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慢步壶源溪(9):从毛店到引坑:富阳免费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题记:壶源溪流域是现代中国的缩影,是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地质地貌、山川水文、动物植物、政治经济、交通商业、文化历史、民族宗教、地名风俗、绘画建筑、词赋书法和文献文物等全部涵盖富阳免费祠堂。

  2017年2月27日,周日,天气晴朗富阳免费祠堂。从浦江檀溪毛店到桐庐新合引坑,单车简从,继续慢步壶源溪。

  一、引坑村口初印象

  开车到引坑,停车,等上行班车富阳免费祠堂。

  班车未到,车站附近转悠一圈富阳免费祠堂。路东有资福庙,2014年被确定为桐庐县历史建筑。路西有“318文化大院”,由原先的大礼堂改建,如今编号“乡村创客N0.02”。透过窗户往里看,内部精心设计过,有文创产品陈列。礼堂外面有介绍牌,分村庄简介、风俗文化、乡村特产、风景名胜和古老建筑等板块,村庄历史长,建筑老,已经成功入选中国第四批传统文化村落。

  两县交界地带,班车少,看来只能搭顺风车富阳免费祠堂。刚有念头,恰巧有小车上行,站在路边伸出大拇指求搭车状,小车居然减速、停住,搭车成功!候车处有四五个村民在闲聊,在他们诧异的目光下,我坐上小车,绝尘而去。

  二、毛店村里毛好人

  容我搭车的好人,姓毛,三十出头,上游毛店村人氏,为人淳朴富阳免费祠堂。知道我的行程后,小伙子向我介绍此段壶源溪的景色,还非常自豪的告知:“这段壶源溪,号称‘小漓江’!”

  引坑到毛店,行车距离约6公里,我们十分钟就到了毛店富阳免费祠堂。

  三、檀溪上有康济桥

  毛店村的壶源溪漫水桥是本次慢步的起点富阳免费祠堂。站在桥上往下游看,近处的溪水清澈见底,远处是陡峭的山崖和连绵的群山,

  桥上走过两位边磕瓜子边唠嗑的妇人富阳免费祠堂。经询问,我才知道毛店村东面的檀溪上有座古桥。

  穿过村子,经人指点,我顺利找到了古桥富阳免费祠堂。

  古桥连接南北,以前应该是村里的出入要道富阳免费祠堂。石桥南北横跨檀溪,两墩三孔,尖墩,桥墩直接建在溪底的岩石上,桥墩用大块青石交错垒成,坚固。桥上杂草藤蔓丛生,桥面用六块长青石铺就,北边第三孔有一块桥面已经断裂,被扔在了桥下下游处,空缺用水泥补上。

  见我爬上爬下拍照,有三个村民上来围观富阳免费祠堂。石桥的两个桥墩上部有桥名石碑,工整楷书,经仔细辨认和认读,我和他们才第一次知道桥名叫“康濟橋”。石碑上的落款时间已经剥落,不详。还有一块上的“康济桥”三字中的“康”已经完全粉化。

  补写一下“檀溪”之名的来历富阳免费祠堂。据2016年12月发布的“浦江县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明确:《浦阳檀溪陈氏宗谱》记载,檀溪,壶源江支流,自会龙桥以下至下毛店汇入壶源溪处。会龙桥以上称中余溪。因寺前附近山岩多为浅绛色,称檀石,故名檀溪。其流域为檀溪陈氏主要聚居地。

  告别三位毛店后人前,他们还告知沿壶源溪下行不久以前也有一座古桥,不过现在已经拆除重建了富阳免费祠堂。

  四、书记哥谈毛店景

  离开康济桥,沿檀溪下行,不久就到了檀溪和壶源溪的交接处富阳免费祠堂。过桥,沿溪的右岸往下走,沿主流多次看到过的水利部门立的“壶源江界”界碑还有出现。

  走到一条汇入壶源溪的小溪边,我想再去探探还有一座古桥,就沿小溪往上走,碰到一位在劈柴的农人富阳免费祠堂。

  农人是书记的哥哥,干瘦而健谈富阳免费祠堂。自称56岁,此区块山地属他承包,“农场主”种种高山蔬菜,养养土鸡土鸭,生活悠闲。书记哥儿子今年30岁,是上海五菱4s店的经理;媳妇刚讨进,已经怀孕,马上做爷爷;女儿在少年宫工作;父母健在。

  书记哥向我指点,毛店是好地方,有响山岩、六金刚、七凤山、石屁股、石椅子、石梯和天生桥等景点,有“金水牛铺桥,母亲学鸡叫”的故事,还告知“金水牛的金牛后来给徽州人得去”富阳免费祠堂。

  “下方有将军庙,为纪念一位将军而建富阳免费祠堂。当年将军保驾,半途听说皇帝被杀,自刎,后来马路加宽,将军庙后移。上方还有土地庙,(土地庙)说到做到,很灵的。”书记哥说。

  关于目前村里的饮用水,他说:“壶源溪水现在不喝,我们喝这里上去的上坑冷水,用小水桶挑,六月里很凉快的富阳免费祠堂。”

  告别书记哥,沿路往回走到大路,我才发现村民说的改造过老桥现在就是公路桥富阳免费祠堂。下到桥边,只见新拱桥,老桥已经难觅踪影。

  公路边突起部,有书记哥所说的“将军庙”富阳免费祠堂。推门走进,“将军殿”和“忠佑胡公”的匾额高悬,看来此庙的来历和书记哥的说法有出入。殿内有楹联,上书“临壶江纳檀溪七凤朝福地,座青龙倚胜峰六景拱神乡”。

  五、七凤山对响天岩

  沿壶源溪往下走,此段左有七凤山,右是响天岩,两山夹一溪,地势险要,最近处仅通一条溪河一条狭窄的公路,出口方向的前方是一支突出的山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富阳免费祠堂。

  响天岩高耸的岩石下是过往行人必经之地富阳免费祠堂,经百度,明代诗人陈昌言著有七律一首来描写此地:

  丹梯翠壁绕风声,樵子登登不计程富阳免费祠堂。

  柯烂那知何岁月富阳免费祠堂,棋敲闲度几年庚?

  采英摘落蟾中桂,抛石冲开岩下屏富阳免费祠堂。

  踏破烟霞归晚去,苍茫回首魄初生富阳免费祠堂。

  壶源溪在七凤山下形成一个深潭,七凤山的石壁高大而陡峭,远看犹如漓江的“五马画山”,“小漓江”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富阳免费祠堂。

  潭尾是高高的堰坝,壶源溪被拦入了水渠,堰坝不能通行富阳免费祠堂。远远避开群狗沿溪行,走过紧贴向天岩的公路,看到了“立前畈村”的牌子。

  走过五墩六孔横跨壶源溪的石桥,檀溪镇潘家村立前畈自然村到了富阳免费祠堂。石桥南边的第一孔成了引到下游水电站的渠道。这条渠道,从立前畈村的七凤山陡峭的岩石下的深潭开始,沿壶源溪的左岸往下延伸,经过潘周家对岸,再往下流,一直流到大梓村对面的下游水电站,估计有3公里长。

  在立前畈自然村,有中年人告知:可以沿溪的左岸往下走到潘周家富阳免费祠堂。中年人还告诉:“在石拱桥落成之前,村里原来有木桥,木桥多次被洪水冲垮。”

  按照中年人的提示,我沿壶源溪的左岸行走富阳免费祠堂。不久看到小庙一座,称“立前畈殿”。根据庙内书写的文字,立前畈殿老早就有,文革期间被毁,2003年重修。殿内的神塑被搬离基座,抬到了基座前。这可能是上面有拆庙的要求,村民将菩萨挪了位置,是应付上面检查,摆摆样子而已。

  继续沿渠道下行,快到潘周家时,溪中建有一座堰坝,将水引入村庄对面的田畈富阳免费祠堂。此段壶源溪,河道很宽,水流平稳,河道内的大石头已经被挖起、运走、卖钱。

  六、潘家人和同宗亲

  过溪边漫水坝,从西面到达壶源溪东面的潘周家富阳免费祠堂。潘周家位于浦江的北大门,由原潘家村和周家村两个村组成,由于两个村庄已经连在一起,所以有了潘周家村的合称,目前是浦江县文化特色村。村子四面皆山,环抱如盘,故称盘洲、盘溪。盘溪始祖永昌公和窈溪永照公为堂兄,祖籍都在徽州祁门,两地潘氏为同宗。

  《浦阳盘溪潘氏宗谱》和《浦阳盘溪周氏宗谱》记载,盘洲,又称盘洲畈、盘溪,因为此处居于壶源溪曲折盘桓处,四周山川环绕,地势如盘,故名富阳免费祠堂。宋理宗(1225至1264)时周昭与其弟周彝、周立、周琛为避元兵之祸,自杭州钱塘隐居浦江政内乡响山岩北栗社。潘家与我窈口潘家同宗,祖籍徽州祁门,是明朝万历时从古徽州迁来。2010年元旦,作为嘉宾,爸爸还带我参加过潘周家潘家的圆谱典礼。

  潘周家周边的风景相当秀丽,境内有独石渔矶、响岩樵壁、盘畈春耕、竹窗诵月、唐岭参禅、盘溪赛社、石狮喷水、篁渡停舟等“盘洲八景”富阳免费祠堂。

  七、潘周家访潘先生

  潘周家,古有名人周璠,现有画家潘瑛富阳免费祠堂。

  周璠(1734至1808),号盘洲,周家人,乾隆时学者、诗人,曾任海盐县训导,“古文力追《史》、《汉》,诗则以李、杜为宗”富阳免费祠堂。著有《盘洲文集》六卷、诗集二卷,时称盘洲先生。周璠是戴殿泗的老师,戴殿泗是浦江马剑村(今诸暨马剑)人,清嘉庆元年(1796)殿试中二甲头名(传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继入值御书房,参与修《高庙实录》,官至日说起居注。周璠和戴殿泗与我窈口潘氏都有联系,在我丙申版《富桐潘氏宗谱》中,周璠和戴殿泗都留有文章。其中,周璠撰写了《窈溪潘氏新建祠堂记》等文章,戴殿泗写了《富春潘氏合修宗谱序》等多篇文章。

  潘瑛老师,我认识的富阳免费祠堂。潘老师熟知村里情况,书法和绘画都可以,尤其擅长画梅花,在当地有较高所谓知名度。我窈口潘氏最近的那次圆谱,他作为特邀嘉宾,出点子、写对联、读贺词,花费了不少心思。

  参观完几个厅堂后,我找到了在邻居家串门的潘老师富阳免费祠堂。潘先生文人气质,和蔼而热情。时间不宽裕,和潘先生交流时间不长,我就告别离开了。

  八、古厅堂配手工面

  潘周家有两样东西很出名,两样东西都有点年头了,那就是古厅堂和手工面富阳免费祠堂。

  潘周家村的古建筑群全部是厅堂式建筑,一般以家庭里的每房分支为单位建造大厅堂,全村拥有几十座大小不等的厅堂,由于建造年代不同,这些厅堂,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内饰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仅大门就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非常精致的砖雕门楼,有些则是大型的府堂式的大门,有的大门干脆不开,在门后造了戏台富阳免费祠堂。

  村里的古建筑连片成幢,保存完好,徽派造型,美轮美奂,极富文化气息和田园情趣富阳免费祠堂。公路边的“一根面”店家有免费提供的村庄《厅堂示意图》。根据示意图的标注,村里有明朝到清初建造的13座厅堂。“培德堂”、“永思堂”、“顺备堂”、“麟振堂”、“六顺堂”和“光裕堂”等古厅堂,它们大同小异,风格不一。几个厅堂中,留下众多的文人墨宝,培德堂中的“培德堂”和“贡元”匾额字迹笔力老道,顺备堂大门上方的“燕雀频来”寓意深刻,光裕堂(新厅)直接刻写在柱子上的对联“山中宰相陶弘景,洞里真人葛稚川”入木三分,麟振堂的“麟振堂”和“千载在心”匾额书写气韵非凡,余庆堂中古老风车上的“分清敌我”文字引用贴切……中华文化确实博大精深。

  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曾窜扰到上游不远的檀溪(寺前),因响山岩地势险要,鬼子望而生畏,不敢前行,村内老建筑得以保存,文脉得以延续富阳免费祠堂。

  2016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檀溪镇潘周家村与杭坪镇杭坪村、杭坪镇石宅村以及桐庐新合乡引坑村入选富阳免费祠堂。加上之前入选的虞宅乡新光村,到目前为止,壶源溪流域已经有五个古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可喜可贺。

  潘周家还有一个“明星”就是手工面富阳免费祠堂。手工面制作具体从何时开始已经无从考证,此面是壶源溪流域的特产,老家窈口也有人制作,沿溪的几个娘姨都会制作,我也很喜欢吃。只不过潘周家的手工面产量高又上过中央电视台,所以更加为人所熟知。

  潘周家手工面又名“长寿面”,纯手工制作而成,具有煮时不糊、柔软滑润、嚼不粘齿的特点,长期食用有和中养胃之功效富阳免费祠堂。如今,手工面名气响亮,乡人常常拿它作为礼品送人。手工面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是晚上和面,面中要加适量的盐,加盐可以增加面条的韧性;砸面,就是将面放进稻臼中,用大木杖反复捣,这是个力气活,另外还有揉条、上厨、发酵(发酵时要用棉被盖好,时间长短要看气候冷暖和温度高低。)第二天早上拉面、晾面等多道工序,很是辛苦,赚钱不易。

  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手工面富阳免费祠堂。当天,村里空地上密密麻麻摆着几十个面架,上面挂满整齐的面条,颇为壮观。

  九、福德庵南文昌台

  走出潘周家,过横跨的漫水桥就到大杨村富阳免费祠堂。大杨村的对岸就是壶源溪流经浦江的最后一个村——大梓村。

  站在大杨村可以看到溪对岸大梓村村口的一块临溪大石,大石头上村民刚造了一个城堡状的建筑富阳免费祠堂。大石立在壶源溪拐弯处,受溪水不断冲刷的影响,和上游仓来村的丁步一样,迎水面也被撞得凹进不少。

  跨过已经部分被溪水冲垮的漫水桥就到了大梓村富阳免费祠堂。公路紧贴着壶源溪穿过大梓村,路面狭小,仅可容两辆汽车交汇。公路西面是缓缓流过的溪水,东面是刚刚进行过整治过的村庄,村子在临溪面搭出了亲水平台。

  离开大梓村是一段上坡,走完上坡,有名的荡江岭到了富阳免费祠堂。

  壶源溪在荡江岭脚弯了一个近300度的大弯,被大梓村人誉为“壶江第一湾”,荡江岭和往西延伸的冲击区就在突出的位置富阳免费祠堂。岭头往北是连接浦江和桐庐的荡江岭大桥,往西是“荡江岭阻击战旧址”纪念碑和福德庵。

  关于“荡江岭阻击战旧址”的情况,已经在《走读识古今——爸妈带我去串门》中介绍过富阳免费祠堂。福德庵的建造时间不详,但在本地很有名。如今的福德庵属异地重修,荡江岭公路建设时,福德庵原来的地点已经被征用。福德庵,文人也留下过诗句,明代诗人陈昌言著有七律一首:

  固炼精丹幕法莲,披云直上翠云颠富阳免费祠堂。

  不知身是菩提树,且说心非明镜悬富阳免费祠堂。

  天定本来无物累富阳免费祠堂,色空何处惹尘烟?

  有人了悟禅宗意,恍拟遥从日下还富阳免费祠堂。

  福德庵,面朝壶源溪的上游,庵前山脚下是深潭富阳免费祠堂。下到深潭边的大块岩石上,这块临溪的大岩石,就是文昌钓台。

  十、荡江岭北独石亭

  在福德庵西面的小山头顶建有一座瞭望亭,沿着小路很快能够登顶富阳免费祠堂。站在最高处,壶源溪上游和下游的景色一览无余,溪水碧绿,蜿蜒曲折。上游是浦江方向,下游是荡江岭桥的桐庐方向。

  荡江岭,自古是浦江与桐庐的交界之处,也是过往行人的必经之路富阳免费祠堂。古时,岭脚曾建有丁步200多步,依势而布成“S”形,是桐庐古时最长的丁步,因江边有独石一块,故取名“独石堰”。每当江面水位上升,漫过丁步,行人只能望而兴叹。为了方便来往的人们,先是由桐庐、浦江两地共同出资制造了一艘木船,并雇船工免费为往来行人摆渡。同时,人们在在溪的左岸建造义渡亭,因其对面是“独石堰”故而取名“独石亭”,供行人歇脚避雨乘凉之用。自从上世纪70年代建成公路之后,免费渡船的善举彻底结束,人们再也不用走盘山道艰难绕行了。如今,盘山道和独石亭被草木包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当年义渡和修路的佳话却至今盛传不衰。

  走下瞭望亭往溪边走,因“独石堰”的阻挡,被大梓村人誉为“壶江第一湾”的河段成了一片深潭,溪水清澈碧绿富阳免费祠堂。这时,我听到对岸山上居然有人在聊天。经大声打过招呼,才知道对岸两人是走过独石堰和独石亭,正在走盘山古道,他们还邀请我也去走走。

  对面的盘山道非常惊险,盘山道紧贴着陡峭的山壁修成,大部分掩映在树林中,一小段直接在临溪石壁上开凿出了仅可走一人的小道富阳免费祠堂。据说,富阳名人罗隐也曾到过此地并留下过传神的传说。

  走过独石堰,沿溪边小路上行富阳免费祠堂。来这里钓鱼的人比较多,小路踩得比较熟。上行不久,就有一座破旧的凉亭出现,亭子已经严重破损,四面墙壁目前仅剩面朝上游的一面没有倒塌。轩昂的青石拱门上有碑刻,上书“独石亭”三字!这时,夕阳的余光正打在碑石上,沧桑而没落。

  往前走,盘山道越来越荒芜富阳免费祠堂。前行不久就碰到了刚刚打过招呼的两人。两人是潘周家人,也是第一次来走古道。走过临崖小路后,两人直呼过瘾。我也往前探路,走到临崖绝壁处,感觉确实刺激,不枉此行。往前走,可以走到大梓村对面的大杨村,看时间不早,我没有继续前行,随即折回。

  十一、模糊地找交界线

  本次慢步之前,我一直认为此段壶源溪所在区域的浦江县和桐庐县的交接处,应该就在连接两地的大桥中间位置富阳免费祠堂。经实地踏勘和询问农人,我知道我的理解错了,两地的交界线很难细致、明显的区分开来。

  在碰到爬盘山道的两位潘周家乡人时,我问起过浦江和桐庐的交界处在哪里,两人对具体分界线也说不清楚,两人只是告诉盘山道这边的山是浦江的,下面的深潭,如果有桐庐人非法捉鱼,浦江也要抓富阳免费祠堂。

  走上荡江岭大桥富阳免费祠堂,北边桥头立有一块巨大的鹅卵石,朝北面刻有落款为“桐庐县交通局”的《荡江岭桥碑记》,此碑建于2007年,全文为:

  “壶源溪,又名壶源江,源出浦江县天灵岩西北麓高塘,邑内曲折北流,经诸暨,入富阳,于清江口注富春江富阳免费祠堂。桐浦之界,壶源溪横其中,夹岸重峦叠翠,如屏遥对,有岭曰荡江,古为要冲,人舆至此,近在咫尺,望溪兴叹。

  清乾隆年间,引坑里人于壶源溪,筑坝引水,溉济农田,为人涉行,堰上垒石二百七十余,始有趸步富阳免费祠堂。然汛期泛涨,溪水激湍,仍成绝路矣。民国五年,钟凤金等乡贤募捐置田,创义渡会,旅人过往,以舟为济。至乙丑冬月,乡人锺辛堂募捐,于瓦檐潭建独石亭。丙申舟废渡停。戊戌年,钟宜根等醵资造船复渡。庚子季秋,洪魔肆虐,船毁渡废,以筏济渡。堰坝趸步,年久辄废。至癸丑秋,易石为路,旱通衢,汛路止,日有覆溺者。乡人欲修往来之桥,其计之远,虽有志焉,而力未逮矣。

  乙酉岁冬,蒙政府高瞻擘画,省市交通扶掖,投巨资,建荡江岭桥富阳免费祠堂。匠师监修,竭力年余,于丙戌末,长四十六丈有奇宽三丈之大桥,幸获功成。

  喜看今朝,桐浦郡邻,山林丰美,原野锦绣,长桥卧波,姿若虹霓,固南北通衢,畅车舆人流,为山水争秀色,供百姓便行旅,福泽广布,万民欣哉富阳免费祠堂。鸿功茂绩,泐石镌载,是以为记。”

  由此碑文,至少可以找到我感兴趣的两点信息:一是此桥由桐庐方面主持建造,“以桥为界”好像说得过去;二是关于壶源溪的叫法,桐庐官方也称“壶源溪”富阳免费祠堂。

  这时,从桐庐引坑方向走过来一位身背喷雾器的老农富阳免费祠堂。经攀谈,我知道了他是浦江人,他们的田地在桥的北边,他刚干完活打算过桥回家。我也问他:“浦江和桐庐在这里的交界处在哪里?”他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一方面告诉我桥的北面一直到山岭转弯处,都有浦江方面的田,这些田是浦江人在解放前向桐庐人买来的,交界大概在那里;另一方面,他也告诉浦江方面的手机信号只能到荡江岭桥的北面桥头位置,走过桥头就是桐庐方面的信号。听他这么一说,关于浦江和桐庐的明确交界处在我心里更迷糊了。

  是啊,小到两县交界,大到两国为临,明确的界限确实难找,纠纷难免富阳免费祠堂。浦江桐庐两县在壶源溪段的交界,大概位置清楚就可以了,确切位置临近两村的老百信心里有杆秤,分得很清在,我们过客真的没有必要去探究了。万一真有纠纷,官方总会协调好来的,毕竟是“一溪壶水向北流,统统属我大神州”。

  告别老农沿溪行,下游出现的村子就是壶源溪离开浦江后流经桐庐的第一个村子——桐庐县新合乡引坑村,慢步壶源溪第九段告一段落富阳免费祠堂。

  九段:慢步壶源溪,毛店到引坑富阳免费祠堂。碧水流经立前畈、潘周家和大梓村,号称“小漓江”。至此,壶源溪流入桐庐界。

  2017年3月7日晚完成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1142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