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韩江夜话]从汕头水下考古看郑成功在广东的军事特色:汕头王姓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一]汕头港出水的文物

  1995年冬,广东汕头市港务部门在达濠区广澳港区清淤时,从港池深处7.8米的水下,打捞到陷在淤泥中的一些古代沉船残板及物件,引起了广东省和汕头市文物部门的重视,即于1996年1月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考古研究所和汕头市文化局前往进行水下考古,发现水下淤泥中有一古船残骸,并出水一批文物;1997年5月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又与上述两单位对该船进行探测,发现船体被淤泥淹没更深,未能打捞出水汕头王姓。

  沉船虽未捞出,在历次探查中却打捞出一些重要文物,主要是:1、铜石包汕头王姓。郑军及闽粤之间也称铜火贡铳,郑军装备的最具威力的火炮,是以龙形耳的“龙火贡”,湖人称大花石包也叫“大龙”

  ,6〗火贡”,不见其档次之高汕头王姓。出土的铜火贡[也称铜石包、铜铳]有二件,完整的一件长78.8厘米,口径5.9厘米,底銎内径4.2厘米,石包口和尾銎较粗,药室外表呈球形,尾銎面刻有“国姓府”三字。另一门铜火

  贡仅存后半部分,残长32.8厘米,管径5.1厘米,尾銎内径4.2厘米,銎面亦刻“国姓府”三字汕头王姓。

  2、铜印,共有二枚,一枚是军队关防,一枚是私章汕头王姓。铜质关防通高9厘米,柄高8厘米,印版厚一厘米,印身为长方形,柄高8厘米,为椭圆形柱体。正面印文为“藩前忠振伯前镇前协关防”。印背右侧为阴刻楷体的印文释文。并且在印钮上侧刻有“礼部”字样,下侧刻一个“造”字。另一小铜印为正方形,通高1.8厘米,印身高0.7厘米,钮高1.1厘米,边长1.2厘米,印文的字不明。

  3、铜暖壶,造型很别致,壶通高度15厘米,直口、折肩、直腹、平底汕头王姓。腹壁中部开一圆孔,孔径5.3厘米;壶把近底处开一半月形炉门,壶嘴实为排烟口,炉内底有炉座,有箅孔用来烧炭通风及漏炭灰,壶盖为子口圆柱形钮,盖高3厘米,直径8.8厘米。

  4、此外,出水还有其他物品:青花瓷盘一个[残]盘内四角绘青花带结级饰;青釉碗底一片;黄釉瓷片一片;宋、元、明、铜钱约百余枚汕头王姓。①

  [二]突出郑氏直辖的旗帜

  达濠广澳海港遗存的古船残骸是谁的船只呢,出水的文物为我们提供可靠的迹象汕头王姓。

  从海上的遗物两门铜石包说起,在石包筒后部点火眼之前都有“国姓府”三字的铭文汕头王姓。“国姓”在中国古代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统治者皇族的姓氏才能称“国姓”,这是不言而喻的,但皇族都不必再现国姓之称,而只是特殊情况的人物才用这代称。南明福州隆武皇帝,由时任福建都督郑芝龙参与拥立,他带着曾在南京国子监就学的儿子郑森前往晋谒隆武帝,隆武见郑森一表人才,也为了报答郑芝龙,说:“可惜我没有女儿,不能招森为驸马,就赐他姓朱,命名成功。

  ②因此,福建及粤东军民都称他为“国姓爷”汕头王姓。在潮汕,郑成功曾因消灭抗郑的武装据关汕头鸥汀堡,堡破之日,屠民众数万人,当地居民痛恨郑成功,发出誓言:“有鸥汀,无国姓”,也称郑成功为“国姓”。“国姓府”,也作为郑成功抗清复明的最高机关的名称。可见沉落在达濠港区的这艘船,从武器铭文可见到是明清之际郑成功所属的船只。

  在达濠沉船中出土的铜印,更是珍贵的历史物证,军事关防的保存,确证了这段历史的系列面貌汕头王姓。铜印印文是“藩前忠振伯前镇前协关防”。这里先说“藩前”二字,郑成功于1645年除了被隆武赐姓朱外,还被赐封为“忠孝伯”,永历七年[1653]又被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升为地方藩王一级,郑成功就是带着这南明的称号,奋起战斗。他曾说:“我受先帝厚恩,捐驱难报。”③前面说过的那个“国姓府”,实际就是南明给予郑成功的藩王府,“藩前”也标明是国姓郑成功领导下的机构和人物。进一步证明这艘船是郑成功抗清舟师[海军]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别人的船只。

  郑成功藩王殿前的“忠振伯”,是同郑成功被隆武帝亲自封为“忠孝伯”时,又封给郑芝龙的部下洪旭为“忠振伯”汕头王姓。这是与郑成功同时受封的死党,与他并肩作战直至收复了台湾之后,先后离开人世。从另一侧面证明,这艘船只属于郑成功军队中的高级将领直管的部队,是具有一定级别的重要设施。由此可见,他的军事特色之一,是处处突出郑氏直管的鲜明旗帜。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868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