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各乡镇村来历之四(转载):敦煌王姓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吕家堡乡
吕家堡乡位于敦煌市北郊,辖6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1999年被甘肃省命名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为什么叫吕家堡呢?传说在清代该地居住的吕姓人家较多。为了防御匪盗,就在现吕家庄村六组处打造了一个南北长3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的堡子。因里面居住的全部是吕姓人而得名吕家堡。解放前属于静肃乡的一、二保,1949年10月建政,属静肃区(后改五区)的和新、和义两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九乡,1958年9月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一中队,1961年成立吕家堡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红敦人民公社,1969年恢复为吕家堡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吕家堡乡并沿用至今。
吕家庄村
吕家庄村位于吕家堡乡政府北4公里处,有7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清雍正年间,现吕家庄村五、六组从我省陇西县迁入移民,称陇西坊;四组一带从我省静宁县迁入移民,称静宁坊;一、二、三、七组从我省华亭县迁入移民,称华亭坊。过去人们把一组与三组之间的一道冲沟称为华亭槽子,原华亭庙在现在的吕家庄二组。后重新整建将三坊农户统一管理,更名为吕家庄村。现吕家庄村土改时属五区二乡二行政,1954年建吕家庄初级社,1956年扩建为吕家庄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一中队吕家庄生产队,1961年改为吕家堡人民公社吕家庄大队,1966年又更名为红敦公社红敦大队,1969年恢复为吕家庄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清末拔贡,敦煌著名绅士吕钟就是此村人,著有《重修敦煌县志》等著作。新中国建立初,该村农民吕玉剿匪立功,被授予“西北民兵英雄”称号,国防部予以嘉奖。
秦州村
秦州村位于吕家堡乡政府东约1公里处,有4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因该村农户是清代秦州(现在的天水市)的移民,故得名秦州。现秦州村土改时属五区一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秦州初级农业社,后和盐茶合并为高级农业社,1958年改名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一中队盐茶生产队,1961年为吕家堡人民公社秦州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卫大队,1969年又恢复为秦州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漳县村
漳县村位于敦煌市北郊,有4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清雍正年间,该村农户因从我省漳县迁移而来,故称为漳县坊。现漳县村土改时属五区一乡一行政,1955年成立永胜、朱家墩两个初级社,后又并为永胜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一中队四生产队,1959年-1962年归敦煌县园艺场,1962年春为吕家堡人民公社漳县大队,1966年改为红光大队,1969年恢复为漳县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盐茶村
盐茶村位于吕家堡乡政府西北约1公里处,有6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清雍正年间,现盐茶村一、二组从我省盐茶厅、海刺都堡一带(即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迁入移民,称盐茶坊;三、四、六组从我省宁远县(即现在武山县)迁入移民,称宁远坊;五组从我省舟曲县迁入移民,称西固坊。后合属盐茶厅管辖,故称盐茶村。现盐茶村土改时为五区二乡一行政,1955年建盐茶初级社,1957年扩建为盐茶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三中队盐茶生产队,1961年改名为吕家堡公社盐茶大队,1966年又更名为红敦公社红旗大队,1969年又恢复为盐茶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陇西桥村
陇西桥村位于吕家堡乡政府北约5公里处,有6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关于该村的来历,民间传说是清雍正年间大移民时,该村农户多数是我省陇西县迁移而来。当时该村建有一座大桥,因陇西人占多数,故得名陇西桥。据资料记载,现陇西桥村六组及林场、转渠口乡转渠口村四组从我省成县迁入移民,称成县坊;四组从我省固原县(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迁入移民,称固原坊。现陇西桥村土改时为五区二乡三行政,1955年建立陇西桥初级社,1956年并入吕家庄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一中队陇西桥生产队,1961年为吕家堡公社吕家庄大队陇西桥生产队,1962年改为陇西桥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敦公社红星大队,1969年恢复为陇西桥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雷家墩村
雷家墩村位于吕家堡乡政府南2公里处,有6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清雍正年间,现雷家墩村一组及罗家堡子南边一带从我省肃州(即现在的酒泉市)迁入移民,称肃州坊。为什么叫雷家墩村呢?传说在清代道光年间,在该地居住的雷姓人家较多,几乎占了整个村落。其中有一位名叫雷起瀛的青年男子,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人,成了全村唯一一名举人。为了表示庆贺,人们在村子里打造了一个土墩,大概在现在雷家墩村三组的位置,雷家墩村也因此而得名。当时,朝廷还将该村三组靠近秦州湖的一个湖滩,命名为雷家湖,专供雷举人饮马用。现雷家墩村土改时属五区一乡二行政,1955年成立雷家墩、宁远桥两个初级社,后并为雷家墩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一中队六生产队,1962年为吕家堡人民公社雷家墩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丰大队,1969年恢复为雷家墩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转渠口乡
转渠口乡位于敦煌市最北面,距市区13公里处,是敦煌市的北大门敦煌王姓。全乡有7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解放前转渠口乡土地高低不平,盐碱潮水滩多,当时修建了一条从吕家堡乡陇西桥村到转渠口乡五圣宫村五组大土渠,是全乡农田灌溉最大的一条转弯渠,由于渠大转弯多,故称转渠口渠,根据此渠命名该乡为转渠口乡。解放前属静肃乡的三、四保。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十乡,1958年9月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第二中队,1961年成立转渠口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光人民公社,1969年11月恢复为转渠口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转渠口乡沿用至今。
转渠口村
转渠口村位于转渠口乡政府南1公里处,有6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清雍正年间,现转渠口村一带从我省清水县迁入移民,称东清水坊;四组及吕家堡乡陇西桥村六组和林场从我省成县迁入移民,称成县坊。因转渠口乡政府位于转渠口村,故名。现转渠口村解放初为五区三乡一行政,1954年成立转渠口农业初级社,1956年扩建为转渠口农业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转渠口生产队,1961年分为转渠口人民公社转渠口、双桥两个大队,1965年合并为转渠口大队,1966年改为红卫大队,1969年恢复为转渠口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阶州村
阶州村位于转渠口乡政府西2公里处,有4个村民小组,是转渠口乡最小的一个村敦煌王姓。清雍正年间,现阶州村从我省阶州县(即现在的陇南武都县)迁入移民,称阶州坊,并修建了阶州庙、阶州戏台(文革期间被破坏)。该村因此被命名为阶州村,直到现在还有部分老人称阶州村为阶州县。现阶州村解放初为五区四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发展、金星两个初级社,1956年成为第三农业高级社,1958年更名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石槽生产队,1961年为转渠口人民公社五家梁、阶州两个生产队,1966年合并为阶州大队,1966年改为革命大队,1969年恢复为阶州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秦安村
秦安村位于转渠口乡政府东1公里处,有5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清雍正年间,从我省秦安县迁来的几户农民,居住在现在的秦安村四组、五组之间,并在居住地修建了秦安庙,根据移民的迁来地称该地为秦安坊,后称秦安村。现秦安村解放初为五区三乡二行政,1955年成立路家桥、团结两个初级社,1956年为秦安农业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秦安生产队,1961年为秦安、路家桥两个大队,1966年改为前进大队,1969年恢复为秦安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石槽村
石槽村位于转渠口乡政府北5公里处,有7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早年间在石槽村二组通往北湖的路旁有口井,井旁有一石槽,石槽上有一马蹄印,相传西凉国李暠之孙李宝,由伊吾收复敦煌时路过此处饮马时马踩的蹄印。但谁也说不清石槽是何时何人所造的。后来去北湖拉柴、放牧的人路过此井此槽,就在此给牲畜饮水,年长日久,人们就把该地称为石槽儿,即石槽村。此石槽现被保存在转渠口乡文化中心。现石槽村解放初属五区四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石槽、西沙门两个初级社,1956成为第四农业高级社,1958年为石槽生产队,1961年分为转渠口人民公社石槽、西沙门两个大队,1965年合并为石槽大队,1966年改为向阳大队,1969年恢复为石槽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五圣宫村
五圣宫村位于转渠口乡政府东5公里处,有5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很早以前,五圣宫村村民在三组、四组之间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庙,老百姓为祈求神保佑全村老少平安,庙里供了牛瘟神、马瘟神、羊瘟神、鸡瘟神、猪瘟神五尊瘟神,此庙命名为五圣宫庙(此庙文革期间被破坏),根据此庙来历,故称该村为五圣宫村。现五圣宫村解放初为五区三乡一行政,1955年组建光明农业初级社,1956年转为秦安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红敦大队秦安生产队,1961年为转渠口公社五圣宫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旗大队,1969年恢复为五圣宫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东沙门村
东沙门村位于转渠口乡政府东北4公里处,有6个村民小组敦煌王姓。由于树木少,风大、沙多,东西方向有一个风口,故被称作沙门,由于南北方向有一条路(国道215线),东沙门村在路东,故称东沙门,路西有石槽村四组、五组、六组、七组,以前又被称作西沙门。现东沙门村解放初为五区三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东沙门初级社,1956年转为第四农业高级社,1958年为东沙门生产队,1961为转渠口人民公社东沙门大队,1966年改为东方红大队,1969年恢复为东沙门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7974.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