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庙萃涣凄怆霜雨之心:德惠祭祖宗族祠堂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立庙萃涣凄怆霜雨之心
——张岳崧与海南各姓宗族的因缘
“立庙萃涣,凄怆霜雨之心;继别曰宗,奕叶云仍之泽德惠祭祖宗族祠堂。”这是张岳崧在《捐创张氏大宗祠启》中开头的一段文字。大意是建立宗庙凝聚涣散的族众,启迪敬祖尊宗的孝心;继承嫡裔的恩泽,使子孙世代繁衍传续不尽。中国数千年的宗法观念使海南宗族铭记祖先恩德,敬祖尊宗思源报本,修建宗庙凝聚族心,编撰族谱传续家史。为了光宗耀祖,延请社会名流为宗族题词作序。张岳崧是海南唯一一个考中探花的名人,被人称作海南四绝中的“写绝”,邀请他为自己宗族题词作序的人纷至沓来。以致二百年后,他的文章墨宝仍然散见于海南各地,甚至流传到国外。
且属续序德惠祭祖宗族祠堂,余不获辞
“间出其族谱,并前明循吏贺公沚原序示余,且属续序,余不获辞德惠祭祖宗族祠堂。”这是张岳崧《文昌张氏族谱序》中的一段文字。前明循吏贺公沚即明朝时文昌县著名县令贺沚,被后人称为“文昌史上第一循良”。文昌张氏,即文昌县上寮村的张姓人氏,与高林村张氏同姓不同宗。但是,两村族人有深厚的历史因缘,祖先同在南宋期间从福建莆田“游宦至琼,因籍焉”。而且人丁兴旺,后代“散处琼、文、定各邑”,两地相距仅十数里,称得上枌榆相依鸡犬相闻。
张岳崧考中探花回海南省亲时,上寮村张岳崧以前的学生与该村的风水先生张永轩,一同到高林村拜访张岳崧,并盛情邀请张岳崧到上寮村做客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张岳崧欣然前往,只见该村“华表岿然,祠宇焕若”,童子勤读于堂,农夫力田于野,自己“顾而乐之”。想到两姓祖先同属莆田,同在南宋末年落籍海南,现在又枌榆相依,是不是同属一祖先呢?张永轩拿出族谱请张岳崧作序,张岳崧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思,认为没有确凿证据不必“强合”族谱。但是大家都按儒家思想勤勉努力,即可“纪吾家世德之祥”,发扬张氏的家风。
除了这篇谱序,在上寮村张氏族谱中,还留留有张岳崧为上寮村长发公祠题写的对联一副:列宿炳天文祖德贻谋莆田世泽;上寮昌地脉乡贤节义贝岭人家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列宿即星宿,神话传说,黄帝的孙子挥发明弓箭被赐姓张,死后化为天上星宿“天弓星”;贻谋,祖先对后裔的恩德。贝岭,文昌县境有紫贝岭,借指文昌县。对联大意是张氏的星宿照耀天空,祖先的恩德从莆田流传至今,世世代代泽惠后人;上寮村风水兴旺,出过不少知名人物,是文昌县著名的村庄。
道光己亥年(1839年)秋仲,张岳崧丁继母忧回海南,上寮村的张永轩又来拜访,请求张岳崧为他新建的小宗祠堂题联一副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张岳崧欣然应允,挥毫写下:义种礼耕多乐地;河钩雒擿可谭天。并在联下题识:永轩宗丈以淳实耕读世其家,又通于五行选择之学,向馆余家旬日,书以赠之。落款:道光己亥年秋仲宗弟题并识。题识可知张永轩是一名淳厚老实以耕读传家的农夫,兼职选择风水,曾在张岳崧家住宿十天之久。对联中的河钩雒擿,也称钩河擿雒,意为探究河图洛书之秘密。大意是称他躬行礼义以务农为生获得许多乐趣,探究河图洛书秘密可与上天交谈。从对联中可知,张岳崧的性格与苏东坡一样,“上可陪皇帝,下可陪农夫乞丐”,与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平等交流。
正因为有这样的性格,任何人求赐墨宝他都有求必应德惠祭祖宗族祠堂。上寮村《张氏族谱》还保留一副他为“上寮村十七世焕魁妻邢氏”题写的荣寿联:与劲柏贞松比寿;为钟礼郝法之宗。所谓“钟礼郝法”,喻妯娌相处和睦互敬如宾。焕魁妻邢氏是该村普通的农妇,张岳崧拜访上寮村时刚好遇上她的寿宴,便写下这副对联为她祝寿。
查上寮村的《张氏族谱》,历史上并没有出过什么名人显爵,张岳崧在谱序中也称“虽鲜巍科膴仕焜耀后先”德惠祭祖宗族祠堂。然而在现代,该村出了一位大名人,就是开国元勋张云逸。张云逸原名张运镒,生于1892年,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与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区司令,建国后历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兼 、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享受元帅待遇。曾连任党的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张云逸是现代海南职位最高的将军,他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赫赫功勋德惠祭祖宗族祠堂。现在的文昌市文城镇建有“张云逸大将纪念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海南张氏宗亲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村建立海南张氏大宗祠(世界张氏海南文化园),并建立两个分祠,分别祭祀海南一文一武两位显赫名贤,文祠张岳崧,武祠张云逸。二百年前张岳崧拜访张云逸的村庄,并为上寮村写下谱序与对联,是否昭示他们因此建立联系,成为日后海南建祠祭祀的两位扛鼎人物呢?
祖德树宏谟
“祖德树宏谟训至一经三相高明昭北阙;宗功垂大业田开万顷两陂利泽遍南溟德惠祭祖宗族祠堂。”这时张岳崧为海南韦氏大宗祠题写的对联。海南韦氏大宗祠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十字路镇雅咏村,为唐代宰相韦执谊被贬海南时的居所,该村至今保留有他的坟墓。张岳崧的对联歌颂了韦执谊的德业与功绩。祖德,韦执谊的功德;树宏谟,树立起宏大的谋略;一经,一种经书,喻科举考试。清朝乾隆朝以前,科举考试只轮流考一经;三相,指韦执谊曾经辅助过三朝皇帝;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喻朝廷;田开万顷,指韦执谊被贬海南后,领导当地百姓开辟出万顷良田;两陂,指韦执谊在当地兴修的水利,称旧渠与新渠,至今仍发挥作用,被后人称为“海南的都江堰”。
张岳崧的对联原以木刻悬于韦氏大宗祠正殿两侧的楹柱上,文革时大宗祠被毁,张岳崧的对联仅剩下联被村民收藏德惠祭祖宗族祠堂。上世纪九十年代韦氏大宗祠复建,并扩建成“唐朝宰相韦执谊纪念馆”,张岳崧的对联复制于纪念馆的门柱上,落款为:清·探花张岳崧题。原木刻对联至今保存在宗祠内。
唐代以来,韦执谊的后人繁衍散居海南各地,其中乐会县(今琼海市)一枝最为兴旺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张岳崧嘉庆年间回琼州省亲,乐会县的韦氏人家上门请求张岳崧为乐会县《韦氏族谱》撰写谱序及启名诗,于是,一篇《韦氏分派谱序及启名诗》保留在海南韦氏族谱中。谱序称:自韦氏迁乐会以来已有十多代,已经多次修谱。嘉庆甲戌年间,有韦庆牲等人继修族谱完成,“属续撰分派之职托于我”。我“遂不揣固陋,缀以三十二字回文式,四言一韵,分为八句,非徒欲区昭穆,盖以后裔胄垂久远云尔。”意思是受韦庆牲嘱托,冒昧写下三十二字的回文诗,并不仅是为了区分辈分,而是希望韦氏后裔兴旺发达以致久远。
启名诗也称派诗,即根据诗文字数顺序给后人起名开派的诗句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回文诗可以回环阅读,作为回文派诗,用完以后可以从头再用,以致无穷无尽。张岳崧为韦氏拟撰的启名诗是:弼辅崇勋,经邦懋绩。迪吉传馨,嘉祺绍锡。德昭显嗣,荣家佐国。植秀贻芳,徽猷亿奕。落款是: 清嘉庆十九年岁次甲戌冬月吉日,赐进士翰林院编修探花及第翰山张岳崧拜题。大意是赞扬韦执谊辅弼朝廷建立功勋英名远传,韦氏祖德昭彰荫庇显赫后裔,能够辅助国家荣耀家族,培养优秀人才流芳后世,使韦氏的美善更加彰显。
除此以外,张岳崧还有为乐会县韦氏宗祠题写的对联一副:五世儒宗自唐而宋而元而明士气至清丕振;一经相业由崖及乐及会及定文风与琼齐辉德惠祭祖宗族祠堂。五世,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韦氏先人韦执谊于唐代任宰相,被贬海南,其后人留寓琼州已经历五个朝代;士气,读书人志气;丕振,大振;一经相业,精通一经而获封相;由崖及乐及会及定,由原古崖州即琼山县,迁乐会县再迁会同县至定安县;文风,文章风气;琼,指贬于琼州的祖先。对联大意是韦氏五世习儒从唐到宋到元到明,读书人志气到清代更加振发;先祖精通一经而拜相,后人从琼山迁乐会再迁会同至定安县,文章风气与被贬琼州的先祖一样辉煌。
其族上醇悫砥行谊
张岳崧家族中,有一人被《清史稿》立传并受朝廷旌褒,建《节烈》石牌坊于高林村前,这个人就是张岳崧的侄媳张王氏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张岳崧有文章《节烈张氏王妇传》存于《筠心堂集》中,记载张王氏因丈夫张钟锦病逝,年仅二十五岁就投水自尽殉夫被朝廷“诏旌其家”的过程。文章刻成石版后,重新命名为《旌表节烈张妇传》,石版现存于海南定安县博物馆中,成为张岳崧至今犹存的手迹之一。
张王氏出生于现在的屯昌县西昌镇仁教村,该村王姓成为张岳崧的亲戚德惠祭祖宗族祠堂。村人“信斋公”任县丞,与张岳崧同住于京城琼州会馆,拿出该村族谱请张岳崧写序。张岳崧“读而嘉焉”,欣然答应。《王氏族谱》记载仁教村的立村过程。王氏先人明永乐年间从福建“浮海游琼州”,某中书(官名)“精形家言”,为他择地建村,仅三百年就“胶庠明经达政之彦谱不绝书”。但是,张岳崧《王氏族谱序》认为该村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是“其族上醇悫砥行谊,泽之礼让诗书以崇雅”,即村人崇尚醇厚诚笃注重修养,浸润儒家思想而雅化的缘故,而非关择地立村出人才,这种认识在在舆堪风水盛行的古代,属于惊世骇俗之言。
除了《王氏族谱序》外,张岳崧还为该村王氏宗祠撰写对联:由榕海开基南溟卜居鹏运垂天羽翰;溯槐堂衍派西冲继绪燕诒奕世簪缨德惠祭祖宗族祠堂。榕海,福建省福州市的代称;南溟,借指海南;鹏运,鲲鹏运转;垂天羽翰,垂天大的翅膀,喻气派宏大前程无限。槐堂,三槐堂,《宋史·王旦传》载:王旦父亲王祜任兵部侍郎时,在庭前种下三棵槐树,称自己后代一定有人任宰相,果然儿子王旦考中进士当上宰相。王氏后人为纪念先祖王旦,以三槐堂为王氏堂号。衍派,繁衍支派,喻后代人丁兴旺;西冲,即西昌,王氏村庄所在地;继绪,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燕诒,荫蔽后代平安吉祥;奕世,累世;簪缨,喻官宦人家。对联大意是王氏由福州开创基业至海南卜吉定居,如鲲鹏展开遮天翅膀前程无限;溯自宋代三槐堂王氏人丁兴旺,传至西昌继承祖先美好品德荫蔽后代平安吉祥世代都出官宦人家。
张岳崧的对联原以木刻匾牌悬挂宗祠主殿两侧,木匾未知毁于何时,王氏后人书写张岳崧对联贴于原来的位置,原文存于《王氏族谱》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宗祠大梁下面还悬挂有张岳崧题写的《荫槐堂》三个大字的匾额,落款是: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定安张岳崧拜题并书,嘉庆甲戌夏六月。可知对联与匾额都题于嘉庆十九年,即张岳崧丁父忧期间。王氏后人原屯昌县住建局局长王绥东先生热情地拿出族谱,如数家珍地介绍仁教村与张岳崧的关系。族谱中还挖掘出张岳崧一篇佚文《志英公行述》,志英公是张岳崧侄子张钟锦媳妇张王氏的叔祖父,教养侄子王大经等成立,逝世后张岳崧代其子王大钦写此行述。
古之所称钜家华阀者
海南的莫姓是名门望族,莫氏大宗祠堂位于海南定安县定城镇的莫村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张岳崧的文章《莫氏大宗祠堂记》,称“古之所称钜家华阀者,必其先有积勋累德惠闿在人”。莫氏先人恭万公于北宋熙宁年间以千户之职戌守琼州落籍定安县,其后人世代袭千户之职达百十年之久,称得上“钜家华阀”。进入元明,莫氏弃武即文,“乡贤名宦胪于志乘”。清朝初期,“魁文公首捷南宫”,即海南第一个考中进士,其后人读书成才者络绎不绝。究其原因,就是莫氏先人“积勋累德惠闿在人”。
莫氏大宗祠为雍正年间莫陶公创建,后来倒塌,张岳崧的亲戚“韫山学博”与其兄“观云太守”召集族人重建,于嘉庆辛未(1808年)落成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张岳崧考中探花回海南省亲时,应亲戚“韫山学博”的请求,写下这篇《莫氏大宗祠堂记》,赞扬莫氏“先世积累之休”,“后嗣绳继之烈”。另外,查《莫氏族谱》,张岳崧还为他在粤秀书院的同学莫晴园先生写下《莫晴园先生祭文》,可见他与莫氏家族的亲密关系。
海南黄氏宗祠位于海口市府城区,张岳崧为该宗祠题写《黄忠义公祠》匾额,落款为:赐进士及第护理湖北巡抚承宣布政使张岳崧书,至今还悬挂在重修后的黄氏宗祠檐下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另外,张岳崧还为黄氏撰写《黄氏家谱序》。序中称“琼之黄,著姓也。”黄氏先人明朝初期任官落籍海南,后人“巍科甲第相望不绝”。自己读书时与黄氏不少族人交往,其中与考试“数冠琼军”的沙阳成为好友。考中探花后任官京师,沙阳寄来《黄氏家谱》,请求写谱序,张岳崧“书此寄之”。
像赞,是古代为人物画像或相貌所作的赞辞,海南许姓祖先许模公于宋绍熙二年任琼州通判,是许姓迁琼始祖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张岳崧为许氏写下《渡琼始祖琼州府通判模公像赞》,称赞他“道高德重,名显声扬”。许模公夫人夏氏德貌言工,四者俱备,张岳崧的《渡琼始祖夏氏宜人像赞》,将她比拟中国历史著名贤妇,称赞她与丈夫“雌雄谐偶,合龙剑于斗南”。此外,张岳崧还为许氏人家题下匾额《齐眉善庆》,至今犹存于海口市琼山区东山镇卜正村。
海南历史上唯一的宰相明代大学士邱濬,其后人迁居定安县禄地村,村中至今保留有张岳崧手书对联两副德惠祭祖宗族祠堂。一副刻于邱氏宗祠主殿的石楹柱上:五指独钟灵礼乐文章擅有明无双国士;金鸡遥献瑞衣冠俎豆开昌建第一人家。五指,即五指山,借称海南;钟灵,凝聚天地的灵气;擅有明无双国士,指明代海南唯一的宰相邱濬;金鸡,指定安县的金鸡岭,代指定安县;遥献瑞,远献瑞祥,禄地村离金鸡岭不远;衣冠俎豆,俎豆,祭器,谓衣冠人物历代相传;昌建,定安县的古称;第一人家,禄地村邱氏为邱濬之后,故称。
另一副对联原题于禄地村邱氏大宗四世祖俊公祠主殿的楹柱上,如今保留在《邱氏族谱》中:台阁著雄文补经义正史纲典型重七星五指;宗支由禄地拱金峰环丽泽簪缨震十县三州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台阁,尚书省的别称,借称内阁大学士,因邱氏先人邱濬曾任内阁大学士;补经义正史纲,指邱濬的著作《大学衍义补》和《世史正纲》;典型,榜样;七星五指,指海南的名山七星岭和五指山,借指海南岛;宗支,宗族支派,邱氏祖居琼山府城镇,宗族支派迁居定安县禄地村;金峰,指金鸡岭,在禄地村附近;丽泽,原意为两水交流互相灌溉,代称书院或读书的环境;簪缨,古代贵族的冠戴,借指官宦人家;十县三州,清代海南的行政单位,借指全海南。
清定安县府文件《前湖北布政使张岳崧崇祀乡贤实录》称,张岳崧“持躬正直而不以崖岸自高”,大意是指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不清高孤傲德惠祭祖宗族祠堂。对于任何人请求他题词写序都是有求必应,因此,清代他的手迹广泛流传于海南各地。虽经二百年社会动乱沧桑巨变,至今仍有大量墨宝存留世间,甚至国外也有存留。笔者不久前赴越南旅游,在胡志明市堤岸区就发现他的手迹《琼府会馆》悬挂在海南会馆天后庙大殿的大门檐下,落款为:定安张岳崧书。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52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