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瓷都德化祖龙宫祭祀窑神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陶瓷是火和土壤的聪明结品。考古发掘发现,不迟于殷商(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就有青瓷。

中国三百六十行行业中,都有行业神之祭奠。远古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被后人尊为陶祖。史记记载:尧曾被封于古“陶”地,即现在之山西平遥古城,后又迁于“唐”,故其以封地为名,因“陶唐”与陶有关,故亦尊其为陶祖者。《周礼·考工》亦记载“有虞氏上陶”,有虞氏即虞舜也。”把舜也尊为善于制陶的陶祖。

年龄时期古越窑地区越国的范蠡,因其制陶致富,又称为“陶朱公”。现宜兴地区即有“陶祖庙”,供奉着范蠡。

古代,人们往往把瓷业兴衰寄托于神的保佑,塑造一些偶像进行奉祀。

传说中的窑神,大多是为陶瓷业作出巨大贡献甚至献身的人物。因为各地传说不一,所供奉的窑神亦不尽相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德化陶瓷窑神圣殿祖龙宫,位于龙浔镇宝美村福全寨东南侧,占地面积1850平方米。四周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元时期的屈斗宫窑址。

祖龙宫始建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相传林炳改革窑炉时,曾经获心灵手巧,智慧聪明的金氏夫人之女玄女大力相助,出谋献策,改革旧小窑为大窑,砌拱圆穹顶主窑室,两旁砌奶窑(也称狮耳、蛇眼),砌窑囱拔焰火消烟,称鸡笼窑、蛇目窑,因外观如长龙,雅称龙窑。点火试烧成功,扩大了出产量。后对外宣称仙女玄女托梦,增添了神秘的神话色彩,立庙尊奉,供奉窑神虞圣大帝(舜帝)及玄女真仙,因名玄女宫。明代林朝景募修,在挖掘平整场地时候,发现白瓷土沙渣成片堆积层深挚,判定为旧时瓷土加工场遗迹后,易名白沙宫。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修,为纪念白沙宫四周曾有林炳建的龙窑,改名窑尾宫,俗称下尾宫,雅称霞美宫。清同治间(1862—1874年)里人、陶瓷巨匠苏学金父子募建下堂及回廊,追念窑神林炳窑炉革新,创建沿坡式如卧龙的17间窑室的龙窑,尊为德化龙窑始祖,更名为祖龙宫。民国时期,里人林言显、林云平、苏御忠、苏学题等发起筹资重修。墙壁上的龙虎、《三国》人物水墨画,系苏学题墨迹。

1961年5月,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宣布屈斗宫、祖龙宫等古窑址,列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勒石碑宣布。

上世纪“文革”期间,祖龙宫受到冲击破坏,神像被毁,被出产队作为仓库。

改革开放后,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祖龙宫迎来新生。1979年农历正月十八日,里人公推林睦柱为首等人为董事,筹资重修祖龙宫,增建护厝、戏台、金炉,重塑神佛像,1990年竣工。1992年,再建砖混结构会议室一座共三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2021年以来,以苏银建、林睦登为主任、副主任的新一届祖龙宫管委会,重新大规模装修戏台、食堂、办公室、会议和接待室,铺盖红瓦,墙壁贴红砖,更换屋顶木料,新建金亭,添置新供桌。建立健全文物古迹的安全保护,对所有用电线路进行进级改造,添置消防器械。加强宣传举措措施建设,安装大型LED电子显示屏、宣传栏、陶瓷作品展示柜窗。

祖龙宫恢复祭奠窑神等宗教流动,每年农历蒲月十六日,依照传统民俗举行隆重的祭奠窑神典礼。由于独特的陶瓷文化信俗风情,吸引众多境内外游客、香客前来参访,专家学者的考察。

1993年,举办窑神林炳窑炉烧成改革九百周年庆典,展出全村各家陶瓷企业和陶艺家获奖的优秀陶瓷作品,先容厂家和作者的名单,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强烈热闹响应和积极介入。

1996年8月12日,德化县人民政府批准祖龙宫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9月,德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启梓、政协德化县委员会主席李孝仪主持举行德化祖龙宫文物保护单位揭碑典礼,召开祖龙宫学术研讨会。1997年12月25日德化县人民政府批准德化祖龙宫登记注册为宗教流动场所。

祖龙宫由上殿、下堂,左右护厝、戏台、会议楼组成,建筑面积416.1平方米。主殿和下堂保持宋代建筑形式,屋架为穿斗抬梁式,屋顶为单檐悬山式,青瓦翘脊,下堂屋顶为重檐歇山式,翘脊双龙戏塔。正殿两边墙上有壁画。正殿供奉圣大帝(舜帝)、玄女真仙、张道陵、保生大帝、吴公真仙、圣祖金仙、观音佛祖、朝天圣侯、张公圣君、窑坊公。

天井有一古井,口径0.56米,深1.5米,井水清澈如镜,清甜可口,据悉亢旱天从未干涸,雨季未曾溢出。石狮—对雄峙大门。

2006年3月18日,经德化县体裁局报泉州市文物局批准,新建祖龙宫后殿。2006年4月破土动工。2007年7月20日竣工。砖石木结构,殿堂由中殿,左右偏殿,两侧护厝,中庭小埕组成。殿高约5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作为窑神圣殿。屋架下为石柱,石柱上木制穿斗抬梁式,琉璃瓦、翘脊,中脊塑双龙戏塔,两侧护厝各塑双龙戏珠。正殿供窑神林炳,左偏殿供奉玄女,右偏殿供奉太上老君,主殿左壁画“朝思暮想”、“玄女显圣”,右壁画“神攀归真”、“碧海慈航”。内廊左壁画“千灾扫去”,右壁画“百福迎来”。大门外置石雕三狮香炉一座。门外置2007年9月1日,隆重举行祖龙宫后殿落成庆典。泉州市文物局局长陈健鹰、德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华武、德化县体裁局局长陈金殿以及泉州市博物馆、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庆典。

祖龙宫后殿的顺爽利成,得到宝美村全村各陶瓷企业、厂矿、企业家们的积极支持介入,涌跃捐资。多年来祖龙宫筹集资金38万多元。后殿的建设共投入资金75万多元。2005年,德化县文物保护治理委员会授予祖龙宫2004—2005年文物保护提高前辈单位。

祖龙宫祀奉窑神德化窑坊公民间信俗,后形成德化县陶瓷业独特民俗,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农历蒲月十六日是窑坊公诞辰纪念日,当地制瓷业者、窑主汇聚祖龙宫,设坛隆重庆贺。历年来,海内各地,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众多古陶瓷研究专家学者、艺术家和游客络绎不绝地到祖龙宫考察或观瞻进香。

据日本有关陶瓷历史文献记载,北宋时,日本派加藤四郎等人来中国德化学习制造陶瓷和烧制技艺。尊称德化师傅老大哥,德化窑模式为哥郎窑(郎,古代男子之雅称,方言谐音鸡笼窑)、德化窑。后来又多次来华学建大窑(17室龙窑模式)。他学业有成后,将仿塑祖龙宫供奉的林炳泥像恭请带回日本,尊为陶祖神。明代日本又续派人来德化学陶艺。1962年为复原加藤四郎仿建的宋代十七室龙窑,特来德化考察古窑址构建窑砖材料,礼聘德化师傅,仿造德化窑原状,复建窑炉。

2008年6月22日,原台湾莺歌镇镇长许元和先生、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傅茹璋女士一行4人来德化考察陶瓷,德化县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文记陪同他们参观了屈斗宫古窑及祖龙宫。许元和一行对此赞不绝口,连说不虚此行。据许元和先生先容:“莺歌镇是台湾闻名的陶瓷产地,制瓷历史悠久,蜚声国内外。莺歌镇拟建庙奉祀窑神,但是找遍了各地,却不知窑神为何方神圣。这次来德化祖龙宫找到了窑神的根。回去以后我会派人到德化来考察,把窑神引到莺歌去”。傅茹璋教授说她“到江西景德镇也看到林炳的记载,与这边的历史可以连接得起来”。

窑坊公俗名叫林炳,后人感念于他烧瓷窑炉改革,扩大陶瓷产量的千秋功德,将其泥像尊为窑坊公,并建祖龙宫奉祀。德化窑坊公信俗典礼独特,奉祀的供品主要以陶瓷作品为主,当地各家陶瓷厂和瓷艺家精选把自己新开发并获得订单的,参加比赛得奖的陶瓷工艺品,端到祖龙宫供桌上展示,并备香烛,敬奉窑神,在鼓乐声中,向窑神行礼,主祭恭读祝文。祭窑神礼节后,还有木偶、南音、高甲戏等演出,增加庆典流动的气氛,流动持续数天。

龙窑,因外形似龙而得名,俗称蛇目窑。其窑依山势斜坡砌筑,坡度在10—28度之间,由窑头、窑室、窑尾3部门组成。窑头设火膛,窑室分若干目(节)。每目窑墙两侧设火(投柴孔),对称排列。尾设档火墙,墙底部放通烟孔,墙后设烟火巷俗称烟。以松枝松木为燃料。龙窑,从北宋以来在瑶台长期使用。明、清时代,宝美后井、后窑、石碑等处建有龙窑群。新中国成立后,宝美仍以龙窑为主,其长处为结构公道,容量大,升温适度、平均,成品率高,操纵轻易等。

鸡笼窑(分室龙窑):把龙窑改成隔间窑室,窑室斜平,分室不分级。每一间窑室单独拱顶,外观造型像一个鸡笼,故名鸡笼窑。其特点是窑体大,装烧的瓷器多,呈半圆形、捲顶,不易塌陷。相传为岭兜枫林窑炉改革家林炳首创。元代,宝美的屈斗宫就建有鸡笼窑。

阶级窑:由综合龙窑和鸡笼窑技术立异而成。它依山斜坡砌筑,倾斜度为10—15度左右,由3—9个独立的窑室串联成一整体。后间窑室比前间稍高,形成台阶式,或称阶级;故称阶级窑。因诞生于德化,所以也称“德化窑”,并被陶瓷界公认确以为、“中国民窑的代表“串窑的始祖”。窑炉的窑室一般为窑头较小,中间和窑尾的窑室较大,大者窑膛容量可达数十立方米。其最大特点是余热利用好,易控制烧成气氛(清末民国初,苏义标在后井建六间阶级大窑)。

1996年8月12日德化县人民政府以德政(196)第235号文颁布德化祖龙宫为县第6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举办纪念林炳烧成革新专题学术研讨座谈会。邀请县内外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和庆典流动。

2010年,德化窑坊公奉祀习俗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12月,德化窑坊公信俗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3年,举办纪念德化窑神林炳窑炉革新900周年庆典。展出获奖和畅销中外的新产品,列榜宣布获奖作者、品名及对国家创利税大贡献的厂家,举办学术座谈会研讨会。东南电视台播出新闻。

2024年6月,第二届闽台陶瓷文化节,在祖龙宫隆重举行。闽台两岸陶瓷业共祭德化窑神窑坊公。

德化瓷业凡是新窑炉点火,或旧窑炉重新点火,都要举行祭奠窑坊公典礼。有设神坛者,在神坛举行;未设神坛者,则在窑炉前举行。点上香火,摆上猪头、菜肴等供品恭请窑坊公,保佑窑炉红火兴旺,烧好瓷,卖好价钱。瓷业主还要给点火人送红包,寄意“发彩”,恭喜发财。德化各窑场的窑户在祠堂或窑炉前设坛敬奉陶瓷业诸神。贡品有茶、酒、馔盘(内置糕点、果品)、三牲(猪、鸡、鱼)及菜盘,请羽士做道场。

关于德化窑神林炳的民间传说,富有浓厚的神奇色彩。相传唐末北宋初年德化宝美有位瓷工叫林炳,潜心欲攻克拱大窑烧瓷,增加烧瓷产量。面对窑洞常常崩塌挫折。某天夜里,梦见九天玄女飘然而至,露出一对乳房,频频示意。林炳领悟梦中寄意,将窑房成象乳房一样的圆拱形大窑,称为鸡笼窑。后来,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室如龙蛇串连起,逐渐演变成龙窑,亦称蛇目窑。为了感谢九天玄女“点化”之恩,人们按照林炳所云梦中情景塑造了玄女像,建立玄女宫奉祀,并把制陶始祖虞圣大帝(即虞舜)尊为陶瓷业圣神。后来,又塑林炳像恭奉于玄女之右,林炳被德化瓷业同行尊为窑神,尊称窑坊公。

每逢农历蒲月十六日,为窑坊公诞辰之日,德化瓷业各窑主都要举行纪念庆典流动,供品以新开发的订单产品,或新创作并获奖的瓷塑艺术品。

宝美村民每年春节迎新年闹元宵,重大喜庆流动,宝美村男女舞龙队舞动两条长龙巡游城乡。龙首龙尾和身躯通常有共17节,代表龙窑17室模式。长度大抵相比龙窑,约57米余,寄意宝美瓷业长盛,美瓷畅销海外,如巨龙翱翔四海,财源广进,百业兴旺。

祖龙宫作为道教宫观,儒、道、释和谐相处,体现在供奉的诸神像,是闽台闻名的正当的宗教流动场所。

祖龙宫中殿供奉三代祖师、老祖天师、观音菩萨、保生大帝、昊天帝君、圣祖金仙、张公圣君、玄天上帝诸神像。左偏殿供奉虞圣大帝、玄女真仙、窑坊公。右偏殿奉祀朝天圣侯。大殿两边是赵、康二位元帅。后殿中供奉窑坊公,左边玄女真仙,右边太上老君诸神。

每年农历三月初九朝天圣侯寿诞,蒲月十六窑坊公生日,七月二十三法主公寿诞,十仲春初四三代祖师寿诞,均举行大型祝寿流动。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36110.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