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金灶柳岗王氏祠堂圣旨亭历史由来:王氏宗祠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王氏祠堂(含王云谷墓)
王氏祠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王氏宗祠。始建于宋建炎三年(1129),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曾修,为座乾向巽兼亥已分金,占地面积1904平方米,建筑面积646.42平方米,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之建筑结构。该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地南宋礼部尚书王大宝请圣旨建造地。祠堂大门为石结构地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4米、宽0.22米地刻有“圣旨”二字之石牌,故史上称为“圣旨亭”。亭门上方通梁石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l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 (1735) 二月重修。通梁背面刻“时思”二字。亭扁高0.31米、长1.43米,正面石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石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明咸化戊子科乡进士□□□□□王□”、“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亭大门高2.23米、宽1.51米,两侧门高均为2.l米、宽1米。大门门框上,有史以来一直张贴一副春联: “庆春王正月,祝天子万年”。相传此对联是王大宝 (王大宝,字龟元,宋哲宗赵煦绍圣元年、甲戌1094年生于潮州府登赢都汤头村)三十五岁时,他“对策丹墀中上游,天颜抚谕逊龙头”而榜眼及第所作,这与潮阳灵山寺由王大宝奏准皇上而立地“祝圣碑”有联系。长方形双叠楼台式,长3.51米、宽2.55米、通高5.73米,顶台为1.91米。由于王氏祠堂系奉圣旨而建造,史称“圣旨碑”,故凡路过此地之宋代文武官员,文得下轿,武需下鞍,叩拜而过。
王氏祠堂之建筑结构为三进四厢房,入大门是阳埕,进而是中厅、天井、拜亭和各有两间对称厢房地后厅王氏宗祠。拜亭上地瓷塑艳丽多彩,有精致美轮美奂“双凤朝牡丹”图案和栩栩如生之人物形象。拜亭和后厅地梁架上拥有众多地木雕,分别有由人物、雄狮、松鹿、骏马、花篮等组成地形态各异、生动有趣地图像,其雕刻古朴自然、生动流畅、技艺精湛。旧时祠堂后厅、拜亭等处悬挂着十几块文魁、武魁、状元、进士等字样地木牌匾,但在解放初破除封建迷信运动中,这些牌匾被当柴火烧。今祠堂尚存木牌匾一块,匾高0.7米、宽1.9米,匾文为“文魁”、“主试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粮饷李翰章监临头品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刚义为”、“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乡试中式第十九名举人王廷献立”。祠堂厢房两侧现存石碑两通,一为“明王氏世族”碑,一为“呈明县主勒石示禁”碑,可惜历经风雨沧桑,碑文有些模糊不清,有些依稀可证。该堂系潮汕地区唯一一座以双叠楼亭台式石结构地圣旨亭为大门之祠堂,整座祠堂具有南宋建筑遗风,并保留和保存有明、清建筑梁架和木雕,是一处不可多得地潮汕宋代古建筑,2001年3月,被原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云谷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金溪乡王厝山,与王氏祠堂史脉相承,同为一地史迹王氏宗祠。始建于宋淳佑[辛丑年(1241)]年间,坐庚向甲兼酉卯,占地面积576平方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该墓葬形状为阳居向台,碑后为古典式全建石龟身,长454公分、宽394公分;龟身后石砌半月形墓管,直径630公分、高250公分;碑前石祭床,高59公分、长140公分、宽77公分,石刻“福寿禄”三字;碑面高198公分(包石床)、宽184公分,系宋代叠头“三门四筷”款式,中间石刻碑文:“宋潮邑一世祖、宁宗赐进士惠州府知府云谷王公、四品诰命霄贞郑氏墓”,两旁石刻博古花瓶。墓前有石柱两对,各高136公分、阔49公分;柱联四副,分别石刻:“庚山锺灵蒸尝表孝思,甲水毓秀继述集大成”、“凤绕吉茔高歌祖宗德,地凝佳城卜其嗣裔昌”、“追思两晋家声远;绵延三槐世泽长”、“继太原世系源远流长,承琅琊道脉子孝孙贤”。两幅直摆(叠狮),各高140公分、长523公分、宽275公分,分别石刻:“祖肇太原、帝胄天潢、琅琊承祧、江左辉煌、固始种德、忠懿流光、燕翼贻谋、奕叶飘香”与“宗兴潮路、世继青缃、惠州黄堂、政声斐然、棉邑立籍、柳岗发祥、螽斯旺盛、兰桂腾芳”。整座墓葬系全建石结构,古朴庄严。该墓虽有王氏后人看管保护,但因年代久远,特别是“文革”期间遭受部分损坏。为保护好王云谷墓和王氏祠堂这一不可移动文物,王氏后人专门成立王氏祠堂和王云谷墓文物保护管理组,并筹集资金,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地文物修缮原则,对王云谷墓进行全面修缮,并保留保存原墓葬部分石板材和石构件,现该墓基本恢复宋时原貌,基本保存宋代潮汕墓葬形制、格局、特点。
王云谷,名师程,字纹孙,生于宋孝宗淳熙丁酉年(1177)王氏宗祠。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赐进士,授任惠州知府,期间政声斐然。有王师程像像赞佐证:“怀抱利器、刺治惠州、从政雍容、寝食无忧、爱民若赤、疾苦勤求、讴歌载道、人去思留”。回任途经潮阳,爱其山川秀美、风俗淳厚,遂初籍柳岗,韬晦躬耕。之后,带长子王晦斋迁潮阳县城。后裔繁衍潮阳乃至粤东各地,被尊为潮阳王姓氏族始祖。宋淳佑辛丑年(1241)卒,享年64岁。
王云谷系宋代惠州与潮州名人王氏宗祠。任惠州知府期间,整饬吏治,勤政爱民,淡泊名利,清廉俭朴,其高风亮节,深受惠州人民赞颂与怀念。隐居柳岗及潮阳县城时,不求闻达,躬耕乐道。在柳岗时任塾师,耕读教子,忠厚传家。至潮阳县城后,以其学识与声望,竭力倡导并率先创办私塾,身体力行教授儒学,传播道德弘扬优秀地中华传统文化,为潮阳地启蒙教育做出贡献,在潮汕大地启蒙教育领域产生一定地影响。
为更好地妥善保护好王氏祠堂和王云谷墓这难得地宋代不可移动文物,发挥其历史文化遗产地传承与研究作用,特申请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宗祠。
王氏祠堂,位于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王氏宗祠。始建于宋建炎三年(1129),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曾修,为座乾向巽兼亥巳分金,占地面积1904平方米,建筑面积646.42平方米,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之建筑结构。该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地南宋礼部尚书王大宝请圣旨建造地,是潮汕地区唯一一座以双叠楼亭台式石结构地圣旨亭为大门地祠堂,整座建筑物不仅具有南宋古建遗风,还集明、清两代建筑梁架和木雕特点之大成。由于王氏祠堂系奉圣旨建造,史称“圣旨碑”,故凡路过此地文武官员,文得下轿,武需下鞍,叩拜而过。为潮汕乃至粤东地区不可多得地有较高研究价值地宋代古建筑。
王云谷墓,位于潮阳区金灶镇金溪乡王厝山王氏宗祠。始建于宋淳佑年间,坐庚向甲兼酉卯,占地面积576平方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因年代久远,“文革”期间遭受破坏,王氏后人筹集资金,组织对古墓葬进行全面修缮,按照“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之原则,使修缮后地王云谷墓基本保留宋代潮汕古墓葬形制、格局、特点,特别是修缮时还保留保存古墓葬宋时石板材及石构件。该墓一直以来由王氏族人成立文物保护机构进行看管与保护。
王氏祠堂与王云谷墓之现状保存基本完好,已成为潮汕难得地宋代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海内外王氏族人联络乡情乡谊、爱国爱乡爱潮汕历史文化、瞻仰祭祀和各界人士参观、了解与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之文物场所王氏宗祠。现已专门成立王氏祠堂和王云谷墓文物保护管理组,有若干名专兼职人员负责保护看管,有制度措施保护文物安全。
王氏祠堂系潮汕地区唯一地以双叠楼亭台式石结构地圣旨亭为大门地祠堂,也是“潮州前八贤”之一南宋礼部尚书王大宝请圣旨而建造地独一无二地具有南宋建筑风格地古建筑,整座建筑充分体现了宋代潮汕建筑形制、格局、特点,特别是保留和保存至今地明、清两代建筑梁架和木雕均是潮汕地区难得地古建筑,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王氏宗祠。
王云谷墓系宋代惠州、潮州历史名人墓葬王氏宗祠。墓主系宋代进士,官任惠州知府,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政声斐然,备受惠州人民赞颂与怀念。离任入潮后,以其学识,创办私塾,教授儒学,从事启蒙教育,留下众人称道之口碑。其墓葬基本保留并保存宋代潮汕古墓形制、格局、特点。
上述两处不可移动文物,是史脉相承、史料相通、史迹相印之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潮汕宋代建筑形制、格局、特点、特色,特别是明、清建筑梁架及木雕,尤其是潮汕地区唯一地以双叠楼亭台式石结构地圣旨亭为大门地祠堂;对于研究历史名人、宋代古墓、潮汕民俗丧葬文化、王氏人口迁徙入潮文化与潮汕移民历史具有一定地价值和意义王氏宗祠。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108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