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这个村庄不寻常!老树古屋都是故事,还出过武林宗师和粉丝大亨: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槐树胡同匾额
林氏祠堂
寻古探幽川里林家
文 | 连永升
初识川林,是在六年前的一个硕果飘香的秋日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为了弄清“九月的柿子乱赶集”这句民谚的来龙去脉,我欣然踏上龙口开往川林的中巴车。
川林,系川里林家村的简称白银祭祖宗族祠堂。这是一个位于龙口市与招远市边界、隶属招远市张星镇的小山村。出行前,我浮想联翩,川里林家,依山傍水之地,该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啊。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番实地探访,一步步证实了我的猜想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来到川里林家村头,放眼望去,远山含黛,白云缭绕,近处尽是密密匝匝的柿子林,那一棵棵碗口粗的老柿树,那宛如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的金黄色柿子,把秋日的山村点染得像一张巨幅山水画。
古槐佐证古村历史
沿着光溜溜的老石板路缓步前行,来到川里林家村的街心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映入眼帘的是两棵高大挺拔的古槐,再往近前,与古槐隔街相望的是一条悠长的胡同,胡同口朝向正南,胡同内是一排整齐高大的院落。院落深深,青砖青瓦,依稀可见房屋旧主人当年家境的殷实。胡同口上方匾额名曰“槐树胡同”。只见胡同两侧的门垛上贴着一副对联:“天寿一川里,地茂二国槐。”胡同里的一户女主人性格爽快,倚立在胡同口,向我述说着这槐树胡同名字的由来。
原来,川里林家村由林姓始祖林儒嘉建村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据《招远市村庄简志》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该村林姓始祖携妻及两个儿子由(招远县)老翅林家迁此定居”,因村被群山环抱,又有月牙河流过,故名川里林家。胶东民间流传一句民谚——“门前种棵槐,财源滚滚来”,也许是林姓先祖深深地期盼槐树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建村之初就在此处植下三棵槐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三棵槐树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后来,胡同主人就依街对面的三棵老槐树,给胡同起名为“槐树胡同”。孰料,三棵古槐中的一棵惨遭雷击而枯死。而今,余下的两棵古槐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站在合抱粗的古槐下,抚摸着皲裂的树皮,凝望着这两株见证古村落历史的“活化石”,仿佛是在与两位智慧的长者对视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石臼碾砣祠堂犹存
漫步在川里林家的老街上,街道两侧上百年的老房子随处可见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尽管老房子的某些建筑构件已显破败,但古村落的神韵依然不减当年。目光所及之处,当年农家用山石修葺的院墙还在,祭祀关老爷的墙窝子还在,舂米用的石臼还在,碾米用的碾砣子也还在。这些都是旧时乡民的生活印记。
在过去,农家的生活可离不了石臼与石碾,石臼是用来舂高粱米的,石碾主要用来辗轧谷子(籽实称“小米”)、粟(籽实称“大黄米”,多用以制作米酒或年糕)和高粱等谷粒,以脱去其外表的硬壳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每逢过年过节,胶东农家都要上碾去加工谷物,习称“掐谷”或“掐米”。
听老人说,胶东地区过去几乎村村有关帝庙,只是规制不一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大的关帝庙气势非凡,关公塑像端坐中间,两侧是周仓与关平,有的庙前还竖有旗杆,好不威风。小的关帝庙就是这种类似神龛的墙窝子。与村人的交谈中得知,在特殊年代里,川里林家村供奉关公神位的墙窝子被泥土封死,所幸的是仍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祭拜关公的墙窝子
离开槐树胡同,往东继续走不远,只见街南面遗存一座老宅院,门上悬一木匾,匾额名曰“林氏先祠”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祠堂,胶东各地习称“家庙”,即家族为祖先立的庙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据村民说,这座林氏家庙内原先栽植有两株柏树,现仅存一株。胶东地区有过年节去祠堂祭祖的旧俗。通常,同宗同族内要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年长者且辈分最高者担任族长,负责管理家族事务,其中包括家族的祭祀活动。祭祀的供品准备及摆放、宗谱上名(每年阴历年底,须将本年度去世的族亲名字填写到家庙的宗谱上,俗称“上名”)等具体事务,都由族长来安排。家庙内置办有琴桌、匣子及香炉等器物,宗谱就存放在长方体的木匣内。过去,每逢正月初一早上,阖族几个支系的族亲相继来此祭祀,焚香、烧纸、祭拜先人,场面肃穆壮观。
村里出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了个武林宗师
柿子为胶东名产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据《本草纲目》记载:“柿子味甘性寒,能够消热去烦、止渴生津、润肺化痰、治疗热咳”。胶东民间素有过年吃柿子饼的习俗,究其实质,因“柿”与“事”谐音,家家户户祈盼来年“事事如意”。
川里林家村属口子后最大的一个村庄,该村属山区丘陵地貌,坐拥山岚3000余亩,适宜栽植苹果、板栗及柿子树等各类果木,其中,“该村柿子为远近闻名的特产,其果个头大,色金黄,味甘甜”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上世纪70年代,该村约有柿子树2000株,后因农田水利建设、树木老化等原因减少至1500株。为发展这一特色产业,1996至1997年又栽植1500株。“至1997年,全村果园面积400亩,果品总产量达150吨,年收入31.5万元”。
川里林家的柿子固然有名,殊不知,该村的人文资源更为丰厚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在村民眼里,林道枝老人可谓村里识文断字的好手了。老人给我说了很多关于柿子树的古今轶事及村中的逸闻掌故,之后拿出一本保存已久的封面泛黄的《林氏族谱》。据族谱记载,川里林家历代重视教育,廪生、贡生频出。五世祖林大时,任直隶河西务(今属天津市武清区)巡检,曾署理清泗县正堂(明清两代称府县的长官)。值得一提的是,林氏到了十四世祖这一代,出了一位武术名家——林世春。
林世春墓碑残片
林世春(1825-1912),林肇基之孙,武功高强,被尊为六合螳螂拳第二代宗师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他自幼跟随魏德林(约1780-1873,江湖绰号为“鸭子巴掌魏三”,因手指间有蹼相连,故名。善水性、轻功与夜行术,精技击)习武十余载,“平生武术出身,艺技超众,在黄县丁泰来久居,收授徒弟,招、黄两县无数”。
其实,族谱中记载的黄县丁泰来即黄县首富“丁百万”家族,“丁百万”家族以当铺发迹,泰来系丁家的八大栈房字号之一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泰来栈的创始人是丁元沂,主人堂号为苞素堂。泰来栈业务繁盛时,其经营当铺多达36处。清末国势衰弱,盗贼横行,胶东地面不靖,像黄县“丁百万”这样的名门望族纷纷聘请武术名家充任拳师、护院。林世春自打来到黄县,先后被王家大户(代表人物王云溪,字治栋,县城南菜园泊村人,精于武功,好交游,有侠义风,民间俗称“王二老爷”)和丁泰来聘为拳师,前后达十余(一说二十余)年。
林在黄期间,又苦练功夫,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令盗贼闻风丧胆,威震胶东武林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其时,林世春的门下已传授了丁子成、丁文廷、丁旭农、赵同书、林文蔚、王立生、王吉臣、吕省五、林春祥等弟子(弟子名字等资料来源于林世春之墓碑)。晚年,林世春以年高体弱请辞,卒于故里,享年八十又七。
林世春有一个徒弟林文蔚(字虎臣),与他同村同族,跟随林世春学有所成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上世纪30年代初期,林文蔚曾在张子扬(1900-1962,山东龙口人,著名武术家)创办的龙口国术馆担任武术教练。
川里林家早年有过一处拳房,乃习武健身之所白银祭祖宗族祠堂。据《招远市村庄简志》记载:“1845年前后,辞官隐士林肇基在村中开设拳房传授武术,拳房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强调习武者说究武德,组织本村部分青少年,聘请外地拳师魏德林任教,主要传授‘六合拳’。后,魏德林应聘去栖霞教艺,由其徒弟林世春继任拳师。林世春深得其师真传,拳术精湛。他在‘六合拳’基础上研讨、发展独创出‘林家拳’,使该拳房名震招、黄两县。”
与龙口粉丝大亨联姻 做大粉丝生意
旧时川里林家在外经商做事者不乏其人,村中曾开办过一处粉坊白银祭祖宗族祠堂。经查阅《招远市龙口粉丝志》,确认该粉坊的主人为龙口“宝源涌”号粉庄的创办人林声远。
据《林氏族谱》记载,林声远,系林氏第十六世,(林)鹤田长子,娶招远县口后徐家徐春和之女为妻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徐春和何许人也?据杨金山先生所著《招远明清历史人物》记载,徐春和(1835-1901),招远县张星镇口后徐家村人,徐登庸兄长徐登科之长子,因年富力强,且有心计善经营,被徐登庸派作招远“聚泰福”粉庄大掌柜。该粉庄设在招远县城,总投资2000余两白银,拥有百余间铺面及仓库,常年雇工16人,主要业务是收购招远、黄县等地粉丝进行打包外运,先经烟台港(后改为龙口港)运抵上海、香港,再转运至国内南方诸省及东南亚各国。在他的精心经营下,“聚泰福”粉庄的生意非常红火。他还自己开设粉坊推粉,雇工40多人,生意兴隆,获利颇丰。后又在招远县城开设钱庄一处,购买庄田百余亩,因其会管理、善交际,在龙口粉庄中很有威望,时人称徐登庸、徐春和为“大渠”“二渠”。
徐春和一生口碑甚佳,多有善举,曾主持捐建了家乡的口子后大桥、垛石口道及徐家小学学堂白银祭祖宗族祠堂。众所周知,自清末至民国年间,徐家在龙口商埠可谓执龙口粉丝业之牛耳,徐春和创办的“通泉成”(粉庄兼钱庄)及徐春官、徐诜如创办的“协信昌”(粉庄兼钱庄)都是龙口街赫赫有名的大商号。
有了岳父家的提携与资金支持,林声远的粉丝生意自然越做越大,后来,他在龙口市区南部开辟“宝源涌”栈房,除自家粉坊推粉外,并经营粉丝、绿豆购销业务,营业房间达15间,资本金达到三四万元(现大洋)白银祭祖宗族祠堂。
这次探访川里林家,听了林道枝老人的精彩描述,本来打算寻找林世春的墓碑以及林声远家“宝源涌”号粉坊旧址,迫于时间限制,只得匆忙坐车往回赶白银祭祖宗族祠堂。虽然心中有点遗憾,但仍感收获颇丰。
川里林家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及历史文化资源,等待着研究地方文史的专家学者前去发掘、整理白银祭祖宗族祠堂。在2015年国家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上榜名单中,山东省有21个村入选,烟台入选的10个村落中,招远占了9席,其中就有川里林家。
原文发表于2022年10月24日《烟台晚报-烟台街》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14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