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岳阳陈氏族谱十一修总谱大事记:姬姓王氏族谱

<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岳阳陈氏族谱十一修总谱

  大事记

  为便于了解岳阳陈氏的迁徙、生活和发展历程,本谱《大事记》,上溯至太建十四年(582),陈叔慎封“岳阳王”,下限至2020年姬姓王氏族谱。民国以前事件,经综合史书、志书、地方笔记后认定,至为慎重,有些事特别作了注明。民国之后因年代尚近,皆直接采信。本届谱局旨在留存资料,难免有失载或欠妥之处,望时贤备注,为后彦续谱提供资料。

  ——本栏编辑 陈晖昆

  南北朝 • 陈国

  太建十四年(582姬姓王氏族谱,壬寅),时年11岁的陈叔慎被封为岳阳郡

  王姬姓王氏族谱。当时的岳阳郡治,在今汨罗长乐镇长南村。陈叔慎字子敬,长城县人(今浙江长兴县),陈国的陈宣帝第16子。

  祯明三年(589,己酉),隋师灭陈国京都姬姓王氏族谱。陈叔慎在湘州奋起抵抗,

  兵败被俘拒降,被隋将杨俊杀害于汉口,时年18岁姬姓王氏族谱。新淦县(今峡江县)玉笥乡有墓。事载《陈书 • 列传 • 第二十二》。国家政权交替,出于人丁保全的考虑,当时有意隐瞒真相,以至迄今有诸多后裔没有归宗。

  唐朝

  开元十九年(731,辛未),陈旺,定居浔阳(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艾草坪(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姬姓王氏族谱。屋向为癸山丁,即坐北朝南、向西偏15度。被尊为“义门陈氏”始祖。到宋代被追赠为国公。

  特注:今有多个版本谱载,陈旺为宜都王陈叔明后裔,并已成义门源流主要说法姬姓王氏族谱。北宋岳州通判陈岳留次子陈彬居岳阳时,嘱本支实为岳阳王陈叔慎后人。他选择饶溪为职田所在地,亦因地临汨罗江长乐之故(长乐,时属潭州湘阴县)。简而言之,淑慎后人,由淑明抚养,即淑慎生子,是叔明养子。

  元和十二年(817,丁酉姬姓王氏族谱。另有文献记为十四年,即819己亥),同宗子弟聚居到长乐里,是为陈氏最初的“异流同源”。将陈旺所立老屋的屋向,改为丑山未,兆人丁发达、德义相传。

  中和四年(884,甲辰),唐僖宗在四川,旌表江州德安县陈家为“义门陈氏”姬姓王氏族谱。是为江州陈氏首次受旌表(考《唐僖宗本纪》,此事失载。是年,皇帝在流离之中,很多事只是有选择性记录)。

  大顺元年(890,庚戌),陈崇于义峰山建东佳书院,学堂屋向是巳亥兼丙壬,生活区的接官厅屋向为癸山丁,水出巳丙姬姓王氏族谱。

  后梁开平元年(907,丁卯),在义门陈家住宅东边建陈氏宗祠,立向艮山坤,脉来亁卦,水由坤向离姬姓王氏族谱。960年火毁。

  昇元三年(939,丁酉,与晋天福四年为同一年),南唐皇帝李昪,为江州陈家立义柱两根,上首分别嵌“义、门”二字姬姓王氏族谱。此为南唐朝廷旌表“义门陈氏”。

  宋朝

  开宝五年(972,壬申)出生于光启二年(丙午,886)的义门陈家家长陈蕴,以86岁高龄去世(陈蕴任家长,与现有江州版谱书记载的时间不同,以我们自己的岳阳谱书为依据姬姓王氏族谱。并且前后考证,与岳阳人事完全相一致)。

  开宝九年(976,丙子,与太平兴国元年是同一年姬姓王氏族谱。因文献上是开宝九年,特注明),南唐灭亡。张齐贤主政江州,亲见“百犬同牢”的义举场景甚为震撼。为陈家上书中央政府:“据伪文林郎、太常寺奉礼郎陈昉状称,一十二代同居,七百余口共活。在伪命时,蒙降敕令,除正苗正税外,放免徭役。沿科物色者,实可敦化民俗,激励黔黎,契天下之同风,符宇宙之一统”。宋太祖赵匡胤御批:“一依伪命日施行!”伪命,指南唐政府。自此,江州义门陈家,一切按南唐待遇享受。

  太平兴国三年(979,戊寅姬姓王氏族谱。时年48岁),原南唐彭泽县令陈岳,出任岳州通判(乾德元年即963年,宋朝平定湖南地区,在州府首设通判一职)。按当时政令,应享有6顷(600亩)职田。陈岳职田择地远离州治120里的巴陵县饶溪(今岳阳县饶村河)、小饶溪(又名东溪、小饶港)之间地域开垦。开垦第一落业点,为山脉中段最低处的观音山(今公田镇板桥村),山坐西朝东,属阳面(2007年有旧基和生活物件出土。开垦第二落脚点,在山脉西北方,即今饶溪东山村花里坪,大饶港河接近青隐地界的水岸边)。

  特注:牢,即槽,放食物的石器姬姓王氏族谱。原牢,尚有部份在德安县。

  太平兴国六年(981,辛巳),樊若水调任江南转运使,下令催缴陈家积欠(徭役与科杂)姬姓王氏族谱。家长陈鸿请求撤销《追缴令》的申请,被江州官员汇报到中央政府。梁国公赵晋,向新皇帝赵匡义建言,应执行太宗旨意,照样免征。时值张齐贤调运江南转运副使,亦就此事上奏。翌年正月十九日,太宗准旨:“依赵普、张齐贤所奏施行。”遂驳回了樊若水《催缴令》,陈家依旧例享受“义门待遇”。

  太平兴国九年(984,甲申),李昉撰《玉溪记》,说述陈韡故事姬姓王氏族谱。陈韡,曾任饶州乐平尹后隐居于玉溪,是岳州通判陈岳的堂弟(同一祖父)。文中,“陈韡,字文辉者,乃褒之曾孙守中之子也……开宝元年登进士,擢饶州府乐平尹。后归隐奉母……抚兄三孤”。“陈韡是陈守中儿子”,这一记述,与岳阳旧谱一致。陈韡后裔,一支现居岳阳县鹿角陈韡屋,与陈岳后裔聚义,以饶溪(今饶村)为宗祠。

  注:李昉,时任文明殿学士、参知政事姬姓王氏族谱。陈岳于太平兴国三年(979)任职岳州,时间与年龄,跟陈韡履历相允合,互为佐证。有版本记载李昉撰《玉溪记》是在997年之后,这明显是时间错误,因李昉于996年已病故,年72岁。

  淳化元年(990,庚寅),殿中丞康戬知江州姬姓王氏族谱。访义门陈家,家长陈兢接洽,互淡陈家风水与义门的关连。陈家的房屋与祖坟,都是“坎卦来龙”,主“一六共宗”是官星。还衙,康戬为陈家的口粮严重不足而上书朝廷,请旨开官仓借米。“似此一家,人口浩大,粮食年年不足,非国家为其济助,何以了当?”获准。翌年即借米二千石,此后年借年还,反复多次以度饥荒。

  淳化三年(992,壬辰),家长陈兢因朝廷借米度饥,上表谢恩姬姓王氏族谱。真宗皇帝宣陈兢进京,问其家义聚二百余年的诀窍,回答家庭管理是“用公字贯穿始终”。皇帝赐梨一个、鸽一羽,让其演示公道,以观陈兢反应。陈兢将鸽置于酒器中,说是回家后稀释,供全家共享。将梨直接吃了,说是一大家人不能“分梨”,获得首肯(关于陈兢进京,史书与谱载时间不一,经考证,认定为992年。)。

  淳化五年(994,甲午)秋,陈岳在岳州任上已连任15年,与长子陈斌(谱书上的斌字,在“斌”下面还有一个“全”字),三子陈诜等亲属,回到江州太平乡石硚庄姬姓王氏族谱。还乡不满2个月,以63岁去世。《岳州府志 • 名宦 • 通判》载:“陈岳,字文峰,江州人”。

  同年,陈彬(老谱书上原载:字彦纹,后来纹字简成了“文”)的父亲陈岳离任还乡,派他正式定居岳阳,家居岳阳府城南方的穆家塘(今圣安寺往荣家湾方向,有穆家坡,因城市开发地形地貌已变姬姓王氏族谱。今三荷机场近处亦有穆家塘,同名)。

  至道二年(996,丙申),裴愈赐御书到江州陈家姬姓王氏族谱。家长陈旭汇报,每一年要交2700担税谷,送到400里外(当时山路弯曲,里程长)的江州仓库,运输成本高耗。“改送德安县仓”的申请,获得批准。六月庚辰日,因参知政事张洎(南唐进士,归宋后为贤相,年64岁)等人奏请,旌表家长陈旭。

  咸平元年(998,戊戌),陈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雍熙二年进士)出任荆湖北路转运使姬姓王氏族谱。时澧州诸蛮夺地耕守并纵兵盗民,十余岁未靖,世卿即任,诸蛮退,又筑三塞以备。因功擢秘书少监、知广州。

  景德元年(1004,甲辰),文学家杨亿从处州还朝,访义门陈家,题诗东佳书院姬姓王氏族谱。1006年,应陈旭、陈蕴之请,为陈家撰《御书楼记》。文中说“大栋讳旭,自远致书;敏公为蕴,未尝请教。言著撰耶,聊以塞二公之意”。从该文可见,时任陈家家长陈蕴,又名陈敏。(此陈蕴,与岳州通判陈岳的爷爷非同一人,疑为名字写法上有误)。

  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全国人口普查,有9055729户,21976965人,平均每一户2.4人姬姓王氏族谱。江州义门陈家2200人口,相当于905个家庭。

  天僖三年(1019,己未),陈延赏赴任筠州,上《卑幼擅典田产疏》,汇报自家不肖子弟擅自典当田产是个人非法行为,请旨收回原产业姬姓王氏族谱。

  天僖四年(1020,庚申),朝廷下旨,所有被旌表门闾的农户,只免丁税,物配、差役要照实缴纳姬姓王氏族谱。家长陈蕴(见1004年杨亿一事的注)上奏,御批“依太祖、太宗两朝惯例施行”。

  乾兴元年(1022,壬戌),吕夷简为陈延赏母亲撰墓志铭姬姓王氏族谱。

  天圣二年(1024,甲子),陈巽(字公顺,祥符八年即1015年与范仲淹、滕子京同举进士,星子县人)出任岳州军事判官(继举监潭州茶米仓,就任后岁增九百万斤)姬姓王氏族谱。庆历元年(1041,辛巳,与康定二年是同一年),以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身份,通判潭、岳二州(同时担任潭州和岳州通判),因知州刘夔、刘沆以军事为主,陈巽实际上是主持全面工作,“内修民事外奉师费,用足于军而赋不加于民,”显示了超强治政、理财能力。庆历五年,荆南守王居白、岳州守滕子京等12人联名提荐其出任要职。

  特注:陈巽两次在岳州任职,第二次是兼任,助滕子京修岳阳楼姬姓王氏族谱。但曾巩为其所撰墓志铭,遗漏“岳二”两字,将潭岳二州简成了“潭州”。《岳阳楼记》相关资料,亦未载其事。是为史实。滕子京因陈巽“助楼”有功,故倡首荐其官。

  同年,在旺公山右侧,重建陈氏祠堂姬姓王氏族谱。48年后,陈氏大分家。

  天圣三年(1025,乙丑),朝廷规定,每一个官户,只准置水田30顷姬姓王氏族谱。时家长陈蕴(见前注)病故,陈泰继任,即呈文上奏到江州知事李原颍。李原颍整理出一份很长的“义门陈家资料”转报朝廷。宰相晏殊禀报刘太后,召集王曾、张知白商议后同意准奏。时年16岁的宋仁宗认为“陈家二千二百人,相当于九百零五个家庭”,下旨准予从便购置水田,不受三十顷限制。

  天圣四年(1026,丙寅)四月十四日,宋仁宗准晏殊、王钦若、夏竦等人奏请,诏封陈家始祖五世公爵:“……惟尔江州义门陈氏,代传孝悌,世绍簪缨姬姓王氏族谱。累世同居,历年已近乎五百;七朝共爨,聚族实逾于二千。祖宗之培养既深,公侯之赏赐诓蕲。今特赠:尔始祖陈旺,晋国公;二世祖陈机,燕国公;三世祖陈感,许国公;四世祖陈蓝,吴国公;五世祖陈青,齐国公……”。诏书出自晏殊亲笔。国公,当时是正二品职。

  康定二年(1041,辛巳)九月十五日,右谏议大夫、新任江州知州刘沆(由潭州知州调任)造访陈家姬姓王氏族谱。他是江南西路吉州永新人,天圣初在东佳书院求学三年,得中天圣八年进士科第二名。后历任舒州通判、衡州知州等职。他感恩11年前在陈家的求学收获。调研后他分析,当时陈家人口已达3700人,近地婚配已造成人口基因、质量下降。

  庆历四年(1044,甲申),欧阳修访江州陈家,与家长陈泰全面交流姬姓王氏族谱。他特别了解到陈家人口的发展史,分为7个阶段。一是从开元十九年到中和四年,153年间仅增加295人,平均每一年2人。二是从中和四年到开宝九年南唐被灭亡时,是740人。91年间增长了440人,每一年平均增长接近5人。三是从开宝九年到淳化元年,15年间增加了460人,平均每一年增加31人。四是从淳化元年到咸平三年间的10年,增加278人,每年增加了27人。五是从咸平三年到天圣元年的23年,增加了722人,每一年均增31人。六是从天圣元年到明道二年的10年,人口净增1500人,达到了3700人。七是从明道二年后增幅降低。其次是对人口食场的了解:3700人,每一人每一餐以半斤大米计,一餐总计用米1850斤。如果按3两一人一餐计,一餐也要1110斤,一天是3330斤,一年要1215450斤。其三是税粮:当时正税每一人每一年一担谷,至少要种1250亩田的净产量用来交税。用于吃饭的口粮田,需6753亩。交税与吃饭,共需水田7903亩,还必须是旱涝保收,才能正常供给。

  皇祐三年(1051,辛卯),枢密直学士孙沔、内侍押班石全斌二人下江南安抚饥民姬姓王氏族谱。到陈家发现稀粥都难以供给,因缺食而病而亡人口加剧。第二年初,朝廷免江西东、西两路饥民所借的种子粮。秋,又免全部秋租。

  皇祐五年(1053,癸巳),欧阳修主编《五代史记》姬姓王氏族谱。在《南唐世家第二》一文中言:“三年四月(939,丁酉),州县言,民孝悌五代同居者七家,皆表门闾,复其徭役。其尤盛者,江州陈氏。宗族七百口,每食设广席,长幼以次坐而食;有畜犬百余,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诸犬为之不食”。

  嘉祐六年(1061,辛丑),龙图阁学士、谏院大臣杨畋(杨家将后裔,庆历四年前的岳州知州,滕子京前任),枢密副使包拯、胡宿,知谏院司马光,知制浩王安石,昭文馆大学士韩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曾公亮,枢密使张昪,就朝臣对“义门陈家分析”的利弊进行综合考量,为中央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姬姓王氏族谱。

  嘉祐七年(1062,壬寅)七月初三日,宋仁宗下旨,令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即“嘉祐分庄”,陈氏子孙正式从德安分迁姬姓王氏族谱。分庄圣旨出自王安石亲笔。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为钦差,率官临门分析,江州知事吕诲、德安县令穆恂等人具体执行。

  是年,岳阳陈氏已来岳阳83年,已正式定居68年姬姓王氏族谱。岳阳陈氏这一族,已是江州义门第18代人为家长。

  是时,岳阳陈氏定居始祖陈彬(字彦纹)长子陈珪之孙楚雍、楚昌,迁岳州城南芋头田姬姓王氏族谱。楚雍,字永庆。永庆第六代孙春一、春二(陈彬十世孙,即岳阳陈氏第十世),迁崑山。春一乏嗣,春二为崑山陈氏之祖,与饶溪陈氏十世祖并列,自成一族,当时立派:“春仁朝志万友添,尚兴文可启元宣,世代应……”。到清代,陈春二后人散居,有一部份并饶溪祠堂序谱。2016年,其居岳阳后裔崑山辉雄、赶山小古与川籍巫山后裔家忠等人倡首,塑“春二公二老木雕像,祀于天井坡陈氏宗祠,与堂兄陈一发并祀”。目前,十世祖春二公一族,与饶溪宗亲过从甚密。

  元祐四年(1089,己巳),新安司户参军杨侔为陈晞撰《宋故助教陈君晞墓志》,内中对陈晞的家庭描述:“公先娶邓氏、复娶袁氏姬姓王氏族谱。有子四人,曰处中、守中、时中,俱有才干,克荷先志。次子方中袭父业,举进士。”这一记载与岳阳谱陈蕴家庭成员名字完全一致!不可能是偶合重名,或亦还是其他原因,待考。

  崇宁四年(1105,乙酉),马令编《南唐书》共30卷姬姓王氏族谱。书中言:“昇元三年,五代同居者七家。其尤著者,江州陈氏。”

  建炎二年(1128,戊申),李成兵犯义门陈祖居姬姓王氏族谱。陈氏子弟拒敌4日,杀贼将孙建及一帮匪徒。6天后,李成聚众四面围攻,敌众我寡被迫撤退,李成火焚陈家,仅存旌门三闾、祠堂五龛,其余地面上的家产财物一概无存。义门陈氏家史原迹毁于此火,以至各支系后裔各持源流,迄今莫衷一事难以识别。

  绍兴元年(1131,辛亥),时任澧州澧阳县丞(今慈利县)陈宁国,被韩世忠辟为禆将,以征刘忠、马武(详见陈宁国传)姬姓王氏族谱。由文官改任武将,出征前夕他撰《义门陈氏派居岳阳记》《岳阳陈氏族谱序》示后人。陈宁国,事载《湖广通志》等地方文献,后被澧州祀为名宦。

  特注:陈宁国所撰两文中的祖上世系,在后来的传抄中已失真姬姓王氏族谱。目前尚无明代早期的完整文本现世。

  绍兴二年(1132,壬子)十一月甲戌,李纲、刘洪道、程昌寓、解潜,会兵讨洞庭洞杨太(幺),未克姬姓王氏族谱。五年二月丙戌日,岳飞率军讨杨太。六月癸丑日,杨太兵败。是月,岳阳陈家的陈广平(陈剪)投军到岳飞帐下。

  嘉定五年(1212,壬申),德安县进士陈炎,请江州官员转奏:“自建炎以来,商祖至炎,子孙委实七代同居,有一百余口,自幼至长,不蓄私财姬姓王氏族谱。乡里父老,众所周知,乞加旌表。”七年十一月五日,宋宁宗准奏,下旨“旌表义门”。是为嘉祐分庄之后的义门重旌。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陈广平偕母正式定居到巴陵县饶溪花里坪姬姓王氏族谱。居100年,后裔迁东山湾。花里坪与东山湾,相距600米。迄今,陈氏后裔公认:东山湾为岳阳陈氏发越地和祖居地。在此前后,岳阳陈氏长房嘉禄公,迁居岳坊(今步仙岳坊水库周边);三房像公,迁居陈仕文(今步仙柘山)。三房人,以广平将军为“武校尉”之官衔是代表人物,商以饶溪为岳阳陈氏宗祠。

  嘉定六年(1213,癸酉)寒食节,陈一发陪同同知枢密院事章良能上岳飞坟缅怀姬姓王氏族谱。章良能以词《小重山 • 赠陈一发》: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馀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同年,夏四月丙子日,章良能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姬姓王氏族谱。五月,荐陈一发为翰林供奉,参修庆元六年以来《宽恤诏令》。陈一发时年26岁。第二年正月丁丑日,章良能去世。

  淳祐二年(1242,壬寅),陈恩编辑《陈氏族谱》,历时十八年,至开庆元年(1259,己未)孟冬成书,自撰《陈氏族谱序》姬姓王氏族谱。

  特注:乾隆五十三年,陈学昌在《续纂谱序》中言:“我恩公,自宋淳佑二年编纂,告成于开庆己未,尚谓区划不能尽其究也姬姓王氏族谱。”据此,在时间上,本谱应是1131年陈宁国首修后的第二次辑谱。另有版本为陈思。究竟是陈恩还是陈思,尚待考。

  宝佑四年(1256,丙辰),陈一发以端明殿学士(正三品)致仕还乡,年70岁姬姓王氏族谱。

  开庆元年(1259,己未),因元兵犯湖南,陈氏子弟护送岳州知州全昭孙一家回京,经潭州时入城协助知州李曾伯守城,第二年春才重新出发姬姓王氏族谱。全知州女儿全玖,于咸淳三年(1267)正月被册立为宋度宗皇后。

  德祐元年(1275,乙亥姬姓王氏族谱。元历为至元十二年)三月辛卯日,高世杰率军复据岳州,“质知州孟之绍妻子、降将瞿贵妻子送江陵。”第二天壬辰日,元军入侵,岳州守将孟之绍降元,岳州即日归属元朝治下。

  德祐二年(1276,丙子)正月丁卯日,潭州安抚使李芾一家自焚,潭州亦归元治姬姓王氏族谱。设荆湖等路行中书省于长沙(潭州城),十八年省治迁鄂州。十九年岳州设立行院,二十八年院治亦迁于鄂州。

  元朝

  至元十七年(1280,庚辰),荆湖等路宣慰使张鼎新,奉元世祖诏令,再度来巴陵县饶溪村东山湾,请拒仕之后的陈一发接受元朝官俸,依然被拒姬姓王氏族谱。

  至元十八年(1281,辛巳),94岁的陈一发,偕74岁的夫人傅秀朝隐居青林洞姬姓王氏族谱。先搭茅棚真隐亭,后建泥胚瓦屋真隐堂、寿星堂。隐居42年,陈一发138岁仙逝,配偶24年后以142岁离世。陈一发传载《湖广通志》等书。

  至元二十四年(1287,丁亥),元朝岳州行院(副省级行政机构)总管李应春,到真隐亭贺陈一发百岁寿辰姬姓王氏族谱。

  至元二十八年(1291,辛卯),《陈氏族谱》(后来公认为二修)编纂成书姬姓王氏族谱。104岁的陈一发撰序,文中有“余年迈,书此礼仁之道”之句,并未公开具体年龄。

  至顺元年(1330,庚午),十世祖陈迥之子陈千一(第十一世姬姓王氏族谱。字润七,号腾飞,大德四年生,洪武三年殁),从饶溪迁巴陵县三十一都车田。“世居饶溪,于大元年间迁”。其弟陈千二,后裔居福建;陈千三,后裔居沔阳五合垸;陈千四,后裔居浙江;陈千五夫妇,居广东;陈千六,后裔居通城;陈千七,后裔居蒲坼。光绪壬辰年,千石塅分居杨田塅之裔叙谱联宗,十一世“千一到千七”后人,“各有谱祠”,偶有联络。

  明朝

  洪武八年(1375,乙卯),陈千一之孙陈原寿(字孟芳姬姓王氏族谱。十三世),自车田迁居平江千石塅,后成望族。其裔,遍居平江县各地,多入平江陈氏谱祠。仅一部份仍归宗饶溪。

  宣德元年(1426,丙午),山西浑源州人(原任主事刘渊,选官沈钟,太学生穆深、李谨、张翔、赵伦,翰林院检讨胡让)联名撰《恭送太守陈侯渊考最荣还序》姬姓王氏族谱。“今年春,以三载绩满,赴天官考最。”据此,陈渊的本届任期,起自永乐二十一年(1423,癸卯)继任浑源知州。从“侯,自下车之初,本职弗懈,蒞事惟慎,接人以礼,受人以德”的介绍可知,陈渊勤政。“陈侯之守浑源,教化行而风俗美;学校兴而贤才盛;桑麻劝而田野闢;盗贼息而境土宁。”阐述了民众日后为其立生祠的背景。“侯之是归也,德愈懋、行愈惇、名愈显、功愈崇”,是日后乡亲为其鸣冤的原因。

  宣德二年(1427,丁未)五月,洪武十四年出生于东山湾的浑源知州陈渊(1417年,37岁中举),经浑源百姓“诣阙陈情”,为其鸣冤姬姓王氏族谱。皇帝批转刑、吏二部重审,平反冤案并复官原职。皇帝御批:“从民所言,令渊复职”。事载《明宣宗皇帝实录 • 宣德二年五月卷》。

  同年,朝廷旌表陈渊祖上陈一发姬姓王氏族谱。

  宣德四年(1429,己酉),东山湾学者陈仕昂,编纂《陈氏族谱》完成(本届谱,后定为正式三修)姬姓王氏族谱。远在山西浑源任知州的陈渊,为侄儿所著谱书撰序。时,陈渊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落,从官员到“罪囚”,复又平反而复职。他叮嘱家人未将此事告之家乡,致仕还乡后才出示旌表文书,将“那段祸福”公之于世。

  宣德五年(1430,庚戌)一阳月,原抚州府教授、巴陵县月田上坪村易敬之,为其外甥陈仕昂(迪功郎)主修的陈氏族谱撰《义门陈氏族谱序》姬姓王氏族谱。“授蕴江州助教,激励风化也。其子方中字本正,生子讳岳,任岳州路判”,这是陈姓以外的士人笔记。作者熟读陈氏族谱之后的描述,表述岳阳陈氏始祖世序:陈蕴(江州助教),生陈方中(字本正,进士),陈方中生子陈岳,陈岳为岳州路判(路判,是沿袭元代时的称呼,宋朝时实为通判,详见岳州府志)。序云:“巴陵士大夫燕集,谈论第一,指东山陈氏”。

  特注:今江西版谱书,关于陈蕴子女记载与岳阳谱明显不一,并且有两个以上的陈蕴姬姓王氏族谱。迁岳始祖陈岳、定居岳阳始祖陈彬,不会记错自己的父辈、爷爷辈名字。故以岳阳谱记载为依据。此为近年饶村未参与江西统谱的关键原因。

  弘治元年(1488,戊申),《岳州府志》为7名乡贤立传,陈渊居其一姬姓王氏族谱。

  同年,《岳州府志 • 村市志》载,巴陵县分为51村,饶溪村属第18都(后为永宁乡)姬姓王氏族谱。陂堰志载,饶溪村莲花陂,长80丈、宽9丈,灌田43亩;金陂,长70丈、宽18丈,灌田40亩。

  弘治四年(1491,辛亥),华容县藉状元、尚书黎淳,致仕居乡再访寿星堂姬姓王氏族谱。黎淳,晋学前“屡诎科第”,曾访青林洞,题《青林洞咏梅》诗,以示对前贤陈一发的敬仰。

  注:考《黎文僖公集》,载有该诗,正文与陈氏谱一致,只是标题为“画梅”姬姓王氏族谱。该集是“黎状元”次子黎民表,收集父亲遗作后编纂,稿多来于民间。后经文豪李东阳、杨一清、刘大厦审定成书。因“黎状元”文稿大多散失,收集并不全面,且有一些误差,诚如杨一清说“亥豕不可读”。

  正德四年(1509,己巳),陈万江、陈万金兄弟迁华容县桃花山姬姓王氏族谱。陈万江居方徒岭,陈万金居杨树港,后裔各立宗祠。2007年,合修族谱,子孙4000人。

  嘉靖七年(1528,戊子),岳州知府萧晚、同知林希亮,访寿星堂并拔款修葺姬姓王氏族谱。陈家人藉此扩修为“青林书舍”,供族中读书人所用。陈仲厚(岳阳第16世)是主修人并在竣工后担任老师,时年21岁的陈大为是学生之一。

  嘉靖八年(1529,己丑)秋,东山湾上冲头人、正德年间知县陈德庵,重修族谱告竣姬姓王氏族谱。东山湾上冲头人、原宁波府慈谿县丞陈仲厚,在青林书舍(即今寿星堂)撰谱序(永乐十六年,改慈溪为慈谿县。本届谱在陈渊三修后100年,限于其入谱范围,后来未列入正式的修谱记述。事载雍正十一年后的谱书)。

  嘉靖十九年(154O,庚子)秋,东山湾在岳州府学的生员陈大为(字雨屏),考中湖广乡试,为第12名举人姬姓王氏族谱。时年33岁,是第3次赴考。中举后未应进士试,直接入仕(先后担任广州府、汉中府、永平府通判。年57岁病故于永平任上)。

  是年秋,庚子科乡试举人谢登之(第1名,解元,巴陵县太东村人,今岳阳楼区郭镇枣树村黄陂源人)、张居正(第3O名,湖北江陵人,后为万历首辅)等,偕游东山湾与真隐堂、寿星堂等陈家祖上留下的人文景观,并留有文学作品姬姓王氏族谱。

  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陈灿,以巴陵县军籍中进士,年41岁姬姓王氏族谱。系嘉靖十六年丁酉科举人,历任知县、巡按、布政使等职。卒葬一都,享年66岁。祀乡贤。墓在今岳阳市城区,已迷失。

  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九月初六,进士、右佥都御史、前贵州巡抚稚大甫,因时任广州通判陈大为(号雨屏)进京入觐,赠《陈侯雨屏入觐序》,介绍陈雨屏治功政绩姬姓王氏族谱。

  同年十二月二十日,巡按江西监察御史萧端、九江知府钟鄉等8名官员,在九江德化县,重新树立宋代义门陈氏标识,史称“嘉靖重旌”姬姓王氏族谱。

  特注:后人应认真了解这一事件,才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知悉姬姓王氏族谱。德化县陈氏后裔,为争“义门故址”,而“奉文改谱”,重修“义门世系”,使“嘉靖谱世序”成为后世公认的义门世系的主流。这一事迄今为史学界争议的焦点。

  隆庆二年(1568,戊辰)正月十五,时年8O岁、致仕居乡的原吏部尚书方钝(杨林沙陂方家人),到寿星堂还愿姬姓王氏族谱。至今有皮影戏《方尚书寿星堂还愿》。

  万历元年(1573,癸酉),巴陵县崑山庙新铸大钟,上刻“山主陈春二始奉香烟”,记述着元朝时陈春二迁崑山之后立庙祀神姬姓王氏族谱。

  天启四年(1640,甲子),43岁的陈良元中举姬姓王氏族谱。历任通江知县、淮安通判等职。顺治二年(1645),被清朝当局以点“天灯”而杀害,年64岁。

  清朝

  雍正二年(1724,甲辰),陈泽善“抱残守缺,沿门抄录”,以三修谱为基础,作续修准备姬姓王氏族谱。他“寻其旧本,重加厘订”,所搜寻到的三修谱已缺页失字,有些已无法还原。饶溪陈氏源流,在来岳阳之前的世次,后人在订正过程中缺乏可信依据,由此出现谬误。本届“泽善谱”,后未作正式届次认定。

  雍正三年(1725,乙巳),湖南、湖北总督杨宗仁(时湖广省已分为湖北、湖南二省),在寿星堂祭祀并植树(今仅存一株松树)姬姓王氏族谱。他请旨封赠乡贤陈一发。雍正皇帝批吏部办,于第二年遣岳州知府李渭致祭并勒石为铭。

  特注:是为陈学昌“雍正四年,重膺旌表,刻石忠孝祠”的记述姬姓王氏族谱。吏部、岳州府文件,由天井坡分祠掌管,毁于“文革”期间。

  乾隆九年(1744,甲子),33岁的陈学昌中举姬姓王氏族谱。因功,其父陈文在,赠文林郎;祖父陈经台,貤赠文林郎。年81岁逝于家。

  乾隆十年(1745,乙丑)九月十六日,巴陵县知县薛樹,签发《饶村金莲二堰晓谕》姬姓王氏族谱。申明:明朝洪武年间设金莲二堰,公车公救,灌溉东西两岸。崇祯十一年徐姓毁堰取鱼,县衙有照禁戒。后来遵守不一影响用水,八月三十日陈翰文、陈兼万、傅世哲等出于公益需要,要求县衙重新发文,薛知县准其所请,“籲恩给照,甦济民苦”。

  同年冬,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访岳州城,寄宿“陈庆隆木行”,获盛情款待姬姓王氏族谱。1746年,得御书“天成木行”匾并赏物。匾,毁于1940年战火,赏物得以保藏至今。陈庆隆,江西人,1739年来岳州经营木材,其第十世后人现居岳阳。事载1983年《岳阳文史资料》。

  特注:乾隆下江南传闻甚多,公田板桥村有乾隆三十九年御笔之说姬姓王氏族谱。此类事多于民间记述,但岳州正史失载,故从略。

  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清明,扫墓时发现十世祖一发公、傅太夫人两处墓地,均遭不同程度破坏,遂诉诸官府姬姓王氏族谱。当事人李黄弼,仗其财阀与官宦门庭,故意昧心持强。县衙据实裁决,限坟主后裔:坟既已葬,可不迁,但不允立碑亦不允祭扫,墓地归属陈家。此诉后,东山湾领衔筹资,将一发公坟用片石围护改造成“花坟”,并由迁居天井坡的后裔、新科举人陈学昌执笔撰墓序。

  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莺时月,岳州知府黄凝道(又名黄增),谒青林洞时下轿步行姬姓王氏族谱。巴陵知县薛樹等人陪同。当地纪念黄知府亲民之举,将山岭命名为“黄公岭”,地名至今未变。黄知府此行,一则是维护“青林洞、大岔洞宋墓堂判”,二则是慕谒前贤。

  是年,岳州府乡贤祠重修完工(十年时,知府黄凝道、知县薛樹契心同修,乡贤祠,在岳州文庙主殿前,府学生员在乡贤祠就读,故学校又是乡贤祠的代称),乡贤重新排位姬姓王氏族谱。黄知府与薛知县请陈一发牌位继祀乡贤。此为族谱“知府黄增修学校,而公坐列乡贤首”的记录与志书一致。

  陈阿邱,地名,今在公田镇东淇小洞出口的港对岸姬姓王氏族谱。十世祖一植公后裔居住地,旧谱上称“上东溪”。第十九世陈启隆(字希慎)妻子邱氏(佚名),“事舅姑以孝,敬夫成子”,被称为“阿邱不柯”,后世以陈阿邱作地名,以取代上东溪。其地,得名于陈家一邱姓媳妇的至孝与贤德。其曾孙陈之祥,字辰矣,在四兄弟排行第四,早年过继到刘名塅陈必善,抚养婚配,后因兄弟皆无后,复归承祀。今该地已无陈姓住户,但陈阿邱地名未变。

  乾隆十五年(175O,庚午)九月十八日,巴陵县知县薛樹,就“李黄弼等人违断毁截一案”,再具堂判,明确“查此案所争之山,原系陈姓祖遗管业多载,葬坟累累,因陈姓房众私行出售,李姓接买,界限毗连,致乾隆十一年……如李黄弼等敢再违断滋事,定行重究”姬姓王氏族谱。十世祖陈一发墓山争议,5年两判,至此终结。事讼陈家代表为陈子宜、陈顺远、陈见沅等。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迁居天井坡(时以兰桥为分迁发越地姬姓王氏族谱。陈学昌为知县后,天井坡名传于世)后裔陈学昌(时为候补知县,后出任陕西大荔知县、留坝同知)一行读书人,谒青林洞祭祖,留有碑文尚存。

  陈学昌致仕(退休)后,主修天井坡陈氏分祠、倡修族谱,此后天井坡分祠一直单列序谱姬姓王氏族谱。祠堂现存残垣,已为私业。

  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华容桃花山陈镇岳续修族谱,确认其为陈岳通判之后姬姓王氏族谱。“岳公,由江左任岳阳路判,命子彬籍之。其宗支蕃衍,更难仆数”,2016年3月,其后人来饶村联宗时,双方就史实交流,建议其下届订正,以免误传。但其谱序上,关于岳阳陈彬公世系的个别字句有误。

  乾隆三十八年(1773,癸巳)仲夏,板桥农民陈辉万(派名应炫)夫妇,组建石桥工程队10余人,在小湄开山凿石姬姓王氏族谱。翌年冬,板桥石桥竣工。又在桥东植樟木、桥西置义田一丘,其收入作为桥梁养护经费。60岁老人义修桥,载《巴陵县志》。1995年端阳夜,特大山洪冲毁石桥,仅存古樟。

  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板桥农民陈文岩(派名发先)、大冲农民陈圭卜、陈能洪等,因种田用水纠纷,与上游人据理力争,事讼四年未诀姬姓王氏族谱。到四十三年戊戌岁三月二十一日,周边士绅集体调解,才达成协议。争议的水堰地段,为“陈姓公堰,李姓关山”。事载历届族谱。

  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秋,饶村陈万泽倡修族谱,是为“四修”姬姓王氏族谱。陈盖楚、陈殿华、陈选登,天井坡陈学昌等人共襄。“虽历代重修,而异地不无缺略”,至甲辰秋谱成。

  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仲秋中浣,柘山陈仕文的陈法中(允执),因与饶溪合修宗谱,撰《柘山陈仕文谱序》姬姓王氏族谱。

  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荷塘汴公的祠堂倾圯,改建到仔什门,设有祠产姬姓王氏族谱。咸丰、同治年间有过修缮,祠堂图详荷塘支谱。

  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铎、科元、科海、青谦、青台、青平、青瑞、青亨、云田、其灿等,共修族谱姬姓王氏族谱。是为五修。

  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重修饶溪上冲头之业、位于株树咀的三圣庙姬姓王氏族谱。原庙毁于“张李兵”(张献忠、李自成部队)。

  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岳阳陈氏崑山祠堂第十六世孙陈训词(雅堂,派名代经),总修《崑山陈氏族谱》,乾六、選青、宏任、鹤龄等人参修姬姓王氏族谱。此前,有陈东山、陈良矩二人,先后担纲修谱,皆未竟其愿而逝。本谱亦录有宋代《恩公谱序》。

  同治元年(1862,壬戌),十一世祖贞元公配偶沈太夫人墓,在佛坳留碑洞象形酉山卯向,“碑谱确据,纪载详明”姬姓王氏族谱。其子孙远在河饶塅不便管理,于咸丰十一年,置坟墓近处袁以菊房屋作为墓屋,交由上冲头、萧贺二冲同宗子弟代管。

  是年,饶溪陈氏总祠六修族谱编辑成书姬姓王氏族谱。其元、其玉、其椿、青媵、青裕、云作、云楼、科象、捷章等主修。

  咸丰八年(1858,戊午),十世祖长房后裔、龙湾官庄塅陈氏修谱姬姓王氏族谱。主修是葱階、敬臣、雨青等人。迨至光绪十二年(1886,丙成)二修谱,主事是汲清、文轩、虞卿、西园等人。

  同年三月二十八日,长沙府湘阴县袁知县,签发《茅垅智峰山批案》,要求周、陈、王、罗四姓,对智峰山山场的管理,要遵旧规办理姬姓王氏族谱。

  咸丰九年(1859,己未)十二月二十一日,长沙府湘阴县吴知县,签发《茅垅智峰山批案》,对前有争端再行明确,让蓝、周、陈、王、罗五姓暨诸民立即遵照姬姓王氏族谱。

  同治四年(1865,乙丑)孟夏,北宋岳州通判陈岳的长子陈斌,居住在湖北的后裔陈修茂,撰《族谱派引》姬姓王氏族谱。该族迁居监利、沔阳后所立老派为“继述绍先泽,传世必守宗,熙朝崇厚道,正家宜修德”。是届叙谱,议新派:“赓飏逢盛国,立本应兴隆,尊祖恒全义,安邦永秉忠,端身思淑善,念典贵谦恭,作圣惟时习,希贤定敏聪,经纯连选举,才富见奇雄,前烈诒谋远,来昆受福同”共60派。该谱书世系记述:陈蕴,生子陈方中(字本正,举进士),方中生子陈岳(字文峰,举进士)任岳州潞判,悦岳阳山水之秀,遂命次子彬居焉。岳公与长子斌公、三子诜公回藉,载郡宦志。彬公,为岳阳之始祖。而我迁监、沔之祖,则斌公而下又七世矣。该谱,关于岳州通判陈岳,其上、下三代的记述,与岳阳饶村谱基本相同。尤一直到后面十世,派名是一样的,甚至连取名用字都基本相近,可见当年从岳阳分离时,是对先祖世系和后裔派名有一致记述的。

  是年,同一册陈斌后裔谱书记述:韡公之子陈深,“字文渊,荷封守成公姬姓王氏族谱。嘉祐八年(1063)秋社,由德安分靖安令。巴陵,是深公流裔。拜墓、祭祠,是谱对祠同。”现岳阳县鹿角陈韡屋,即以祖宗名字作地名。从“谱对祠同”可以认定,当年监利、沔阳的陈斌公后裔与岳阳陈彬公后裔是有联络的。

  是年,同一册陈斌后裔谱书记述:陈斌十世孙,陈一清,字其昌,生宋淳祐元年(1241)辛丑九月二十六午时,葬九江府城外西南二里康王谷姬姓王氏族谱。谱书,由“岳阳文盛堂梓”。谱序,由“奉宣大夫、刑部广西司主事、姻愚弟王柏心(子寿)拜撰”。

  光绪二年(1876,丙子),岳阳县龙湾内头屋陈焕新,中第304名进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姬姓王氏族谱。他系光绪元年乙亥科第8名举人,历任福建福清知县、福建省同考试官,同知街。

  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湘阴陈竹猗(派名捷炖)步访饶溪,得康熙年间墨谱,“其书厚约四寸、长二尺、宽一尺,真二百年来墨宝也姬姓王氏族谱。前后多破绽,唯世系尚全”。据此确认:十世祖一桂公支下的若无公,为湘阴鼓楼湾之祖;若冲公,为大荆街之祖;若晦公,为陈家霸之祖。确认元粹公生三子,有“谱载亡于兵,实未亡也”。元粹公三子孟週、孟成、孟美,因兵乱迁陈仕文,再迁鼓楼湾。“惟自迁湘阴,罕与饶溪宗联派”,故造成“亡”之误载。他“恐后代见异思迁,数典忘祖之夫,妄附显荣”,特撰《鼓楼湾大荆街陈家霸源流考》以示后世。

  同年,饶溪七修族谱辑册成书,是为七修姬姓王氏族谱。主修有青瑞、青言、云暹、其曦、其梯、其勋、捷炖、捷昌、恢文等人。

  光绪二十二年(1817,丁丑),黄沙街荷塘汴公一族叙谱姬姓王氏族谱。自元朝迁荷塘,乾隆年间合族派序始一。时任武冈州训导陈兆英撰序。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丙午)十一日二十六日,长沙府湘阴县杜知县,受理“李海宗具控陈均等一案”后,调查发现,李、陈等因众姓以坟争山,便断为“官荒”,即政府荒业,各姓只能祭扫,不准立碑以及修培姬姓王氏族谱。

  宣统元年(1909,己酉)四月二十日,巴陵县知县梁鸿藻签发《荷包洞堂判》,就光绪二十八年及三十二年李姓砍伐荷包洞陈姓竹木一案,进行复审姬姓王氏族谱。争议原本以李姓立字“永不犯山”调处。上年二月,李永年又复砍伐,李知县传讯未结,梁知县到任移交,判令李姓“补钱八十串,并将大椆木一根勒令交还陈姓”。当事方族长李少乔,本已于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八,亲笔立《荷包洞和息杜后字据》,出线二十六串作为赔偿,今又因“送还椆树有损颜面”,未几忧郁而终。此后,陈家在荷包洞有48个咀、48个坡的山,就是这一由来。

  特注:荷包洞山,原系嘉靖三十五年以银八两五线契置李乐园之山后,一直管业至今姬姓王氏族谱。此讼历时数年,原业主萧家冲因力微难支,遂将山作为饶溪祠堂公业,由宗族出面才以事实胜出。陈月航、陈鑑吾、陈清馥、陈琴舫、陈弼卿、陈汝梅等人组成维权团队,当事人自知理亏请中说和。后又反悔侵山,饶溪祠堂邀湘阴关王桥陈竹猗主稿、派陈丹吾往县府起诉,李知县知众怒难犯,以山断陈姓并将犯人收押。梁知县接任后再行申诉,岳州府魏知府批办,遂有上述结果。

  民国

  民国三年(1914,甲寅),清朝进士、荔浦知县、临湘人吴獬,应期文、其昌(伯清)邀,撰《岳阳官庄塅陈氏族谱序》,是为该支系三修谱姬姓王氏族谱。

  九年(192O,庚申)孟夏,饶溪陈氏宗祠原址改建工程启动姬姓王氏族谱。历时5年,别去义工不计,用财6000元银洋。甲子春月,十世祖一桂公后裔陈兆褀(石渠)以《饶溪祖祠改建序》纪其盛况,“庆祖庙之落成,誇一时之壮丽”。

  十二年(1923,癸亥),岳阳县黄沙街“荷塘汴公”分祠,三修族谱开始编辑,汴公十八世孙陈锦棠撰序姬姓王氏族谱。到1948年戊子辑册,陈道平撰《三修族谱书后》写到,他与陈锦棠在南分村陈氏分祠,看到了陈观吾所藏墨谱,“福元公妣戚氏,生子二,长存道、次存仁,(存仁)妣沈氏,生子汴,迁本邑荷塘”,遂明确承认“汴公,为荷塘陈氏始祖,而与饶村陈氏同系于彬公焉”。

  同年,同册荷塘族谱载:汴公迁荷塘,迄今二十有四世,其前九世之派序閤族相同姬姓王氏族谱。自十世以下,则各关互有岐异。迨至清乾隆时代,始议定以十六世为祖字行,撰就五言派语。该分祠,有仔什关、仔傽上关、仔傽下关、仔受关、启赞关、益盛门等支系。三修载现行派为“祖德开文运,宗支世泽光,兴隆原有自,发越定悠长”。新立派为“历代承恩锡,群贤竞颂扬,传家珍孝义,次第远流芳”。该分祠,一修族谱为乾隆年间,二修谱为嘉庆年间。1924年,饶溪总祠联族统派修谱,因荷塘谱刚辑册成书而未参与统修。

  十三年(1924,甲子),原安徽颍州府通判陈伯清,与泉水塅陈伯琴等谒青林洞,陈伯清手书《真隐亭游记》碑立于祖居真隐堂姬姓王氏族谱。

  是年,饶溪总祠续谱姬姓王氏族谱。陈伯清一行赴月田“收族”。九世祖陈德仲元代时因官致仕迁居月田,当时是“五代而斩,自立门庭自叙谱”,“同一爹爹子孙,各自立派”。月田陈氏后人“迁离”饶溪祠堂后,明显不情愿接受陈伯清的“统一派名、统一叙谱”之邀,他们认祖而不认祠。陈伯清遗憾撰文,纪录此事。2000年后,这一支“月田陈氏”,正式从世序上脱离饶村,直接接入江西德安,自认系从德安分迁,以宣示与饶村的“同等地位”(该支人口主要分布在国清门、大陂田、望东园、塘田山)。

  十四年(1925,乙丑),饶溪陈氏八修谱成姬姓王氏族谱。首士陈伯清对未全族合修表示遗憾。“各处,亦皆有志合修,奈何烽烟未息、荒旱连年、遍野鸿嗷,尼而阻者所在多有。惟是删繁就简潦草告成”。本届续谱,重点开展了“同祠同派”的创新,在“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基础上,又确定了“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80派。

  是年,十世祖一隆公居甘田后裔派行:万惟天朝,大宗良士,兴国安邦,修齐平治姬姓王氏族谱。以“安”派改“青”派。

  是年,饶村一桂公后裔派行:仲玉大启天,思之应发科姬姓王氏族谱。“科”派以下接“青”派。

  同年仲冬,十世祖一隆公后裔,甘田陈氏支祠竣工姬姓王氏族谱。陈月航(丁凤)撰《甘田隆公房创修支祠序》。

  同年冬日二十八日,十世祖一发公遗业岔花园改田、傅太祖墓屋重建、坟莹修缮工程完工姬姓王氏族谱。近地后裔上冲头、萧家冲、贺家冲、陈家洞、板桥、大冲各派代表订立了《祭祀公约》。工程倡首为陈家洞(泉水)陈伯琴、板桥陈仲山等,墓地立碑尚存。

  八修谱载,湘阴县石陂源立有陈氏祠堂并配有绘图姬姓王氏族谱。

  三十四年(1945,乙酉),因日军侵略,岳阳县政府迁朱公桥后,为支持教育,将境内公私樟树全划归政府所有,砍伐熬油姬姓王氏族谱。为保板桥古樟,当地住户筹资12O块银元,换回县长黎自恪签发的《板桥樟树保留证》。

  三十五年(1946,丙戌),天井坡分祠陈石桥(步汉,时任长岳督导委员),入四川地区收族姬姓王氏族谱。12年后再次入川,累计为3万余宗亲联谱。

  三十六年(1947,丁亥),饶溪陈氏九修谱辑册成书姬姓王氏族谱。海苏、伯琴、先贻、敏斋、月航等主修。

代祭祖祭祀视频 点击播放!

代烧-001.jpg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403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