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丽江束河 保护与发展的典范————地产开发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转:丽江王姓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水使生命诞生丽江王姓,
水使丽江美丽丽江王姓。
文化使丽江历史辉煌丽江王姓,
文化使丽江今天富贵丽江王姓。
--一位纳西老人的语录
序
2001年,我参加云南新闻考察团访问西欧11个国家,游览了巴黎、罗马、维也纳、慕尼黑等欧洲历史文化名城丽江王姓。这些国家和人民都有过辉煌的历史,近百年又创造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在欧洲,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那些历史文化名城,把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创造了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遗产经济”。他们没有背上历史文化遗产的沉重包袱,而是通过用“历史文化”吸引游客,让全世界共同享受,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让游客从中获得了很丰富的精神享受。西欧对待历史文明的态度,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今天,我们在束河的保护与发展,与巴黎、罗马、维也纳的发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谋而合。束河的发展因而有了自己的特点,闯出了自己的路子。
提起云南丽江,人们总会想到山水、建筑、古乐、享誉世界的丽江古城;如今,一个束河古镇的发现、保护与开发成为云南新的名片丽江王姓。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如何发展好?成为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丽江王姓。丽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等三项世界级桂冠。作为丽江三项世界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束河古镇在近三年的保护与发展的建设中,创造了宝贵的“束河经验”,做到保护资源来保障发展,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了人与自然景观的美妙结合,实现了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等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促进了束河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2001年云南鼎业集团以保护带动开发,开发促进保护;以“遗产经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被誉为“束河经验”丽江王姓。“束河经验”不仅为困惑中的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探出了路子,也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丽江“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以丽江古城大研镇的发展为起点,又以束河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掀起新的高潮。丽江人以旅游发展促进古城保护成功实践的“丽江现象”扩大发展到束河,而且是里程碑式的发展。束河的保护与发展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是创造新的历史,发展、建设新的人类文化遗产。
束河古镇 “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
玉龙大雪山下的束河,纳西话叫“绍坞”,可翻译为“高峰之下的村寨”丽江王姓。
束河古镇,以古泉、古潭、古寺、古渠、古树、古桥、古道、古街、古商、古壁画、古建筑所蕴藏着的丰富宝藏,闪耀着纳西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光辉丽江王姓。1638年,中国大旅行家、大散文家徐霞客来到丽江,走进束河流连忘返,写下“西瞻中海,柳岩波潆,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的记载。1922年至194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专栏作家、摄影家洛克,在丽江白沙、束河、大研居住了27年,并写下了巨著《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这是一部有关纳西族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奇书。1940年至1949年,在丽江生活了9年的俄罗斯人顾彼得,在他1955年出版的《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写道:“我们必须记住纳西是简朴的民族,对他们来说这些质朴的生活达到了生活的顶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承认,总的说来,纳西族的确已经达到了人生的目的。周围几百英里之内没有一个地方像丽江坝这样繁荣幸福”。
1986年,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布鲁斯·查德维,因为读了洛克介绍丽江的几本专著,也慕名来到了丽江,回去后在《纽约时报》发表了《在中国:洛克的王国》一文,又一次将丽江及纳西文化的魅力推向全世界丽江王姓。从此,来丽江朝圣的外国游人一年比一年多。
据《木氏宦谱》记载,木氏祖先“秋阳,于公元674年至676年为三甸(即今丽江)总管丽江王姓。”至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木氏祖刺具普蒙任丽水(即丽江)节度使。唐朝末年木氏先祖叶古年定居丽江坝的白沙,一直到明洪武封木世为世袭土知府,木氏在丽江坝统治了六七百年。木氏首先在白沙、束河一带苦心经营,在白沙初步形成了以“岩脚院”为政治中心,“白沙院”为文化中心,“十和(束河)院”为经济中心的“三院”鼎立之势。“十和院”是从外地外族聘请和引进的能工巧匠聚居之地。“十和院”的建立是木氏开明开放政策的实施,大力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生产力,引进先进文化的开端,是丽江崛起、大发展的开端。人是文化的载体,引进了掌握先进文化的人才,也就引进了先进生产力。束河是一个著名的杂姓之乡,方圆不到一里之内,就有张、王、李、赵、陈、乔、武、杨、白、木、解、姚等30多种姓氏,他们来自不同时期(主要是明、清两朝)。他们将中原的、成都平原的、汉族、白族、藏族的先进文化带进了束河,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友爱如兄弟,很快与当地纳西族融为一家,互通婚姻,共同创业,共同开山修渠、靠山建屋、临水筑街,他们共同创造了具有江南汉族水乡风韵、藏族蛮楼宏大风格、又有白族民居精细的集各家各族之长,又十分和谐的镶嵌在束河自然山水之中的属于丽江的纳西民居建筑,创下了民族团结和睦、八方智慧迸发、生产力倍增的历史佳绩。
束河古镇的设计布局,是丽江古城的姊妹篇丽江王姓。古镇以青山为屏,大河为带,坐西面东,背风向阳。整个古镇西靠聚宝、龙泉、莲花三山,街前流过九鼎河、青龙河、疏河三条河。古街东西中轴线从聚宝山脚九鼎河石板桥起,穿过青龙桥,经过四方街中心,通向大研古城。以青龙河为南北中轴线,北行300米从九鼎龙潭流出的九鼎河、青龙河、疏河“三河并流”穿街过村,使束河既有田野风光的自然美,又有江南小镇的水乡风韵。整个古镇在风格上崇尚自然,依托山水,追求人与山水的亲和,靠山筑屋,依山势走向,房屋错落有致,层次丰富,村前清泉汩汩,巷头渠水汤汤,院中溪水流,门前清泉淌,一巷头一桥,一户门一桥,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五花石板路通向五村四街,路旁河边,杨柳依依,蔷薇盖堤。
四方街是整个古镇的心脏,街面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四周铺面林立,“四方”是有五条道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是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丽江王姓。这里是茶马古道上保存最完整的古老集镇,今天的束河依然古韵犹存,古貌依旧。
既有田野之秀,又有古镇富丽的束河,名胜众多,景点丰富,束河古人将各处名胜风景归纳为“束河八景”丽江王姓。
一、夜市萤火丽江王姓。据传明万历年间木氏在束河设集市,藏族的牦牛、酥油,彝族的羊、洋芋,纳西族的马、皮革,白族的铜、银器都在这里交易。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正月二十日,白沙“护法堂”开放之日,各地新婚夫妇,都邀男女伙伴到“护法堂”烧香,回来必逛束河街,附近地区鹤庆、剑川、大理、中甸的商贩必来束河买卖,客商如织,热闹非凡。从明代开始,束河定期兴办夜市,六天一次,松柴火把照明,人声鼎沸,散市时各执火把回家,远去的火把如夏夜流萤。二、烟柳平桥。青龙桥位于四方街之西,横跨在青龙河上的一座独孔桥,跨度22米、离水面高8米,桥身长28米。是丽江最古老的石拱桥。桥面经过400多年风雨的洗刷,人踩马踏,石桥珠圆玉润,虽已斑驳苍老,却也厚重庄严。桥两岸绿柳成行,风乍起,柳枝摇曳,轻抚桥栏,美称为“烟柳平桥”。三、鱼水亲人。穿过四方街,迈过青龙桥,走完仁里村小巷,沿龙泉水溯流而上300米,只见绿柳垂岸,翠柏指天,环绕着十余亩的一潭清泉,潭水清澈,水草清亮,游鱼可数。众人造访,鱼不惊,水不扬。此乃“九鼎龙潭”。游人撒上一把瓜子,顿时大小鱼群争先夺食,有的潜入水底咬食,有的跃出水面嬉戏,浪花拍岸,水珠溅人,人、鱼、水亲如一家。四、断碑敲音。龙泉山山石雍容大方,千奇万象,古树参天,老藤缠树,树根盘石,生机盎然,石间树下,随处涌出汩汩泉水,流入九鼎龙潭。龙泉山攀凉亭背面的岩石间立有一块一人高的石碑,断去三分之一,相传它是诗碑,又说是梵文碑,如今仔细察看只识得“入地”二字。用手敲打,便发出金石之声,悦耳动听,长时不绝。有人称为神石。五、石莲夜读。莲花山悬岩峭壁上有洞如猛虎张口,正对着东开、荣华两村。相传,有仙人路过此地观之曰“猛禽之下,岂有完卵?虎口之下,岂有余生?上村穷、下村穷,村前村后多寡妇。若建一寺扼住虎口,村子会由穷变富”。上下两村齐心合力,在绝壁上凿成台阶,立柱于悬崖上,用铁链将柱子固定,建成寺庙,命名为“石莲寺”。后人在寺里办私塾,先生治学严厉,学生悬梁刺股,深夜里仍书声朗朗,培养出很多人才,成才之道在于“石莲夜读”。六、龙门望月。九鼎龙潭背后建有龙泉寺,寺为四合院,系明代建筑。寺大门四面滴水,八角高翘,蔚为壮观,门有楹联:“龙兴九鼎渊,云雨重时生意满。泉涌一轮月,光明照处法缘通。”此联用“龙”、“泉”二字起头,别出心裁,而龙泉寺之门乃“龙门”,也十分巧合。在此观月,月落龙门,龙门拱月,看到的月亮比任何地方都大都明,被誉为“龙门望月”。七、大觉宫。此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落于束河四方街东北角的一座四合院。北面主殿,建筑结构匀称和谐,四角房檐高挑,斗拱、额枋、梁柱雕有鸟兽图案,重层镂空,生动传神,门窗饰有花卉流云,色彩鲜艳。殿内正中,塑一尊如来佛座像。东西两面墙壁上绘有佛教人物故事,用金粉勾线,各种矿物颜料绘出栩栩如生的神仙群像。地面及走廊以青石板铺地,磨如明镜。东西两边为平房,是僧人静室。院正中有一精致花坛,汉白玉砌成,花坛上明代古梅和桂花长得根深叶茂。大觉宫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八、千年银杏。在束河完小的足球场边,有一棵罕见的古银杏树,长入云天,树根盘绕错节,从四面扎入地深处,树干苍劲挺拔,两人牵手方合围,枝叶蓬勃,叶片如小扇。此树是《云南名木古树》中的一员。
束河自古被誉为“丹凤含书”之地,它孕育了很多杰出人才丽江王姓。至清末,先后登科及第的文秀才、举人十三人,另有武举人一人,武秀才二人。曾诞生了海军少将木全忠和陆军少将木翠华。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有大学毕业生十三人,其中陈可轩先生是丽江纳西族的第一个大学生,并在北京参加过“五四运动”。束河“和氏三兄弟”和志敏、和志钧、和志坚,毕业于北平政法大学等高等学府。和志钧辞官回乡后,于四十年代创办了“束河中心小学”。解放后,先后有九人担任过县长以上官员,九十年代,曾任云南省两任省长的和志强,也是土生土长的束河人。
探寻“束河文明”,归根结底它是民族团结、多元文化融合产生了核聚变的文化结晶丽江王姓。
可是丽江王姓,近半个多世纪,束河被遗忘了、被尘封了!
在保护中开发 一座古镇的复活
束河古镇的纳西文化是一条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毫无疑问还要从现在流向未来丽江王姓。束河古镇的发展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才有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而我们今天把束河古镇保护好、发展好,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又将束河古镇推向一个新的历史辉煌。
和丽江古城一样,束河古镇曾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丽江王姓。由于近半个多世纪的政治变革不断,再加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到了大研古城,束河逐渐退出了丽江的重要舞台,被人们遗忘了。在极左的年代束河破坏较小,较完好地保存了纳西文化、茶马文化、农耕文化和生态文化。1997年12月,束河古镇作为丽江古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996年以来,丽江以大研古城为起点创造出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丽江模式”丽江王姓。丽江的旅游经济欣欣向荣,大研古城人民的生活也日新月异。但是,到了2002年,与丽江古城仅4公里之隔的束河古镇仍贫穷落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一直处于依靠种田养家糊口,人均年纯收入不到800元,“端着金碗讨饭吃”的状态。由于贫困,道路交通、街道设施、经济工作、社会事业、治安环境等处于落后的状态。摆脱贫穷、加快发展、美化家园、实现小康成为每个束河人的迫切愿望。
当时的丽江地区、丽江县、白沙乡领导都把改变束河面貌、加快束河发展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上的一个重要棋子、一个重要突破口丽江王姓。丽江的发展、丽江知名度的提高,看准看好丽江未来的国内外客商越来越多,看好束河的老板也不少。但是,多数客商只想对束河作局部开发,有的客商甚至只想占有九鼎龙潭那一小块风水宝地,对其它则不顾。丽江地县领导和自兴、杨廷仁、和良辉、周宏等人对束河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整体规划,精心保护、精心设计、精心开发的战略思路,只让一家开发实力强、保护水平高、信誉好的企业来做束河项目。
从2000年开始,昆明鼎业集团的董事长刘加纯、总经理何劲、总工程师孔繁雁,他们将企业的发展方向、投资方向转向了地州市丽江王姓。他们多次到滇西、滇南10多个地州调查,选择投资项目。2001年春,他们来到束河,突然眼睛一亮,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纳西建筑让他们流连忘返。几次请吴良庸大师的博士研究生翟辉教授等一批专家到束河考察,并于2002年初拿出了“束河保护与开发的设计方案”。又请丽江纳西的一些专家提意见。鼎业聘请的顾问纳西族学者给鼎业集团提供了《保护、建设、开发丽江束河茶马古镇的建议》,提供了“丽江束河简史”、“丽江古城的建筑特点”、“打造世界品牌束河的建议”,顾问指出“对束河的保护与开发,要让山水、园林、地景都要有灵魂、有精神、有激情、有历史、有文化”。鼎业集团一班年轻领导,干事认真,做人真诚,学习谦虚,他们反复修改“保护发展束河的设计方案”。2002年春,又几次到丽江,向地区领导,原丽江县五套班子、丽江地区建筑行业的专家们汇报方案,征求意见。地、县政府下决心将束河项目让鼎业集团承包后,丽江与鼎业又向省有关部门汇报。束河的保护与开发,是万众注目、各级领导指导、丽江各族群众关心、各界人士关注的重大重要项目。
通过反复磋商,古城区与鼎业集团达成“丽江束河茶马古镇保护与发展合作协议”,制定了束河古镇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保护与开发方案丽江王姓。束河的开发分为古城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三部分组成。由鼎业集团投资5亿元,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乡束河13平方千米地域进行保护和开发,建成“田园里的城市,城市中的田园”,打造出新的世界品牌。
这个对束河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理念,将再现束河古镇的人文历史风貌,恢复茶马文化,整合旅游资源,保护好古迹、民居,合理利用水资源,升华产业结构,引入全新的旅游投资理念,为丽江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型、度假型转变创建必要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丽江王姓。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下,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相结合,全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在保护好古镇原貌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保护与开发建立起一种具有纳西族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在保护农业生态、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完成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型,改善提升纳西农民的生活质量,从整体上提升和发展丽江的“遗产经济”,使束河古镇成为丽江古城之后的又一新亮点。
2003年5月12日,万年雪山下,千年古镇畔,“丽江束河--茶马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在人们的关心和企盼中正式启动了丽江王姓。
由于年久失修,束河的道路凸凹不平,尘土飞扬;电灯线、电话线、高压线像蜘蛛网一样破坏了束河的景观;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垃圾成堆,环境卫生差丽江王姓。对此,鼎业对束河的保护首先从改善基础设施开始。路是古镇的财路,路通则财通。首先修通连接束河至丽江新城主干道雪山中路的长1公里、宽35米的4车道水泥路;接着对束河镇主要街道、巷道的石条路进行修补。在修复四方街至九鼎河、仁里村至九鼎龙潭段的老街道时,坚持修旧如旧,把每一块石条都进行编号,在将水管、排污管及三线入地后,再把老石条铺回原位。在保护古镇老区的建设中,鼎业共修复街巷五花石路10公里。道路改造工程(电力电信、给水、排污三级入地)总里程约为10公里,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水是古镇的灵魂丽江王姓。对九鼎龙潭水源片区,鼎业集团采取租用和征用两种办法,其中九鼎龙潭租用30年,一次付清租金60万元,使村民得到实惠的同时,又保护了龙潭的完整性。为保持景区内的水流常年清澈,鼎业集团对九鼎龙潭河堤加固、道路铺平、疏挖清理水源。同时在九鼎龙潭对面疏河源头新建了一个生态公园,扩建环套水潭三个,扩大水面积三倍。使“雪山倒映”、“鱼水亲人”等景观更美丽,又使龙潭水源面积扩大,储量倍增,流入古镇的活水更丰沛、更清亮。
为了排除每年夏季洪水冲击九鼎龙潭水源的水患,鼎业集团在九鼎龙潭和疏河源头上游筑防洪堤,修泄洪渠600多米,使洪水绕过水源区,免去了千年来困扰束河人民的水患丽江王姓。源头水清了,水流量增加了。鼎业集团弘扬和扩大束河水文化,在老区和旅游服务配套区新修水系水网5公里,新建“飞花触水”、“信马由缰”、“放水冲街”等10多个景点。
田园风光,花草树木是束河的生机丽江王姓。鼎业集团将河道、古道、古村落周边的菜地、树木全部租用或买下,与农民签订保护协议后,又返还农民种植和管理。共租用菜地29亩,保护楸木、核桃、香椿等树木2600多棵。水源和厕所最能显示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鼎业集团在束河的保护与建设中,在这方面作了精心规划,精心施工。2003年前,束河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如今,在束河的老街和新区投入650多万元建起高档卫生间13个。为保护水源和美化环境,修建纳西风格“三眼井”水井10座。饮水、洗菜、洗衣分开。
文物古迹是束河历史文化的象征丽江王姓。保护文物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鼎业集团和古城区束河办事处对束河的文物保护单位大觉宫和三圣宫,及12院古民居作了重点保护。束河完小的校舍是一座明代建筑,校内大觉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鼎业集团租下了束河完小校舍,投资200多万元,为束河完小新建教学楼、教师宿舍、食堂餐厅。2003年9月,束河完小全部从原老建筑中迁出,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校舍。鼎业集团又投资200多万元,对明代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修旧如旧,并将老校舍建成中国第一个“茶马博物馆”。搜集收购茶马文物1000多件,展示纳西文化、茶马文化、农耕文化和古镇的历史文化,既保护了历史文化古镇,又增添了束河文化新设施。
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数是土木结构,经不起风雨的长期浸蚀,常年有瓦破墙垮,每过三五年都得修缮,添瓦补墙,修椽换砖丽江王姓。束河八景中的龙泉寺、石莲寺都是土木结构。石莲寺在文革中“扫四旧”被毁于一旦,龙泉寺年久失修。束河保护工程才启动,鼎业首先修复石莲寺,在旧地址、按旧模样重建了石莲寺。又对龙泉寺进行了修缮和保护。恢复了“龙门望月”和“石莲夜读”。不仅深受束河人民的称赞,又增加了旅游景点。
鼎业集团在束河古镇,保护与开发近4年,未砍一棵树,未拆一幢房丽江王姓。今天的束河,树绿草青,花红果香,清洁卫生,满目生机。山水、园林、建筑仍然古貌依旧,古韵犹存。
古镇建设 激活遗产经济
来到束河茶马古镇入口处,宏伟门坊上充满哲理的东巴文、汉文书写的对联、东巴画十分醒目,有一股浓浓的纳西文化情丽江王姓。
进入古镇漫步“茶马广场”,向北眺望,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直插云霄丽江王姓。雪山山麓延伸过来的田野一片碧绿,隐蔽在核桃、楸木林中的纳西村舍像一幅幅山水国画,古色古香。近看,“信马由缰”水景观,水池畔一组“马帮群像”铜雕塑,活现茶马古道的历史,池水清澈,瀑布飞花。岸边紫红的玫瑰、金黄的向日葵,放射出火焰般的热情。二十几位穿着纳西盛装的老汉、老大妈正在广场中央载歌载舞,男女对唱,男领女合、女问男答,浑厚的男声和清脆的女声充满激情和快乐。我们沿着青石板路走进了“束河古镇”新建的旅游服务配套区。
为了有效保护束河这份世界遗产,让“遗产经济”繁荣昌盛,让束河人民早日脱离贫困,束河百姓、市区领导、鼎业集团企业家们共同思考和策划,如何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使来束河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客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享受,让游客住得舒服、吃得满意、玩得开心丽江王姓。让游客来到束河不想走,走了还要再来。丽江市、古城区领导与鼎业集团共同精心规划,在束河老区的东面建设旅游服务配套区。在330亩的面积内,建设与老区纳西建筑风格一致,但是室内设备和装修现代化的酒店、客栈、商铺、茶室、娱乐室1000多间,75000多平方米。束河路(三线入地)长1.1公里。景区道路(三线入地)约12公里。新建三个停车场,共20000平方米。景区新种植桂花、垂柳、银杏等8000多棵。主街道和巷道都是沿袭束河古镇五花石条铺筑5公里,街头巷尾都有清泉汩汩流淌。服务区是束河古镇建设的自然延伸和发展。是对纳西历史文化的弘扬和继承,是对世界文化遗产锦上添花。
“四方听音”广场是服务区的中心丽江王姓。“四方听音”大楼辉煌壮观,充分体现了纳西、白族、藏族古建筑的特点,与丽江古城中木府建筑相似。大楼坐西面东,高楼前广场东西长65米,南北宽55米,广场和街道都用纳西族常用的五花石条铺筑,粗犷厚重。广场四周水流环绕,垂柳依依,桂花芳香。东、南、北三方,均是纳西建筑风格的二层木楼。但是细看,东边的木楼吸收了藏族蛮楼的宏大。南北体现了白族和苏杭木楼建筑的精细。整个“四方听音”广场既庄严宏伟,又秀美富丽,突出纳西建筑特色,又兼容了明清丽江地区的建筑风格。
在束河的历史长河中,唐、宋、元、明、清时期,就陆续有来自四川、南京、苏杭、西藏、大理、迪庆的木匠、铁匠、皮匠、银匠、教师等大批有技能、有文化的各族精英来到束河安家发展丽江王姓。有三十多个姓氏的各族儿女与当地纳西族融和成一体创造了束河的历史和辉煌。
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这是历史的回环丽江王姓。今天,21世纪之初,来自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各族优秀儿女又聚集到束河,一起在创造束河美丽的今天,并共同走向灿烂的明天。今年7月31日(农历七月初七)始,在束河古镇举办首届“中国情人节”,历时一个月。8月初,我们来到束河,看到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游客前来参加“情人节”活动,特别是夜晚,“四方听音”广场,篝火通红,舞蹈撼地,歌飞九霄,笑声醉人。在这里,中国人、外国人、老年人、青年人都享受到了快乐。
“飞花触水”区的建筑群与古镇老民居十分和谐地连结在一起丽江王姓。九鼎龙潭和疏河的泉水从老四方街由北往南伴随街道流到这里,街道曲径通幽,转向东进入服务区。这里有一个形如葫芦的小湖,湖四周建有古色古香纳西建筑风格的院落、商铺、酒吧、客栈。富有诗意的地名“飞花触水”,非此地莫属。流水、小桥、垂柳、红花;石道,古屋、古乐、人家的意境,令多少游人流连忘返。
以玉龙雪山海拔高度5596米命名的“5596”客栈,坐落在“飞花触水”畔,是一位东北女孩经营的丽江王姓。她和她的亲人独具慧眼,是投重金第一家购买一院客栈的外省客商。市场往往青睐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春,她成为第一家在束河服务区开业,也是在束河挖到第一桶金的人。她们家的房屋、装修、店名、对联、字画处处都体现了纳西文化。一流的装修、一流的服务,吸引了最早到束河休闲、度假的人。3年来,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她说,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纳西文化、我们的真诚热情,使客栈有了像玉龙雪山一样的知名度。
同样位于“飞花触水”北岸的酒吧“小吧黎”的主人:法国人,乐家生(joel LE CAVORSIN)先生和夫人薛瑞清女士,2000年来到丽江古城投资丽江王姓。乐家生先生在挪威、俄罗斯、日本任过化工专家,1992年来到中国,先后在大庆石油化工公司、上海和南京的几家大公司工作过,并与内蒙的薛女士结为良缘。乐先生见多识广,可薛女士却说法国人优越感强,较保守。他们夫妇对丽江的热爱、对丽江的了解胜过许多丽江人。他们先在大研古城的四方街扎下根,并把他们“小吧黎”酒吧做成了古城的一个亮点、一个品牌。外国游客旅游册上除记有丽江宣科的古乐会外还记了“小吧黎”。
2004年春,乐先生和薛女士又来到束河考察,他们看到束河变得更美丽、更有吸引力了丽江王姓。当机立断,挑选“飞花触水”边最有特点的一幢楼房和一栋平房,装修成又一个在丽江的“小吧黎”酒吧。乐先生深度眼镜片后边那双玉蓝的眼睛,充满亲切,他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我们看重束河的山水、束河的千年历史文化、束河的田园风光。我来自法国布列塔尼省的一个海滨小镇,特别喜欢水。束河的水、束河的篝火文化与我们家乡相似,纳西人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我感到亲切。束河的街边河岸有纳西老人、妇女、小学生,有牛马来来往往,让我们感到亲切自然。我的许多外国朋友,来到束河就非常喜欢,喜欢束河的这种生活感觉。我们选择束河的新老区结合部,鼎业的建设很成功,新区和老区非常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果园、水渠、建筑和谐地搭配,非常美。我们经常和纳西农民沟通,大家和睦相处。有钱大家找,有乐大家享。
薛女士直言快语,法语和英语都很流利丽江王姓。她说我们的工作人员以纳西农民为主,经过培训,他们都能歌善舞。乐队是三位会说汉语的菲律宾人。把酒吧做成白领阶层的高级休闲会所。我们让来束河的客人,看古代的文化,享受现代的生活。我们这里白天和夜晚都很热闹,客人都提前订座位。白天享受田园的安静,蓝天、太阳、流水,晒太阳聊天,喝茶看书都是慢慢地轻松地度过。夜晚是尽情释放,酣歌狂舞,将工作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在这里渲泄、在这里消除……
世界各地很多民族精英在束河相聚,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发扬光大丽江王姓。香格里拉县的企业家也选中了束河,在服务区建设了藏族味十足的“古道藏家”大院,有客栈、有藏族文化展示、有藏族歌舞演艺。藏式建筑的宏伟富丽,藏族歌舞的热情奔放,迪庆藏家风情的美仑美奂,“古道藏家”已成为束河旅游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玩在束河、吃在束河、住在束河,那才叫做享受,那才没有白来丽江丽江王姓。几位深圳的朋友,几乎每月都飞来丽江小住几天。他们来自海边,但对束河玉水昌隆园的“鱼之美味”仍称赞道“真正价廉物美”。
玉水昌隆园的老板廖昆生是鼎业董事长刘加纯的老战友、老朋友丽江王姓。昌隆园的鱼产业在全省有8家分店,束河分店的历史不长,才3年,却发展最快,酒店由一院扩成两院,但仍满足不了火爆的生意。管理束河分店的杨春经理也春风得意,她说比在昆明、玉溪担任经理时忙多了,但生意越做越红火,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提升了。
2003年前,束河没有一间称得上标准间的住房丽江王姓。仅仅过去3年,束河已有了与纳西建筑风格统一的五星、四星、三星级酒店和星级客栈,有了850多间二星以上标准间。在束河旅游服务区,鼎业建设了四星级“康年丽水阳光酒店”。还建设了巨聿园、溪雅阁、朝贡园、茶马客栈、吉奥古、鼎贤庄等三星客栈,外观清一色是纳西建筑,内装修现代化的品质。有的客栈已出售或出租,一部分由鼎业自己经营。这些有特点的客栈酒店游客十分乐意享受。
2006年春开业的“悦榕酒店”,是新加坡客商投资的,建筑外观也保持了纳西民居的特点,内装是国际一流的,一幢房提供给一家人或一个人享用,一天500美金,还得提前一个月预约丽江王姓。这种温泉酒店,是对束河古镇度假物业品质的提升,向国际一流水平发展。
束河古镇的精心保护,服务区的精心规划、精心建设,使束河“遗产经济”的资源锦上添花,旅游业欣欣向荣丽江王姓。2003年前,到束河旅游的人每天不到200人。到今年的7、8月,平均每天7000人,节假日每天超过8000人。2006年上半年游客总人数达804017人次,比2005年同期增长179%。
三方共赢 新农村建设的“束河模式”
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和堂,在介绍束河的变化时喜上眉梢,黑红的脸膛神采飞扬丽江王姓。他说,束河古镇的保护与发展项目启动三年多来,束河古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长期默默无闻的茶马古镇一下子蜚声国内外。如今,束河已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魅力名镇三顶桂冠。居民、企业、政府三方都获得丰硕成果。政府领导深得民心,百姓安居乐业,企业长足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束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保护束河是为了发展束河,束河人民不能再拿着世界遗产金饭碗要饭吃丽江王姓。发展束河就是要束河的人民富裕起来,就是要让束河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进步”。
古建筑、古寺院、古民居是纳西文化的载体,奇山丽水是上天赐给束河人民的发祥地,扩建的旅游服务区,是束河百姓、鼎业集团、丽江市各级政府新绘出的壮丽蓝图丽江王姓。使“遗产经济”和“旅游经济”完美结合,科学地创造性地推进束河经济发展、构建束河和谐社会。引导束河人民弘扬正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高举爱国、民族团结、开放进步的旗帜,继承和发扬纳西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风尚、新文化。
凤鸣百鸟朝,鼎业在束河的投资建设引发了“核爆炸”的效应丽江王姓。2003年至2006年,鼎业集团在束河保护与发展一期工程建设中投资3.5亿。2007年至2008年二期建设中,又将投资4亿多,2.5亿元建一个五星级的“溪禹古”温泉酒店以及其它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前三年,鼎业集团边走边摸索,总结前三年经验,现在已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投资方向。受鼎业集团的影响,近三年,国内外、社会各界投到束河的资金已超过8亿多元。整个束河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对束河古镇核心区文明、仁里、松云、中合、街尾、中康几个村社,鼎业投入保护资金1.2亿元;百姓和外来投资者投入超亿元,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丽江王姓。1000多户百姓,已有220户出租房屋,低的一年租金2万元,高的一年8万元,仅此一项束河百姓已增加收入1200多万元。300多户农民直接参与了旅游服务业,其中从事餐饮、酒吧的60户。鼎业集团的绿化、环卫、保安给农民创造了356个就业岗位。服务区开辟了纳西风味小吃一条街,束河农民有30间铺子开业,每户平均每天收入200元,高的达500元。交通运输业也形成了一项产业,农民购买出租车63辆,每辆车平均每天纯收入100多元;购买骑马220匹用于旅游服务,每天100匹马出工,在景区内统一了游线,统一了价格,平均每匹马收入500元。据统计,2002年束河劳动力2041人,从事农业劳力1918人,占94%,其它产业123人,占6%;2006年,劳动力2269人,从事农业的929人,占41%,从事建筑和旅游的1340人,占59%。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02年的800元,上升到2005年的4000多元,每年递增一倍。
对束河的快速发展,束河有些干部群众,精神准备不足,不知怎样配合和迎接挑战丽江王姓。束河街道办事处加强了引导和管理。街道党工委先后印发了《爱我古镇,爱我家园倡仪书》和《束河古镇居民公约》,发放到每个居民户和经营户手中。与经营户和居民户签定了《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责任状》、《消防安全责任书》、《门前五包责任书》。聘请9名古镇居民协管员参与古镇管理工作。工委书记和堂先后8次给村干部、党员说课,要求骨干带头参与古镇的管理、建设,使束河健康持续发展。
曾任人民日报驻湖南记者的彭民先生,2005年初定居束河仁里村丽江王姓。他说,“1999年我来到云南,寻找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我到过西双版纳、腾冲,感到太热。后来又到大理。1999年底来到丽江,使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最好的地方在丽江,丽江最好的地方在束河”。
彭民先生以束河为大本营,徒步到玉龙雪山上的牦牛坪,拍摄了“牦牛坪摄影纪实”丽江王姓。他拍摄的《纳西老人》,获2004年秋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他和村里人亲如一家,村里的一切活动都请他参加,节日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已租一幢临水老房子,12间,每年租金2万元,租下10年。他认为,束河发展前景广阔,很有潜力,他要在束河扎根开展民俗摄影和婚纱摄影。
冯红英,在中国旅行社工作丽江王姓。她和在北京工作的女同事,2003年来到束河。她说,我们是来考察产品,推销旅游景点,当时鼎业正在为古镇清除电话线、电灯线、网络线的视觉污染和污水及垃圾污染,进行三线入地和饮水管、排污管入地建设。我们在束河住了一个月,又到周边的泸沽湖、四川的大嘴、德钦梅里雪山,对滇、川、藏毗邻区旅游市场考察。自己亲身感受了束河,觉得束河这个地方有任何其它地方没有的韵味和特质,有一部分游客会一呆几天,或住十天半月。这里民风古朴、田园风光、十分清静,包容性很强。她们决定建一个旅游基地在束河,辐射到四川稻城,西藏芒康,云南怒江、迪庆、泸沽湖。2005年春节,她花30万元租下一院房子,一租10年。运作两年下来,自己享受幸福,打包推销的旅游线也一天比一天火起来。在冯红英一层楼的书吧里,她一边给我们享受她的茶道,一边拉家常。这里是她的家,简朴大方,书卷气浓。倾心交流,了解到主人的市场意识、商业头脑和享受生活的追求达到有机统一。
仁里村“田汉阁”,屋后聚宝山,门前九鼎河,坐西面东的风水宝地丽江王姓。下午三时,开酒店的女主人白云安,忙里偷闲接受了20分钟的采访。她先爽朗地一笑,就甩出一句话:“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自己家的小饭馆,过去只是星期天、节日有朋友或亲戚聚会时来包席,2002年前平均每天收入100元。2003年后,客人一天比一天增多,将院子内部进行了装修,更清洁卫生,桌子增加至6张,仍经常有人排队。今年,平均每天纯收入1200多元。家中还出租铺面3间,年收入3万元。今年已投资40多万元,又在新区建了一幢楼房,有8个标间。明年开始,收入会更多了。
龙泉社街尾村和润祥,是一位残疾妇女,父亲双目失明,母亲也是残疾,她说,前些年日子比较难过,一年只有卖2头猪的收入,不到900元丽江王姓。粮食不够吃,钱不够用,房子烂了修缮不起。逢年过节,去做客都羞于出门。她抬起头、提高嗓音说:“如今变了!”2003年开始出租铺面4间,年收入1600元。门口小食摊,年收入万把元。老房修缮一新,又投入4.2万元买了一栋新楼。令和润祥最幸福的是,她的儿子长得健康、帅气,已上小学二年级了,今后上大学也不用愁了。
束河完小教务主任李老师,话不多,但每一句都有份量丽江王姓。他说,政府的指导,鼎业的开发很得民心。鼎业投资200多万元,给我们学校建了窗明几净的新教学楼、教师宿舍,学校从古建筑中搬出,不仅保护了文物,也改善了教学条件。更难能可贵的是,鼎业集团为回报社会,打造丽江束河旅游卓越品牌,设立了“丽江束河古镇英才奖助学金”。从2005年8月8日开始,每年在束河举行颁奖仪式。奖励全省16个地州市考入重点大学的70名优秀贫困生,每人奖励5000元。但对束河格外关照,奖励每年考入大学的前5名。这种激励作用和教育作用是巨大的。
李老师还说,束河近几年变化不仅是物质财富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提高和进步丽江王姓。过去,我们只是在报纸上、广播里、电视里听到、看到的名人,看到的国内外政要,近几年,经常在束河碰到。假日和节庆活动,“四方听音”广场经常会聚集了成百上千精英。中央领导来了,省长来了,张艺谋来了,高仓健来了……我们的束河百姓、我们的学生在家门口见了世面。2005年大年初一,央视国际频道向全球华人现场直播了束河和谐欢乐的过节盛况,束河的名字一下子为世界知晓。
束河的开发模式也受到各级领导和省内外媒体的高度评价,他们指出保护与开发在束河完美结合,被列为“2004年中国经验(云南篇)”,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丽江王姓。
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一行到丽江调研,他指出,来到丽江,这里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丽江王姓。一个偏远的地方,通过十几年的发展,能够把旅游搞得红红火火,经济社会获得全面迅猛发展,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更为高兴的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创造出一种“束河模式”,使农民成为当地旅游的最大受益者。中央的土地政策在这里能够很好地领会和贯彻执行,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合理利用土地结合得很好。
俗话说,天时、地理、人和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丽江王姓。束河百姓对鼎业集团董事长刘加纯有口皆碑,称赞他平易近人,称他做人、做事都诚恳、踏实,关心到方方面面。而刘加纯对丽江的领导和群众也称赞有加,他说,丽江纳西族人民非常优秀,各级领导观念新、思路超前;束河百姓支持领导、支持企业,大家同心协力发展束河。这里建设一期才完工,二期刚启动,三期在作规划,就像一条龙,龙头刚抬头,龙身、龙尾逐步跟上。三、五年后,束河这条九鼎龙潭飞出的龙,会舞得更好。
在束河采访,一次次被感动,我心里涌起一股热流,或者说是兴奋、激动、骄傲、自豪……最让我难忘的是,和润祥和白云安这些普普通通的纳西妇女的变化,不仅是一户一家,而是1000多户纳西族和各民族家庭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人均年纯收入超过4000多元丽江王姓。“束河模式”给束河,这片曾历经繁华又一度被岁月尘封的土地,带来更为深刻变化的是经济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巨变。
很多相似之处,不谋而合丽江王姓。束河的发展因而有了自己的特点,闯出了自己的路子。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814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