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黄庭坚《徐孺子祠堂》赏析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徐孺子祠堂》

黄庭坚

乔木幽人三亩宅祠堂,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祠堂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祠堂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祠堂

译文:

在高大的树木下,有古代隐士徐穉的故居祠堂。当年那一束新割的青草,试问谁能了解呢?

那些野藤萝蔓,意兴盎然地互相攀援着,冲云蔽日;人们又有什么心思,在神巫的箫鼓声中,去进献一樽清酒祠堂

如今祠堂,在平民的茅草屋中,怎会没有徐孺子这样的高士了呢;而官府的黄堂上,并不是缺少陈蕃那样的官吏啊!

古人多不慕荣华、淡泊自处,而今的俗人只会议论讥讽而已;只有徐穉祠堂外的湖水,年年涨落,纷纷回复到旧日的岸痕祠堂

赏析:

这首诗写于熙宁元年(1068),当时黄庭坚年仅二十四岁,将赴任汝州叶县尉祠堂。诗人拜谒徐穉的祠堂时,忍不住感慨世风之凉薄,于是写下这首诗。东汉时徐穉因不满宦官专权,多次被征聘都不愿出仕。在家乡过着贫寒的生活,亲自耕种田地,时人称之为“南州高士”。诗中表达了对这位有骨气读书人的敬慕之情。

这首诗受杜甫《蜀相》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的灵气祠堂。这首诗的首联即取“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境,只是上下句顺序颠倒,增添一个“生刍”的典故。下句中“何心”问得好,冷清的祠堂,超凡脱俗的隐士,谁也没有心思来祭奠他。确实耐人寻味。

尾联上句议论,句意分明祠堂。值得回味的是最后一句诗:潮涨潮落,这是自然规律;兴亡盛衰,这是社会规律。“才如(韩)信(彭)越尤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这一“旧痕”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见到。诗人委婉曲折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而以景结尾,的确妙绝。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3292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祠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