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家乡年俗知多少?

(来源:江西档案)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承载着中国人最热烈的情绪和最美好的情感,家乡“年味”更是蕴含着道不完的故事、割舍不掉的乡情南昌祭祖宗族祠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江西过年,除了贴春联、放鞭炮、拿压岁钱、拜大年……这些家家户户过年时“必备”的活动外,江西各地还保留着最传统、最热烈的迎年方式,让你感受到独具江西特色的“年味”南昌祭祖宗族祠堂

南昌:

正月初一“吃年斋”“换茶”

传说,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因此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南昌人也因此时常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祭祖宗族祠堂

在南昌,有吃年斋的习俗南昌祭祖宗族祠堂。“作兴”大年初一吃素食,以豆腐、青菜为主,这叫“吃年斋”,也叫“报母斋”,虽然味道很清淡,不太好吃,但这是传统,每年还是少不了的。

南昌人过年还有换茶的习惯南昌祭祖宗族祠堂。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地道的南昌方言把过年用点心和糖果招待客人叫做“换财”。大年初一,一大早小孩子就要在脖子上挂一个小红布袋,去族人家拜年并索要“换财”,直到把小布袋装满才回家。

九江:

独特的驱傩仪式——“赶野猫”

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九江,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也是十分有趣南昌祭祖宗族祠堂。比如,在九江彭泽,有一种流传了数百年的古老而又独特的驱傩仪式叫“赶野猫”。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活动的组织者从村里挑选一些善于奔跑、身体健康的男孩,将其画花脸、头裹黑巾、两耳边插上下尖上宽的黄表纸、用红布条在额前绾个小结,装扮成“五猖兵马”。五猖,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神,专门负责逐疫驱鬼。初七恰逢他们的差日,需要出来值班。在锣鼓的助威声中,“五猖兵马”手执三股钢叉,满村奔跑,挨家挨户“抄家”驱鬼逐疫,保证一年六畜兴旺、粮食满仓。

景德镇:

摆设“天地桌” “还年”敬灶王

以瓷而闻名天下的景德镇,因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陶瓷人,而产生许多特殊的春节习俗,这些特殊,当然和瓷器、窑主和瓷工有关南昌祭祖宗族祠堂。据了解,农历腊月二十四以后,都要打扫卫生,叫"掸扬尘"。掸扬尘以后,便在距大门不远的地方摆上一张方桌,围上桌围,摆上一只80件或100件的瓷花瓶,插上天竺叶、腊梅花,外沿摆上蜡烛台、香炉,靠烛台香炉的里首,又摆上清茶三杯,这种摆设叫"天地桌"。

在景德镇,从腊月二十四晚间开始,每天晚上都有人举行"还年"仪式南昌祭祖宗族祠堂。即使在腊月二十四日不举行还年仪式的人家,这天晚餐桌上的菜肴也比平时要丰盛得多。这天吃过晚饭后,大约在八、九点钟,甚至要晚一些,人们便用小碟子装上二、三样果品,一盅清茶,放在灶墙上敬灶王。

抚州:

“掸青”“跳傩舞”

抚州人过年有许多习俗,如送灶神、玩灯等南昌祭祖宗族祠堂。以乐安县为例,元宵夜,年轻女孩们三五成群,前往户外菜地“掸青”,每人扯下一把菜叶,周身上下抽打一遍,并齐声唱道:打青,打青,打得小娘身上没灰星;打青叭噼噼,打得小娘身上没灰迹。唱完之后,她们还要在菜地中摘些菠菜、小葱、芥菜等带回家做成菜肴,围坐一桌,喝上家酿米酒。

在抚州南丰县,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傩舞表演南昌祭祖宗族祠堂。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岁月,不断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间舞蹈。元宵节前后,乡民将傩舞、傩仪与戏曲演出、灯彩游艺、民俗礼仪等结合起来,纵情欢愉,宣泄情感,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赣州:

“香火龙”游村热热闹闹

赣州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南昌祭祖宗族祠堂。赣州也是客家人的摇篮,在赣州每个县的春节习俗都不一样,可谓是独具特色、丰富多彩。

在赣南,小年叫“年架”,元宵节叫“正月节”或“正月半”南昌祭祖宗族祠堂。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摆设香案,燃放鞭炮,跪拜天地,祈求一年平安发财,并选择“大利”的方向走几步,谓之“出行”。正月初二清晨,饭前先喝一碗汤,称之“满碗”。喝完满碗后再吃早饭。这顿饭酒菜丰盛,为一岁牙祭的开始,俗称“起牙”。正月十六,还要置办丰盛的酒菜吃一顿,作为尾牙祭,俗称“圆牙”或“倒牙”。

寻乌县是赣南最偏远的一个县,在这里的客家人一样有着神秘的年俗活动南昌祭祖宗族祠堂。几个村民用点燃的一柱柱香烛,往稻草扎好的龙首、龙身、龙尾上密密麻麻地插上去。“香火龙”在村子里巡游要好几个小时,半夜时分才游回总祠堂来祭拜,在乡亲们热火朝天的礼花和鞭炮的相迎下,“香火龙”身上的香烛缓缓熄灭。

宜春:

烤“喜火”守夜 “跳傩舞”贺年

在宜春过年,家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动员起来南昌祭祖宗族祠堂。有这样一首儿歌描述着宜春年前的准备工作:“二十四打麻糍,二十五爆圆子,二十六买鱼砍肉,二七二八杀鸡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胀得屁呱呱。”

在高安市建山镇付家村,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全村的老老少少就会踏着爆竹声赶到村子里的祠堂烤火守夜,一边吃着长寿面一边天南海北的聊着南昌祭祖宗族祠堂。村民把这叫做烤“喜火”,不但可以烤掉往年的晦气,还可以烘出来年的运气。

万载县以花炮、百合享誉,民间亦以傩舞庆祝新年南昌祭祖宗族祠堂。万载傩舞共有17个节目,其中,除先锋为文傩外,其余都是武傩。

鹰潭:

“秆龙灯” 喝彩 过年爱“打歌”

在鹰潭过年,你可以体验到浓郁地方文化的“年味”活动南昌祭祖宗族祠堂

正月初一,天刚见亮,各家各户由男主人起来,鸣放鞭炮,意为“开门大吉”南昌祭祖宗族祠堂。由7至9个儿童组成的“秆龙灯”挨家挨户去跳,喝吉利的彩,各家各户得到祝福后用果子、钱欢送。一家人洗脸的水倒在一个桶内,意为“财水”。菜上桌后,主妇在香几上点上红烛,摆上供品,祭祀祖先。饭后,大人小孩欢天喜地去看灯。

畲族是一个古老又具有浪漫色彩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俗称山哈,近似客家话南昌祭祖宗族祠堂。鹰潭的畲民过年特别爱唱歌,一出门就“打歌”,民歌中有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宗教音乐等。畲族民歌多数属于口头演唱,边歌边舞,因此,在这种氛围中听歌跳舞,很是开心愉悦,十分享受。

吉安:

正月“喊船”祈求风调雨顺

在吉安市青原区陂下村,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当地最具浓郁地方传统特色的活动——“喊船”南昌祭祖宗族祠堂。“喊船”就是民间求神祭神或接神送神的祭祀活动,村民们举彩旗、抬龙船、赶长龙,浩浩荡荡,穿行在一栋栋祠堂民宅之间,明清古风流光溢彩。穿插其间的打拳助兴、神舞、放河灯等民俗节目,直至富水河边烧完祭品。

吉安遂川人除夕夜吃完团圆饭后,要在灶膛里埋入木炭、茶枯饼等燃料留下火种南昌祭祖宗族祠堂。次晨捅开着火,用锅中热水煮饭,以示火种延续不断。晚上,家中大小厅堂、阁楼、房间等处,都要点一盏灯亮至天明,称之“照年光”。晚饭后,要把第二天的饭煮好,谓之“年年有余”。

新余:

做糖片 打糍粑 迎新年

糖片是新余的传统糕点,春节前,新余农村有制作糖片的传统南昌祭祖宗族祠堂。糖片选用上等糯米,先下锅炒,再膨化成米花,然后与麦芽糖、白砂糖一起搅拌均匀,趁热倒至桌板上滚平,用刀切分而成。

除了糖片之外,糍粑也是新余人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南昌祭祖宗族祠堂。糍粑也称年糕,新余乡间在过年前均会制作糍粑,沿袭这种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一般打糍粑需准备4—5个粑锤,和一个石头做的特质凹槽,专门把糯米饭打成糯米泥。打糍粑时会喊号子,号子声很有力,也很有节奏感,直到把糯米饭打成一团白白的糯米泥,看不到一粒米粒为止,再用粑锤把糯米泥挑起来,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案台上。

萍乡:

张灯结彩玩缩龙

萍乡灯彩历史悠久,源流甚远南昌祭祖宗族祠堂。据《萍乡县志》记载,“上元张灯自初十日起至十六日止……”萍乡灯彩至今长盛不衰,每年春节到正月十五后,从城市到农村几乎到处可以看到活跃的灯队,听到悠扬的唢呐和明快的花锣鼓。

以芦溪镇古岗村为代表的缩龙,也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活动南昌祭祖宗族祠堂。缩龙长39米,分为11节,口含龙珠,头顶一独角,故又称独角龙。龙身可伸缩,玩龙需要150余人同步进行,同时要配7组乐队,加之鱼仔灯、引灯、散灯等全部出动,共300多人。玩法有金龙闹海、太极图、小极图、头尾绕柱、盘龙、穿节等。出灯时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上饶:

“杀猪饭” 看“板凳龙”

在婺源,过年少不了杀猪南昌祭祖宗族祠堂。主人杀完猪就会请亲朋好友前来喝酒助兴品尝“杀猪饭”,走的时候还不忘给客人捎带上一些新鲜猪肉。到了除夕的中午,婺源人习惯吃“米糊”,用豆腐、豆芽、干豆角、鸡杂、腌菜等糊起来。除夕晚上的团圆餐很说究的,一家人祭祖过后,照例放串鞭炮,热热闹闹地就餐,年夜饭的传统名菜,肉果(肉圆子)、鱼、青菜等,秋口人称“年夜饭”为“吃隔岁”。

此外,在上饶过年,你或许可以看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人“板凳龙” (也称桥灯)的表演南昌祭祖宗族祠堂。制作“板凳龙”的师傅在板凳上扎花灯,花灯上贴有花草、树木等剪纸图案,每个板凳称为一桥,数十条板凳连成一条龙。元宵之夜,家家户户扛桥灯,欢喜而出汇成“蛟龙”,祈福平安吉祥。

tutp

投稿邮箱

jxarchives@jxdag.gov.cn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wangzijinci.com/post/2963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