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老城记忆:宜昌南湖的前世今生:宜昌王姓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老城记忆之十一:

  宜昌南湖的前世今生

  水是文明之源,文明伴水而生宜昌王姓。

  题记

  一次偶尔在《三峡影像网》上,看到李志伟老师拍的一张40年前的南湖照片,感到格外亲切,一下子勾起好多回忆宜昌王姓。我家就在南湖边上,南湖对于我们,有太多的故事。

  宜昌城区历史上就有东湖、南湖两大湖宜昌王姓。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在12000年前,宜昌区域沿镇境山、东山与石子岭、樵湖岭、桃花岭之间,分布着长江的一条河叉,后来随着河道逐渐西移,原有河叉便形成湖泊。人们把位于城东和城南的两大片湖塘分别称之为东湖和南湖。东湖位于东山西边,与东山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曾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咏叹。由于累年围湖种稻,至民国初期,东湖已不复存在。后来的人们,还能从“东湖公社”“东湖一路”等残存的地名窥知曾经的历史。清光绪年间,将现宜昌市城区更名东湖县,为当时宜昌府府治所在,亦可见东湖影响之大。至于南湖,《东湖县志》载:“南湖在南门外,去城三里,水可溉田。”“环湖皆田,田中有庐,雾杂晖掩,人家在隐见中。”明代夷陵大诗人雷思霈诗云:“东岭直趋青草渡,南湖横绕绿萝溪”清诗人严思浚诗云:“南湖荷叶覆鸳鸯,五月开塘雪藕尝”喻太寿诗云:“偶向南湖闲荡漾,鸳鸯惊起藕塘西”可见明清之时,南湖尚碧水荡漾,荷塘野趣,一派田园风光。

  民国初年(1914年),宜昌开埠后,因修建一马路,南湖被一分为二,一马路上为大南湖,下为小南湖宜昌王姓。由于战乱失修,排水不畅,至解放初,南湖已沦为臭水坑。我们小时候从滨湖路过,尤其夏天,臭气熏人,都会掩鼻疾走。

  1958年大跃进,那年春天,市政府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艰苦奋斗,改造大南湖”的号召宜昌王姓。那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从当年2月9号起,南湖周边就24小时灯火通明,排水、挖泥、清污,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市民学生,都争先恐后踊跃参加义务劳动。据《宜昌市志》载,前前后后义务劳动大约有20多万人次,要知道那时宜昌城区不过几万人。我们全家都参加了义务劳动。邻居有个韩姓鞋匠,劳力弱,他就在湖边摆摊义务给人补胶鞋。我那时在中心小学读书,小学生不安排下湖劳动,两三人一组,抬个小箩筐,到桃花岭周边拣卵石(宜昌叫马泥咣),然后抬到康庄路边,有专门的堆场,大小要分开。拣的越大越会得表扬,有些高年级的同学都跑到东山去拣。我们班一个女同学,因为石头从筐里滚出,砸到脚,哭的那叫一个梨花带雨,老师着急要送她去医院,还坚持不去。就这样,宜昌人整整大战了近一个月,清运污泥肥3万多立方。在清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南湖的培修绿化,沿湖周边修建了近千米的石头堡坎、周长千米、平均宽约4米的卵石步行道,建成700多米的排水沟,湖里养鱼种荷,至此,一个多年的臭水坑一跃而成为碧波荡漾、春来岸柳成行,夏日荷香满荡,人们休闲游乐的好地方。

  1962年9月,我考进六中,记得报名第一天就是劳动宜昌王姓。拔草、填操场、打扫教室。那天下午完事后,个个同学灰头垢脸,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我提议说:受不了啦,到南湖洗澡去吧。(宜昌人把游泳叫洗澡),顿时就有十来个男生响应。那天我们在南湖痛痛快快游了好一会儿,打水仗、钻迷拱(潜水),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彼此原不认识,这一下可都熟悉了。男孩子的相识,往往都是从嘻戏打闹开始的,这话真不假。几十年后,一个黄姓同学还对我说:就是那次在南湖游泳,第一次见到你,我就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和很多初中同学从那一天起,保持了多年的友情。

  1964年初夏,我在六中初二,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宜昌王姓。一天晚上,我们课外学习小组在小南湖一个同学家里学习完后回家,同行一个女同学,是我们班班长,一个热情漂亮的女孩子。她家就在一马路和滨湖路转角处(现青少年宫地),走到她家门口,她说学习太累了,提议到南湖走走。从她家后门出去就是南湖,南湖荷花正开着,晚风中有一种清香。我们沿着湖边慢慢走,轻声交谈。她谈到她的理想和困惑,希望我在学习上多帮帮她,作为班长,学习上不去感到很对不住人。她嗓子不错,后来,她还唱起了当时最流行的电影《红珊瑚》插曲“一树红花照碧海”开始很轻声,慢慢就放开唱了。歌声十分清脆,在荷塘湖面久久回荡。那年我们都才十五岁,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和一个女孩子散步,夏夜,在南湖。后来。她还给我写过 ,当然,说的都是学习上的事,“希望我们共同学 同进步,做好无产阶级接班人”,不过,当时她把信递给我时,还真把我吓了一跳。今年疫情期间,在家无事整理旧物,居然又找到这封信,我还微信给她,说有机会给她看看。不料,没过多久,她的先生突然在朋友圈里泣告:因旧病突发,她已离我们而去。真是天不假年,生命无常!祝她天堂安好!

  1976年春,市政府又组织了一次大范围的“大战南湖、挖泥除污”劳动宜昌王姓。在我记忆中,南湖在80年代还波光粼粼,风景秀美,记得家里人夏天清洗衣物,都是拎一大篮子去南湖,既清洗了衣物,还顺便乘凉,湖上有风,微风拂过,带着清凉水汽,十分凉爽。

  南湖的秀美也吸引了无孔不入的商人们宜昌王姓。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打南湖的主意,在滨湖路、康庄路临近湖边的地段建起了商品房。号称“临湖豪宅”,售价不菲。市政府熟视无睹。就这样,开发商步步蚕食、政府睁只眼闭只眼,湖面则年年萎缩。至90年代末,南湖已退化成一口小水塘,滋生蚊蝇。万般无奈,政府只好填湖造林,建成一个小小的“南湖公园”,剩下的还有一大块地,就只能作为临时停车场而苟延残喘,一直到今天。

  数千年历史,曾经风光无限的南湖就这样可怜的寿终正寝了宜昌王姓。

  回顾宜昌市多年来的城市开发之路径,很多宜昌人都认为,最成功的是利用葛洲坝围堰拆除土方,筑堤填地,建成了滨江公园;最失败的是百年解放路被改造成不伦不类的步行街宜昌王姓。而填南湖则一定是最愚蠢的一招。

  水滋养万物,人类逐水而居宜昌王姓。中国人是最早研究水与人居环境关系的。曾经在宜昌立坛说学的东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郭璞为此还专门创立了一门《风水学》。他认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学者范宜宾作注曰:“无水则风到而飞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藏风之地为次等”。

  2002年,我在四川都江堰,看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始人李冰的一尊东汉时的石雕像,上刻“珍水万世焉”,顿时将我震撼宜昌王姓。水是文明之源,文明伴水而生。现代城市建设尤为重视水的处置,认为水源地包括湖泊、湿地乃城市呼吸之肺。杭州用十年时间,将一片杂草丛生的沼泽地改造建成享誉世界的西溪湿地国家公园,被誉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改造的典范。北京借助奥运之机,精心构建成蜿蜒的奥海,一下子打通了千年古都的龙形水脉,被称为神来之笔。再看看宜昌,在城市建设上,多年来总被开发商绑架,不说科学只为赚钱。仅我们家附近,近年来就填平了多少水源地:养鱼池、金家台水库、张家店水库、南湖等等,现在都成了房地产,现在的年轻人,只能从名字上,知道这些地方曾经碧波荡漾。

  幸好,宜昌人还有个天赐的长江,总算还能从钢筋水泥包围中,找到个喘气的地方宜昌王姓。呜呼哀哉!

  2020.08.15.于宜昌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9042.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