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潮州文里的善堂,设立贫困学子助学金,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见闻,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广东潮州的文里,这里因崇德尚善、乐善好施而闻名于潮州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

文里村坐落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腹地,初建于南宋,是一个多姓氏聚居的村落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自古以来,村里就有行善的传统,并因崇德尚善、乐善好施闻名于潮州。文里村的同奉善堂和太和善堂,在潮汕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是整个潮汕地区同奉善堂和太和善堂的总堂。村里有大大小小30多座宗祠,几乎每座宗祠所保留的族谱祖训中,都有着与善有关的记载。

在文里村的太和善堂里,陈列着一辆100多年前的消防车,这是太和善堂创立之初所成立的义务消防队留下的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如今,太和善堂义务消防队早已变成文里村义务消防队,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却一直传承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里村义务消防队灭火上百起,义务消防队共有队员16名,他们全部是义务兼职,每个人都曾因为救火而负伤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除了在灭火过程中救人于危难,他们还帮助火灾中受到损失的家庭募捐善款。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文里村人把行善视为人生最大的作业,而善中善则为劝善,为此助学、奖学蔚然成风。文里村各姓氏宗族都设立了奖学金,善堂也设立贫困学子助学金,使得文里村没有一户人家的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

杨教授是广东中山大学的博导,也是文里杨氏家族的后人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虽然从未在文里村生活,但对于这片故土却满怀深情。每次回乡,他都要到自己的古宅看看,到祠堂与族中的长辈聊一聊先辈们的故事。杨教授的父亲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小学三年级就无奈辍学,后来全凭自学,成为广东省著名的文学家。少年时求学不得的经历,让他格外重视教育。

20多年前,他出访新加坡的时候,召集了杨氏家族在东南亚的华侨,出资创办奖学金,用来帮助家境不好的学子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现在一直由杨教授负责掌管,为潮安区所有优秀学生和老师颁发奖金,是他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杨教授说,人之初,性本善,对我来说,我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我觉得行善,它其实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

对于文里村人来说,善不仅是美德,也是责任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而把行善作为社会责任,兢兢业业来履行,也是获得人生成就以及快乐的一种途径。《礼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同样,善行百种,助学为宗。在潮安区,每年有上千名学生和教师获得奖学、奖教基金的帮助。得到帮助的孩子们长大之后,常常不忘基金会的善举,回到基金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权曾经是文里小学的学生,也曾是奖学金的获得者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今天,他和当初一起得到过基金会帮助的伙伴们,一起来到颁奖现场,要为基金会出一份力。杨权说,如果不是因为村里有各种慈善机构帮助他们,他和他的两个弟弟或许不能完成学业,也就不能有今天好的生活。杨权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故乡,用其所学回报家乡。他还加入了潮安志愿者联合会,工作之余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无数的文里村人正是因为时刻怀着感恩的心,才把善德世代传承。

每到年底,文里村的各大宗祠就相继开始祭祖活动防城港祭祖宗族祠堂。谢氏家族的祭祖,依然延续着古朴的习俗。参加祭拜的族老们,通过净面、上香、献茶等,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800多年来,文里村人祭祖的告文中,始终这样告诫后世子孙,对于文里村人来说,行善至乐,不仅是祖辈世世代代留下的德行品质,也是他们幸福的源泉。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886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