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本名王诩,又名王禅,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堪称纵横家的祖师爷。因长期隐居鬼谷,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精通百家学问,一生授徒无数,个个出类拔萃,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白起、李牧等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能够培养出众多风云弟子,可见鬼谷先生的确是卓尔不凡。由此,人们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由于,鬼谷子的身世至今都是个迷,因此,有关他的传说便带上了种种神秘色彩,使其成为了千古奇人。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鬼谷子和我们正常人一样,也是一个有着血肉之躯的凡人。只是,他生来命苦,从小靠虎奶长大,没见过自己的母亲,且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生逢乱世,历经坎坷,鬼谷子立志要统一天下,结束纷争。得到高人的传授之后,集学识智慧于一身的鬼谷子便开始了游说诸侯,进献计策,但谁知却屡遭嫉妒陷害。之后,心灰意冷之余,鬼谷子隐居到了云梦山,开始广收门徒,希望能在他们身上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果然不出所望,他的一个个弟子横空出世,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兵家弟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纵横家弟子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狮。鬼谷子的厉害,从弟子身上可窥见一斑。
因此,人们认为鬼谷先生一定是超凡脱俗,无人能及。
常言道:时代造就人才。鬼谷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旷世奇才,与其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
鬼谷子生活的年代天下动荡不安,春秋末期,发生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事件,本是中原霸主的晋国,国君大权却旁落。
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诛杀诸公子,规定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之后,公子、公孙们为躲避祸端纷纷外逃,使得晋公室力量逐渐衰微,异姓卿大夫势力迅速崛起,韩、赵、魏三家脱颖而出。最终,晋阳大战后,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大部分土地。
公元前433年,晋幽公继位,晋公室更加衰落,三家再次瓜分了晋国剩余的土地,只留下绛城和曲沃两地给晋幽公;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将韩、赵、魏三家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三家又瓜分了绛城和曲沃,彻底取代了晋国,自此,晋国灭亡。
了解了三家分晋,也就了解了鬼谷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之后,战争由春秋争霸阶段进入到战国兼并阶段,各诸侯国为寻求治国之策,竞相招贤纳士,采用多家思想学说。此后,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学,提倡自己的济世思想;贤能之士纷纷奔走诸侯,寻求自己的用武之地。时代在召唤着仁人志士,鬼谷先生应时而生,身怀旷世绝学,通晓宇宙玄妙,融会奇门百家,震惊了世人无数。
这样神奇非凡的人物,让世人好奇至极,对于其身世,人们更是兴趣浓厚。但遗憾的是,对于鬼谷子的了解,人们只能从其弟子身上略知一二,再加上,史书记载寥寥无几,鬼谷子的身世便增添了神秘色彩,一度传为神话。
这其中,就有多个传说:
一个名叫庆隆的农夫在干涸的小河里救了一条小鱼。原来,小鱼是小龙女,为报恩小龙女引水来救庆隆家乡的旱灾,惹怒了龙王,龙王便将小龙女化成了泉水,将庆隆化成了山脉。
后来,泉水生灵入世投胎到了王员外家,取名瑞霞。然而,又一年大旱,王员外家的田地里只长出了一株稻谷,瑞霞吃了稻谷未婚先孕被赶出了家门,到云梦山的洞中生下一个男孩,取名鬼谷子。
所以,瑞霞就是鬼谷子的娘,那株稻谷就是庆隆的精气所化。
另一种传说,很久以前,有赵家和周家两家人,周家富裕常常帮衬赵家,赵家感恩就把女儿许配给了周家公子,后周家衰败,赵家趁机悔婚。
由于,周家公子和赵家女儿情投意合,周家公子拗不过现实气绝身亡,赵家女儿在坟头哭昏过去,迷糊中梦到周家公子让她把一株稻谷带回家。之后,赵家女儿醒来发现坟头真有一株稻谷,于是,带回家吃掉了。不久后,发现自己怀孕,生下了一个孩子异常聪明,因是鬼托梦送谷而生,所以,取名鬼谷子。
再一种传说,话说鬼谷子的祖父王先生原本是一个大富翁,膝下只有一女,聪慧过人,貌美无比,王先生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并想着一定得找个王室贵族做女婿。一次,王先生千里迢迢到楚国做生意,一走就是两年,并且,还为女儿物色到了一个意中人。
但谁知,回来后却发现女儿未婚先孕,王先生气得差点没从马车上栽下来。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王先生去楚国经商之际,王小姐和王家的一个仆人互生爱慕,并偷尝了禁果。这位仆人后人无从考证,我们姑且称之为无名先生。无名先生英俊潇洒,奔放热烈,深得王小姐喜欢。怀孕后的王小姐怕连累到无名先生,就下狠心让他远走高飞。
之后,王先生觉得女儿未婚先孕有辱门风,一怒之下将其赶出了家门。可怜的王小姐风餐露宿,不知不觉来到了鬼谷,在洞中生下一子,取名鬼谷子。但是,王小姐的遗书中却对无名先生只字未提,使鬼谷子无从知晓自己的生父是谁,因而随了母亲的王姓。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考证鬼谷子的身份。关于其生平事迹,都是后人根据史料推测揣摩出来的,但大多数人都认为鬼谷子确有其人,很多书籍中也都可以看到鬼谷子的身影,并且,史书和史学家都对其纵横术上的智慧做了肯定。可以说,正因为鬼谷子独具通天之智,人不能及,所以,才一再被神话。
参考资料:
【《魏略·嵩山记》、《鬼谷子》、《东周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