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元宵:和龙祭祖宗族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我国民间有“元宵大似年”的说法,可见元宵节在我国传统佳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龙祭祖宗族祠堂。我国的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诗人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描写的就是当时元宵夜的盛况。
我的家乡,把正月初一至十五这半个月都叫过年和龙祭祖宗族祠堂。人们用游板龙、舞龙灯、闹花灯等民俗表演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些民俗表演从初一开始,到元宵节晚上结束。表演队伍走村串户,每到一座村庄,锣鼓喧天,爆竹齐鸣,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元宵节这天,在赣东北的彭泽,除了看民俗表演,家家户户还有两件事要做和龙祭祖宗族祠堂。第一件事是祭祖送灯。到了元宵节的傍晚,去先祖坟前点盏煤油灯(后用蜡烛,现在用电子灯、电蜡烛代替),地上插四根竹签,套上糊好的红纸筒作为灯罩。《史记·礼书》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说,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而送灯祭祖就是中华民族传承孝道的方式之一,以告慰先祖,后继有人。第二件事是吃汤圆,汤团的做法与江南各地相差不大。
祭过祖送过灯,吃了汤圆,“月上柳梢头”,人们开始闹元宵了和龙祭祖宗族祠堂。
家乡的板龙,已被评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龙祭祖宗族祠堂。板龙,顾名思义,是用一块块木板串联起来的,每块木板上安上一节弧形的“龙身”,这“龙身”是用竹篾编制的。两块木板重叠处,钻个孔,穿根木棍,托住木板。游板龙的人手握木棍,肩扛木板,一块木板就是一节。板龙的体形庞大,短了不威风,一条板龙一般不少于一百节。在彭泽,只有同姓聚族而居的大村庄才玩得起来。他们有的按户算,一户一节,有的按丁算,一个成年男子一节。
玩板龙,叫“游”,玩布龙,叫“舞”和龙祭祖宗族祠堂。因为板龙的身形庞大笨重,不能像布龙那样上下翻飞舞动,且又不能像布龙一样钻进人家,只能从家家户户门前穿过,所以用“游”字来形容玩板龙最为恰当。游板龙最壮观的场面是盘节。元宵节晚上,在宽阔的祠堂前,灯火通明,万人空巷,鞭炮声四起。板龙的每一节都点着蜡烛,以龙头为圆心,百十个人,百十盏烛火,画起了同心圆,场面蔚为壮观。
我们村子不大,人口少,几乎都是外来户,杂姓居住,游不了板龙,但我们可以闹花灯和龙祭祖宗族祠堂。花灯大多是用竹篾编制的,外面糊上色彩鲜艳的彩纸。有蚌壳灯、花篮灯、驴子灯、旱船……
元宵节晚上,“千门开锁万灯明”,家家户户闹元宵,小孩子们一路追随着花灯队伍和龙祭祖宗族祠堂。每到一座村庄,锣鼓声声,秧歌队翩翩起舞,蚌壳灯一开一合,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挑着花篮灯在人群中穿梭,最搞笑的是驴子灯,它就像戏曲中的丑角,人们总是冷不丁把鞭炮丟在骑驴人脚下,吓得他又蹦又跳。整个村庄“花市灯如昼”。
热闹够了,人们把龙头抬上祠堂阁楼,拆下木棍和木板各自带回家,等到来年过年再用和龙祭祖宗族祠堂。把龙身和花灯堆在一起烧掉,名曰“龙上天”,人们便烧着香、纸,老老少少朝着火焰中的龙身跪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闹元宵,这个传承了一千多年的传统习俗,不仅盛行于神州大地、海峡两岸,就是海外华人聚居地区也年年欢庆不衰和龙祭祖宗族祠堂。
过完了元宵,就过完了年,所有人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和龙祭祖宗族祠堂。孩子们该上学了,大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打工的人们也要远离家门了,期盼着下一个新年再团圆。
□吴盛福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53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