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浙江一小山村,村民拿出唐朝圣旨自称郭子仪后代,专家看后笑了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导读:据《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郭子仪出生于陕西渭南,年轻时因武艺高强考中武举,但从军后表现平平,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才被唐肃宗委以重任,率领大军击败叛军,收复都城长安以及河东地区,被认为是唐朝中兴第一功臣汾阳祭祖宗族祠堂。在之后的吐蕃叛乱中,郭子仪第二次从吐蕃人手中收复长安,因此在朝中威望极高,官拜太尉、中书令,晋封汾阳王。

郭子仪高寿85岁,史书称其“多福、多寿、多子女”,据不完全统计,郭子仪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儿,孙子辈超过百人,这些人开枝散叶,逐渐遍布大江南北汾阳祭祖宗族祠堂。最近几年,各地相继传出了发现郭子仪后代子孙的消息……

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名叫大地村的小山村,一些郭姓村民自称是郭子仪的后裔,至今在村子的祠堂中,还保存有一道唐朝时期的圣旨汾阳祭祖宗族祠堂。按照村民的说法,这道圣旨历经一千多年,一直被郭氏族人当作“传家宝”。本来这件宝贝是秘不示人的,可在最近的一次祭祖活动中拿出来祭拜时,正好被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发现,不得已才将消息公开。

绍兴市文物工作者介绍说,这道圣旨外表破损非常严重,在开头写有“奉天承运,皇帝制宝”八个大字,落款是“广德三年九月”,内容主要是说郭子仪平定叛乱有功,皇帝决定升任他做河中节度使的事情汾阳祭祖宗族祠堂

这道圣旨的消息公开之后汾阳祭祖宗族祠堂,立刻引发了史学家的争论,一位专门研究唐朝历史的专家看过之后,笑道:“这是在侮辱别人的智商,就算造假也应该多读书专业一点,这道圣旨一看就是假的,最起码有三点致命的错误!”

第一点,圣旨开头就写“奉天承运,皇帝制宝”,可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造的汾阳祭祖宗族祠堂。“奉天”指的是明朝皇宫中的奉天殿,也借指天意,表明自己做皇帝是天命。

既然“奉天承运,皇帝制宝”出现在明朝,那么唐朝的圣旨是什么格式呢?根据流传下来的《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圣旨,可见唐代圣旨一般用“门下,天下之本”作为开头,因为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而门下省正是负责审核颁发圣旨的汾阳祭祖宗族祠堂

第二点,圣旨的落款是“广德三年”,不过唐朝正史记载唐代宗广德年号只用了两年,分别是公元763年、764年,圣旨中提到的“广德三年”应该是“永泰元年”汾阳祭祖宗族祠堂

第三点,仔细阅读圣旨内容,会发现文末提到了左丞相、右丞相两个唐朝官职,其中左丞相是李光弼汾阳祭祖宗族祠堂。史料记载,李光弼是与郭子仪齐名的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同样立下了大功,先后被封为中书令、太尉、节度使等官职,就是从来没有当过左丞相。

而且史料中有清楚的记载,李光弼晚年受奸臣陷害,在广德二年(764)就已病逝,根本不可能在765年以丞相的身份给郭子仪拟写一道圣旨了汾阳祭祖宗族祠堂

虽然史学家证明了这是一道“假圣旨”,但文物专家却认为,这道圣旨即便不是唐朝时颁布的,但也不是现代人仿制的,很可能是明清时期,郭子仪的后人为了向外人证明身份仿制的汾阳祭祖宗族祠堂。因为从这道圣旨的纸张、字迹来看,具有一定的年代感。不过绍兴大地村郭氏族人表示,不管“圣旨”真伪与否,郭子仪忠君报国的家风他们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新唐书》、《资治通鉴》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2979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