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原平曾有“王神仙”,后人真不少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神清观内

金元时期,一个拥有炙手可热权力的官员抛弃名利场,毅然隐于崞阳古城,遂成为一代名士。

他叫王朴。

王朴,字纯甫,辽东广宁人。贞祐初(1213 ),他任金行省员外郎。行省,是金行台尚书省的简称,地方行政区划名称,主要管理府、州、县的行政。员外郎,原指设立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金时,在行台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

就在1213 年,王朴因督饷到达崞州(金元的大多数时期,崞县置州,为行文的准确,该处称崞州),便辞去官职,定居于此。

王朴塑像

王朴隐于崞州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但愚以为,王朴不外是厌倦了军事斗争中真刀真枪的血流漂杵,对政治战线上绞尽脑汁的尔虞我诈更是深恶痛绝。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崞州城和崞州大地对他来说,似乎有一种冥冥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于是,他就再不想往前或往回走了。

这里的青山绿水洗刷了他一路的征尘,这里的琴棋书画取代了十八般兵器,这里清幽的寺观钟声,也为他重新认识人生提供了另一种现实背景。

按道理说,中国古代文人本质上是一种诗人政治家结构,要让他们放弃文明中心和自己的邀进之心,显然不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道王朴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抉择和怎样的痛苦剥离,反正是在远离名利场、生死线的崞州城隐居了下来。之后,王朴在崞州城的西北隅创建了一座道观,名“神清观”。在神清观内,又建起了辟谷修真的轩室,并颜其轩曰“虚白”。相传,王朴在崞州境内先后建起“神清观”72 座,每座都有“虚白轩”。

神清观内虚白轩

“虚白”一词,词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陆德明释文:“崔云:白者,日光所照也。”司马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因此,虚白的含意即形容心境清静明澄。江总《借刘太常说文》诗:“幽居服药饵,宇生虚白。”杜甫《归》诗:“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

王朴的高士大名不久还是传了出去,不是在军事界,更不是在政治界,而是在隐士界,慕名前来崞州城中拜访王朴的人竟然络绎不绝。王朴隐居崞州城,是为远离军事和政治、远离刀光剑影和尔虞我诈,却没有理由和同为隐居的名士绝决往来。于是,他结识了许多与自己一样志同道合的名士,其中就包括元好问。

那一年是蒙古乃马真皇后三年、宋淳佑四年,即1244 年。元好问于五月间约定襄李之和(字纯甫)游崞,正好李之和临时有事,须晚动身半天,便相随宣德刘惠之、平阳李干臣同行。从定襄到崞州走了80 里山路,夜宿天涯山前。翌日早,元好问游览天涯石鼓山,写下了著名的《天涯山》诗一首。这一吟咏不要紧,让后世人牢牢记住了结尾的四句:

唤起山灵槌石鼓,汉女湘妃出歌舞。

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

然后, 元好问继续赶路,直达崞州古城。进城后,刘惠之和李干臣因还要继续赶路,告辞而去。元好问便独自一人向城西北寻去,到达神清观。元好问闻广宁王纯甫大名,确是慕名拜访。

神清观老树

至神清观前,王朴的徒弟、潞城人和志冲见客问话,元好问递上名帖,说明来由。王朴闻听是元遗山前来拜访,欣然出迎。元好问见礼后,开言便说:“先生方晏坐,不肖之来,将无妨静业乎?”王朴回答:“习静固道人事,然亦有不应静时。”二人相携哈哈大笑。一会儿,李之和也从定襄赶来,还将在崞州城静修的庄通玄一并请来,四个人便在神清观的西斋聚话。

元好问知王朴曾于崞州境内的前高山(今玉皇峁)静修,并在山巅建起神清观,便问:“前高景趣比雁门、凤凰山为何如?”王朴没有直接回答,却说:“前高去此五十里而近,君能一游,到则当自知之。”众人又是开怀一笑。

席间,王朴自赋小诗一首:“秋窗黄叶落,是我入窝时;待我出窝日,梨花雪满池。”元好问击节称妙,感慨之余也赋诗一首:“岁华空自老,消息更谁知。到此轻尘利,功名自可遗。”

一场欢宴结束后,元好问、王朴、李之和三人先赴代州游览凤凰山。两天后,一同返回崞州城,由王朴作向导,游览了崞邑西南方向的前高山。元好问为此写下了《两山行纪》一篇和《前高山杂诗》七首。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看不到王、李俩纯甫的诗作,想必二位名士也有精彩之作吧!

王朴活到86 岁而终,其隐士高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后代子孙。长子王德素“性忠孝,有智略”,大参杨叔玉请为幕僚,不久,便因病告退。后除汴梁路杂造总管,却无心出仕,有志而隐,号为“希元居士”。德素子九龄也誓不出仕,叔父德柔时任定襄令,其只在叔父身旁侍奉。辟为夔河令,不就,又辟为榆次令,仍不就。后效仿父、祖而隐。

神清观门头

金元时期王朴所创建的神清观,现在能够见到遗迹的只有东松彰村观沟一座了。而且,东松彰、唐昌、沙沟等村的《王氏家谱》中均详载有王朴事略,被尊为王姓始祖。

崞县八景里的“仙洞藏春”,指的是南坡村的洞嘴,民间流传着“蟒仙”的故事,还写有《蟒仙赋》,塑着蟒仙身,题有关于蟒仙的楹联,俨然这藏春的洞里曾为蟒仙出入的地方。

清兰尔潜在《崞县赋》里对崞县八景有如下描述:“其景则崞山叠翠(西南二十五里),仙洞藏春(北十里,洞有三门,其中土坚色赤,秋冬气煖)……”

仙洞藏春中的“秋冬气煖”,“煖”就是“暖”,这也就是对洞内温暖如春的一种解释。而在《崞县志》的“八景”里,有如下延伸描述:“县北十里,有洞三门,土坚色赤,严寒之月常温。金王朴尝游此,一榻仙居,三冬春意。”接着,在光绪版《续修崞县志》“逸事”中,作如是描述:“仙洞,在县治北十里,有三门,洞中土坚、色赤、气温。金王朴尝游此,一榻仙居,三冬饶有春意。旧志所谓‘仙洞藏春’,为县中八景之一。”可见,王朴仙居洞嘴,是为村人传扬的“王神仙”。

王神仙修行处——南坡洞嘴

王朴作为一邑名士,自然在原平古代的诗文中均有称颂。《崞县赋》中与慧远大师齐名:“深山穷谷,被服诗书,野女耕夫,敦崇道德,故其盛也。高旷则花飞池畔之雪(金王朴),锡扣虎桥之溪(晋慧远)。”《崞县十二寿》中有他一席:“有美一人兮,南河之滨。挂冠于元之贞祐兮,愿辟谷而修真。虚白为轩兮,黄鹤为群。梨花命吟兮,仙洞长春。元李造庐兮,诗酒之匹。乐山乐水兮,日复日。我怀若人兮,邦之逸。”清代宋志濂的“八景诗”之一《仙洞藏春》也有王朴之迹:

洞外春来到处春,春藏洞里隔凡尘。

浑忘秋至时将暮,但有仙居地自神。

花柳文章三月暖,沧桑烟景万年新。

山灵留住阳和气,休问桃源避世人。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8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