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晋祠

唐雎、唐台、唐郓、唐揣、唐纯和唐姓四大郡望(修正稿):莱州王姓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57e34bde4cdc515eb199071d5f4cb5fd_20221209164906167057574653266.png

  【其一】

  “晋昌郡”:

  唐雎22代孙唐郓,字子产,仕前梁,为陵江将军,迁徒晋昌,生七子,可谓人丁兴旺,为当地名门望族,唐郓为唐氏“晋昌郡”的始祖,后来,“晋昌郡”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的郡望莱州王姓。 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五个晋昌郡,主要有三个:一个认为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另一个认为在现在的山西定襄县;第三个认为是现在的甘肃安西县。从唐郓和唐瑶的为官地和为官的时间来看,认为在甘肃安西县更为合理一些,这有待进一步探讨。 唐郓在前凉时期为官,而前凉为东晋十六国之一(公元320~376年),汉族张寔所建,建都姑臧,即今甘肃省武威。盛时疆域有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前凉时的晋阳郡在甘肃省的酒泉附近,即现在的甘肃安西县。 唐郓的曾孙唐瑶,字昌仁,为西凉晋昌太守。西凉为东晋十六国之一,公元400~421年,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唐瑶受封永兴候。唐瑶的同胞弟弟唐谘,字守仁,为后魏晋昌太守,后魏即南北朝的北魏,公元386~534年。因此,认为唐氏的“晋昌郡”在现在的甘肃安西县更为合理。 唐郓的第五世孙唐揣,唐谘子,字子化,为北海太守,受封“晋昌公”;第六世孙唐褒,字玄达,后魏华州刺史,受封“晋昌公”;第九世孙唐邕,字道和,武平三年(572年)为尚书令,受封“晋昌王”;第十世孙唐鉴,为隋代雍州太守,也受封“晋昌公”;第十一世孙唐俭(公元579~656年),字茂约,为唐朝开国元勋、吏部尚书、莒国公,受封“晋昌郡公”。 近几年,在洛阳市新区考古挖掘了两座唐代古墓,从墓志铭上显示墓的主人都是女皇武则天的儿子唐睿宗李旦即皇位前任安国相王时的孺人(夫人),一位是“晋昌唐氏”,一位是“清河崔氏”。从唐氏墓志铭显示,该“晋昌唐氏”(公元660~690年)就是祖上竭力辅佐李唐王朝、地位显赫的唐俭之后。 《旧唐书》、《新唐书》和出土文物均说明该支唐姓在唐朝或以前就自称“晋昌郡”了。 晋昌唐氏在人类历史上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多次得到皇上的封典,为“晋昌公”或“晋昌郡公”,唐氏子孙后代以此为荣,为纪念祖上的丰功伟绩多自称“晋昌郡”。“晋昌郡”是吾唐姓第一大郡望。

  【其二】

  “晋阳郡”:

  唐雎的二十七世孙,也就是“晋昌郡”始祖唐郓的第六世孙唐纯,字玄粹,为后魏太原太守,唐氏重心从此从晋昌和北海移向山西太原莱州王姓。在《新唐书》、《旧唐书》中,唐纯的后裔吏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及后裔唐次等均记载为“并州晋阳人也”(并州为太原旧称),从后魏唐纯到隋唐时期唐姓家族在晋阳为名门望族,为唐氏子孙所崇拜,因此唐氏后裔有很大部分自称“晋阳郡”。 “晋阳”即今之山西太原。晋阳郡,春秋末,赵简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东汉后又为并州治所,今太原西南。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 三国魏晋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在《帝王世纪》中说:“帝尧始封于唐,又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也。”因此,唐氏子孙也有因为晋阳是唐氏的发源地而自称“晋阳郡”的。

  【其三】

  “东鲁郡”:

  唐雎的十九世孙唐台为泰山太守,唐台为唐姓“东鲁郡”的始祖莱州王姓。唐台的儿子唐彬,《晋书》《列传第十二》有传: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父台,太山太守。”

  泰山郡,又名太山郡,中国古郡名莱州王姓。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济北王将其领地内的泰山一带献给汉武帝。武帝以其地置泰山郡。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济北王刘宽自杀,济北国除,其地并入泰山郡。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泰山郡治奉高县,属兖州刺史部。东汉初,并数县,又割东海郡之南城、费县属泰山郡。汉和帝永元二年,析泰山郡之卢县、蛇丘、刚县置济北国。汉安帝时,宁阳县别属东平国。北魏时移治博平县(今泰安市东南)。 唐宰相李吉甫编撰的唐朝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记述: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按晋、大卤、太原、大夏、夏墟、晋阳六名,其实一也。晋阳是中国古代皇畿之地,称之为太原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是远古中国京畿之域,称之为中原也。有所谓东鲁西鲁之称: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也。因此,唐台的子孙有因为祖上在东鲁是名门贵族而自称“东鲁郡”的。 目前自认是“东鲁郡”的唐姓谱牒存有民国5年世德堂《兰江东鲁唐氏族谱》、民国25年柱峰堂《东鲁唐氏族谱》、道光26年、光绪23年、民国12年万松堂《万松源东鲁唐氏族谱》等,均在浙江兰溪市境内,是同一支不同派的谱。不仅族谱上称“东鲁郡”,其坟碑、家俱、农俱都记号“东鲁郡”。据民国5年世德堂《兰江东鲁唐氏族谱》载:“考诸传记,唐氏郡望本皆称晋昌,而有宗独东鲁者,岂以先世当为泰山郡及兖州剌史而称欤,抑以别于同姓而非同族者也”。问其族中长者,口传“东鲁郡”是经过皇上敕封过的。该支“东鲁郡”唐姓是唐末余杭唐休复的后裔,唐休复的后裔一般自称“晋昌郡”,而且从该支“东鲁郡”唐姓迁出兰溪市的现在一般也自称“晋昌郡”,例如: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奉旨入川的唐瑜,永乐皇帝之师,其后裔现在四川宣汉一带,自称“晋昌郡”;北宋就从兰溪迁往建德的一支唐族编撰了《大库唐氏宗谱》,也自称“晋昌郡”。这说明了唐姓各脉无论是“晋昌郡”、“晋阳郡”还是“东鲁郡”,本是一脉相承的。

  【其四】

  “北海郡”:

  唐郓五世孙、唐谘之子唐揣,字子化,为北海太守,唐揣为唐姓“北海郡”的始祖莱州王姓。根据《新唐书》记述:唐揣的儿子俨,字整之,东海太守;孙子轮,字文转,青州太守;曾孙唐永,北地太守。唐永,《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有传:“唐永,北海平寿人也。本居晋昌之愤安县,晋乱,徙于丹杨。祖揣,始远魏,官至北海太守,因家焉。父伦,青州刺史。······正光中(公元520~525年),为北地太守,当郡别将。······大统元年(公元535年),拜东雍州刺史,寻加卫将军,封平寿伯。卒,赠司空公。永性清廉,家无蓄积,妻子不免饥寒,世以此称之。”因唐揣一家于南北朝时期在山东北海世代为官,实为名门望族,唐揣子孙以祖为荣而自称“北海郡”。 唐氏有“北海郡”的记载,但目前尚未找到自称是“北海郡”的唐氏族谱和后裔。 北海郡,汉置,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治营陵(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后汉徙治剧(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三十一里),南齐治都昌(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南朝宋及后魏治平寿(在今山东潍县西南),隋改为高阳郡。隋改青州置,唐复曰青州,旋仍曰北海郡,后又为青州,金改为益都府,即今山东益都县治。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公元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唐姓四大郡望都是唐雎后裔建立的,同根同源,本属一家莱州王姓。

预约烧元宝祭祖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为已故的亲人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烧纸钱是其中的一种习俗。烧纸钱,也称为“祭纸”或“冥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信仰,人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也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因此会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

预约烧金元宝-002.jpg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1,反馈资料:视频片段;
2,所需资料:被祭祀人+祭祀地址+祭祀人姓名;

本文链接:https://wangzijinci.com/post/99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内有转载或采集其他平台内容,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传统风俗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倡导家祠文化,抵触封建迷信!

上一篇   下一篇