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庄的地主和那些房,那些事,残存在梦中的那份乡愁!:宜都祭祖宗族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我们村名是“日戈庄”,在潍坊岞山,解放后简写了,应该是“日阁庄”,“日照楼阁”的富贵吉祥寓意,一个爷爷说战乱年代村旗上写“弋戈庄”,估计是吓唬人用的,取“戈矛游弋”的肃杀之气宜都祭祖宗族祠堂。
58年以前村子里有很多座楼,雕梁画栋的那种砖石木结构楼,贫农哪盖的起啊,都是地主家的宜都祭祖宗族祠堂。以后都拆了,只剩下很多小瓦青砖大房子,都一百多年了,90年村里搞房屋规划,都拆光了,真的很可惜。
记得大青砖房都很高,底层是青石板的房基,能抵御雨水的侵蚀,墙壁都是半米后的青砖垒的,砖缝也就二毫米,笔直,墙面砖都是水磨砖,光平如镜宜都祭祖宗族祠堂。父亲说那时候一个匠人一天只能垒二块砖,工艺细腻,要求很高。
房梁是直径半米以上的松木,方形的,梁上还有小梁,用立柱顶着,就是所谓的“重梁”宜都祭祖宗族祠堂。门窗都是雕花的,有喜鹊、蝙蝠、花卉、狮子、花瓶等各种吉祥图案。檐头和照壁的砖雕是一绝,也雕刻了很多吉祥有寓意的图案。老父亲说那是一个照壁的费用,抵得上现在四间瓦房的费用。
有些房子带柱廊,就是做客厅用的,我小学数学老师家的房子就这样,有五级青石台阶,二边是柱子,进门就是客厅宜都祭祖宗族祠堂。我当时是个农村小孩,也没见过世面,不懂那个柱子有什么用,父亲说那就是“厅房”,县太爷来访时接待用的。90年房屋规划,老师拆了旧房子,把老木料卖掉后,得的钱款就足够盖新房子的了。
上小学路上经过南北街,西边有座古砖瓦房的墙基很奇怪,不是普通的青石板,而是白色如雪的石材,显得好看又别致,父亲说那叫“雪花石”,比青石名贵多了,我想就是现在的汉白玉或者大理石吧宜都祭祖宗族祠堂。听说那些石材很有故事,一个地主买来准备做大厅台阶的,结果房子还盖起来,家败落了,又被另一个地主买走,接手后也败家了,最后才落地这家,就没做台阶,做了基础石,很可惜,洁白的石面上面溅满了泥水。这些石头让我想起北京三大殿后面的那块“败家石”了。九几年我来青岛后才了解,还是韩国人和日本人狡猾啊,他们整栋的买古代房屋,把砖木都买回家,再重新盖起来,古色古香。现在成龙也这么干,他也买了几座古院落的材料,异地复建。现在山西还保存了很多古院落,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一定要保护好啊,给子孙后代留点文化沉淀。
上初中后,学校在村子的西南,不经过那片古房子了,就慢慢淡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宜都祭祖宗族祠堂。有次一个同学拉我去看那些古房子,我很奇怪,这有什么好看的。他说他们村里没有,还真没有啊,我记得去过他们村子几次,确实没有一间老青砖瓦房。长辈告诉我们村是个明朝设立的古村,周围十里地最大的村子,以前周围十里内都没有别的村。为了种地方便,地主就在四周设立了些“场院”,慢慢的“伙罗”(长工)就定居成小村子了。所以长工住的地方是没有老砖瓦房的。
那是兵荒马乱的,村子搞的像个城堡,围着村子用夯土建的“围子墙”也就是城墙,开了九个城门,规格还挺高的昂,西南门一般不开,处决死刑犯和出殡时走的路线宜都祭祖宗族祠堂。土匪来时,四周村子的人就都跑回来,关闭城门,城门上架着火炮,就是那种前膛炮,装火药和铁砂子的,昌邑县志记载当年与捻军大战月余,一炮轰出去,就出现一道胡同,可见杀伤力也蛮大的昂。58年后都炼成了些铁疙瘩丢弃了。老人说当时请了个风水先生,让头牛拉着木犁,围着村子走,犁过的线路就是围子墙的走向。夯土的围子墙风吹日晒的容易坍塌,就按照每家土地的多少,划段承包给每家继续加固,共产党缺乏攻城的重武器,来了后就发动老百姓拆了围子墙和城门。围子墙外挖了围子沟,也就是护城河,常年有水,我父亲说他小时候一中午能摸一碗河虾。
实际村子里最宏大的建筑是玉皇庙,建在村子西北的“凤凰台”上,供奉着玉皇大帝,二郎神,牛头马面等,大殿的廊柱是石头的,后来拆除了,各路神仙都被丢弃到大湾里了,据说神胎腹内还有丝绸做的内脏宜都祭祖宗族祠堂。二郎神是铜铸的,不知道被哪个有远见的偷走私藏了。90年廊柱被窝小学语文老师给用了,做了猪圈下栏石,他真是个无神论者,胆够大。庙里的千斤铁钟在58年被盯上了,想用大锤砸碎,但一敲就当当响,震耳欲聋的,他们就把架铁钟的松木浇上火油,烧断松木,铁钟落地后再砸就不那么响了,唉!庙里有块功德碑,上面镌刻着捐款修庙善人们的名字,我曾祖父和祖父的名字都在上面。庙里的主持是个道士,据说还娶媳妇生女儿了。第二大建筑是“影房”,也就是祠堂,挂着历代祖先的画像,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各家都要去进贡烧香,后来做了翻沙厂,铸铁厂。还有二座姑子庙,也就是尼姑庙,其中一个小尼姑长的国色天香的,老人形容就是像“浮子苗花”一样,解放后还俗嫁人了,我见时她就六十多岁了,也看不出年轻时有多漂亮。还有很多土地庙,都很小。
那时候的地主都是些非常勤劳、节俭、有头脑的人,从中农慢慢积攒,然后通过一二代人的努力,最后才变成地主的宜都祭祖宗族祠堂。那时家里人都只能吃粗粮,仅有老地主一个人可以吃白面。冬天就把咸菜瓮封起来,不让吃咸菜,那样吃干粮就少啊,一天只吃二顿,没晚饭,过午不食,纯纯一个养生的节奏。
地主自家也耕种土地,农闲就自己干,农忙就临时雇短工宜都祭祖宗族祠堂。多余的土地都租给别人,那些好吃懒做的人是租不到地的,因为那时的地租就是五五分,租地的佃农和地主平分粮食。好吃懒做的人肯定种不好土地,粮食产量就少,就没有地主愿意租地给他。怎么分地里的粮食呢?很简单,庄稼收割后,一捆捆的麦子,地主就派管家带着长工,架着马车来拉,隔一取一。所以除了三年自然灾害我们村还真没饿死过人。
当年村子里出了个非常有名的大地主,外号“赵八缸”,传说他家的银子装满了八个大水缸宜都祭祖宗族祠堂。这个赵八缸的故事可以在网上搜到。
村子以前很有名气,但胶济铁路修建时,村子里的人害怕火车汽笛的声音,害怕铁路坏了村子里的风水,就抵制不让建,最后只得改线,向南挪出十几里宜都祭祖宗族祠堂。没有车站和铁路,村子也慢慢的就衰败了,以前是昌南地区的重镇,“日阁庄街北孟店”,是很有名的俗语,指我们村的大街两边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村子建立在丘陵地带,东高西低,有四大埠四小埠,就是村子东西南北四面有四个大丘陵,村内有四个小丘陵,风水很好,有凤凰台,凤凰井,“有凤来仪”的传说,村南有卧龙泉,那块刻石我还见过,卧虎岭等。村中央的大街以前常年流水,一种“红翅子鱼”能逆流而上,红翅子鱼的鳞片是黄色的,但鱼鳍是红色的,很漂亮,但只能在浑浊的水里生存,捞回家放清水里很快就死了,现在这种鱼也灭绝了。
村里的读书人在清代出了个进士,恩赐翰林,皇上赐了对灯笼,过年时都拿出来挂上,所有人见了都得跪拜,很是荣光宜都祭祖宗族祠堂。院子里种了棵松树,造型像棵圣诞树,家里有木制屏风。有次我看见他家里人卖了一堆古书给收破烂的,古书可以做“滴滴金”,用古书薄纸包上火药,点着后刺啦刺啦的落火星的,正月十五玩的一种小焰火吧。
我有个叔叔在青岛,去拜访他时聊起家里的事情宜都祭祖宗族祠堂。他父亲原来是日本占领期的村长,抗战胜利被政府枪决了,当时全村人都下跪求情也没用。实际那时的村长就是一个维持地方平安的代表而已,是老百姓信服的,能处理好方方面面关系的能人。当然必须是个大地主,家资雄厚人脉广。有次日本人征粮村里人不交,就每个家族都抓走几个人关起来,不给饭吃,可以让家属探望,就是逼着交粮。叔叔七十岁的人了,精气神十足,脸上也没皱纹,我问为何?他说一方面他练武术,儒释道经典均有涉猎,另一方面他的基因好。地主家只所以成为地主,首先是身体好能劳动,第二是娶亲都是门当户对的,媳妇是要能生养、漂亮、身体好的,这样几代下来基因就优化了。叔叔说他四个姑姑都长的很漂亮,也都嫁给了周围村子的地主,大年初三回娘家时,门口停着四架马车,就如现在的跑车般的奢华吧,非常有面子。
我有二个小学老师是地主的孩子,很聪明,上课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偶受益匪浅宜都祭祖宗族祠堂。还有一个初中同学也是地主的孩子,他爷爷是个神人,共产党一来,还没开始土改呢,他就把家产全交出去了,据说统计了满满二张大纸,多少亩地,多少间房,甚至多少双筷子有,立马被选举为县政协委员,家产也给他留了不少,每次县政协开会,都是派辆吉普车来村里接他。
最可惜的是纸扎龙灯的绝技失传了,那时农村社火搞的轰轰烈烈,村里的手艺人用彩纸扎的龙灯,是当地最棒的,龙头威武逼真,现在能看到的龙灯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宜都祭祖宗族祠堂。正月十五峡山山会时,周围高密、昌邑、安丘、坊子、诸城的龙灯都要汇聚比赛,我们村的龙灯抵达后才能开始比赛,多牛掰啊。那时村里每个胡同都得出旱船、高跷、秧歌等。
再转回头来说地主啊,那时农忙时长工中午饭是在田里吃的,地主派人送午饭,量都很足,吃不完剩下的带回去,但不能进大门,在大门口打打发了要饭的乞丐了宜都祭祖宗族祠堂。据说剩饭不进门是个大规矩,谁也不敢逾越。
农村的封建宗族观念很严重,二流子,不务正业,吃喝嫖赌的人是不能被宗族接受的,是被开除出族谱的,过年不能进祠堂烧香进贡,死了也不能埋进祖坟宜都祭祖宗族祠堂。村里的大小事宜都是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头子来裁决的,俺老爹生前就是个老头子,煞气很重,很多心虚的人见了他都绕着走。我十来岁时骑着他带帆布兜的自行车出去赶集,卖东西的都给我特意便宜些,因为他们不认识我,但认识老头的自行车,见了我这个小屁孩都很尊敬。
现在全变了,老爹也过世三年多了,村子的小学没了,初中没了,中间的那棵古槐也被采伐了,砖雕没了,木雕没了,庙没了,钟没了,只剩下横平竖直的房屋,一色的红砖红瓦房子,没有文化沉淀了宜都祭祖宗族祠堂。
还是 有远见卓识啊,让旧村改造不能一哄而上,要留住那份淡淡的乡愁宜都祭祖宗族祠堂。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36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