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日常清明祭祖常识远程祭祀的方法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异地亡灵远程祭祀,是一种新的祭祀方式。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如果咱们可能无法亲临墓前,远程祭祀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包纸钱、一柱清香、一束鲜花,虽然隔万水千山的距离,犹如近在身旁。让我们传承中华优良孝道传统,满怀敬意缅怀先人,心中崇敬是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永远不会褪色,孝义铭记。

远程祭祀的方法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分为:墓祭、祠堂祭(庙祭)、异地遥祭。目的都是表达追思,方式不论的。

从道教的观点来看,在生命的天道轮转里,我们每个人都是灵魂的寄主。已离世的人,肉体虽已消亡,但灵魂还在,也就是道教里讲的命魂不灭。人死后,灵魂会再经轮回。但这个等待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久,也许是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在此之前,他们就会一直在鬼魂的状态中苦苦等待。他们有的在生人的家里逗留,能看见自己亲人的一举一动。有的到处游荡,成了孤魂野鬼,过着更为凄惨的日子。这时,如果亲人为他们做超度或者摄召之后听经闻法,他们就能够得到天尊和神仙的慈悲指引下,摆脱鬼魂的状态,走向更光明处。在等待轮回的日子里,他们和我们活着的人一样,都希望活着的亲人能给他们一些吃的,更盼望着能给他们送来钱财。即使再入轮回,其命魂是依旧不变的,后人的香火及祭祀,先人的命魂依然可以接受到!从而有了最直观的变化,那就是香火得以延续!香火延续的基础就是率先让祭祖者的运数得到增强。每到清明、鬼节、冬至时节,我们给过世的亲人烧纸钱,让他们也有准备过节的钱财和时间,能够过上快乐的节日,我们活着的人运气也自然会好起来,做事也会更顺利。因为过世的亲人有了钱,就不会常常纠缠着我们要钱,须知,被鬼魂纠缠者,就是阴气上身,我们活着的人,是阳气越旺运气越好,身有阴气,做事又怎么会顺利呢?再说,买烧纸并不会产生多少花销,所以何乐而不为呢?运气好了,多挣些,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更是我们祖上所乐于见到的。所以,作为他们的亲人,我还能视烧纸送钱为可有可无吗?关于上坟烧纸,有的地方习俗,是在上午烧,不能过午时的十二点,也有的地方,要等到天黑了再烧。总之,按各地的习俗就是,只要是烧了,把话说到,他们都能够收到所送的钱,能够收到亲人所送的礼物,也能听明白我们所说的每句话。所以,我们若是能知道逝去的亲人活着时喜欢吃些什么点心,可以多准备一些,与纸钱一起送给他们。他们过得好了,也会在暗处帮我们,我们也就做事更顺,发财也就更容易。这就是为什么,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越讲究逢年过节时给亲人上坟烧纸,不是他们有了钱才这样做,而是他们知道这样做的道理。

上坟烧纸能够改变我们的运气,知道了这一点,以后就要更加注意,争取将这一孝举做得更好;有不同观点者,也是机缘不到,待机缘成熟时,自会明白这一道理。祭祖的方式不仅限于扫墓、烧纸等;往往一场超亡度孤的法事,会让历代宗亲得以摄召,得以听经闻法,往生极乐。这也就我们经常听到的阴超阳泰、度亡之功。

如何遥祭祖先

什么是遥祭,如果人在外地工作生活,没有时间去祖先墓地,又想表达一下对祖先的祭祀,就朝着老家方向,在十字路口或是方便祭祀的地方画一个圈,在圈里烧纸。

遥祭准备物品

遥祭需要准备的物品:钱纸、香、蜡烛、水果(五种)、糕点。

去世三年内用白烛,去世过了三年用红烛。

如果十字路口是水泥路,可以选择带一个一次性纸杯放一些土当做简易香炉用来插香。

遥祭流程

第一步:摆放供品及焚香,具体如下:

首先摆好准备好的五种水果,然后开始焚香。焚三根香,第一根香礼请当方城隍、希望他们做证明,护持你的祖先前来受供。第二根香礼请本方土地,希望他们做证明,护持你的祖先前来受供。第三根香礼请祖先,前来享祭领钱。

第二步:画圈烧纸

如果成家,就烧五堆纸,画五个圈

第一个圈给自己本姓祖先烧纸。(不留口)

第二个圈给自己妈妈家的姓氏祖先烧纸。(留口)

第三个圈给太太(或者丈夫)家的祖先烧纸。(留口)

第四个圈给丈母娘家(或者婆婆家)的祖先烧纸。(留口)

第五个圈是给有缘众生烧纸。(画半圈)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3619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