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琐记:大理王姓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三营往事
一、记忆中的美食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大理州洱源县的三营镇住过段时间,那时候我的父母都在那里工作大理王姓。三营传说古时候曾经是某个将军的兵营驻地,它属于洱源县的范围,洱源据说就是洱海的源头,那里本来就是个风景秀丽的水乡,还有个高原上的西湖,虽没有江南的西湖名气大,但湖光山色中的景致,照样一派旖旎妖娆。
我的父母亲都是60年代末从昆明医学院毕业的,毕业后他们被派到军垦农场锻炼,后来我父亲参加“抗美援老筑路队”的医疗队到老挝去了,母亲回昆明了一段时间大理王姓。父亲从老挝回来后就和母亲一起被分配到三营血防专科医院工作。那个医院是为配合当时的血防工作新建立起来的,为什么要建在三营呢,因为当时血吸虫病在南方流行,云南大理州是重灾区,洱源又是大理州的重灾区,所以中央部署在这里建一所血防专科医院,隶属卫生部直辖,一来是为了给灾区患病群众提供及时的医疗帮助,二来方便在疫区进行血防研究,争取早日送走血吸虫病这尊瘟神。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医院只有最基本的医疗设施,医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大理本地的、昆明的、其他专州县的,还有外省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大理王姓。他们中有的是昆医的毕业生,有的是外地的知青,还有支边来的专业人员。在这个医院里没有专业分科,医生都要全科看病。大家生活上靠自力更生,各家都有一份自留地,闲遐时种植些蔬菜,互通有无,交换着吃。平时很少能吃肉,只有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记得那时我和妹妹最爱吃肉饼,好不容易盼到吃肉的那天就欢天喜地如同过年一般,大人蒸一小碗肉饼,然后再分成两半,我和妹妹一人一半,说来也好笑,我们常常会因为分到肉饼的多寡吵得不亦说乎,作为哥哥,我那时竟然不懂得让着妹妹,现在想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虽然难得吃肉,但牛奶却是常常喝的,在医院附近就有农场,奶农每天都会用桶挑着鲜奶来卖,那种牛奶虽然也是兑过水的(据说鲜奶一定得兑水),但看起来还是很浓稠,表面上蒙着厚厚一层奶皮,就象乳酪一样大理王姓。鲜奶买回来母亲一定要先煮,煮开了才让我们喝,说是鲜奶没有经过消毒,里面含有寄生虫。那种牛奶不煮的时候有股腥气,煮开了喝到口中却是醇醇的浓香,仿佛能喝醉人似的,现在那种清淡如水的巴氏消毒奶根本品不出那种味道来。
除了牛奶外,那时候还有两种奶制品是我的最爱,就是乳扇和酥油大理王姓。乳扇是和乳饼一样用羊奶制作的,它像是用整张的片状乳酪折成扇形,筋骨韧性很好,生吃有种淡淡的甘甜味,但最好还是煎炸来吃,颜色金黄,酥脆香甜,那种滋味让人永远也忘不掉。乳扇还可以撕成细条,掺着漾濞的核桃仁泡茶喝,甜而不腻,有种奶茶的芬芳,只是现在即使在大理也很少见有人做这种茶了。我一直弄不明白在三营我吃过的酥油为何和后来在藏区吃过的酥油完全不同,那种酥油是呈金黄色的糊状物,一般涂抹在馒头或者面饼上吃,气息清香,味道甘饴,吃着有点像炼乳,但口感比炼乳好得多,含在口中初似果冻,然后甜腻清香的感觉慢慢在舌尖上化尽,真是说不出的美味。
还有几种食品至今令我难忘,一种是祥云的“祥云辣子”,一种是鹤庆的“猪肝醡”,还有一种是我奶奶烙的花椒叶饼大理王姓。先来说“祥云辣子”,那是种甜酱糟成的辣子,颜色是绛紫色的,辣味已经被糟得很淡了,剩下浓郁的酱的香甜味。“祥云辣子”是很好的下饭菜,只要有它,即使没有别的菜,我也能把一大碗饭吃的干干净净的。可惜那时这种辣子也是不多见的,得有人往祥云带来才行,所以要省着吃,一小瓶可以吃大半年了。“猪肝醡”是鹤庆的特产,是用猪的“下水”腌制的,所谓猪“下水”就是猪的杂碎,一般做菜不太用得上的地方,农村里过年杀猪,好肉拿来宴客,架子风成腊肉,剩下些边角料就装在坛子里,撒上香料辣子盐巴,泡上酒,腌制成醡。云南人最会做醡,过去几乎每家都有醡罐,好些东西都可以拿来做醡,如“茄子醡”,“萝卜醡”,“虾醡”等等,各地都有,唯有“猪肝醡”是鹤庆特产,其它地方没有听说有做的。这个醡味道辛辣,嗜辣或口味重如我者自然当它作佳肴,但其他人却未必会喜欢。花椒叶饼则是大众都喜爱的食品,我最初品尝到的就是我奶奶在三营时做的,这种饼最好用麦面加点鸡蛋来烙,火功要恰到好处,烘焙足够才能令花椒叶的香味进去,入味的饼趁热吃味道最佳。我奶奶在单位上是“火头军”,所以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
二、遭遇地震
在三营的那段时间里我还经历了一次地震,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的唯一一次地震经历大理王姓。大理这个地方曾经是多地震的,最近的一次大地震发生在民国十四年前后,老城的大部分建筑在震中倒塌,崇圣寺三塔也遭到重创,其中一座塔倾斜了。那次地震在当时影响甚大,《东方杂志》还曾做过专题报道。我在三营时也遇到过一次地震,却是有惊无险的小震。但在那时候还是比较紧张的,事先就有周边地区发生地震的消息传来,大家心里一直比较紧张,尤其在夜里,大人们基本上都是不脱衣服睡觉的。有一晚上我被周围的嘈杂声惊醒了,妈妈说:“快起来,快起来,地震了!”我就感觉到被人抱着冲出屋子,来到操场上见到有好多人了,手电筒上的光晕到处都是,看来医院的医生和病人们全都跑出来了,大家神色比较慌张,这时我才意识到已经发生了一次地震。那晚的天气很凉,好像还飘着细雨,奶奶把一床小棉被裹在我的身上。后来有人拿来了几顶帐篷,大家就到帐篷里蹲着过了一夜。孩子毕竟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地震究竟意味着什么,我那时只觉得夜里不用睡觉,许多人一起出来蹲帐篷是件很好玩的事,所以我和妹妹一面叽叽喳喳问着大人各种问题,一面忙着呼朋引伴,心里还盼着这样的事多来几次才好呢!一宿无事,但大家不敢怠慢,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就都住在简易工棚里面了,后来或许又发生过几次小震,却终究没有发生大的地震。
三、风筝和叫雀
爷爷一个人在昆明,他想我们的时候,就会到三营来,他来之前会先到邮电大楼发电报给我们,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从昆明到大理坐汽车要走两天,途中需要在南华住一晚上,到了大理下关车站后又得转车才能到洱源,所以到三营的具体时间往往是无法确定的,我们只好估摸着他到达的大概时间去接他大理王姓。虽说是接,其实只是等,在医院外面的田埂边上等他来。
爷爷下车后还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时间又不固定,没法接大理王姓。他要来的那几天里我总是拉着奶奶早早到医院大门外面的田埂边守候着,有时候要连着守好几天,好在田埂本身对我来说就充满无穷的乐趣,在那里可以磊石子,刨昆虫,可以见识人们在田里做农活,可以望着远处土掌房上面升起来的袅袅炊烟发呆,可以目送放牛娃牵着牛儿走到山的那边去。我一面玩耍,一面等待,知道爷爷清瘦的身影一定会出现在对面的小路上,他挑着一副扁担,里面除了行李外还有送给我和妹妹的玩具。
爷爷的到来会给我们带来新鲜的乐趣,他会带着我和妹妹到宽阔的坝子里放风筝,风筝是他自己用竹签和棉纸扎成的,上面画着花花绿绿的图案大理王姓。爷爷从小就爱扎风筝,却很少有机会放,他说小时候上海的天空太窄了,容不下穷孩子们的风筝。爷爷手里紧握着轱辘转盘,任风把风筝抬得高高的,高得变成一个黑点,连附近水潭边饮水的牛犊子都抬起头来张望,我和妹妹就在一旁激动得拍手跳跃着,然后轮到我们放,却始终放不了那么高。
爷爷爱好养鸟大理王姓,尤其是叫口好的鸟,如鹦鹉、八哥、“栀子花酒”等等,他养过的鹦鹉和八哥还会拿腔拿调的学他说上海话呢!
“栀子花酒”也是种神奇漂亮的小鸟,雄鸟在春天里会成天“栀子花酒,栀子花酒”的鸣叫着,有的还会叫“栀子一杯酒”、“贵妃醉酒”,“喜鹊花酒”,非常好玩大理王姓。可惜这种鸟是滇中的特产,地处滇西的大理很难见到。不过据说大理南涧山中也有两种稀奇的鸟儿,一种鸟春分后叫声听来竟似“凤凰不如我”,霜降后叫声变作“得过且过”。另一种雄鸟前面叫“背背箩”,雌鸟则在后面应“卖蕨菜”。“栀子花酒”我在昆明的花鸟市场见过有卖,是昆明人最爱养的鸟类之一,而南涧的两种奇鸟倒从来没见大理的集市上有卖的。
在三营时,爷爷闲暇也爱外出观鸟,在我的记忆里他还曾教过我和妹妹捕鸟大理王姓。他用个木销子把大簸箕支在地上,簸箕下面安排了机括,撒上些谷子或者虫子,人躲在草窠里,等着馋嘴的鸟儿来吃,当鸟儿吃食碰到机括,簸箕就会倒下来把鸟儿罩住。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能够捕捉到各式各样的小鸟。
四、曾祖母
妈妈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三营的时候曾祖母是家里的宝大理王姓。
我的曾祖母姓纪氏,昆明人,民国时期生活很贫苦,似乎曾给人家当过乳母大理王姓。解放后她一直在居民委员会里从事主委工作,后来随我的父母到了三营,我妹妹出世后就帮着带我妹妹,在我妹妹两三岁上她去世了。
那个时候我在昆明,是由我爷爷奶奶带着的大理王姓。曾祖母给我的印象不是太深,只是在黑白照片上见到过她,她的头上戴着过去那种昆明老妇常戴的绒线帽子,像个倒置的茶盏。她的脸有点瘦削,目光却是炯炯有神的。
在最后的岁月里她一直照看着我妹妹,所以与我妹妹的感情特别深厚,我母亲回忆起来时说了一件事,那是曾祖母去世后不久的一个黄昏,母亲在门外做饭,留着妹妹一个人在里屋的学步车里,其时妹妹才刚刚牙牙学语大理王姓。就这么过了一阵儿,母亲忽然听见屋里砰砰嘭嘭响动,她走进去看,见妹妹从学步车中站起身来了,小脚努力移动着前行,学步车摩擦着地板发出响声。妹妹的胳膊在空中伸开来,作出个前扑的动作,仿佛有人站在她的前面,而她想要那人抱她一样,嘴里还不停喊着:“祖祖抱抱,祖祖抱抱!”母亲当时怔住了。
我向来不信灵异的事情,也许这个只是种巧合,更何况孩子的言行多数时候都是不可理喻的,但这事起码有些象征性,因为当时大人们固有印象里曾祖母心里最舍不得的就是我妹妹,就像后来我奶奶最舍不得我一样,所以大家都认定曾祖母即使不在了也会回来看望我妹妹的大理王姓。类似的是,我奶奶后来躺在下关的医院里也是一样等我从昆明赶过来,又在她身边陪了她几天才安详去世,尽管那几天她一直昏迷不醒,但当我伸手去握她的手心时,我还是能感觉出她已知道我在她的身边,所以别人都说:“你奶奶本来早就要走了,就是放心不下你呀。”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80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