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遐荒的常胜将军黔宁王沐英:兴宁王姓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沐英(1345-1392),字文英,汉族,安徽定远人兴宁王姓。明太祖朱元璋义子,为明朝开国著名将领之一。
少年沐英
沐英幼年丧父,随母亲逃避兵难,后母亲又亡故,8岁时就成为了孤儿,流落在定远西门外给一富户家放猪兴宁王姓。偶遇朱元璋带兵经过,见年幼的沐英相貌俊秀、英气逼人,非常喜爱。加之朱元璋夫妇其时尚未生子,遂收为义子,并赐姓朱,字文英。从此,沐英就跟随着朱元璋夫妇在战乱、兵营、征途中生活,因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朱元璋夫妇视沐英为己出,而沐英也表现出了机敏稳健的性格,深得朱元璋的器重,曾“数从上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18岁就被授予帐前都尉,并参与守镇江,正式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20岁的沐英就升任为广武卫亲军指挥使。广武卫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罢废诸翼统军元帅,设立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的其中一卫。年轻的沐英就担此要职,足见朱元璋对他的信任。期间沐英因军纪严明、治军有方遂加授昭勇大将军。后又移镇江西重镇广信卫指挥使,任职期间沐英尽职尽责,“勤于军政,高城利兵,以俟攻取;士兵有蹂践民田禾者,必加重谴,百姓安之”。
东征福建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水陆大军攻取福建,沐英率所部自西首先攻破闽赣交界处的分水关(今福鼎),接着攻下了崇安(今武夷山)、延平(今南平),并生擒了陈友定兴宁王姓。洪武元年(1368年)沐英再破闵溪十八寨,俘陈友定部将冯谷保。在这几次战役中沐英一鸣惊人,崭露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朱元璋的充分肯定,并因其战功下诏恢复沐姓。同年沐英又奉命移镇更为重要的福建重镇建宁,并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皆属福建)。
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被授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兴宁王姓。大都督府总揽天下兵马、机务浩繁,沐英剖决无滞,马皇后多次称赞他的才华,朱元璋对他更是非常器重,其“在府七年,军政修明,兵卫森肃”。
第一次西征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派沐英前往关陕,体察民情,布皇上恩惠,并授予全权,又命他练兵准备征战兴宁王姓。同年十一月以征西副将军之职随卫国公邓愈征讨吐蕃,西略川藏,兵威至昆仑山。洪武十年(1377年)四月,邓愈、沐英统兵至甘肃、青海,分三路前进,略乌斯藏。此战俘虏万人,马五千,牛羊十二万,大胜而回。在回师途中邓愈卒,沐英率师安返,因功封西平侯。
第二次西征
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青海、甘肃一带的叛乱土司几次南下骚扰,商道受阻,朱元璋任命沐英为征西将军,率都督蓝玉、王弼,统领京师及河南、陕西、山西兵进讨,收复西番朵甘之地,“降其万户乞迭加,平其部落,俘获无算”,接着乘胜进军,俘洮州十八族头领兴宁王姓。洪武十二年(1379年)春,沐英再次率军追歼逃亡的阿卜商等,二月沐英兵至洮州,在东笼山筑洮州卫并派兵驻守。接着沐英继续率兵追击逃寇,九月终于大败敌众,并生擒酋长三副使瘿素子等,降其卒二万余人,获马、牛、羊二十余万。此次出师,沐英等率官兵拓地数千里,西番以平,明朝的政权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大大增强,沐英本人也因此威震西土。
第一次北伐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朝廷因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万余残元势力屯兵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之哈尔和林),数为边患,朱元璋命沐英率陕西之军征讨,这也是明太祖第三次北征沙漠之战兴宁王姓。三月,沐英师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获悉脱火赤兵次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集纳旗东南),遂率师渡黄河,经宁夏,逾贺兰山,越沙漠,七昼夜即至其境。在距其营五十里处,沐英兵分四路,一袭其背,二掩其左、右,沐英亲率骁骑冲其中坚。各路乘夜衔枚而进,实施合围。脱火赤、爱足等惊骇不知所措,皆俯首就擒,沐英尽获其众、勒石纪功而归。战后,沐英仍镇守关中。
第二次北伐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故元平章乃儿不花等进犯明朝边境兴宁王姓。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这就是明太祖第四次北征沙漠之战。四月,西平侯沐英率领西路军,出古北口(今北京密云),直捣高州(今河北平泉)、松州(今内蒙古赤峰)、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诸部,渡胪朐河(今中蒙边境之克鲁伦河),获其知院李宣及其部众。此战沐英独当一面,再次获胜,于八月还至京师。
南征云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刚回京师的沐英又被朱元璋命为征南右副将军,与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率领30万大军南征残元盘据的云南兴宁王姓。
白石江大战
征南大军出师之日,朱元璋亲自带领满朝文武为出师将士饯行兴宁王姓。长江之上,旌旗蔽日,鼓乐喧天,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循江而上。军行之处,所向披靡,十一月克普定,十二月下普安。残元梁王把匝瓦尔获悉明军到来,急忙派遣司徒平章达里麻,领精兵十万屯于云南曲靖北郊的战略要地白石江之南以阻明军。傅友德采纳沐英的建议,日夜兼程,出其不意,迅速逼近白石江。当明军距白石江还有约五千米时,忽降大雾。明军乘雾疾进,雾散之时,已抵北岸。达里麻恍惚中以为明军从天而降,仓皇应战。
白石江江宽仅里许,水浅的地方甚至徒步可以涉水兴宁王姓。沐英一边虚张声势,令全军鸣金鼓,作欲渡状;一边暗遣数百名游泳高手,携旗帜征鼓,从下游先渡江,沿寥廓山一带,绕到元军阵后,吹角擂鼓,于深林中树旗为疑兵。达里麻果然中计,急换后军为前军御敌。傅友德、蓝玉、沐英则乘势挥师渡江,抢登南岸。顿时,矢石炮铳齐发,呼声震天动地。沐英身先士卒,纵铁骑冲人敌阵。最后达里麻被生擒,俘获甲士两万,马万匹,残元全军覆没,横尸十余里,明军遂占领曲靖。曲靖为云南东部门户,水陆交通要道,明军得有曲靖,即扼住了云南的咽喉,为最终平定云南奠定了基础。
大理之战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大理土官、酋长段世不肯归附,沐英等统兵临之兴宁王姓。大理城背依点苍山,且有洱海、洱水等天然屏障可以为固,其所控之上下两关,素称险要。段世闻沐英统兵将至,遂聚五万土兵守之。沐英兵至品甸湾,遣定远侯王弼率兵一支由洱水东趋上关,以为犄角之势。其余官兵则直抵下关,另遣都督胡海领兵一支从间道绕出点苍山后,攀木缘崖而上,立明军大旗以乱敌军心。次日关外明军遥见山上己方大旗,故意踊跃狂呼,段世部下土兵惊乱。沐英见时机已到,立即身先士卒,策马渡河,其余将士紧跟而上,乃破关而入。山上明军见之,亦乘势冲杀而下,守城土兵腹背受敌,随致土崩瓦解,大理城破,段世兄弟及其二子就擒。
定边大战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麓川土官思伦发举全境之兵,号称三十万,战象百余头,三过澜沧江,大举东侵,直达定边兴宁王姓。沐英亲率三万精锐骑兵指挥迎战,此役,沐英发明的三行火铳战法,一举击溃了思伦发赖以取胜的巨象阵。沐英下令在阵前置火铳、神机箭三行,待战象近前,第一行铳箭齐发,第二行准备;若敌未退,第二行继之第三行准备;如仍未退,第三行继之,如是反复,铳声不绝,巨象受惊负痛,反奔敌阵,站在高岗之上立马督战的沐英,及时指挥三军夹击,大败敌军,思伦发仅以身免,此后思伦发再也无力也不敢于明朝政府相抗衡。
治理云南
自洪武十六年沐英留镇云南以来,就不断地平定云南各地的叛乱兴宁王姓。一方面以武力平叛、加强军事布防来巩固明王朝及沐家在云南的统治权威;另一方面努力建设和发展云南的社会经济、文教事业。他虽然经营云南前后不过十年,但给云南的长期治理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基础,使云南从此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他大抓屯田,解决粮食问题。于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上疏朱元璋,说“云南地广,宜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的建议:令军士且戍且屯,既解决吃粮又稳固驻守,一举兼得。沐英还招募大量省外人来滇屯田,据《太祖洪武实录》记载,“……自明迄今,滇人溯远祖,皆云随沐入滇”。一时云南屯田大兴,粮食收获大增。沐英还以屯田的增减考察官吏的政绩,赏罚官员。主滇十年,屯田总数百万余亩,大力促进了云南农业经济的发展。 沐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广滇池,兴修水利;招商人入滇,运进米谷帛盐,发展商业。开发盐井,增加财源,是沐英治滇的重要内容。他还整修道路,保护粮运,使云南农商都有很大发展。沐英增设府、州、县学达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弟入学,月赐饮膳,年赐衣服。他本人“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说说经史”。影响所及,云南社会日趋安定。
文武千古
沐英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戎马一生,参加并领导了明朝初期几乎全方位的战争,为明朝中国疆域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兴宁王姓。其一生戎马三十年,经历了大小战事无数,从未有败绩,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说:“邓愈、沐英,西临弱水,虽贰师之入大宛,张骞之通属国,其长驾远驭,未有若斯之极也”。沐英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位治世能臣,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沐英留镇云南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的十年间,沐英在云南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对西南边疆的安定做出杰出贡献。难怪朱元璋几乎对所有功臣都满腹疑虑,却独对沐英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无论这种信任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出于政治需要,出于巩固明王朝西南边陲的重要性和沐英的个人才能考虑,沐英的特殊地位都是无人能够替代的。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闻说马皇后及皇太子先后故去,伤心至极,哀及呕血,卒于任上,年仅四十八岁兴宁王姓。消息传出,军民巷哭,朱元璋更是十分痛心,命归葬京师(今江苏南京),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享太庙。此后,沐氏子孙世代承袭,镇守云南长达280余年,与明朝相始终,对巩固祖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869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