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孕育一门三圣,三十五宰相的琅琊王氏,有什么神秘诀窍?:王氏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家族,很多历史文稿,影视作品都经常看到琅琊王氏,前段时间热播的《上阳赋》就是围绕琅琊王氏展开的故事王氏。

这个家族绵延数千年,历经朝代更迭,跨越各种考验,造就一门三圣,三十五宰相,三十六个皇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号称“中华第一望族”王氏。创造这一奇迹的神秘诀窍就简单的六字家规:言宜慢,心宜善。

在教育问题层出不穷的现代,了解学习这个神秘的家规,反思和探索曾经辉煌的教育,具有极强的价值和意义王氏。

先来看:言宜慢

“言宜慢”,是王氏家族迁到山东琅琊的第一代王吉,从汉武帝的著名宰相公孙弘出得到的的秘笈王氏。凭借着这三个字,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走出困惑、渡过难关,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成了西汉名臣。

大家肯定奇怪,怎么“言宜慢”还能做给皇帝提意见的名臣,殊不知慢言恰恰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王氏。孔子说过“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说话要深思熟虑再出口,谨慎稳重,练就成熟大气的人格,语调要舒缓,舒服顺耳,使人感到尊重亲切。

王吉的第七世孙王祥、王览兄弟二人王氏,牢记家规,身体力行,秉承琅琊王氏优良的品格、质朴的家风,受后世万人敬仰,使得琅琊王氏声名远播!

王祥以孝著称,二十四孝里“卧冰求鲤”,讲的就是他的故事王氏。因为这个故事,王祥被后人尊称为“孝圣”,开启了琅琊王氏一门三圣的辉煌历史!

王览是王祥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却对哥哥亲密无间王氏。王览的生亲朱氏总想迫害王祥,王览以友悌兄,挺身阻拦,被后人尊称为“友圣”。王览的直系后裔,直接影响到西晋的覆灭和东晋的建立,成为两晋时期影响力最大的豪门士族!

最著名的,就是创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第一名臣王导王氏。王导是王览的亲孙子,和琅玡王司马睿是好朋友,西晋末年,北面的游牧民族内迁,形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在王导的指导下,司马睿带领世族百姓衣冠南渡,建立东晋,我国的政治中心自此向南倾斜!

王导在卓越的政治才能之外,遵循琅琊王氏家风,带领整个家族南迁之后,大兴儒学,书画成风!王导的行书已经是当世精品,他堂弟王廙、王旷也都擅长书法,王廙更被称为“江东书画第一”,王旷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王氏。

王羲之“飘若浮云王氏,矫若惊龙”的书法享誉全球,他儿子王献的书法成就与他不相上下,二人合称“二王”!王羲之的孙女王神爱,更是有史记载的首位女书法家!

再来看:心宜善

王氏的先祖秦国名将王翦,前面的文章专门讲过他处处惦记的“仁心”王氏。从王吉开始的琅琊王氏,更是把“心宜善”作为家规代代相传。

《道德经》里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王氏。儒家思想一直强调:心宜善,必有福报。心宜善,激发人的正气,保留人的正念,就能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中国文化里“行善最乐”,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也是出身琅琊王氏,是西晋时期的重臣王氏。三国时期的吴国归服西晋后,王戎满怀善心,渡江安抚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深得荆州百姓的爱戴!

五代十国乱世时期,琅琊王氏的王审知参加起义军,逐步统一福建王氏。谨记“心宜善”的祖传家规,减省残酷刑法,降低税收徭役,让百姓得以安顿修养,稳定了福建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后世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圣王”以作纪念。

北宋时期著名宰相王旦,琅琊王氏的又一位宰相,掌权十八年,把“心宜善”的家规推至官场,多用厚重之士,引领北宋官场的清明之气王氏。深得宋真宗青睐。去世后,被恩准配享真宗庙庭,之后的宋仁宗,为其碑文题首曰“全德元老” !

琅琊王氏后裔中,最重磅的当属明代大圣人王阳明,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心学之集大成者王氏。能文能武,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年纪轻轻就降服江西土匪,三十五天平定宁王之乱,堪称军事奇才!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被封“先儒”,和孔子一起奉祀于孔庙,受万世敬仰!

“言宜慢,心宜善王氏。看似简单的六字家规,饱含了仁爱之心,处事之道。被千年沧桑验证过的普世理念,对现代急功近利,冲动烦躁的社会风气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值得深入探索学习!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