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家谱档案!山东安丘景芝后疃赵氏家族的由来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家谱。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趙英雄

作者 |炳从

“这个家族来自河北枣强,这是有资料根据的家谱。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4世纪中段距明朝开国为时已不远。他们在枣强,本是打铁户,可也偶尔有念书的,中了秀才,就放了山东安丘的县令………此人叫赵太平,是我们的始祖。他在赴任途中,在今淄博市以东的金岭镇病故了,二世公据说会看风水,就扶柩将他老人家安葬在景芝镇保元门内。”

这段文字出自《篱槿堂自叙》一书,其作者是赵俪生教授,景芝后疃赵氏家族近代优秀代表人物家谱。这里简单介绍下赵俪生先生:赵俪生在族谱的名字为“甡”,三支十九世。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先后在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任教。为纪念这位学者,山大校园内有其塑铜像,兰大校园有条路命名为“俪生路”。感兴趣《篱槿堂自叙》这本书可以和我联系,电子版分享。

(相关书籍:赵俪生所著丛书、《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赵絪《孤灯下记忆》、赵怡姑纪念赵俪生百年诞辰的文章)

在重刻譜序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吾赵氏原居枣强,从居安丘自元朝以迄于今四百八十余年矣”这句话写于嘉庆廿五年(1820年),前推480年即是1340年家谱。这是后疃赵氏族谱关于始祖来到景芝的明确记载。

听老人说,后疃赵氏始祖太平公赴任时,带着外甥李秉母子家谱。根据李氏族谱序描述,也有一起来到安丘的说法,看样子是比较可信的。还有个二世祖子仪和李氏始祖李秉同穴而葬的说法。

《浯阳李氏族谱》中这样记载的: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李秉二十岁家谱。其舅父赵太平为人至孝且中举,被任命为渠邱令。舅父怜悯其母子贫苦,遂邀其母子同往。赴任途中行至淄博以东的金岭镇,病逝于旅邸。遂与表兄赵子仪扶柩东下。卜葬于景芝后疃地,时属安丘县安合乡景芝社。丧事完毕后,告别表兄赵子仪辗转来到于家庄。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 年),李氏编入军籍,是安丘县安和乡大景芝社一甲人家谱

明安丘人江西巡府马文炜编辑的《安丘县志》下册记载:大明洪武廿六年(1395), 李纯(三世)岁贡生家谱。明洪武廿八年,李睿(三世)岁贡生、任顺德府知事。

明代万历卅八年七世(公元1610 年)创修族谱

(原安丘文化李连科先生提供)

根据《浯阳李氏族谱》描述的时间和赵俪生前辈说的“元至正年间,14世纪中段”,至正是公元1341—1368年之间家谱。那么后疃景芝赵氏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按1353年计算,到现在660多年

关于后疃、祠堂、祖林位置可参考下面两幅地图家谱。彩色地图作者是景芝杨福俊老先生,另外一幅为了更加清晰加工了一下,作者忘记了。

景芝概述

“三产灵芝真宝地家谱,一条浯水是酒泉”

景芝西有一条叫做小浯河的河流家谱。1957年在景芝西南发掘出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景芝两字在文献记载中,最早见于《元史·顺帝本纪》,元顺帝至元三年,“立高密县潍川乡景芝社巡检司”家谱

明代《莱州府志》《安丘县志》《青州府志》中均提到“景芝镇”;明代景芝归青州府安丘县、莱州府高密县共管;俗称北阁子的玉皇阁修建于明代家谱

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将景芝镇称为:“齐鲁三大古镇”,万历七年,设莱州府通判驻于此家谱

清代,景芝镇由诸城、安丘、高密三县分理,清中期一度曾由诸城、安丘、高密、昌邑四县分理家谱

景芝原有九城门,这事还和后疃赵氏有关家谱。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防捻军,赵氏家族的十六世赵鹤皋,带领景芝父老乡亲修筑围墙,事载县志。城墙设九门:阜康门、启文门、景阳门、镇东门、保元门、永贞门、望阙门、众成门、障浯门。现在景芝的一些村庄名称,可能由九门演化而来。

清朝末期曾设县丞于景芝镇,光绪十二年(1886年)《景芝镇置署碑记》碑,记载了光绪年间景芝镇乡绅商贾捐钱为县丞王锡之建立官署的过程家谱

《景芝镇置署碑记〉碑文:盖景芝鎮家谱。。。。。大清光緒十二年十一月

民国时期,景芝镇分属安丘县第三区和高密县第八区,各设区公所,还设安丘县公安局景芝分局家谱

1945年曾设淮安县后撤销划归安丘县家谱

趙氏先人元末来到景芝后疃,到现在近670多年的历史家谱。在《族谱原序》是这样记载的:余家籍安丘,而始祖系直隶枣强县人,始祖太平公于元时举乡科授渠邱令,未莅任而卒于旅邸。二世祖子仪公乃扶柩东下,卜居卜茔于景芝镇之后疃地,属安丘遂人籍焉。

数世后,族人渐众,去始祖未远,倘非早为谱叙嗣,是而世益远人益众,不惟失先人之讳,且有名字相犯而不知者几何,不渐至陌路相视耶,于是为谱以叙之家谱

当其时,首事者:汝桂;共事者:應贲、甘烈、三庆;手掌者:架;叙书者:汝正家谱

分支书讳,叙世系昭神位,岁时展拜家谱

俾族人知水木之思而隆敦睦之谊,则斯举之寓意深,而垂训远于古人,立谱之意庶有当乎家谱

八世孙汝正叙年七十余岁家谱

《族谱原序》是创谱时记载于谱轴之上的“族谱序”家谱。清朝雍正八年开始筹建祠堂,在雍正十二年祠堂建成后,十世长支世勋公手书,转载写于祠堂屏第一屏幅上,称之为《族谱原序》

明朝:八世创谱書于卷轴在族谱序文章《重修族谱汴梁采访文》中记载:“于前明隆万年间讳汝正祖叙譜于轴”家谱。明隆万年间也就是明朝隆庆和万历年号期间 。目前根据志书族谱内容所了解,最接近创谱得准确时间点:1、正德十年(1516年)八世恩出生,与创谱成员架为亲堂兄弟。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的年号,明朝使用正德这个年号一共16年。

2、隆庆五年(1571年)九世應元卒,應元为八世恩长子家谱。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

3、崇祯壬午(1642年)含宏年四岁推测创谱在1550—1600年,具体年份有待考证家谱

族谱原序中提到八世汝桂、汝正、架,还有他们三个的孩子们應贲、三庆、甘列(谱系中没找到,推测就是汝正四子啟烈)家谱。族谱分支书讳、叙世系,四世堂兄弟八人,譜系分八支来叙记,从而有了四世分八支的说法。二世祖子仪公扶柩东下卜居卜莹于景芝后疃地,子仪公有子二:长子仲禮、次子仲賓。仲禮公子四:温、良、恭、俭仲賓公子四:讓、山、林、昇安丘市史志办林卫成老师,所著《安丘百家姓》书中描述景芝后疃赵氏:后疃赵,凤尾翘 ;始祖令渠邱,途中驾鹤遥;落地景芝里,运开八支涌大豪。创谱成员及相关时间点

轴谱所载大致内容

前八世史料文字记载

县志府志中关于前八世情况,目前发现只有关于表彰節孝得记录家谱。所记录得准确时间点对断代很有帮助:

正德十年、隆庆五年、嘉靖三十六年、万历二十二年、崇祯十六年

雙節李氏

赵雄妻李氏.雄正德十年病死.李年二十.有一子承恩.生九月.矢志以守.族豪百计凌夺不易也.後承恩早殁.李又抚其孙.才成立.而长孙應元又卒.其婦李年仅二十.即自缢以殉.号为雙節.隆庆五年六月初十日也.李年九十有四.有司岁时存问

二支徙居

卷轴族谱中和祠堂屏上关于二支记载:

徙居汴梁有后未叙

关于二支去向家谱,历次修谱序言中多次提到,到现在一直悬案未决

二师公存谱记

明末崇祯年间李自成起义军来到景芝,记载族谱的卷轴被掠去丢失,吾族人有二师公者(五支十世)背负其生痘疹之幼年堂弟含宏离家避乱,仓猝之间,在后疃东北松园中发现了赵氏谱系的轴卷,于是二师公遂收而存之,轴谱失而复得家谱。在族谱序跋卷中载有《二师公存谱记》《二师公墓志》一文,详述其事。

“崇祯壬午,吾父讳含宏,年方四岁感痘疹家谱。当其时闯贼兵来巳下西嶺,二师伯念吾祖止生此一子,肩负躲逃曲全性命,吾祖子孙绳绳以至今日者,皆伯之赐也。不特此也,吾家族谱旧书于轴,岁时展拜后楼,被贼兵掠去弃于庄之东北原松园中。伯于仓卒间见之曰:“是我族谱也”。遂身负先父,手携轴归而收存之。”

修祠堂、族谱载于屏

清朝雍正八年长支十世世勳公率族人共成祠堂,雍正十二年…以卷轴幅隘更制围屏,尊其式而广之阅…制屏十二幅祥列八支…第一幅是十世世勋所书族谱原序,族谱始记载于祠堂屏封之上家谱。祠堂东墙之上记有《二师公存谱记》

十二幅屏到底具体啥样已经无法搞清楚了,但其内容第一幅是《族谱原序》,第二幅判断为《修祠堂记》,八支各分别记载于其它屏上,内容就是如下家谱

重刻族谱

图片上的字体,基本是老谱字体,长支三支以二刻谱字体为主,六 、七、 八支以三刻字体为主家谱。这些刻本族谱,印刷质量以三刻咸丰谱最佳。近期安丘文史达人牛鹏志老师(安丘历代著述考)一书,给后疃赵氏族谱总结为:”自乾隆至民国,凡有五刻,亦为安丘众族谱刊刻最多者“。

家谱自元末迁安以来直至一九二一年第五次修谱时为止家谱,已经完整系统地保存了世系二十二代,时间相距五百五十余年的家族谱系档案,这在全国范围来说,特别是地方上来说除了孔孟世家不可比拟之外,保存的如此完整系统的家谱档案可以说是很稀有珍贵的资料了……【92谱主要负责赵雷(雨田)语】

点和

说说家谱你的看法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3492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家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