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人日上新丁,同姓联姻所生的孩子为何不让上族谱?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古籍《荆楚岁时记》有云:“正月一日为鸡族谱。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古人认为,正月初七是人日,人日的时候,除了不得行刑之外,还是各家新丁上族谱的好日子。笔者的家乡江西,就有正月初七给新人新丁上族谱的风俗,用我们家乡的话说就是“上新丁”。
上新丁的风俗,由来已久,主要的意义,就是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根苗从哪来族谱。以笔者家族的族谱为例,族谱记载笔者的先祖乃是王元。王元父王离,王离父王贲,王贲父王翦,皆是秦朝名将,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功臣。再往上追溯,笔者的先祖就是鬼谷子王诩。王诩的先祖,是周太子姬晋。姬晋未及即王位而薨,其子姬宗敬定居太原,因为是王族的缘故,姬宗敬子孙遂以王为氏,这就是太原王氏的起源。
秦末天下大乱,王元避祸定居琅琊,这就是琅琊王氏的起源族谱。因为琅琊王氏是太原王氏的分支,所以笔者的族人以太原王氏子孙自居。隋唐时期,太原王氏是五姓七望之一,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并列世家大族之列。武则天当政时期,由于太原王氏人才辈出,太原王氏始祖姬晋被追封为“仙太子”。
顺着仙太子姬晋的血脉往上追溯,就是可以追溯到周文王姬昌族谱。顺着周文王往上追溯,就可以追溯到黄帝姬轩辕。有道是:“姜为万姓之根,姬为万姓之本”,天下的姓氏,十之七八出自黄帝的姬姓,十之二三出自炎帝的姜姓,这就是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列位看官家去查一查家族的族谱,我保证你们和笔者一样,都可以把自己的血脉来源追溯到炎帝和黄帝。
上族谱的仪式,在笔者家乡是非常隆重的族谱。上族谱,首先要把娶进门新人写进族谱。过去的时候,女人不能进祠堂,娶进门的新人,一般由丈夫报上姓氏载入族谱。娶进门的新人,原则上只记录姓氏,不记载名字。现在移风易俗,女人可以随便进入祠堂,可以自己报姓名上族谱,族谱记录新人的时候,也不再只记录姓氏,而是要记载姓名。
初七上族谱,还要把新降生的孩童登载族谱,这就叫“上新丁”族谱。以前上新丁的时候,要登记孩子的书名、小名、笔名、字、号。现在的人没有取字号的习惯,也没有取笔名书名的习惯,所以只登记名字,生辰即可。族谱为了方便区别子孙排辈,会要求新丁按照祖宗定好的辈分取名,比如笔者的排辈是“星”字辈,我的名字就叫王福星。现在的年轻人,取名字不愿意被排辈束缚,所以会给小孩取一个不按排辈的常用名作为书名登记在族谱上,然后再取一个按照排辈的笔名登记在族谱。
早在中华民族蛮荒初化之时,就制定了异姓婚制度,所以过去的时候不让同一姓氏结婚的人上族谱族谱。比如笔者的家族有人娶了王姓女子为妻,在以前是不能上族谱的。不但同姓联姻的新人不能上族谱,就是他们所生的新丁,也是不能上族谱的。过去的时候,人口流动性不强,不让同姓之人联姻,可以有效避免近亲联姻。现在人口流动性非常强,大家天南地北创业工作,有些同姓之人联姻但是血缘关系非常遥远,所以不让同姓联姻之人上族谱的规定也松动了。当然了,凡是改革的事情,都有阻力,有些地方同姓联姻之人所生的孩子不让上族谱的规矩依然存在。
版权声明:本人已和版权签约,未经授权转载者,本人将委托版权投诉维权族谱。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340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