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中国国家地理:洪江古城真宁静:沅江祭祖宗族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城镇化进程中,其实很难找到一处真正不受侵扰的乡镇沅江祭祖宗族祠堂。在日益喧嚣的湘西,摄影师发现了一个被历史湮没的水运码头重镇,那里完整地保留着300多栋曾经作为货栈商号、钱庄银行、青楼酒肆的明清古建筑,生活其间的人们,以最为封闭的生活样式守候着一个传统的乡村文明样本。

  洪江古城真宁静

  提起湘西,人们就会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山野清新,渡头炊烟,一方纯净的武陵山水,远离尘嚣的安宁沅江祭祖宗族祠堂。其实,边城并非固有印象中的单一谧静,湘西深处的古镇古村,呈现出多元共存的炫彩,既有小家碧玉,大家闺秀,也有豪门野奢,洪江便属于后者。1940年,沈从文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沅江中流的繁荣:“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庆”的称呼”,“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看来,洪江在沈从文心中,俨然具有民国陪都的商贾余韵。

  古商城沅江祭祖宗族祠堂,铸剑为犁的湘西豪门

  洪江历史悠久,夏商为荆楚之地,秦为黔中郡地,沅江与巫水山环水抱,承接源于贵州、四川、云南的水上交通,尤其是作为洞庭湖的重要支流沅江,是湘西乃至川黔边界通江达海的起航之地沅江祭祖宗族祠堂。湘西武陵深处的古村镇,大都依托山区农耕和林业种植,但洪江古镇的最大特点是兵止商兴。

  远古时期,这里是中原王朝鞭长莫及的僻境,也是避乱生息的秘境沅江祭祖宗族祠堂。生活在洪江境内的少数民族有20多个,主要是侗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等,苗族和瑶族曾经生活在中原地区,蚩尤率领他们与炎黄大战失败后,迁移至湘西生息繁衍。土家族和侗族则是湘西重要的原著民,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忠义尚武是巴人的传统性格,商周之际,巴人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不仅战功卓著,而且进攻时前歌后舞,然而,这支传奇感人的部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散。西南侗族中的北面一支与楚汉文化相连,沿着沅水顺流至此。湘西武陵的山水好似理想的的桃花源,无论是中原战乱后的移民,还是土生土长的先民,最后都归隐于此,铸剑为犁。

  洪江的选址和建筑还能看到古代军事遗留的信息,古城围绕龙标山而建,山水环抱之间构成天然屏障,房屋建筑与湘西其它村镇的吊脚楼主体不同,层层叠叠的风火墙和石木结构,具有明显的防御意象,宋代设“洪江砦”,“砦”与“寨”同义,似乎保留有军队垒石围筑的痕迹沅江祭祖宗族祠堂

  但是,防御而不封闭,整个古镇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商业流通气场,祖先的刀光剑影化为吉光片羽,历经汉唐的边地守望,随着宋代中国经济由北而南的转移,洪江厚积薄发,商态日盛沅江祭祖宗族祠堂。宋代宋熙宁五年(1075年)设洪江铺,说明商业开始繁盛,临街为铺。在一幅元代的雕版上,沅江河面布满了大大小小,镶着门窗,有檐、有帘、有桅杆的商船,河岸边码头密布,风雨桥连通走廊,从码头进入古城,城门巍峨,楼堂林立,鳞次栉比的民居和熙熙攘攘的集市,构成别样的清明上河图。

  明洪武年间(1368-1398)设洪江驿,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炯在《滇行日记》中对洪江的描述是:“烟火万家,称为巨镇”,“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沅江祭祖宗族祠堂。清代光绪十五年绘制的洪江街市全境图中,沿河的商会码头多达28个,历代洪江文史资料上记载的则有48个之多,码头围着两江汇合的犁头嘴串绕,构成了古商城的经济命脉。清代有民谣相传,“汉口千猪百羊万担米,比不上洪江犁头嘴”,一座山乡古镇,堪比长江巨埠,也许是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

  从宋代的寨、砦、铺,元代的巡检司,明代的驿站到清代的镇,洪江的商业情怀顺势而变沅江祭祖宗族祠堂。货物的流通呈现南来北往两个流向,来自贵州、云南等地的烟土(鸦片)、桐油、茶油、药材、木材以及水银、朱砂、白蜡等矿产,先由肩挑背扛或用小船运至洪江,再在洪江换成大船经沅江入洞庭,送到长沙、汉口、广州、上海、南京等省市,同时将长江沿岸及沿海的丝绸、纱、布、百货、瓷、铁、糖、盐、海味等运回洪江,换成小船或者陆路,运进贵州、云南等地。至宣统年间近5万人口,经商者近半,号称“七省通衢”,“西南都会”。

  沅江边依稀残留着码头旧影,古城的变迁已经记不清山货满仓的种类,顺着沅江路从一甲巷进入,广布的商行旧庄存续着昔日的繁忙,洪江最有名的大宗产品是木材和桐油,有“油木畅,市场旺”之说,用“富得流油”来形容再贴切不过沅江祭祖宗族祠堂。沈从文见到的洪江油船就是运送桐油的,洪江桐油质量上乘,称为“洪油”,在内河航运中,油船气度不凡,尖船头,高船尾,船上设有舵楼,可安置家眷,好似现在的游船客舱。一船可载三四千桶桐油,最大可达100吨,形象称为“大鳅鱼头”,船上撸手三四时人,纤夫多达七八十人,从洪江起锚时,敲锣打鼓。鞭炮庆贺,人神和乐,福星高照,其它船只相遇时,纷纷让道,洪江游船仿佛沅江上的主人,每年“洪油”每年输出20万担,约合700万公斤,上下水之间,财源帆动而来。

  桐油主要用于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和防锈涂料,明清时期随着江南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兴盛,洪油供不应求,同时木材的需求也达到高峰,南京的皇木采办,汉口的近代工业,上海的船舶加工等,都仰仗洪江等地的原料,洪江的木材均用木排输送,编扎成长9丈、宽2丈、厚3-5层的木排,每排约合300-400立方米,为了区别,商人用铁器将自家商号标志嵌进木材里,称为“斧记”,明示主人,规矩成行,沅江与长江曾有数十家洪江木行,旺盛年木材输出量合50万立方米,价值400-500万元,可见沅江的水脉财气气势非凡沅江祭祖宗族祠堂

  今天的洪江,虽然远去了商号店铺林立的熙熙攘攘,但遗留下来的豪门宅院依然富贵袭人,走进潘存德堂,两件镇店之宝颇有特色,一件是雕工精美的太平缸,一件是在院墙之上的“福”字沅江祭祖宗族祠堂。太平缸从功能看不过是蓄水防火之用,但置于天井内,有四水归堂和财富汇聚之意,在石缸上雕上鱼龙变化图,以水克火,雕上三阳开泰和麒麟,象征吉祥无比,太平缸在洪江已经成为一道景观,少则刻描图案,多则诗文题颂,潘宅内的“福”字由喜鹊、仙鹤、鹿、龟和星辰等图案组化而成,隐喻“福”、“禄”、“寿”、“喜”、“财”,相传这个福字由洪江商人在皇木采办时献给康熙,洪江的福字,自然是“洪福齐天”,让康熙龙颜大悦。府宅的主人潘蓉庭是洪江著名绅士和慈善家,“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只有富贵仁心,方有这般雅性。

  洪江发展的基石是商业,自然少不了钱庄票号,余秋雨说,票号是“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盛丰钱庄是23家金融机构最大的,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后于1940年3月为湖南复兴实业银行收购,成立湖南复兴实业银行洪江分行,大股东为时任湖南省政府 何键,专营银票汇兑、吸收存款、放贷等业务,从这个意义说,洪江也是湖南银行的乡下祖父沅江祭祖宗族祠堂。钱庄单进三开,圆拱大门,内厅布局与现代银行类似,柜房、信房、账房等一应俱全,2008年,考古发现地下金库一座,展示出百年财富的传奇。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洪江就是中国商业史的缩影,虽然地处偏远,但洪江人懂得由贫及富的道理,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商业,一门手艺不如占领好的商业口岸,洪江以一座山野小镇的姿态,置身于江南的商海之中,令人叹服,盛丰钱庄的对联写出了洪江人的精神,“积沙成塔积水成川”,“无币不收无账不取”,匾额上的“丰”字,则象一把算盘定格出古商城的豪门性格沅江祭祖宗族祠堂

  古城江湖沅江祭祖宗族祠堂,放逐山水的风与尘

  “船在开,水在流,无娼不赌不是码头”,这是旧时代码头的谚语,商业伴生的社会形态在洪江也留下浮光掠影沅江祭祖宗族祠堂。解放前,贵州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鸦片产地,产品大都通过洪江销往长江下游各地,尤其是太平天国之后,云贵的鸦片毒枭们避地洪江,奢华至极。巍峨轩敞,金碧辉煌的贵州会馆就是盐帮所建,清政府为了掩人耳目,竟将鸦片列为药类征税,洪江鸦片与木头、桐油一起成为三大经济支柱,咸丰年间成立的厘金局,专事鸦片税的征收。直到民国时期,在此驻扎的国民党部队仍然武装押运,以充军饷,沅江上专运鸦片的船只多达两百余艏,贵州、长沙、陕西、福建等会馆,分商号堆放转运,罂气弥漫江城,一度发展有200多家烟馆,吸食者成千上万。

  上码头,进烟馆,曾经是商人们的时尚消遣,建于清嘉庆二年福兴昌烟馆是洪江的高档烟馆,专供豪商巨富消费沅江祭祖宗族祠堂。烟馆布置得十分考究堂皇,红木雕花的烟榻大床,精美无比的各式烟枪,由白铜、白银,甚至上等翡翠、玛瑙、钻石、象牙等珍贵材料制成。洪江人形容道:“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杆枪”,烟馆的广告可称独具匠心,墙上题“福”字,太平缸上罂粟“寿”画,加上门外高高的码头,寓意“福寿膏”。1952年,人民政府开展禁烟禁毒运动,遗祸百年的鸦片才在洪江绝迹。

  穿过闹市街区,洪江靠山的建筑玲珑叠进,形成了余家冲、木栗冲、康乐门、梨子园等花街柳巷,断续相连的杏花楼、瑶池阁等,构成淫靡寻花的场所,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和抗战时期的避乱之所,催生了洪江的色情产业,注册的妓院多达50余家,地下暗娼无法统计沅江祭祖宗族祠堂。山外青山,楼外青楼,行走在洪江的花街中,让人产生复杂的情愫,也许是沈从文笔下的多面印象,点亮了这乡村妓女的灵魂之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生活里”。洪江的荷风院也许是中国青楼史上的孤本,专供一些被商人看中而赎身的艺妓们居住,因为在妓院里做过事,不能带到家里,商人们就将他们继续交给老鸨另院居住,单独管理。荷花高洁仍在风尘中摇曳,不是宫里“白发说玄宗”的离愁,而是山野孤寂而不灭的情丝,放纵也好,温情也罢,都随风飘零,只有回望院门上的对联迎来送往,“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迅速游逍遥”。

  商业气息浓厚的城镇,难免欺行霸市,坑蒙拐骗,会馆和帮会在这里起到了重要作用,最早的会馆是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江西人建立的“江西会馆”沅江祭祖宗族祠堂。此后,全国18个省、24个州、80多个县的官绅商民在此陆续建立自己的会馆。最有名的十大会馆有黄州会馆、江西会馆、徽州会馆、福建会馆、宝庆会馆、辰沅会馆、七属会馆、贵州会馆、衡州会馆、湘乡会馆等十大会馆。按行业形成了洪江的十八帮,如大钱庄、油号、盐业、木业、布业、衣业、烟业、酒业、娱乐、纸业、苏广、南杂、瓷铁、首饰、金号等。会馆和帮会统领商界,不仅承担了经济组织的职能,而且还代替了政权组织的作用。

  洪江良好的商业风气是义利兼备,会馆的“、合乐、义举、公约”功能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管理核心,第一是祀神,众多的会馆都有自己的地方神和行业神,在众神的庇护审视之下,商人不敢放纵,只能凭良心按行规行事;第二是教化,通过戏台、节庆等民俗活动,达到教化的目的;第三是管理,乡规民约,行规忠信加上汛把总署等衙门的管理,让古商城有序运行,也不失人文关怀沅江祭祖宗族祠堂

  到洪江的游客都要到天钧戏院看演出,洪江爱听戏曲,相传有48个半戏台,半个戏台位于司门口,因戏台只有二根柱子落脚,可见戏台也见缝插针沅江祭祖宗族祠堂。洪江各个会馆的戏台都有说究,馆内有2个戏台的,穷人和富人分开看;男人和女人分楼上楼下看戏。会馆只有一个戏台的,就凑在一起看,每逢过年过节或大事、红白喜庆事,洪江人都会在自己会馆的戏台上请班子进行表演。戏台的红火程度取决于商人财力的大小,京剧、话剧、祁剧、汉剧、辰河高腔、阳戏、棒棒戏、渔鼓,你方唱罢我登场,以戏斗富,以文教化。

  洪江好似一个江湖,经过岁月的洗礼,恩怨化解,风尘散去,正如忠义镖局的豪言:“十万雄兵七八人,千里路途三五步”,这便是洪江独步从容的性格沅江祭祖宗族祠堂

  窨子屋沅江祭祖宗族祠堂,梦里不知身是客

  洪江的街道好似时光雕凿的秘境,平整稍直且长的称之为街,沿山沟而建形成的街道称之为“冲”,冲街之间因地势所致形成的走道为巷沅江祭祖宗族祠堂。街、冲、巷密集交错,石阶遍布,至今仍有七冲八巷九条街。从江边到山上,依次递进着三层结构,河边是码头商号店铺的营业场所,中间集中着会馆府宅祠堂的居家社交和贸易空间,接近山上的僻静处则是青楼娱乐场所和宗教心灵归属之地。

  从古商城到今天的旅游城镇沅江祭祖宗族祠堂,修旧如旧的建筑让我们按图索骥的走览,但缺乏的是如故的风情,只有窨子屋的居民起居,还保存着一种活态的脉动

  洪江的窨子屋具有明显的商业特色和防御功能,一层如店面,高而宽敞,二层多是通达的仓库式结构,三层有小间,或者前院二层为大厅及仓库,后院三层为居室沅江祭祖宗族祠堂。从门口进入后,窨子屋院中的天井由狭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既便于商业用途,又有温馨的家庭空间。但外围景观显示出明显的防御和排外色彩,高墙大院,内外有别。

  洪江的居民多为外来移民,除了年迈的老人,年轻的一辈也许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但是,正是窨子屋里生活气息,不应该遗忘沅江祭祖宗族祠堂。旅游让我领略的是洪江历史的物化,但我随着湖南摄影家欧阳星凯镜头走进洪江,才发现触摸灵魂的城记。

  也许是经过了商起商落的变迁,洪江人对人生感悟十分淡然,街巷里的老人长长围在一起,边唠家常边烤火盆,屋里的木火桶是典型的湘西习惯,四方围合,木炭火盆放在木条隔板之下,一家人围坐面,盖上棉被,冬日里其乐融融沅江祭祖宗族祠堂。财神巷里的孩子嬉戏玩耍,全然不知昔日财神的财运祥符。洪江制高点上的青山界,古代曾是苗王住居住地,现在的居民怡然自得,过着王者之地的家常生活。老房子的一些对联俨然人生的逍遥,“人生只有使用权”,“切莫攀比乱花钱”。

  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居民们也会招展昔日的时尚风行,60年代出生的曾凡英,租住在洪江田湾85号,她记忆中的老洪江“古城高墙深巷,周边青山绿水,沿河老街布满着吊脚楼”,她一直喜欢穿旗袍,家藏各种样式旗袍数十套,行走之间,古街风韵尽显沅江祭祖宗族祠堂。入夜,古商城的小街巷里会传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防火防盗”的土喇叭声,喊土喇叭的月收入仅仅70元,但洪江的“喊更人”仍然乐此不疲,为的是古城的生气与安宁。

  洪江大街小巷固守着历史的传统,到处都祭供着土地庙,从年头到年尾祭祀活动从不间断,数百年来,都祈求沅江流域的河神保佑风调雨顺,家里的神龛上也供奉着财神、观世音菩萨等,一家与一城,都要平安吉祥沅江祭祖宗族祠堂

  老城与老人,传统手艺依然红火,家住神巷14号的蒋元喜已经在洪江居住了53年,每年“七月半”即“鬼节”前,古商城的居民都会在小巷里或马路边烧冥钱、放鞭炮,“烧包祭祖”,老人每每为鬼节写“包封”,让人们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礼仪沅江祭祖宗族祠堂。舒代友老人16岁开始学习打碑,经他雕出的石碑图案精美栩栩如生,找他打墓碑的人络绎不绝,但他从不漫天要价,在他看来,乐死善生,生死更新,在故里善行善德。

  因水而兴的洪江因为现代铁路和公路的冲击,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古商城似乎离现代化日益远去,而正是这种远离,洪江还保留着文化的真彩沅江祭祖宗族祠堂。回想明清时期,沅江上“见排不见水,见船不见江”,如今,帆樯蔽日的场面早已不在,只有过河的渡船不断延续着岸边的乡情。但是,我仍会在心里幻觉出洪江商船出发前的壮行鼓乐,古镇上,曹益友师傅制作的唢呐琳琅满目,铜木婉转之间,放佛召回了古商城的灵魂。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5期沅江祭祖宗族祠堂,发表时有删改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41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