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李挺奋:南昌青云谱和八大山人:道逢王子晋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南昌青云谱和八大山人

  李挺奋

  1981年8月,我来到江西南昌市南郊,探访赫赫有名的清代书画家八大山人的故居青云谱道逢王子晋。

  青云谱位于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道逢王子晋。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

  青云谱是一座道观,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道逢王子晋。相传2500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清顺治十八年定名“青云圃”,后易名青云谱。谱内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三殿逐次递进,曲廊相通,很是幽雅。历经300多年,道院几经兴废,新中国成立时已是庭院荒芜,残破不堪。后经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1957年青云谱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进入青云谱内,只见这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内,百年的古樟树、苦褚树、罗汉松繁荫广被,覆盖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的静谧,好似人间仙境道逢王子晋。园内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北面为八大山人真迹陈列馆,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西面八大山人研究中心为仿古建筑,建筑风格富丽堂皇,主要用于艺术研究,交流和为观众提供周到、现代的博物馆休闲文化服务。

  我来到青云谱只为了一个人,一个赋予传奇和神奇的古代文人——八大山人道逢王子晋。来之前我了解了关于八大山人的情况。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626——1705),享年80岁道逢王子晋。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 ,别号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明朝皇帝嫡系世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岁。不久父亲去世,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顺治五年,他妻子亡故,便带着母亲和弟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来到江西的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说经,随从学法的有一百多人。有人考证,朱耷从28岁到36岁,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朱耷36岁时,来到南昌城郊15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更名为“青云圃”(清嘉庆二十年即1815年改称“青云谱”)。 这时他已改信道教,“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清朝的统治更加残暴,先是大兴文字狱,以后又禁止士人结社订盟道逢王子晋。为了隐姓埋名,朱耷先后用了很多别号,如人屋、良月、驴屋、个山、雪个、八大山人等;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朱耷用这些别号不仅是为了躲避灾祸,更寓意着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和仇恨。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这是八大山人用以表示他的反抗清朝怀念故国的深刻含意。从这里后人们可以看出清统治者的残暴和八大山人处境的险恶,而更加显示出这位艺术大师傲岸不驯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在陈列馆中,还陈列有八大山人之弟牛石慧的书画作品。牛石慧名叫朱道明,和八大山人同在青云谱道院隐居当道士。他也擅长书画,他的艺术风格和八大山人相似。八大山人的钤记,把“八大山人”四字,写成了“明”字的形状。牛石慧把“牛石慧”这三个字的形体,写成了“生不拜君”的样子。这对兄弟真是一对铮铮铁汉,刚烈昆仲!他们不愧是那些有气节的文人的典范。

  在陈列室第一间屋子里,我看到了一幅八大山人画像道逢王子晋。这是他49岁时,他的好友为他画的。从这幅肖像画上,我看到了八大山人的的形象;他头戴竹笠,身穿道袍,脚登布鞋,瘦削清癯的面庞,炯炯有神的眼睛;那眼神里,隐藏着幽愤,更放射着智慧。

  八大山人反清复明的梦想事业,终于没有成功道逢王子晋。他就在青云谱此孤寂贫寒地终老一生。到了晚年,八大山人复国无望,大业难成,将一首诗书写于屋壁:“旧游南日地,城廓信荒凉。梦里惊风鹤,天涯度夕阳。山川照故国,烽火忆他乡。何时酬归计,飘然一苇航。”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藏品丰富道逢王子晋。原殿堂辟为展厅,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10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80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柘木立鹰图”、“寿鹿图”等。八大山人的画,刻意创新,不落臼窠,一反世人常用之法;而更重要的,这看来是怪僻变态的形体,都蕴含着寓意深刻的内容。他笔下的禽鸟,都是白眼看天,且一足撑立。他画的石头多是上大下小,有岌岌可危之势。山水则是疏林寒山,枯树昏鸦,萧索荒凉之气,跃然纸上。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一幅双鹊图轴。那空旷的画面上,没有花,没有草,没有风景,也没有树木,只有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头耸立在地上,石头上站着两只喜鹊;这喜鹊,白眼向上,尾巴翘起,现出怒不可遏的神态。这画用的是鹊巢鸠占的典故,以隐喻明朝的大好山河,已为清朝所占据,这两只无家可归的喜鹊,也正是八大山人以及他弟弟牛石慧的自况。画面上那一种落寞萧索的意境之中,却流露着一股愤怒不屈蔑视反抗的强大力量。我还看到有一幅孔雀图轴:悬崖之下,一枝墨竹,两朵芙蓉,下面有两只孔雀,立在上大下尖势将倾倒的光石之上。这孔雀的样子特别怪,特别突出的胖面孔上,有着一只特别夸大的圆而呆的眼睛,三根稀疏而斜垂的尾巴,这尾巴,恰似清朝高级官吏头上戴的三品花翎。他还在这画的上面,题了一首诗:“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这诗与画,都十分明显的隐喻着对清朝官员们的强烈蔑视和尖刻嘲讽。有人说,八大山人是中国讽刺漫画的鼻祖,不是没有根据的。我还注意到一幅“古梅图轴”,这是一幅最能表现八大山人的艺术造诣和思想情感的杰作。画面上画的是一株苍老的古梅,巍然挺立,但它的下面却没有地坡,露着树根。树的老干断裂,只有残柯两枝,而地苍劲如铁,生机勃勃。梅花数点,傲然怒放。

  关于八大山人作品的艺术特色,众说纷纭道逢王子晋。我觉得,从表面看,八大山人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他的“少”,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透过“少”给观者一个思想的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二是形象的塑造。八大山人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就不会感到单薄和寂寞。三是他的布局,特别说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 三百多年来“八大山人”饮誉画坛,清代的“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他的影响。

  在展览馆旁边的杨柳翠竹中,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以石刻艺术展示八大山人100多幅书画精品,这是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道逢王子晋。我置身于这古色古香、曲径幽幽、别具逸趣的环境中,心旷神怡,似乎心灵受到了熏陶和净化。

  临走时,我来到了道院的后园,参观了八大山人的坟墓道逢王子晋。后园中,林木蓊郁,古树参天,在茂密幽静林木之间,有一座隆起地面的圆形土堆,这,就是八大山人的坟墓。八大山人死后,安葬在新建县西北隅的中庄这个墓是他的衣冠冢。在坟墓两边有两棵大树,是两棵苦槠树,树干下端全都成了黑色,显然是被火烧过了的。馆内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这是日本侵略军占领南昌以后,有一部分日本兵,住在这道院里,他们在这树洞里烧火做饭和焚烧纸张物件,以致把这树干的四周全烧焦了。但是这大树却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越发茂盛,好象故意向侵略者示威似的……我想,在坚贞倔强的人的墓地上,那树也是如此铁骨铮铮,坚强不屈!

  在我踏访青云谱两年之后的1983年,我有幸购得一套两册《八大山人书画集》,如获至宝,经常翻阅欣赏,一直珍藏至今道逢王子晋。在这套书画集的内容简介中写道:“八大山人的人格和艺术,在他生前就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高度评价,而近十几年来,海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兴趣日益浓厚,也逐渐深入。当代学者们和艺术家们对八大山人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和艺术魅力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

  2020年4月13日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198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