姓氏为荣,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身份,他在家里穿衣服必须以明黄色为主,还要求他妻子必须穿清朝时期的旗装。

有一次他以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会长的身份受邀参加了一场仿照满清时期传统礼制举办的祭祖活动白银祭祖宗族祠堂。这次祭祖的地点并不在河北的清东陵或清西陵,而是在前文提到的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埋葬爱新觉罗列祖列宗的清永陵,这里面埋葬的都是努尔哈赤的几位祖辈。爱新觉罗·恒绍扮演皇帝,其他人分别穿上大臣、宫女、太监的服装向他行跪拜大礼。这也算是圆了他一个梦,因为他认为假如自己能够继承皇位,一定比祖先们做得更好。

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场闹剧在当时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许多人在网络上对其进行了嘲讽和谩骂,人们认为他不是在祭祖,而是在祭奠大清王朝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清王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统治中国200多年,虽然经历过康乾盛世这样的风光和荣耀,但到了清朝中后期,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将中国推向了被动挨打的深渊,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侮辱,国土沦丧,人民饱受欺凌,惹得民怨沸腾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终结,但是它留在中国人民心灵上的创伤还没有彻底愈合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为了避免矛盾冲突,不仅爱新觉罗家族后人改名换姓,连其他满清贵族也改了姓氏,就像叶赫那拉改姓为“那”,佟佳氏改姓“佟”,瓜尔佳氏改姓“关”或“郭”。

如今爱新觉罗家族后人四下分散,非常低调地生活了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比如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先生,他是雍正皇帝的九世孙,属于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这一支。启功先生一生都不愿冠以皇族姓氏,不承认自己姓爱新觉罗,而是称自己姓启名功。

曾经有人给启功先生写信,信封上写的是“爱新觉罗·启功”收,开始他只是一笑置之,后来这样的信越来越多,他干脆连内容都不看,直接大笔一挥在信封上标注“查无此人,请退回”的字样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民国时期还有一些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去清东陵和清西陵祭祖,建国以后尤其是那十年时期就基本没有了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包容,却也很少有爱新觉罗氏后裔去祭祖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从清朝灭亡到现在110年过去,爱新觉罗家族也经历了好几代人,现在这一代人对于清东陵和清西陵里面埋葬的祖先来说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了,他们多与汉族人通婚,家族认同感逐渐弱化,心底还是更加渴望平凡的生活,而不是蹭热度搞事情。

如今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尤其是为文化艺术领域贡献了很多的人才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一些族人经历过物质优渥的生活,见惯了精美贵重的东西,对于瓷器、玉石、书画都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年轻一辈则在影视及音乐领域也有不错的成绩。

一个朝代已经湮灭,历史的飞灰都被风吹散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时过境迁之后,曾经的皇室宗亲也已经摆正心态低调生活,而那些经常自诩爱新觉罗后裔的人,反而大多都是八竿子够不着的远支旁系宗亲,把姓氏挂在嘴边不过是为了哗众取宠赚取流量而已。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13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