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百年王家》第二部【王藩城传略】第十四章,弘正(王崇信)编撰:王家祖先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百年王家》第二部、(王藩城传略)

  弘正(王崇信)编撰(2018年8月)

  手机:13484862676

  第十四章、 男女同等、有教无类

  我国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妇女始终处于社会、乃至家庭的附庸地位,传统、普遍的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应是“贤妻良母”型的、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王家祖先。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观念逐渐融入中国,进入近代(1840~1911)以后,妇女解放问题不断被开明绅士们提出,直至现代(1911~1949)时期,女权组织、女权运动风起云涌,妇女放足、妇女教育、妇女从军、妇女参政等有关女权平等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被清楚地写进政府法律法规之中王家祖先。

  在此只谈妇女教育问题; 早在1844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南方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开创了女性与男性平等接受教育之先河,为妇女解放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王家祖先。民国时期,各地(主要是南方)女校在重重障碍中相继建立,妇女解放运动也空前绝后地高涨;虽然如此,但要在全中国真正实行男女平等权利,谈何容易?当时这些女子学校、女权组织、女权运动等尽囿于大城市,远离城市的广大乡村,却死水一潭、依然如故,女子走出家庭接受教育,被绝大部分家庭抵制,农民们认为女儿一出嫁就成了别人家的人,谁愿意出钱出力为他人“做嫁衣裳”呢?

  我们陕西在各方面总比相对较发达的南方慢半拍,女权解放亦如此,到了一九三零年代,西安才有了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而广大农村所有中、小学校均不接收女性就学,农民们也因经济拮据,不愿供女孩子上学,传统封建思想依然顽固地统治着广袤的农村王家祖先。

  周陵中学建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其学生来源主要是农家子弟,祖父要实施、贯彻“男女平等就学”、“男女同班学习”的新思想、新理念,谈何容易? 尽管如此,祖父还是于1942年毅然决定,在周中招收女性学生,与男同学同班听课学习,打破了农村两千年以来固有的常态,为具有才华的适龄女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条件王家祖先。这是祖父在教育领域对社会的又一贡献。

  曾在周中上过学的女孩子们,不管她们在普通工作岗位,还是“功成名就”处于社会名流地位,都对王校长这一壮举感恩不尽,在她们步入耄耋之年以后,大都写了回忆文章,纪念缅怀王校长这一功绩王家祖先。下面择录部分片段:

  王校长的长女王育英的回忆:

  “我们的祖母深受封建礼教之束缚,她认为女孩子一出嫁就是别人家的人,根本用不着花钱供她们读书识字王家祖先。但家父母的思想却极开通,他们主张读书应不分男女,一视同仁。为了给我们姐妹争得上学的权利,父母亲在祖母面前据理力争,甚至长跪不起,终于迫使祖母答应了要求。家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联想。他意识到关中农村,这种轻视女孩子的观念是很普遍的,妇女要上学几乎比登天还难。为彻底破除这种旧风俗,家父在周中主事期间,顶着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压力,率先招收女生,并实行男女混合编班上课。此举给不少面临失学的女青年开辟了一条广阔的人生大道。诚如三六级校友魏碧雯女士所言,周中求学三年,使她们不仅获得了许多文化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而且免除了包办婚姻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与迫害,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真正是开一代风气之先河。”

  1999年周陵中学60华诞时王家祖先,身在石家庄的姑姑王育英对父亲作诗纪念,在此择录部分如下:

  “先父开明王家祖先,不存因循,儿女同视,概无偏心,

  支持女儿,求取学问,育我自立,教我做人王家祖先。

  每忆及此王家祖先,深感大恩,今岁先父,百年诞辰,

  本欲亲往,酹祭尊魂,叩首拜谢,养育之恩王家祖先。”

  •••••• 王家祖先。

  王校长的次女王炎的回忆:

  “父亲日常肯说这样几句话:‘我一生不爱钱,不买庄基不置地,我愿攒活宝王家祖先。’所谓‘活宝’,就是培养人才。父亲为了‘攒活宝’,毅然冲破世俗的重重阻力,让我们兄弟姐妹都能上学。在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女孩子将来是‘人家的人’,而不被重视,更不让上学。父亲则不然,他认为:‘女孩子也应上学。女孩子有了学识,能自食其力,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会有所作为。”

  曾担任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的孙致和(38级)先生、和曾担任泾阳县人大主任的骆振炳(35级)先生,在他们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到了祖父顶着各种非议,在周中招收女学生的事,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王家祖先。”下面录用他们的原文:

  “数千年的封建陋习,使人们形成了‘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王家祖先。王先生看到当时不少人家不愿供女孩子上学,他决心冲破陈规旧俗,在咸阳及其周边地区率先招收女生入学,这在当时,也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从1944年(民国33年)的秋天开始,周中每年都招收女生,男女同班上课。女同学们也都十分珍惜那难得的机遇,她们一样刻苦勤奋,不负厚望。仅三六级的15名女同学中,解放后就有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吴霭茹女士,原任西安医科大学一附院的妇产科主任,已成为知名的专家教授。又如程岭梅女士乃程志廉老师的女儿,系我省著名的女书法家,她自幼秉承家教,擅长书法,能用双手左右开弓,尤工于行草,其作品已被多家单位收藏。”

  三六级学生魏碧雯女士的回忆:

  “周陵中学作为当时咸阳唯一的一所中学,于三十年代末,扎根于旧中国的农村,向广大的农民子弟敞开大门,只要缴极少的学杂费,能从家里背馍就可读书王家祖先。这已是十分难能可贵,岂料就在她创办三年之后,又张榜招生女生。这在封闭的远乡农村,可谓石破天惊。是实实在在地为地方小学毕业而无力升中学的女同学,铺就了一条继续深造和他日就业的五彩之路、解放之路。”

  “作为周陵中学第一届女生,我倍感荣幸王家祖先。因为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特别在小县城,男孩子能上中学的尚且很少,更不要说女孩子;即使富裕人家,也不愿意供女孩子读书,认为出了嫁就是人家的人,何况我家并不富裕。1944年,我小学毕业,只有十一岁。人长得又瘦又小。母亲觉得把我留在家里,既不能帮她干家务,更无力帮父亲养家糊口,到省城西安读书,花费大,负担不起,也担心我不会铺床暖被,照料自己,而我又哭闹着要继续读书。母亲无可奈何地叹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怜我年龄小,不懂得什么叫命,自然也不认命。就在家里为我的读书处于两难境地的时候,传来了周陵中学招收女生的喜讯。”

  “报考的成功,使我和一帮处境相仿的同窗姐妹奔走相告,喜不自禁王家祖先。特别是我能和远方的亲戚王秀珍、王淑珍姑姑一起读书,有个照应,母亲也放心了。记得开学时,妈妈还没有给我准备好被子,淑珍姑姑和我同岁,很长时间,我都是和她同睡一个被窝。”

  ••••••我思想上翻腾最多的仍是招收女生这件事王家祖先。”

  “‘招收女生’、‘男女合校’,这在现在看来极为平常王家祖先。但在旧中国文盲充斥的县城农村,女孩子有没有机会读书,却是关乎自身命运的大事。当时我们班十余人,无一沦为买卖婚姻的牺牲品,不能说和读书接受新思想无关。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计有全国著名十大女书法家之一的程岭梅(1)女士,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专家吴霭如女士;还有六七名人民教师。我也是由周中而师范、大学,成长为新闻工作者、大学教师的,这与现时代女英才辈出的情况虽然相差甚远,但在过去却是连想也不敢想的。新中国的诞生,为妇女解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周中的招收女生,在当时又何尝不是一种良好的机遇?每每与周中的女友聚谈,提到上中学的事,大家深感机遇难得,无不动情。”

  “良好的机遇,是成功的保证,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王家祖先。

  周陵中学,在小县城首开先河,招收女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王家祖先。

  王藩城校长在地方保守势力的非议声中,敢为风气之先的魄力,感人至深,功不可没王家祖先。”

  注(1)

  程岭梅,女,字映雪,陕西省咸阳市人,出生于一九三零年,享年七十七岁王家祖先。专业书法家,倾注毕生精力于翰墨。西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聘任中国艺术家协会特别名誉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客座教授,台湾艺文交流协会荣誉会员,芜湖黄山书画院院士,太华诗社会员,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咸阳分院院长,陕西省妇女书画协会名誉 ,咸阳市妇女书画协会会长,咸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咸阳市政协书画室顾问等职。

  程岭梅先生终生致力于书画艺术事业,为人正直淳朴,博爱善良,历经坎坷,坚强不屈王家祖先。在艺术上,她师法二王,旁涉诸家,终生专注书道,古稀之年又涉猎魏碑、篆籀,呕心沥血,坚韧不拔,后以左腕挥毫,逆入涩行,愈见古朴老辣,形成了她独树一帜的风格。作品外柔内刚,拙朴豪迈,浑厚大气;墨重韵润,雄健端庄,雅俗共赏,传统功力深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国内外人士所敬仰,被誉为“书法女杰”。

  数十年来她遵循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先后发起成立了映雪斋,咸阳市黄土地书画协会,咸阳市妇女书画协会,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咸阳分院,倡议成立咸阳聚雅斋书画院,对推动书画艺术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积极的开拓作用王家祖先。她为老、中、青及幼儿书法班说课,桃李满天下。她还深入厂矿、农村、部队、学校,慰问煤矿工人及老山前线官兵,救助孤残儿童,帮教失足青少年,为支持希望工程义卖,为灾区人民和扶贫帮困义捐书法作品。她不求名利,不图回报,为社会奉献爱心,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程岭梅先生曾应邀出席中日妇女书法交流会,中国书协书法教育研究会,应邀为药王山、司马迁祠、仓颉庙等书碑,并多次荣获政协先进委员和民革先进党员、助残模范和市廉政监督员等称号,声望卓著。

  历年来曾应邀参加毛 诞辰百年书画展,中日妇女书画展,全国妇女书法篆刻精英展等大型国家级、省级展览上百次,在省内外举办个展十余次王家祖先。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国际书画名家邀请展专集》《陕西省历代书画名家精品集》《长安墨宝》《日本读卖新闻女流书法集》等书。传略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词典》《中国美术》《中国当代文艺群星词典》等书刊,出版有《映雪斋书画集》《书法女杰程岭梅》。作品流传日、美、法、新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被毛 纪念堂、中南海、苏州、安徽、西安、台湾等艺术博物馆收藏。

  解放前从周中毕业、为数不多的女同学,个个才华横溢,她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为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她们的文学根基扎实、修养颇高,写出的文章璀璨夺目,读者无不钦佩王家祖先。下面再录用魏碧雯女士(教授)的一篇文章:

  ——步岭梅(六十(1)感怀)原韵

  魏碧雯

  岭梅的书法,布局得体,流畅苍劲,寓千钧笔力于秀丽之中,是她作为女性于艰难中执著追求的体现王家祖先。

  我爱她的书法,也爱她的诗词,••••••尤喜《六十感怀》王家祖先。因为这首诗融进了她倾情翰墨、艰辛探索的独特感受••••••故步原韵和诗一首。

  红霞一片照君家,驱散阴霾笔生花王家祖先。

  梅兄不折凌云志,逞雄书海忘白发王家祖先。

  【附】:程岭梅女士原作:

  倾情翰墨不知家,辄忘米粮瓮生花王家祖先。

  一腔热血洒青砚王家祖先,对镜始惊已白发!

  注(1)指周陵中学六十华诞王家祖先。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4579.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