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江苏600多人吴姓家族,集体要求改姓,理由:张士诚后裔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中国人素来注重姓氏吴姓

“姓”不仅仅是名字的组成部分,一个简单的文化符号吴姓。它同时代表了一个人的血缘传承和家族关系。

在古代,姓氏是大家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标志吴姓。在中国人的的内心深处,它意味着同宗同族亲人间的血脉见证,从血缘意义上解释了“我从哪里来,我是哪里人”这个永恒的命题。

姓氏是祖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一般人不会轻易改变姓氏吴姓

但是在江苏省姜堰城北村,这里居住着的600多位吴姓居民,却对外声称是祖先是张氏后人,多年来执着于将自己的姓氏改回张姓吴姓。这到底是为什么?

寻根溯源 姜堰村民执意改姓

姜堰城北村村民吴元大吴姓,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心愿,他想要带领全村吴氏家族的600多人,集体将吴姓改成张姓!

这么多人集体改姓无疑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吴姓。因为改姓意味着整个名字的登记在行政部门发生变更,这可能会同时涉及到公安、社保、工商、税务、房产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但是吴元大还是想要尝试一下。

吴元大是一家私营印刷厂的老板,在他读初中时曾跟随自己的祖父在常州生活吴姓。每年除夕,他都会跟着长辈们回到泰州姜堰老家参加祭祖仪式。

有一次,在请祖先墓主时,年少的吴大元意外发现上面写的名字为“张广文”吴姓。这个发现让吴元大十分好奇。他们家姓吴,可是为何祖先牌位写的是张姓?

他带着这个疑惑去询问家中长辈,结果吴元大祖父很认真地告诉吴元大,牌位上的这个张广文的确是家中祖辈吴姓

不仅仅是张文广,所有吴氏家族的人,去世以后写在牌位上的名字都改为张吴姓。吴元大说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自己对家族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发现家族中的所有先人都是“生姓吴,死姓张”之后,吴元大开始研究自己家的姓氏之谜吴姓。在翻阅了大量史料记载后,吴元大发现他们这一支吴姓族人很可能是元末明初抗元将领张士诚的后人。

吴元大是一个对家世渊源十分执着的人,为了追寻家族的起源,他几乎成了张士诚的研究专家吴姓

他阅读了大量和张士诚有关的古籍,以及从清朝到现代以来家族中所有记载分家析产、过继继承的档案吴姓。他甚至收集了张士诚在苏州称王期间发行的货币。在吴元大家里的堂屋正中间,挂着一幅张士诚的画像。

每天吴元大都会向这位心目中的老祖宗敬香吴姓。他一直期待有朝一日解开身世之谜,认祖归宗,再立谱系。

多年来,吴大元坚持给泰州姜堰相关政府部门写信,建议成立张士诚纪念馆吴姓。他认为自己肩负着实现祖训的重任,想要在自己这一代替先人完成认祖归宗的使命。

“我们吴氏家族,一百多个家庭里的600多人,都迫切期待着改姓张吴姓。”吴大元如是说。

生死异姓 家世起源迷雾重重

姜堰城北吴氏家族“生死异姓”之谜的答案其实就藏在吴元大当初看到的那块牌位里吴姓

吴大元呼吁改姓的事情引起了当地很多文史专家的注意,他们赶到了吴大元的老家访问他,并在其家里见到了吴氏祖先的牌位吴姓

这块珍贵的牌位是吴氏家族中现今唯一保存下来的牌位,牌位上的名字属于吴元大的曾祖父吴姓。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人们提倡破除一切封建迷信,村里其他家庭的祖宗牌位都被当成封建糟粕给烧了。

吴元大曾祖父的这块牌位是吴氏后人拼了命才保护下来的吴姓。为了躲过当时的“破四旧”,他们用油纸将牌位小心翼翼地包装好,悄悄地埋在院子里。等每年除夕祭祖时,将牌位偷偷挖出来,仪式结束后再埋进地下,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多年。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走进千家万户,这块牌位才终于名正言顺地被摆在了吴家人的屋子里吴姓。中国人对于祖辈香火的重视,由此也可见一斑。

这块千辛万苦被保留下来的牌位共有三层吴姓。在牌位正面和背面的中间,夹着一块薄薄的木板,木板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几行蝇头小楷。

根据上面的文字所记载,吴氏一族世居泰州东(古代称为“海陵”),系张氏后人,始祖为张士诚吴姓

因为张士诚在和大明皇帝朱元璋的竞争中失败,所以有一部分人迁徙到了淮城以西,寄居在外舅吴氏家,为了躲避灾祸,隐姓埋名,从此以吴姓人自居吴姓

张士诚的九世孙调查了吴氏源流后,于康熙五年(1666年)立下“生姓吴死姓张”的遗训,并刻在每个后人的牌位上流传至今吴姓

姜堰文物专家窦亚平(曾任姜堰博物馆馆长)对此很感兴趣,曾经多次到吴元大家行实地走访,并且调查了吴氏一族居住地的祭祀习惯吴姓。窦亚平发现住在这里的人在为死者超度或者祭祀祖先时,在申文上确有“生姓吴死姓张”的表述。

吴王张士诚是于公元1367年苏州城战败后被俘自尽的,距今已经600多年吴姓。但是按照牌位来看,吴氏家族的起源最多也只能推算至公元1666年,也就是张士诚九世孙立下“生姓吴死姓张”的遗训的那一年。

那么,从1367年到1367年间,张士诚的后裔是如何迁徙到姜堰城北村一带的,又是为何改成吴姓的?这些谜团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吴姓

后裔流散 躲避灾祸隐姓埋名

要破解这些疑问,或许要从600多年前张士诚的结局说起吴姓

张士诚是元末抗元起义军将领之一吴姓。公元1353年,泰州盐商张士诚起兵造反,同年在高邮自立为王,建国号“大周”。三年后,张士诚率领部众迁往苏州,并于1363年改称“吴王”。

1366年,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大军攻破江苏城吴姓。张士诚被俘,被押到金陵(现在的南京),后自缢而死。

张士诚的后代去向在《明史》中有部分记载吴姓。根据《明史》一百二十三卷所述,江苏城破之时,张士诚的妻子刘氏在齐云楼放火,将张士诚所有妾室烧死,然后自缢而亡,张士诚和刘氏生下的两个幼子则被藏匿于民间,不知所终。

张士诚的后裔曾于光绪年间修编了家谱,名为《温张族谱》吴姓

高邮市姓氏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徐学林曾购得此家谱,并与研究学会会长倪文才一起仔细研究了这本家谱吴姓

根据《温张族谱》的记录,张士诚与刘氏一共有五个儿子吴姓。苏州城兵败之后,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都不知所终。两个最小的儿子被船工温良弼收养,二人都改姓温,所以家谱名叫《温张族谱》。

但是这本家谱主要记载的是张士诚第五子这一支的渊源,虽然解释了《明史》记载的张士诚两个幼子的下落,但是仍然不能解释姜堰一带吴氏家族和张士诚的关系吴姓

泰州市谱牒学专家张培元,研究张士诚谱牒及其家族史已有多年,他曾经仔细查看过吴氏家族的家谱和牌位吴姓

据张培元所说,当年徐达、常遇春率军围困苏州之时,张士诚曾命其堂兄张士俊带着一个儿子与其四弟张士信逃到泰州兴化一带吴姓

逃亡以后,张士俊带着一部分张氏子弟驻扎在兴化附近以图东山再起吴姓。但是后来朱元璋创立的明朝统治日渐巩固,这些张士诚的后人及士兵就逐渐流散于各地。姜堰城北村的吴氏祖先有可能就是那时迁移过去的。

至于为什么改姓吴,张培元给出了两种解释吴姓

第一种就是如吴元大家里的牌位所记载的那样,张家后人迁移之后寄居在姓吴的外舅家,故而改姓为吴吴姓。吴元大自己也曾提到过这个姓吴的“外舅”家族,其实是高邮人。

另一种可能就是张士诚原称“吴王”,张家后人为了纪念先祖,保留一定的家族渊源,所以改姓为吴吴姓

不管因何改姓,姜堰城北村吴氏家族是张士诚后裔的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吴姓。当时张士诚落败,明朝政府曾下令追捕其家人,吴氏家族的先人没必要假冒张氏后裔,更没必要将“生姓吴死姓张”的遗训一代代传承下去。

而事实上,吴氏一族不是生活在苏北地区唯一一脉张士诚的后人吴姓

阊门寻根 江南后裔认祖归宗

张士诚出生于泰州,兴于江南一带吴姓

张士诚在割据苏州期间,实施过不少善政,比如减少税赋、兴修水利等等,苏州百姓十分拥戴他吴姓。明太祖朱元璋是个有仇必报的人,所以在建立统一大王朝后出台了一个针对江南人民的政策——“重赋江南”,江南地区的税收甚至是别的地区的数百倍。

据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考证,现在的江苏扬州、泰州、高邮、淮安多地都有洪武初年的移民分布吴姓。著名明史专家潘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朱元璋在打下苏州之后,的确曾对当年拥立张士诚的官民作过惩罚性的迁移。

历史学家们都认为,洪武大移民这是一场官方组织的移民,“赶散”一词,则说明了移民的强制性吴姓

对百姓尚且如此,更别说张士诚的后人了吴姓。张士诚败于朱元璋之后,张氏家族剩余的人很有可能随洪武初年的移民大浪潮迁徙回了老家,从而形成了很多散落在苏北地区的家族分支,吴氏家族也许就是当年移民到泰州的一支。

无数百姓因为一道圣旨而不得不背井离乡,故而明朝初年民间流传着大量关于“洪武赶散”的传说吴姓

有人说当时江南地区大马蜂成患(影射朱元璋,民间流传他是“麻子”),到处蜇人,老百姓们只有逃到江北躲避虫灾;也有人说,明初苏州一带突然出现很多红头苍蝇(影射朱元璋起义带领的“红巾军”),见人就叮,百姓不得已逃往江北避难吴姓

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传闻也能看出当年江南百姓被迫迁徙的怨恨吴姓

各地地方志、地名志、民间族谱都对此也有不少书面记载吴姓

比如民国时期,《续修盐城县志》曾记载:元末张士诚据有吴门,明主百计不能下,张士诚败至身虏,明主积怨,遂驱逐苏民实淮扬二郡吴姓

这本书很明确地描述了张士诚兵败后朱元璋因为和张士诚的恩怨将苏南百姓驱逐到淮扬地区的历史场景吴姓

除此之外,在江苏盐城等地发现的大量族谱中,有很多都明确记载了自家祖先是在元末明初年间从苏州阊门迁入吴姓

所以多年以来,总是有陆陆续续的苏北人来到苏州寻祖吴姓

2011年4月6日,苏州金阊区启动了苏州阊门寻根纪念地开馆仪式吴姓。数百名来自泰州、盐城等地的江南人后裔齐聚于此,举行了祭祖仪式。这些人向朝宗阁鞠躬献花,完成了认祖归宗的仪式。

一位姓徐的老先生在现场热泪盈眶:“我的老父亲活到了90多岁,寻祖归根是他未了的心愿吴姓。”还有一位祖辈从苏州迁走后落户苏北的张姓后人,为了纪念故土,临走时从苏州带走了一颗皂荚树,栽在新家。

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吴姓,金阊区区委翟晓声说:“作为一种人文关怀,我们想真诚地回答这些后裔:‘你们的祖籍在这里!’”

结语

在神州大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地区间的人口迁徙一直在不断发生吴姓。在历史的滚滚长流中,每个人都是移民。

全世界华人都自称炎黄子孙,将炎黄二帝作为共祖,这是对同一文化渊源的认同意识和求同情结吴姓

不管是吴元大带领数百名吴氏族人改姓,还是苏北地区的江南人后裔回到阊门寻根,或是国人每年清明扫墓的传统,其实都源于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对于认祖归宗的渴望吴姓

而其他文化的传承者,是很难理解这种执着的吴姓。正是这种渴望,构建了中国人家族和民族之间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参考资料

[1]高戬.阊门寻根记.古吴轩出版社.2011.10

[2]倪文才.《温张族谱》解读.今日高邮.2019.5.20

[3]陈曦.洪武赶散,散落民间600年的移民史.现代快报.2012.4.8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3298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吴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