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姓,第一大姓并不是孔姓,它只能排在最后一位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历史上由于孔子的存在,一段时间里,孔姓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大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孔子的后人再难有大的作为,致使在孔子光环下的第一大姓逐渐被取代,最后竟然沦落成第十大姓,被王、裴、钱、李、刘、杨、崔、卢、郑姓等超越孔姓

网络配图

第十大姓:孔姓(孔姓由八支组成孔姓,孔子仅为其中一支的后裔)

我国古代的姓氏主要源自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孔姓的始祖有商汤、孔父嘉、妫孔宁、姬孔等,名人有孔子、孔宁、孔张等,孔姓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的后裔和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其他源于他族改姓,商朝君主成汤的一位子孙以商族的姓【子】以及商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形成子姓孔氏;第二支孔姓源自宋国司马孔父嘉,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因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其孙为孔子;第三支孔姓源自春秋时期魏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四支源自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五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六支出自古佶姓的孔氏;第七支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第八支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孔氏,世代相传至今孔姓

网络配图

第九大姓:郑姓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桓公为周宣王之弟姬友,郑国灭亡后,中国人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郑,此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如朝鲜族、蒙古族、裕固族、哈尼族、满族等,从北朝到隋唐之后,郑姓一直为望族,宰相更是接连不断的诞生,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幽公六代孙荣,号郑君,生当时,汉大司农孔姓。当时六代孙穉,汉末自陈徙河南开封,晋置荥阳郡,开封隶焉,遂为郡人”,从燕太子詹事郑温开起,温生四子:涛(西祖)、晔(北祖)、简(南祖)、恬(中祖),郑姓为古代“四大家族”之三。

网络配图

第八大姓:卢姓

卢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秦始皇时,就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敖、天文博士卢生,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为“士之楷模,国之桢韩”的大儒卢植(卢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后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采同居,因为官著名而被史载的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孔姓。”皇帝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卢氏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从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有正史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就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卢姓为古代“四大家族”之二。

网络配图

第七大姓:崔姓

崔姓是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姓氏之一,汉族崔姓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少数民族崔姓则为汉化改姓,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说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族”,这个四大家族是经过官方认定的,其中北魏开国元勋司徒崔浩,更是将清河崔氏推向了第一个巅峰,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朝修订的《氏族志》曾把崔氏列为第一,唐文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为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为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杜甫的母亲就是清河崔氏孔姓

网络配图

第六大姓:杨姓

杨姓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弘农杨氏,始自东汉太尉杨震,杨震号“关西孔子”,而“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震公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另杨震第五子,三国中的著名将领杨奉的后代,也是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是一时显赫,而把这个家族推到极致的,则是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除隋朝皇室外,越国公杨素,与其子杨玄感,也是这一个家族的著名人物,即使隋朝灭亡后,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也是“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处处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而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更是令人可歌可泣,弘农杨氏文武双全,不但武的厉害,文的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等孔姓

网络配图

第五大姓:刘姓

刘姓是当代第四大姓,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姓氏之一,也是古老多源的姓氏,其起源主要是祁姓、姬姓、外族改姓和赐姓,沛县刘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皇族,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皆为刘姓,历史上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之称,此说法源自西汉、东汉王朝,在其400余年的时间里,历朝皇帝都坚持“大封同姓,以镇天下”有关,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第二支起源于姬姓,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第三支源自外族改性,比如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上救驾有功,后被刘邦赐姓刘,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曾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姓刘,此外匈奴的王族也因刘邦的和亲政策,根据孩子随母姓的原则,也改姓刘,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到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孔姓

网络配图

第四大姓:李姓

中国历史上,要说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孔姓。”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汉有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然而,当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陇西以李氏为羞耻,于是这个家族自李陵之后,在两汉三国到西晋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这期间李氏的著名人物通常出自另一家族,赵郡李氏,不过从东晋开始,陇西李氏又忽然迅速崛起,被霍去病蓄意射杀的李广三子李敢留下一个孤儿,这个孤儿的后代,在五胡乱华时,出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李暠,关于李暠是李广的后代,虽然中间隔了几百年,但已无任何争议,史学界都已承认,另一支是西凉后主李歆之后,后来在北朝时,柱国大将军李虎被封唐国公,也就是李渊的祖父,还有一支是他弟弟李翻之子李宝,逃往北魏,后来成为北魏灭北凉的功臣,其后人李充这一支被称为唐皇族的武阳房(唐朝史官为李渊的祖先做的考据,称之为“四公子房”),武阳房的后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诗人李白和大书法家李阳冰,南唐是李氏从杨行密的子孙手中夺得建立的政权,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初为徐温的养子,叫徐知诰,但他实际上是唐朝的没落皇族,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曾孙,再来看看李陵在匈奴的后代,在北朝时期,这一脉也出了两支著名人物,一支是柱国大将军李弼(瓦岗领袖李密的祖父),另一支是永康公李崇义(唐初战神李靖的祖父),这里要特别提醒:李广虽然是纯粹的汉人,但他的后代却逐渐胡化,陇西李氏,随着最后一位著名人物李煜的被毒杀而渐渐隐没在史海中。

网络配图

第三大姓:钱姓

钱姓早在西周时就已获姓得氏,由彭姓(始祖系彭城籛铿,即彭祖)演变而来,多源流,分布广,发展的最初阶段多为隐士、道者,故史籍中少有此姓见闻,整个先秦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仅有隐士钱丹一人,进入秦代后,钱姓人中关东下邳(今江苏睢宁)名士钱产因才能出众、品德高尚被朝延任命为御史大夫(此官职在秦代是专门负责掌管朝廷监察、纠劾百官之权的三公要职,位尊而且权重,一般非皇帝股肱亲信不得担任),诏令一出,钱产顿时声名鹊起,一直不为人所熟知的钱姓也变得家喻户晓,从此进入天下著名姓族之列,历史上,钱姓的第一支源于有熊氏,出自周朝颛帝裔孙彭孚的官名,属于以官职为氏;钱姓第二支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现在的满、回、苗、壮、蒙古、彝、藏、黎、土家、哈尼、布依、纳西等民族中都有钱姓的存在;钱姓第三支源于改姓,属于帝王赐姓,是中国古代帝王为彰显皇家威仪,昭示荣宠,笼络、褒奖臣属,邀集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五代时钱镠曾以杭州为中心建立了吴越国,是时境内安宁,人民富足,有不少吴越臣僚先后都被赐以国姓“钱”;钱姓第四支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九府泉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孔姓

网络配图

第二大姓:裴姓

起源一:伯益之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飞廉的,他的裔孙被封于苹邑(今山西省闻喜县东),称为苹氏,至六世孙为苹陵,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山西省临猗西南)君,他去掉邑字底,改加衣字底,表示自己已经离开了苹邑,故称裴姓;起源二:源于周朝秦国,以城邑为姓,秦国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史称秦非子,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并被封为裴乡(今山西省闻喜县裴城)的首领,称裴乡侯,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邑为姓,称裴姓;起源三:源于春秋时晋国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晋平公将颛顼的一个裔孙封到裴中(今山西省闻喜县)做首领,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代遂以“裴”为姓,称裴姓,河南裴姓更是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大姓孔姓

网络配图

第一大姓:王姓

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代表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哲学,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王姓起源一:周灵王长子太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起源二: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史称“兰陵王氏”;起源三: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长孙姬赤(姬泄父之子)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取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临猗王氏”;起源四: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后,其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起源五: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起源六:帝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史称陈胡公,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后裔田义,为避仇家,改姓王氏,史称“元城王氏(大宗)”,世居河北大名梓县,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新朝的开国皇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氏,分支另有:北海王氏(小宗)等;起源七: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姬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史称“北京王氏(大宗)”,分支另有:蓟县王氏(小宗)等;起源八:少数民族后裔改姓,属于汉化改姓王氏,今天的满族、蒙古族、苗族、羌族、彝族、傣族、侗族、佤族、景颇族、哈尼族、土家族、裕固族、维吾尔族、黎族、高山族、京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遂改为汉姓王氏,这些王氏,史称“蛮荒王氏”孔姓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335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孔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