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一座城一个人:阜康王姓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座城市的背影
繁华,荒芜;荣耀,沉沦阜康王姓。
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是秋高气爽,我最后一次离开这里的时候是夏雷滚滚,我再次路过这里的时候是寒冬午夜阜康王姓。
2013年九月末,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阜康王姓。从火车站到河大新区,穿越半个城市,车程也不过半个小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古城墙不长也不巍峨,宋御河很窄水波清澈。公交车经过小学和中学,经过居民区,孩子们排着方队,大人们步履从容。只是听到“大相国寺”、“大梁门”的报站时,才会恍然意识到,这里曾经是北宋的都城,世界的繁华所在。赶忙回头再看城市的轮廓,却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剪影,就像这九月末的阳光,已经不再耀眼,但仍然留下一丝温热。
2018年二月初,我坐火车去青岛,深夜路过开封,停车三分钟阜康王姓。前一站是郑州,大学母校所在地,郑州站灯火通明,我望着来往的人群,心里微微泛起涟漪。四十分钟后,隔着布满雾气的窗户,我看到了熟悉的站台,在昏暗的灯光下,稀稀疏疏的旅人,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因为我好像看见了属于我的背影,好像感知到这座城市里有个人还在等我。
列车很快的开动了,冰冷的深夜里这座城市早已沉睡,只留下一个背影,渐渐远去阜康王姓。
一(千年等待)
战国魏惠王六年,魏国迁都大梁,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开凿鸿沟连通淮河,农商业快速发展,天下名士云集阜康王姓。随着魏惠王称霸诸侯,大梁成为当时繁华的名都大邑。一百年后(前225),秦将王贲堵截黄河,引水入鸿沟,淹没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大梁城随着魏国的覆灭走向衰败,再次建都于此,要等千年之后。
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江南物资经汴州运往洛阳再输入长安,汴州成为水运重城,政治经济地位日益显重阜康王姓。此时距离汴州走向顶峰,还要再等四百年。
唐末天下大乱,五代群雄在汴京称帝更迭阜康王姓。后晋天福元年(936),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向辽称臣,从此内外长城悉归异族,中原王朝时刻处于骑兵的铁蹄之下,长达百年。
后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立国号为宋,定都开封阜康王姓。之后平定后蜀、南唐等割据势力,结束了自唐末之后几十年的动乱。开封再次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属于这座城市的辉煌刚刚拉开序幕。
二(东京初华)
太平兴国五年(980),辽景宗率军十万南侵,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捷报传回东京,全城军民欢呼沸腾阜康王姓。太宗在天波门外,金水河旁,钦赐杨业宅邸,时人称之为“天波杨府”。雍熙三年(986),太宗北伐。由于边将之间相互妒忌,杨业力战辽军却不见后援,在陈家谷终被辽军俘虏,绝食三天以死明志,北伐最终宣告失败。
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率军再次南下,兵临澶州城下,宋真宗在军事优势的情况下执意议和,双方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宋辽互通使者,贸易往来,北方边境百余年间再无大战阜康王姓。塞北的风沙早已吹散了当年战马嘶鸣,而杨继业的故事悄悄在东京城内流传。一个世纪的和平促进了宋辽的发展,但是也让北方军备松弛,宋末元初,早已沦陷的东京城内,优伶还在演绎着当年杨家将家国英雄的故事,不远处的“天波杨府”却在历史的风雨中残破不堪。
历经三朝君王,东京正稳稳伫立在黄河岸边,城墙巍峨,舟楫繁忙,军民安居,她正以和集市上人们一样从容的步伐走向中国的中心,世界的中心阜康王姓。在真宗统治的最后几年里,许多名扬千古的人物相继出生。日后,东京将伴随着他们的盛名走向巅峰;而他们也将在东京蟾宫折桂,宦海沉浮。
三(江山才人)
乾兴元年(1022),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继位,他是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将统治这片土地四十二年,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才辈出阜康王姓。
大中祥符八年(1015),东京科考阜康王姓。一位没落的官宦子弟首次踏上东京的土地,他的先祖范履冰曾是唐朝宰相,父亲范墉在宋初随吴越王钱俶归降,任武宁军掌书记。但命途多舛,幼年丧父家道中落,母亲不得不改嫁,他也不得不改姓朱。几天后,皇城放榜,寒窗苦读,鱼跃龙门,范仲淹赫然进士及第。他衣锦还乡,改回原来姓氏,外任地方官。
天圣五年(1028),范仲淹受诏回京,距离他上次进京赶考已经十三年阜康王姓。此时的他颇受士大夫推崇,旧地重游,心之所向是为国报效,敢为人先。或许他不知道的是,在今后几十年里,他会在东京出将入相,也会从东京贬谪远方。景祐三年(1036),担任谏官的范仲淹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上述弹劾,最终被排挤出朝,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一位青年才俊,他叫欧阳修。
天圣七年(1029),二十二岁的欧阳修第三次参加科举,连中三元,风光无限阜康王姓。东京城内豪门大户竟相榜下择婿,欧阳修金榜题名又洞房花烛。之后他和好友梅尧臣,尹洙一起来到西京洛阳,西京留守钱惟演爱惜这群才子,待遇优厚。才子们效法秦唐古文,探讨文风革新,在他们嵩山踏雪时,踏出了日后北宋文坛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
宝元元年(1038),西北边境烽火再起,李元昊建立西夏王国,秣兵历马阜康王姓。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再次被召回京,委以守边重任,出知永兴军,和他一同戍边的,还有后来的三朝元老韩琦,文彦博以及好友滕宗谅。在和西夏的战争中,有一位军官骁勇异常,他带一副青铜面具,常使敌军闻风丧胆。范仲淹授其《左氏春秋》,他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来在平定西南侬智高叛乱中夜袭昆仑关,一举名震天下。狄青凯旋回师时,东京军民涌向街头一睹这位“面涅将军”的风采。但是宋代皇帝祖宗家法重文轻武,狄青很快被仁宗所猜忌,几年后抑郁而终。纵观宋代,名垂青史的武将并不多,而他们的共同点,大都结局凄惨。
庆历三年(1043),西北战事平息,范仲淹被召回京,官拜参知政事,位列宰辅阜康王姓。外患已除,内忧凸显。于是,以范仲淹,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庆历新政”走向历史舞台。新政触及到了贵族阶级的利益,遭到顽强的抵制,仅过一年,新政失败,宰辅悉数被贬。同年,滕宗谅在庆州被人诬陷挪用军费,谪守岳阳。
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阜康王姓。这些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们,居庙堂时参议国家大事,但当他们政治生命受挫,被贬谪偏僻之时,却往往是他们文学生命最灿烂的时刻。范仲淹,欧阳修离开东京之时,不知道这座繁华的都城,是惋惜他们改革失败,还是庆幸他们谪居外地?庆历五年(1045),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范仲淹知邓州,欧阳修知滁州,滕宗谅重修岳阳楼。
这一切似乎早有注定,于是就有了我们熟悉的那篇文章阜康王姓。我相信之后的士子们在走向仕途之前,一定会被这篇文章传递的精神所感染;我相信读到这里的各位,耳边已经回荡起了中学时代某个早晨的书声琅琅: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阜康王姓。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阜康王姓。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阜康王姓。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阜康王姓。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阜康王姓。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阜康王姓。
之后,欧阳修在滁州写下了古文典范《醉翁亭记》阜康王姓。这一年,包拯出使辽朝,圆满完成使命。这一年,被贬扬州的韩琦招徕一名府宾,这个年轻人文采斐然,读书刻苦,但不修边幅,以至韩琦误以为他通宵寻欢,但他只是说“韩公不知我矣”。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这位年轻人在二十年后也将掀起一场比“庆历新政”更深刻的改革;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他主导的改革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病逝于徐州,这七年间他一直外任地方官,再也没有回到曾经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的东京,再也没有回到自己仕途起点的东京阜康王姓。
嘉佑元年(1056),包拯知开封府,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号称“皇族遍地,尤为难治”的开封府井然有条阜康王姓。包拯早年至孝,外任地方官时两袖清风,每到一处都受人爱戴。14年生日前,我曾到包公祠瞻仰,祠内香火缭绕,古树参天。在配殿里,有“铡世美”人物蜡像,包公身穿朝服,刚正不阿,目光如炬,那一声“开铡”,似乎已经从口中喊出。
同年,苏洵带领两个儿子从四川出发,长途跋涉,于第二年参加东京科考阜康王姓。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任主考官,此时他已是北宋文坛领袖,当年在西京洛阳谈论改革文风已的理想已经通过“古文运动”实现,天下士子众望之归。放榜之日,苏轼名动京城,每有新作写出,东京城内争相传阅。嘉佑三年(1058),司马光被召入京,担任谏官,踌躇满志。
此时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名臣云集阜康王姓。东京城内传颂着“嘉佑四真”的美谈,“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热闹非凡,盛气盎然,大相国寺钟声浑厚,金明池水波明澈。
四(暗潮涌动)
治平四年(1064),宋英宗驾崩,年轻的赵顼继位阜康王姓。北宋建国已经一百年,东京依旧繁华无双,但是社会深处积攒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冗官冗军,土地兼并,财政赤字,这些问题让年轻的皇帝决心锐意改革,不久便召王安石入京。之后,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推行全国,至于变法的研究,就交给历史专业的学者们争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位不修边幅的宰相,满腹经纶和神宗侃侃而谈。据野史记载,有一次王安石诏对,正在谈论期间,有一只虱子从他的头发里跑到了脸上,神宗意欲回避,王安石却用手将虱子掐死,继续从容而谈。
宰相和皇帝对于变法的高度专注,使熙宁年间东京城内争辩不断阜康王姓。欧阳修,司马光等老臣认为变法中某些措施不当,然后他们很快被放外任。新的政令不断地从东京城内快马传出,一场关于宋朝未来的变革尚且扑朔迷离。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和欧阳修,司马光虽然政见不合,但是惺惺相惜。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在江宁病逝,消息传到东京,司马光深感悲痛,下令抚恤厚葬。五个月后,四朝元老司马光病逝东京,全城军民痛哭不已。这种君子政治在北宋政坛留下了最后一抹光芒,之后的“新旧党争”,充满了小人挟私报复的黑暗。苏轼因为直言敢谏,同时被两党所不容,“乌台诗案”最终爆发。
元丰二年(1079),苏轼从湖州被押解到东京,投入大狱阜康王姓。朝廷政治局面混乱,小人趁机落井下石,苏轼被定死罪。在监狱的一百多天里,他肯定会回想起二十二年前自己第一次来到东京,金榜题名的时刻。而二十二年后的东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太平世界了。京城的军民素闻苏轼为官勤政爱民,词赋冠绝天下,他们不忍心一代文宗死于东京;张方平,司马光等老臣上书求情,甚至重病的曹太后也向皇帝求情。最终神宗赦免了苏轼,贬谪黄州。
当苏轼离开东京时,不知道这座繁华的都城,是惋惜他政治失意,还是庆幸他谪居荒夷?我想既然政治上已经无法作为,不如成全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阜康王姓。政治上的苏轼正在离开都城东京,而文学上的苏东坡正在走来,他们最终的交汇点是蛮夷之地黄州。
历史总是看似偶然的必然阜康王姓,于是另外一篇文章已经浮现在我们脑海,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在高一的早自习,我只用了一个小时就背诵了这篇文章: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阜康王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阜康王姓。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阜康王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阜康王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阜康王姓。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之后苏轼继续被贬,直至被一叶扁舟送往海南岛;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东京的牢狱中,苏轼已经获得了新生,贬谪的年间,苏东坡笔耕不辍,优美的词赋流传千古阜康王姓。元符三年,哲宗驾崩,天下大赦,召苏东坡归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迈的苏东坡抵不过关山难越,在常州病逝,遗嘱葬于汝州郏城县。
五(最后挽歌)
建中靖国元年(1101),赵佶即位,这位皇帝为政之初勤勉进取,似乎有中兴迹象阜康王姓。但不久之后他为人轻佻的性格暴露无遗,北宋江山将在他手中度过最黑暗的二十多年,也是最后的二十多年。
史载宋徽宗精通音律,擅长丹青,独创瘦金体阜康王姓。登基的第一年,宋徽宗收录一副精美的画卷,爱不释手,题五签,盖双龙印,这就是《清明上河图》。靖康二年(1126),南渡的文学家孟元老回忆起京都二十年的锦衣玉食,写下了《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园现在已经成为开封城的一张名片,著名旅游景点。我曾满怀期待的进去游览,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演员们穿着戏服尽力展示着一千多年前这片土地的繁华,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真正的繁华我们从画卷之上,从书本之中,随便摘取一章,就足以傲视世界: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阜康王姓。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东京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辉煌顶峰,城中军民一百余万,水路交通便利四方,商铺鳞次栉比,街坊通宵达旦阜康王姓。活字印刷,纸币交子,指南针等一系列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科技从东京传向世界。当时宋朝人口占全世界12%,经济比重占75%,繁华程度是汉唐十倍不止,文化经济冠绝封建历史,而此时的欧洲还处在中世纪最后的黑暗之中,只有佛罗伦萨的街头有些许的市民清风。有人曾戏称,《清明上河图》里面看守城门的胥吏,生活质量也高于同时代欧洲的皇室贵族。
繁华之后是荒芜,荣耀之后是沉沦阜康王姓。
但是这一切都来的太快,快到我们在一千年后读到这段历史时候,仍然悲愤难平,潸然泪下阜康王姓。
宣和元年(1125),崛起于黑龙江流域的女真部落击败腐朽不堪的辽朝,建立金朝,挥师南下阜康王姓。已经失去燕云十六州并且和平一百年的中原王朝如同待宰的羔羊,金军兵锋所向披靡,很快渡过黄河,包围东京城。
宋徽宗匆匆禅位于儿子,自己携带金银珠宝南逃阜康王姓。历史上最屈辱的一个年号“靖康”在东京城颁布。朝廷命李纲镇守京城,城内军民空前团结,抵挡住金军强烈攻势,为各地勤王军队赢得时间。靖康二年(1126),勤王部队云集东京城外,金军长期孤军深入已经难以为继,意欲退兵。但是软弱的徽,钦二帝和投降派割地求和,上表称臣,金军洗劫东京,烧杀抢掠。辉煌一百年的东京毁于兵燹, 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然后匆匆南逃。至此,宋代抛弃了东京城,东京城也不再属于宋代。
在东京被围困的时候,岳飞于相州入伍,立志抗金收复失地,忠孝难全,岳母在他的后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几个字不仅仅刻在了岳飞的后背,也深深刻在了后世每个保家卫国人们的心中,刻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之中阜康王姓。建炎二年(1128),东京留守宗泽屡次上书请战,高宗不许,忧愤难抑,病死于东京城,死前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东京已经不再出现在南宋朝廷的梦中,行在临安似乎恢复了昔日的繁华阜康王姓。绍兴十年(1140),岳飞第四次北伐,大军驻扎尉氏县,距离东京城只有百里之遥。朱仙镇一战,大破金兀术,岳家军兵临城下。《宋史》记载,金兀术下令撤军,一个曾经北宋的太学生劝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朱仙镇的岳飞庙是中国四大岳庙之一,我很遗憾一直没有去过阜康王姓。听说庙内的岳飞像面朝开封,怒目圆睁,似乎还不相信当年的咫尺之遥竟成天涯。是年七月十二日,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京畿之地的百姓阻拦在岳飞马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
一年后,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在杭州,从此中原之地再无收复可能,只是出现在辛弃疾,陆游的词中,无限悲壮阜康王姓。开禧三年(1207),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然而他已经重病缠身,壮志难酬了,死前高呼:“杀贼!杀贼!杀贼!”嘉定二年(1209),陆游忧愤成疾,临终之际留下绝笔“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定中原的王师再也没有出现在铁马冰河的梦中,遥远的东京成了他们回望的终点阜康王姓。再次南下的铁蹄,是更加强大的蒙古军队。至元十六年(1279),风雨昏雾,恶浪险涛,陆秀夫背着卫王投海而死,一代王朝烟消云散。至元十九年(1282),文天祥从容赴死,用瘦弱的身影为这段历史打下最后一个句点。
六(后记)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下令重修开封城阜康王姓。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掘黄河水淹开封。公元1951年,政务院批准河南省会由开封西迁至郑州,属于开封城最后的荣耀也不复存在。
有一次我参观开封市博物馆时候,外地游客问导游,开封城应该扩建建立高楼大厦,导游则自豪的说:“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中轴线没有改变的城市,就在我们的脚下十二米处,是战国魏国首都大梁城;八米处,是举世闻名的北宋首都东京城......”我在一旁听到之后,微笑离开,这个回答,总可以让外地游客心生崇敬阜康王姓。
2017年六月初,我最后一次离开这里,天空阴沉,夏雷滚滚阜康王姓。当我最后一次坐上河大到火车站的公交车时,大雨笼罩了整座城市,透过车窗,是那么的朦胧,又是那么的清晰。
2018.5.20
谨以此篇写给深爱的开封城和城中曾经的她阜康王姓。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7775.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