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重的一本家谱,重达90公斤,上面的人物极为显赫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中国人一直以来注重家族文化,在古代乃至现在都有修家谱的传统,当然了民间的叫法称“家谱”,而皇室则称为“玉碟”家谱。
玉碟最早的记载应是唐代,到了宋代基本形成一个定制,每十年便重新修订一次,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家谱。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起,清代皇室每10年续编一次玉碟,分满汉两种文字。有清一代近300年,一共修了28次玉碟,最后一次修成在1922年,即民国11年。
清皇族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家谱。以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本支为宗室,其叔伯兄弟旁支为觉罗。宗室腰束金黄带子,觉罗腰束红带子。凡是宗室、觉罗生育子女、继嗣、婚嫁、封爵、授职、升补、降革、死亡等事,由王公及各旗上报宗人府,宗人府据此登记档案,宗室记录于黄册,觉罗记录于红册。
既然是修家谱,自然会有一条主线,那么皇帝就是这条主线家谱。清代玉碟的修订非常严格,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严格的等级尊卑制度。在宗室的玉碟中,以帝系为统,按照辈分顺序,每一辈首列皇帝,由近及远,在修纂中凡是遇见皇帝之名讳,必须要用小黄绫盖住,以表示敬畏。不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玉碟上一般不写皇帝名字,而以皇帝年号或是庙号代替。
清代玉碟按册籍大小分为大开本和小开本,大开本为90厘米×45厘米,小开本为54厘米×31厘米家谱。玉碟的厚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到了后来的皇帝,玉碟的页数越多,分量也更越重。光绪朝纂修的玉碟厚85厘米,约重90公斤,这大概是中国最大最重的一本家谱了吧。
玉碟修成后,还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制度要举行,首先要“恭呈御览”虽然只是形式,但有关祖宗先人皇帝都会十分虔诚,首先要在保和殿授书,然后在太和殿受接受庆贺礼,仪式隆重且复杂家谱。
首先钦天监官员要定下黄道吉日,礼部官员在太和门设玉碟香案,宗人府设彩亭,自玉碟馆恭捧玉碟置于彩亭内,行至太和殿捧置中和殿案上,展开玉碟,请皇帝升中和殿“恭阅玉碟”家谱。
迎送玉碟的礼仪中,大内侍卫前引后护,另有黄盖、龙旗、御仗并作导迎乐,满汉文武百官盛朝服跪迎、跪送家谱。礼仪结束,一套玉碟送皇史宬尊藏,另一套送宗人府玉碟库暂存,备送盛京。
清朝最后一次纂修玉碟,于1905年开始,至1907年完成家谱。1915年又到了重修之期,宗人府于是又提出编纂玉碟的任务。但是由于经费困难,一直拖到了1920年才成立了一个玉碟处,负责编纂任务。
玉碟处设编辑、收发、校对、会计四科家谱。章京朴厚任总办,章京定秀任会办,掌管玉碟处事务。这次编纂玉碟的正本,按照寿皇殿所藏正本尺寸样式,副本按照宗人府所藏玉碟式样,经过两年多的编纂,花费银子54000两,到了1922年才全部完成。
这最后一本清皇族玉碟修成以后,正本由宗人府送至乾清门,再由宫内太监送到乾清宫,放于黄案上,接着举行了隆重的恭进玉碟仪式,在溥仪阅览后,便放入了龙柜之中,玉碟的副本,照例仍存放宗人府家谱。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3420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