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浙江江山大陈村,汪老伯珍藏着两幅祖宗画像,其中一幅传承了5代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见闻,今天要探访的是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大陈乡的大陈村,去聆听那里感人的孝德故事莱芜祭祖宗族祠堂

大陈村的始祖汪普贤是中华汪氏第74代,明朝永乐年间,精于医道的汪普贤行医至此,看这里山环水绕,土地丰饶,便驻足定居下来,称这里为“环山园”莱芜祭祖宗族祠堂。《环山汪氏家谱》历经续修,家规族训延续至今。第一条:敦伦纪,首先告诫子孙,做人要以孝德为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家门必兴。大陈村里,90%以上的村民为汪氏。

《孝经》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莱芜祭祖宗族祠堂。如此理念,深深地影响了汪氏后裔。汪老伯是大陈汪氏的第20代后裔,一大早,他就到宗祠上香祭拜,还怀揣着一个特别的想法。原来,在他自家的祖屋里珍藏着从未公开的村里其他人也不知道的祖传珍品,他要在祭祖当天供奉在祠堂里。

40多年前,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汪老伯放弃了到县城农科所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莱芜祭祖宗族祠堂。汪老伯回忆说,那时要照顾父母,自己的兄弟出去后就是我一个人了,那种田到现在也不后悔的。现在汪老伯的儿女们也都很孝顺。村委会计划出资修复他的老宅,过几天子女们和父亲商量,要为修缮老宅出钱出力。

汪老伯出生在这个住了7代人的祖屋,30多年前,汪老伯的父母在病重时,把全村唯一的老家谱传给他莱芜祭祖宗族祠堂。并打开家谱,让汪老伯铭记家规中的“珍谱牒”条款,对他说,祖宗像和出生年月都记在家谱里,有家谱在就有祖宗在。

汪老伯的父亲曾再三嘱托说,在祖屋的阁楼上,还珍藏着两幅祖宗的画像莱芜祭祖宗族祠堂。保存好家谱和祖宗像,就是传承孝德,行孝是一辈子的事情。汪老伯说,没有人知道我有这个画的,我已经30多年没有拿出来挂了。祖宗像保存得这么好,是有一点孝心在里面的。

汪老伯的老伴儿几年前去世了,他常常独自坐在祖屋前,想起“珍谱牒”的家规条款和父亲的叮嘱莱芜祭祖宗族祠堂。父亲传给汪老伯的另一幅祖宗画像,已经传承了五代人,有上百年的历史。上面是300年前修建汪氏宗祠的先祖像。今年祭祖时,他想将两幅祖宗像拿出来,展示在宗祠里。

汪老伯和此次祭祖的顾问徐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徐老师曾经担任江山市文化馆领导,是当地家族宗谱文化的研究者莱芜祭祖宗族祠堂。徐老师的父亲擅长中医,40多年前,来大陈村寻医问药时,看到这里孝德浓厚,民风淳朴,便将20岁出头的徐老师留在这里,做了大陈村的汪氏女婿。

徐老师回忆说,以前我们只看见家家户户里面他们小家的那个祖宗像,我们宗祠重新翻修的时候,我们也做过一次普查,那个时候我们都没有发现莱芜祭祖宗族祠堂。从北京和安徽回乡祭祖的两位汪氏族人,听说村里发现了汪氏祖宗画像,也敢来目睹王老伯家的这幅祖传珍品。最近,他们也在关注大陈汪氏崇尚孝德的家规和汪氏宗祠的发展历史。

大陈汪氏第11代汪光国,是清朝大陈村考中的第一个秀才,他的儿子汪德景提议在大陈村修建宗祠,并率先捐出自己的宅基地莱芜祭祖宗族祠堂。汪氏宗祠不仅是祭祖和议事的场所,如果汪氏族人触犯了族规,宗族长老要依据族规,打开宗祠的正门,在祖宗的牌位前对其训诫,教导。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74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